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海洋石油终止5连跌,领涨港股蓝筹,获内资买入大约9000万股,涉资逾7亿港元。截止收盘上涨6.05%。
1月22日富时罗素表示,根据早先的一项美国总统行政令,将从1月27日起将中海油(CNOOC)从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FTSE Global Equity Index Series)、富时全球含A股指数系列(FTSE Global China A Inclusion Indexes)及相关指数和富时中国50指数(FTSE China 50 Index)中剔除。
此前,美国明晟公司(MSCI)21日也在其官网宣布,将把中海油剔除出MSCI明晟全球市场指数(MSCI ACWI)和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MSCI China All Shares Indexes)。MSCI明晟发布声明称,还将把中海油从相关非市值加权指数和相关定制化指数中剔除,自1月26日收盘起生效。
受此影响,中国海洋石油近几日股价连续下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月26日,南下资金已连续33日净买入中海油,共计219.67亿港元。
无独有偶,1月8日,明晟指数(MSCI)宣布在交易结束后,把在中国香港市场交易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股票从该公司的许多指数中删除。受此影响,中国联通跌11.24%,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当日均跌近10%。
之后,南下资金便开始了接盘。1月以来,截至22日,南下资金持股增加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可以看到,这些被美国列入黑名单,同时被海外各大指数剔除,外资也被迫撤离的股票,成为了南下抱团的首选标的。
除此之外,南下不断买入中国海洋石油的背后,是对其基本面的看好。
中国海洋石油是一家纯上游公司,主要业务是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在中国的渤海、东海、南海西部和南海东部,公司业务模式以自营为主;在海外,公司在印尼、澳大利亚、尼日利亚、伊拉克、乌干达、阿根廷、美国、加拿大、英国、巴西、圭亚那、俄罗斯等国的油气田拥有权益。
2019年,公司油气总产量506.5百万桶油当量,其中原油/天然气=81%/19%。中国油气产量326.4百万桶油当量,海外180百万桶油当量(上述均为权益产量)。2014年国际油价大跌之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原油储备量都出现了大幅下调,而中海油储量基本维持平稳。
未来油价与成本是公司盈利的核心。
随着疫苗上市,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对明年的需求有一定的拉动,到2021年底,需求有望回升到99百万桶/天,接近前高水平。然而供给端,美国页岩油2021年产量有望维持在2020年下半年的低位。库存方面,目前全国石油库存处于历史超高水平,按照主流预期到2021年底回归正常水平。
总体来说,石油市场在需求预期回升主导下,2021年大方向回升,中枢50-60美金/桶的可能性比较大。
成本方面,公司过去几年成本控制卓越,2019年和2020H1完全成本分别低至30美金/桶和26/桶。相比国际巨头,公司成本控制、盈利能力处于一流水平,更是显著好于国内另外两大石油公司。
因此,天风证券认为,美国对中国海洋石油集团的行政命令,影响其短期流动性,但是对公司基本面大概率无影响。考虑到2021年油价大概率中枢上移,以及公司良好的成本控制,预计自由现金流能支持良好的分红能力,在短期流动性冲击过去后,价值有望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