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外管局憋大招,港股市場再迎重磅利好

亂世買金,盛世買房。

這是老祖宗的智慧。

改革開放40年,是國家發展、民衆致富的大時代,也是一部中國人投資方式變遷史。

80、90年代,儲蓄是王道,銀行成爲財富承載的地方;00年代,炒房是王道,房子成了財富增值的地方;10年代,炒房還是王道,外加各類銀行理財、P2P、股票、基金等,實現財富增值的地方漸漸多了起來。

但時至今日,儲蓄跑不贏通脹,P2P暴雷已成往事,固收類基金、信託產品因爲打破剛兌和房地產被套上“房住不炒”緊箍咒,已漸失往日榮光。

那不妨弱弱地問一句,20年代,財富增值的地方在哪裏?

溜了一圈,你會發現,股票市場還在那裏,這或許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說到股市,國人最熟悉的,莫過於A股、港股和美股。

相較之下,A股估值普遍偏高,成熟度還有待提升,上市的公司大多以大中型國企、中小型民企爲主,涵蓋面不小,但最熱門的互聯網、生物醫藥公司,在其中的並不多。

美股則包含了全美乃至全球最知名的傳統工業、金融、消費品以及高科技公司,包括技術含量較高的中國高科技公司,也匯聚了全球的資金和投資者,但由於語言、制度、信息、時差、政策等原因,國內投資者想要參與並不會很便利。

港股市場則很好地彌補了以上兩個市場的不足,是國人無法忽視的投資市場。

然而,國內的股民們,時常感嘆,看着隔壁香江大地各路金融大佬廝殺,好不熱鬧,雖然自己可以通過港股通參與,但存在諸多限制,總感覺隔靴搔癢,明明看着這麼近,實際又那麼遠,到頭來還是隻能做個看客。

不過,上週五的一則重磅新聞,不知看客們會不會感覺幸福來敲門?

雖仍處於“可研”階段,但如若成事,不管是對於國內股民投資渠道、國內資金全球配置、港股流動性,甚至是國內房市調控、利率市場化,着實存在不少利好。

 

1

國內股民何以翹首以盼?

 

香港市場是舉世公認的全球三大金融市場之一,地位足以媲美紐約和倫敦,香港市場以法治、規範、透明、高效、制度化運作、海內外資金自由登陸著稱,匯聚了中國國內和香港本地的衆多優秀的上市公司,近年更因爲銳意改革,接納“同股不同權”及業績虧損的科技公司,吸引了衆多中國頂尖的科技和生物醫藥公司登陸,外加從歐美市場迴歸的中概股,可謂羣星薈萃,盛況空前。

現在,香港市場聚集了騰訊、阿裏巴巴、京東、美團、網易、小米等衆多最頂尖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加上正在路上的百度,BAT聚首香港指日可待;還有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君實、康希諾等中國頂尖的生物醫藥公司,以及仍在源源不斷奔赴港股IPO的高科技公司,相比A股,港股更加稱得上是中國的“納斯達克”。

美國的納斯達克,曾經肩負着幫助美國經濟走出泥潭,從傳統工業向高科技轉型的重任,最終也完美完成該重任,催生出蘋果、微軟、Intel、亞馬遜、Google等如雷貫耳的高科技巨人,更爲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回報。

當下,站在相似的歷史路口,中國政府已經明確了向高科技轉型的決心,參考美國的成功路徑,不難想象,未來必然會從資本市場誕生衆多偉大的高科技公司,而擁有衆多優勢的港股,自然當仁不讓。

過去,港股誕生“股王”——騰訊,上市至今17年,漲幅超過900多倍(前復權),今後,港股仍有可能遠遠不斷地出現新股王。

同時,因爲獨特的離岸市場、資金來源地等特點,使得港股的整體價格水平相對其他市場要便宜一些。

和A股一樣,港股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上漲,但整體估值仍然較爲吸引,最新的AH股的溢價指數爲135,港股股王騰訊的PE只有49,但A股股王茅臺即便昨日大跌,PE仍然超過64。

因此,港股成爲海內外投資搶灘的對象,作爲已經成長起來的國內投資者,羽翼漸豐,自然不用錯過這場投資盛宴。

 

2

港股投資,想說愛你不容易

 

然而,由於國內政策未全面放開,國內股民要投資港股,除了港股通、QDII等常規渠道,就只能老老實實到香港當地的證券公司開戶,現在流行的某圖、某虎等互聯網券商,實際上牌照都是香港當地的。

這兩種方式都有着諸多限制,甚至構成國內投資者進入港股市場的障礙。

先說港股通,開戶要求“前二十個交易日內的日均資產不少於50萬元人民幣”,基本將一衆小散拒之門外;不能參與打新,又將小散們日思夜想的“抽新股發財夢”化爲泡影;只能購買港股通標的,再次將股民的投資範圍縮窄。

最新的統計數據,有幸被納入港股通的個股502只,僅佔港股總數不足20%,主要各類大中小型指數的成分股,集中在金融、信息技術和可選消費行業,但市值佔港股總市值的比例超過60%,港股通市值前20大個股中,基本是清一色的金融股與大型的A+H上市公司。

可見,港股通基本是大市值股票的天下,大市值股票的特點是大而穩,想要大漲,有如想要大象跳舞。

事實也證明,過去三年,除了騰訊、美團這類居於壟斷地位的科技公司,傳統的如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還要大地產公司-碧桂園、恆大、融創,漲幅都很緩慢,有的甚至還下跌。

而一些市值雖然不高,但具備不錯的成爲性,甚至有可能成爲下一個焦點的個股,卻常常因爲不在(或暫時不在)港股通名單內,和國內股民天然“隔離”,最常見的就是這幾年陸續登陸的創新科技和生物醫藥公司,雖然有的在後面被納入港股通,但是“頭啖湯”早已錯失,令人遺憾。

再說到香港券商開戶,現在雖然有四通八達的互聯網,不必再親自跑到香港開戶,但外匯管制卻始終是不好繞過去的一道坎。

2007年,國家外匯局頒佈新的個人購匯、結匯年度總額等業務的管理措施,明文規定個人每年有5萬美元便利化換匯額度,可按需申請購匯,但在購匯申請書中明確強調“不得用於境外買房、證券投資、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性返還分紅類保險等未開放的資本項目。”

也就是說,即使股民在香港證券公司開了戶,但在往香港匯款的時候,原則上不允許你將這一筆匯去炒股,這是一道天然的政策屏障。當然,要想衝破這一層屏障,有不少野路子,但始終都遊走在法律邊緣,始終都要冒風險。

最後發現,辛辛苦苦兜了一圈,最穩妥的做法還是得回到QDII產品或港股通上,還是得面對種種限制。

但是,外匯管理局的最新表態,讓股民看到了希望。

 

3

打破投資障礙,利國利民利港

 

都說字少意義多,葉海生司長短短幾十個字,卻不偏不倚,直擊要害。

於國內投資者,可以名正言順匯錢到境外炒股,也可以享受享受和海外投資者一樣權利,自由購買港股市場各類股票和衍生品,參與各類港股打新,甚至可以透過香港去全球其他市場的投資,參與全球資產配置,分享時代紅利。

於港股,擴大了資金來源渠道,增加市場流動性,說簡單點,就是水更多了,更容易聚“財”了,加上已有的優勢,反過來也自然會吸引更多公司來港股IPO。

於港股上市或即將到港股IPO的公司,更容易獲得融資,同時提升公司的國內外的影響力。

於國家,除了前面提到的助力國家經濟轉型,還有兩個重要的作用。

其一,是讓居民資金獲得更多元的投資渠道,不必過多地扎堆在房地產。

說到房地產,高房價問題一直困擾政府,同時也是關乎國家安危、社會穩定、民生福祉的大問題,但究其原因,最直接的就是過去發了太多貨幣,當中有相當大的部分在居民手裏。

資本是聰明的,無利可圖,或風險太大,他們就有可能拒絕,現在看來,國內的投資渠道太窄,而且由於種種你懂的原因,一時半會也不可能擴大投資渠道,資金去無可去的時候,最終還是要到既穩當又有收益保證的房地產行業,最終造成房地產的“堰塞湖”現象。

一言以蔽之,打破房地產難題,就得疏導“堰塞湖”的水位,就得想辦法讓資金有地兒可去。同時,疏導也要考慮在風險可控的範圍內,絕不能造成開口太大,堤壩被沖垮的惡劣後果,所以外管局還是維持每人每年5萬美元的額度。

其二,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的均衡。

中國經濟在經受住特朗普的輪番轟炸後,呈現出強大的韌性,特別是在去年下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單邊快速升值,由於我國快速且成功地控制住疫情,中外經濟增長差距以及中外利差迅速拉大,短期國際資本大量流入國內,再加上本來中國金融市場就處於加快向外國機構投資者開放的進程中,因此吸引了較大規模的外資證券投資流入。

學經濟學的都知道,跨境資金的單邊快速流動,其實並不利於利率的均衡,如果利率短期內波動太大,就有可能造成對經濟的破壞,而如果能夠實現跨境資金的雙向均衡流動,則更有利於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從而避免利率波動對經濟造成的影響。

外管局的這項政策恰恰就能夠達到這個目的,實現外資走進來和內資走出去的雙向流動,從而有利於利率的穩定均衡,而未來如果能更好地實施這項政策,或有助於另外一場更大的改革——利率市場化。

 

4

海外市場千百家,爲何獨尊港股市場?

 

或許有人會質疑,葉海生司長的表態,並沒有談及對居民投資海外市場的選擇限制,也就是說,居民的錢出去之後,只要符合當地法律法規,可以自由投資當地的證券、保險等金融產品,可以去美國,可以去歐洲,可以去日本,但我們爲何這麼大篇幅地提及港股市場?

實際上,作爲和內地一衣帶水的香港,地緣、語言、文字、文化沒有天然的隔閡,加上早已迴歸祖國,《國安法》的順利實施,同時保有香港原有的法治和制度優勢,這就從政治、法律、社會、文化等方面都有穩健的根基保證,此其一。

香港上市的多爲內地和本地公司,國內投資者更容易看得懂,也更方便獲取各類投資諮詢,甚至親自實地調研,做各類投資交流也基本沒有障礙,同時身處大時代的中國經濟,已經向世人展示出其強韌有力的增長力,因此,相比其他海外市場,擁抱港股市場,更容易分享到中國經濟的發展成果,此其二。

香港和北京的時區一致,香港的交易時段正值國內的上班時間,更方便投資者實時跟蹤市場動向,即使做出相應的交易操作,此其三。

因此,我們認爲,港股市場自然成爲這一次放開居民海外投資限制的最大利好收穫市場,而作爲身處這個大時代的中國人,自然不會也不應該錯過港股這場投資盛宴。

期待到港股打新的投資者,期待到香江市場馳騁的投資者,這回,真的是幸福來敲門了。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