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反彈了近10%的美團,今日再現高開高走,盤中一度觸及5%的漲幅,股價突破410港元,創下歷史新高。後小幅回落至收漲1.02%,報395港元,總市值超過2.32萬億港元。
在昨天的文章中(《美團(3690.HK)大幅反彈近10%,受投行持續看好後市》),已經討論了美團開年以來的表現可以看作是從港股“估值窪地”和“就地過年”兩個概念中持續獲益。
而在美團今日創下新高的背後,還有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那就是美團股價這一波的拉昇,恰恰開始於去年年底甚囂塵上的反壟斷、重監管之後。
乍看,反壟斷彷彿並沒有像預期的那般把巨頭給“壓住”,但事實上,這正是反壟斷取得了初步成效的體現 —— 通過監管的敲打,把不正當競爭的隱患挖出來,消化掉。
一方面避免了一些平台真的無序擴張成了“出頭鳥”,然後再被監管打掉的風險;另一方面也使得新戰場,比如社區團購業務,在發展的初期把“歪門邪道”都封住,逼各路玩家以相對健康的方式完成商業模式的迭代。
01
“反”出來的優勢
反壟斷確實對美團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起草併發布《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的11月10號當天,阿里、京東、騰訊以及美團無一例外的大跳水。
而後一直震盪的美團股價,終於在進入2021年後,由於頗受機構青睞開始了上行。
機構對美團的看好,也恰恰來自社區團購這個反壟斷“重災區”。
社區團購雖然在爆發前夕就遭遇了當頭棒喝,但作為一個從需求到盈利模式都比較確定的新零售業態,大小玩家對社區團購業務的佈局絕對沒有回頭箭。
在針對社區團購的在“九不得”出台之前,“燒錢、圈地、壟斷、漲價”被認為是社區團購參賽者的統一打法。
從場內玩家都“不差錢”來看,大家一起在“燒錢”這一步要困多久,是未知數。因此幾乎所有參與其中的互聯網平台,無一例外的拿出了“破釜沉舟”的態度來面對這一場競爭。
而“九不得”的第一條,就規定不得通過低價傾銷、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方式濫用自主定價,嚴禁以排擠競爭對手或獨佔市場為目的,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商品。
換句話來説就是,這錢,誰都不要燒了。
這便是美團需要感謝“九不得”的地方——禁止以低價傾銷吸引消費者之後,競爭力反而會逐漸迴歸到推廣渠道和服務及商品的品質上。
在這兩點上,美團都是有優勢的。
02
從哪裏摔倒,從哪裏改變思路
美團的社區團購在最近正式更名為了社區電商。雖然聽起來像是避風頭的小手段,但這或多或少的暗示了美團比其他互聯網巨頭多出來的未知增長空間。
對京東或者拼多多來説,賣菜只是電商業務的持續挖掘和下沉,但對於美團和滴滴來説,實物電商則是一次跨界。
而美團在這樣的跨界上,曾經是吃到過失敗的教訓的。
18年,美團在電商生鮮大戰最激烈之時,推出了“小象生鮮”,主打生鮮食品、餐飲、電商和即時配送於一體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生鮮超市。
上線5個月內迅速在全國開出了7家門店的小象生鮮,在半年後,又迅速關閉了除北京的2家以外,其他城市的5家門店。
2020年9月,小象生鮮的最後一家門店發佈閉店公吿,正式停止運營。
生鮮電商不好做,是由於生鮮零售與美團主營的外賣業務缺乏聯動性,同時又比外賣業務擁有長好幾倍的供應鏈 —— 從採購、運輸到分揀、打包,除了最後的配送環節,美團在其他環節,甚至在生鮮超市的選址上,都缺乏經驗。
而在進軍生鮮電商折戟後,美團從激進轉為保守,下線後的“小象生鮮”,更名“美團買菜”,退回到了美團更為熟悉的生活服務領域。
因此,現在的社區團購業務“美團優選”實際上早已通過“美團幫你買菜”培養了眾多習慣用“美團買菜”的用户。
截至2020年12月,美團優選實現了2000萬單的日訂單量,並預計將於2024年實現盈利,有望達到3400億元左右的GTV,為外賣業務GTV的1/4,佔社區團購市場總規模的6%左右。
03
尾聲
雖然美團股價在發佈《反壟斷指南》當天大跌,在後續爆出的取消支付寶支付途徑、大數據殺熟兩條熱門新聞後,市場反應卻是微漲。
這似乎證明了反壟斷更多影響的是市場情緒,可深陷漩渦中的互聯網巨頭的基本面並不會因為監管產生實質的衝擊。因此在負面情緒消化之後,美團股價的表現開始一路向好。
美團的基本業務在可預見的未來仍然會保持穩健的增長。雖然美團尚未發佈2020年第四季度的財報,但瑞信預計,美團第四季度的收入大概會同比增長30%,而由於對“美團優選”的投入,四季度美團將產生17億元左右的淨虧損。
本週內,高盛、美銀等也相繼上調了美團的目標價。可見,短期內對社區電商業務大舉投入帶來的虧損,在機構眼中正是美團從本地生活服務到實物電商的跨界,打開的新估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