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上市銀行估值水平目前仍處於歷史低位區間
格隆匯 02-19 08:39

雖然目前全部38家A股上市銀行的總市值為10.65萬億元左右(超過千億的上市銀行有17家),約佔目前全部A股市值(80萬億左右)的13%以上,且遠遠超過其不到1%的數量佔比(目前共有4186家上市公司),但坐擁213萬億總資產的54家上市銀行在中國資本市場中似乎認可度並不高(僅13家未破淨)。除呈現較為明顯的分化特徵外,上市銀行的市淨率水平總體上處於相對低位,“破淨”幾乎是行業普遍現象。因此有必要專門討論上市銀行的低估值困境這一問題。

一、上市銀行的低估值困境:上市後市場認可度普遍走低

截止目前,我國共有54家上市銀行,具體可進一步分為38家A股上市銀行、30家港股上市銀行、15家A+H股上市銀行。通過分析,大致發現上市銀行估值的以下幾個特徵:

(一)除經營指標外,上市銀行之間估值分化亦很明顯

2020年經營數據顯示目前商業銀行之間的分化較為明顯(2020年銀行業分化進一步加劇)。而從估值來看,上市銀行之間的分化亦比較明顯,54家上市銀行中僅13家未破淨便是一例,總市值超千億的上市銀行中有4家為城商行是另一例。

此外,2021年以來的股價變動幅度實際上也能印證這一結論。2021年以來,無論是A股市場還是港股市場,銀行股價的變動均分化明顯,A股市場24只上揚、13只下挫,H股市場20只上揚、9只下挫,其中A股市場6家銀行漲幅在20%以上、H股市場僅2家銀行漲幅在20%以上。

(二)市值超11萬億:17家銀行市值超1000億、23家市值超500億

1、目前54家上市銀行的總市值超過11萬億,其中38家A股上市銀行的總市值達到10.65萬億,以不到1%的數量貢獻了13%以上的市值。

2、目前有17家銀行市值超過千億元(市值合計達到9.90萬億),這17家銀行中包括寧波銀行、上海銀行、杭州銀行與北京銀行等4家城商行。

此外招行、興業銀行與平安銀行分列上市銀行市值排行榜第2、第6和第8,遠遠高於其總資產排名。

3、另有6家上市的市值位於500-1000億元之間。

(三)38家A股上市銀行:僅11家未破淨,近75%的A股上市銀行破淨

在38家A股上市銀行中,目前僅有11家未破淨,佔比僅29%左右。

1、11家未破淨的銀行按市淨率從高到低依次為寧波銀行、招商銀行、杭州銀行、平安銀行、廈門銀行、無錫銀行、重慶銀行、常熟銀行、興業銀行、成都銀行與郵儲銀行。考慮到重慶銀行剛剛回歸A股、廈門銀行上市沒多久,因此這兩家銀行的市淨率指標參考價值不是特別高。

2、除郵儲銀行外,其餘37家A股上市銀行在上市首日的市淨率均處於高位,表明這些銀行在上市之初的認可度相對較高,隨後有逐漸走低的共同特徵。

3、目前38家A股上市銀行中,市淨率低於0.50的銀行有3家(華夏銀行、交通銀行與民生銀行),市淨率位於0.50-0.70之間的銀行有8家(從低到高依次為重慶農商行、北京銀行、中行、中信銀行、農行、浦發銀行、江蘇銀行與光大銀行),市淨率位於0.70-0.80之間的銀行有7家。

(四)30家港股上市銀行:僅3家未破淨,90%的港股上市銀行破淨

1、目前30家港股上市銀行中,僅招商銀行、威海銀行與貴州銀行等3家銀行未破淨,另外27家均已破淨。不過考慮到威海銀行剛於2020年10月12日上市,因此其市淨率的參考價值同樣不高。

2、除渤海銀行外,27家港股上市銀行的上市首日均已破淨,同樣呈現出上市後市淨率逐漸走低的共性特徵。

3、目前30家港股上市銀行中,僅哈爾濱銀行的市淨率低於0.30(0.21)。另有12家上市銀行的市淨率位於0.30-0.50之間。

(五)上市銀行估值對比:港股明顯低於A股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港股上市銀行的市淨率普遍低於A股,37家A股上市銀行與30家港股上市銀行的市淨率平均值分別為0.92和0.63。同時15家A+H股上市銀行亦同樣呈現出這一特徵(招商銀行和青島銀行除外),這表明相較而言,港股市場對境內上市銀行的認可度整體上比較低。

特別提及的是,估值的差異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認可度的差異,目前兩個市場認可程度差異較大的銀行主要有重慶銀行、鄭州銀行、光大銀行與中信銀行。而港股市場認可度相對更高的銀行主要有兩家,分別為招商銀行與青島銀行。

(六)十餘年來上市銀行估值水平逐步走低,目前仍處於歷史低位區間內

截至2021年2月10日,A股上市銀行、非銀金融、房地產業的市淨率分別為0.80、1.81和1.07,均略低於2.06的平均水平,上市銀行的估值水平基本處於絕對低位。但如果將2000年以來的數據拿過來進行對比會發現以下幾個特徵:

1、上市銀行的市淨率並非總是處於低位,2008-2009年金融危機以前,上市銀行的市淨率實際上不僅高於平均水平,還普遍高於非銀金融以及房地產行業。

2、2008-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上市銀行的市淨率水平開始趨勢性下滑,且下滑幅度明顯高於其它行業,目前銀行業的估值水平不僅低於平均水平,亦低於非銀金融行業和房地產行業。

3、估值水平處於相對低位的銀行業在2015年那一波牛市中似乎也未掀起波瀾,而目前正處於上市銀行歷史估值的最低位區間內。

二、市場認可度為何這麼低?

估值高的主體可能原因多種多樣、千奇百態,如盈利能力強、資產質量好、想象空間大、業務可持續性強等等。但估值低的主體卻有着相似的原因,我們嘗試從五個角度進行分析

(一)猜想因素1:部分受整體市場估值水平走低影響

上市銀行的估值水平離不開大環境。事實上2008-2009年金融危機後,整體市場的估值水平亦明顯走低,並不僅僅侷限於上市銀行。

以平均數為例,整體A股市場的市淨率從2001-2009年期間的3.42倍降至2010年以來的3.11倍,下降幅度達8.89%。與之相對應,銀行、非銀金融與房地產在此期間的市淨率下降幅度亦分別達到71.25%、50.34%和41.52%。

因此銀行估值水平的走低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整個大環境的影響。不過相較於整個市場而言,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類行業的估值水平下降幅度最大,這説明外圍大環境應只是推動因素之一,一定還有其它更重要的因素。

(二)猜想因素2:上市銀行數量顯著增加,且以參差不齊的中小銀行居多

另外一個影響上市銀行估值水平的因素可能是越來越多的中小銀行進行資本市場,且明顯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特徵。2009年以前,上市銀行家族僅有14個成員,分別為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平安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

2009年以來上市銀行家族不斷擴容,且以資產質量隱憂較大和業績持續性較差的中小銀行為主,如盛京銀行、徽商銀行、天津銀行、錦州銀行、哈爾濱銀行、中原銀行、貴陽銀行、鄭州銀行、成都銀行、重慶銀行、西安銀行、青島銀行、甘肅銀行、江西銀行、九江銀行、長沙銀行、蘇州銀行、貴州銀行、晉商銀行、威海銀行、瀘州銀行等等。

這主要是因為,中小銀行面臨的經營環境不確定性更高,若沒有強力的客户基礎與資產質量以及特色的業務基礎,則很難在市場上獲得認可。特別是在政策週期特徵更為突出的近十年,上市銀行傳統業務運營基礎屢屢受到外圍經濟金融環境和政策環境的影響,經營穩定性受到較大程度影響。

例如,2016年以來的嚴監管環境加速了銀行業的風險暴露、加劇了銀行業經營的不穩定性、嚴重擠壓了銀行業的盈利空間,而2019年以來出現問題的銀行亦多以中小銀行為主。

(三)猜想因素3:不斷惡化或隱藏在背後的資產質量問題

資產質量問題可能是影響上市銀行估值的最重要因素。經濟基本面的持續下行必然會傳導至銀行業身上,惡化銀行業的資產質量。特別是2012年以來,銀行業資產質量惡化的情況愈發明顯,與此同時屢屢被爆出的隱藏不良貸款的案例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市場對銀行業資產質量的擔憂。

1、2012年以來,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質量開始趨於惡化,不良貸款餘額增至2.70萬億元、問題貸款餘額亦相應增至6.48萬億,不良貸款率提升至1.84%。若不考慮2020年的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則目前我國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將分別為3萬億和2%以上。

2、以上數據還沒有考慮到不良貸款被隱匿的問題,事實上商業銀行的很多不良貸款通過影子銀行業務的形式被掩蓋起來。另有一部分則放在了關注類貸款中。如果簡單地以問題貸款率(包括關注貸款和不良貸款)來取代不良貸款率,則商業銀行的問題貸款率應達到5%左右。

(四)猜想因素4:不斷走低的創利能力

除資產質量壓力較大外,盈利能力下降是又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以2010年以來的十年數據來看,商業銀行的淨息差趨於收窄,資本利潤率與淨利潤同比增速亦呈明顯走低的趨勢。具體來看,

1、2010年以來,商業銀行的淨息差已從當初的2.70%高位水平降至目前的2.10%附近,十年時間裏下降約60BP。

2、同樣是2010年以來,商業銀行的資本利潤率亦由最初的20%以上大幅下滑至目前的10%左右,十年時間裏下降約10個百分點。

3、淨利潤同比增速同樣如此,2018年曾一度降至5%以下。要知道2011年與2012年商業銀行的淨利潤同比增速還分別高達36.34%和18.96%。

(五)猜想因素5:監管不待見與社會不認可

考慮到商業銀行擁有天然的利差優勢,因此若外圍環境不發生劇烈變化,那麼商業銀行的盈利空間基本可以保持相對穩定。但是2008-2009年金融危機以後,我國經濟基本面的下行趨勢較為明顯,政策週期亦比較突出,使得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既面臨不斷惡化的資產質量壓力,亦面臨不斷趨嚴的監管環境。受此影響,那些客户基礎較為薄弱、業務持續性較差的中小銀行面臨更大的經營壓力,並綜合體現在銀行業的估值水平上。這一過程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1、2008-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商業銀行習慣於通過信貸資源的大量新增投放來掩蓋存量問題,但並沒有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給結構優化帶來更大阻礙。

2、2012年後的監管競相放鬆以及2016年以來的監管普遍趨嚴等截然不同的政策環境加劇了商業銀行在經營上的不穩定性,使其依賴同業業務、影子銀行業務、表外業務等傳統發展路徑受到明顯影響,不僅造成了商業銀行迴歸主業上的困難,亦使市場對商業銀行的認知出現了顯著分歧。

3、2014年之後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嚴重衝擊了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再加上近年來不斷推出的利率市場化、服務實體經濟以及促進直接融資等一系列改革舉措,一定程度上讓市場對傳統商業銀行的信心有所動搖。

4、國家高層和政策層面近年來對金融行業的定位發生明顯變化,打擊金融暴利從實踐上獲得了市場認同,而整治金融亂象幾乎成為政治口號,與此同時不斷爆發的中小銀行危機也加固了政策層面限制銀行業發展的決心。特別是,十四五規劃提出的“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似乎又給未來五年銀行業的發展戴上了緊箍咒。

5、銀行業之間的分化愈發明顯,強者愈強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雖然整體上看A股上市銀行的經營業績要明顯好一些,但銀行業之間的分化加劇讓市場對銀行業的估值亦比較謹慎,短期內甚至都很難改變。

以上五種因素有些為短期,有些則為長期,有些仍在惡化,有些已經在悄悄改善。但是大環境來看,中小銀行依然會受到整體資本市場的情緒影響,且資產質量問題重新抬頭的趨勢仍在繼續,政策部門和市場對銀行業依然存在較大的偏見等等,這些在某種程度上將繼續對估值水平提升有所制約。

三、進一步討論

(一)銀行業估值和撥備覆蓋率、ROE與成本收入比等指標的相關性較高

我們嘗試進一步探究上市銀行的估值水平和哪些因素相關性比較高,我們選取撥備覆蓋率、ROE、成本收入比、非利息收入佔比、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等幾個指標作為分析對比。這裏資產質量指標中之所以選取撥備覆蓋率,主要是因為不良貸款率這一指標從數值上看區分不是很高,代表性不強。

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發現,上市銀行的估值水平整體上和撥備覆蓋率、ROE與成本收入比等三個指標的相關性較高,相關係數分別為68.22%、41.89%和32.07%,和非利息收入佔比的相關係數約為17.73%,而和淨息差、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等指標的相關性不高。

基於此,我們大致可以認為,上市銀行的估值水平整體上與其資產質量(撥備覆蓋率)、為股東創利能力(ROE)之間有密切關係。當然這裏也有一些例外,如平安銀行的撥備覆蓋率較低,但其估值水平卻位居上市銀行第四,這可能是因為市場對平安銀行有很多想象空間、基本認可平安銀行的發展模式。

(二)“市淨率破1”可能意味着估值隱含的預期不良資產率較高

1、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對市場來説是一個黑箱,雖然監管層面已經明確逾期貸款應儘可能納入不良貸款統計口徑,但這仍無法揭示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的全貌。除我們之前所提及的使用問題貸款率(不良+關注)等指標代替不良貸款率外,還有以下兩種與估值有關的方式來評估與估值水平相對應的隱含預期不良率。

2、商業銀行鍼對所經營的風險通常會從兩個角度去進行控制和預防,一是通過計提撥備來防範預期損失(主要指信用風險),二是通過資本來防範非預期損失(主要指經營風險)。通常情況下商業銀行計提的撥備應能夠完全覆蓋信用風險,因此貸款撥備率從數值上看被視為商業銀行可能承受信用風險的最大比例,而問題貸款率(關注+不良)則一般被視為商業銀行的問題貸款比率。

3、理論上問題貸款率和貸款撥備率應能夠最大限度地解釋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情況,但從估值角度來看這些還不夠。對於市淨率已破1的銀行而言,意味着市場認為已計提的貸款損失準備無法覆蓋掉該行的問題資產,即在已計提貸款損失準備之外,還需要通過一定資本損耗來吸收問題資產帶來的損失。

因此對於市淨率已破1的銀行來説,其估值隱含的最大不良資產規模除已計提的貸款損失準備外,還應考慮到資本要素。即

不良資產=已計提的貸款損失準備+淨資產*(1-市淨率)

請注意我們這裏使用的是“不良資產”,而非“不良貸款”,主要是考慮到估值是針對銀行整體經營情況,並不僅僅侷限於貸款。根據上述公式,可進一步推算出與上市銀行估值水平相對應的隱含不良資產率。當然,這一估算方式比較粗糙,存在很多細節問題,只是提供一種估算隱含不良資產率的方式。

(完)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