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盈 徐蔚
來源:上海證券報
1月18日,港股通南向資金淨買入超200億港元,創港股通開通以來之最。自開通以來,南向資金累計有18個交易日淨買入超過百億港元,其中有11個交易日發生在今年年初。
伴隨着南向資金的不斷買入,唱多港股的聲音也不絕於耳。自上週末以來,有分析師喊出“南下投資正當時”,更有私募投資人旗幟鮮明地喊出“賣出A股,買入H股”。
而南向資金瘋狂搶籌與機構不斷唱多的背景是,港股近兩年持續跑輸全球主要市場,隨着A股龍頭越來越貴,極具性價比的港股“核心資產”也逐漸被內地的機構投資者重新“發現”。
南向資金連續22個月淨買入
南向資金近日明顯加大配置港股的力度。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港股通資金已連續11個交易日淨買入金額超過100億港元,購買力度為歷史罕見。
1月18日南向資金再度錄得淨買入229.7億港元,創歷史新高,同時也是港股通開通以來南向資金單日淨買入額首次超200億港元。其中,當日滬市港股通淨買入94.5億港元,深市港股通淨買入135.2億港元。與此同時,恆生指數年內累計漲幅5.99%,跑贏同期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3.55%和5.52%的漲幅。
實際上,南向資金淨買入港股的舉動非常堅定而且持續。數據顯示,從2019年3月開始至2020年12月,港股通資金已連續22個月淨買入港股。2021年以來,南向資金淨買入累計已超1500億港元。
來源:Wind (數據截至2021年1月18日)
從近一年來南向資金活躍股名單來看,騰訊控股、美團、小米集團等互聯網巨頭備受資金青睞,其中騰訊控股近一年來合計淨買入金額超1600億港元。此外,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低估值銀行股也受到資金關注。
1月18日數據顯示,騰訊控股等新經濟股依然是南向資金青睞對象。數據顯示,當日南向資金淨買入騰訊控股54.2億港元,其次是香港交易所和小米集團。
與南向資金的瘋狂湧入相對的是港股的“低估”程度。剛剛過去的2020年,香港恆生指數大幅跑輸美股和A股,估值水平處於低位。
AH股溢價指數也持續走高,2020年10月份期間一度逼近150。近期,隨着恆生指數強勢崛起,AH股溢價指數有所回落。截至今日收盤報135.69,仍處於高位水平。AH溢價指數直觀上反應的是A股與港股走勢上的差異。AH股溢價指數以100為基準,如果指數大於100,A股相對H股有所溢價,相反,如果指數小於100,A股相對H股存在折價。
資金總是在追逐性價比更高的板塊。隨着A股大盤指數連續兩年上漲,龍頭企業越來越貴,港股“核心資產”的性價比也愈發凸顯。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顯順近期發佈研報表示,當前A股市場已出現藍籌泡沫,估值與盈利增速的背離正迅速拉大。在此背景下南下策略重要性凸顯。
陳顯順表示,上證指數突破3500點關鍵點位後高位震盪調整,前期機構抱團方向出現高位震盪,龍頭公司高位放量和籌碼交換。從明星公募基金短期的淨值表現看,前期披露的重倉股出現下跌時,基金淨值並未出現回落,顯示部分基金選擇了調倉換股。
南下資金淨買入額較高的個股,主要集中於騰訊控股、中國移動、美團等大市值估值仍然合理的品種。近一個月港股通漲幅超過20%的個股平均漲幅35.12%,平均市值達1986億港元。分行業來看,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數量佔比最高,玻璃製造平均漲幅最大。
半夏投資創始人李蓓更是在其公眾號旗幟鮮明地表示:“真正的價值投資者,現在應該賣出A股,買入H股。”
她認為,當前,AH溢價位於歷史高位,A股相對於H股顯著高估。最近幾個月美國長端利率已經明顯上升,A股高估值的平穩增長類股票對外資的吸引力開始下降。滬港通北向流入放緩。而內地的新發基金,大多把港股加入了投資範圍並放大了港股投資比例。低估值的港股成為大部分基金的理性選擇,南向正在趨勢性大幅上升。
為什麼買入港股?李蓓表示:“2020年因為全球大放水,低利率、強財政刺激,全球幾乎所有的資產類別都實現了上漲,無論中美股票、中美債券、黃金、數字貨幣,還是大宗商品。唯一的例外,是港股!”
李蓓提到,港股的“便宜”具體表現在:港股2020年全年下跌,表現幾乎全球主要市場最差;H股相對於A股的折價,處於過去10年最高水平附近,兩地同時上市的股票,A股平均比H股高40%。
數位市場人士表示,市場對於港股的估值定價體系正在悄然發生改變,這也將成為支撐港股穩健上漲的真正動力。
專注於港股投資的上海開思基金總經理胡彥如認為,根據他的切身觀察,自2020年以來港股市場發生了兩個重大變化,促使南向資金持續增配港股。
首先,科創板與創業板註冊制的推進,帶來了港股公司價值重估的機會。例如許多公司在AH兩地上市,許多港股公司將其優質子公司、業務板塊分拆在A股上市,這都為相應的港股公司帶來了重估的機會,也讓投資者看到了香港市場原有的錯誤定價及低估值公司的機會。
其次,2020年以來,以騰訊、美團、小米集團為代表的大量新經濟公司股價大幅上漲,讓大量的機構投資者看到了港股的賺錢效應。
“未來一年,港股會受益於與A股深度的互聯互通,並且變成內地權益投資者配置的重要資產。” 胡彥如表示。
國信證券策略分析師燕翔也表示,2021年港股市場有望系統性重估,獲得更好的表現。主要邏輯包括:
第一,經濟復甦中低估值港股有望獲得更好表現。港股市場行業分佈呈兩頭大特徵,即科技股和傳統行業佔比都大,且傳統行業公司估值非常低。在交易復甦邏輯中,低估值順週期的港股有望獲得更好收益率表現。
第二,人民幣匯率升值,港股估值折價有望修復。2014年滬港通開通後,A股較H股的估值溢價非但沒有收窄反而持續擴大,背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2020年以後隨着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貶值預期消退,預計港股的估值折價會得到大幅修復。
第三,南下資金持續增加,港股定價權未來將從外資轉向內資。巨量的南下資金反映了內資機構越來越重視港股市場,內資機構在研究能力和範圍上更有優勢,除“大龍頭”公司外,許多港股低估的“中小龍頭”公司也可能被市場重視得到價值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