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截至2020年8月31日,39家A股券商半年報披露完畢。wind數據顯示,39家券商累計計提信用減值損失113.07億元,較2019年上半年末的57.52元大幅增長。其中,海通證券以29億元的信用減值損失高居榜首;東吳證券、中信建投、浙商證券等信用減值損失增幅較大;國泰君安、西部證券信用減值損失等降幅較大;中原證券信用減值損失佔淨利潤比值最高,為452%。
A股上市券商信用減值損失情況
上半年,在39家A股券商中,海通證券信用減值損失最高,為29億元。在這29億元損失中,融出資金、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應收融資租賃款、其他貸款和應收款項的減值損失金額較高,分別為6.64億元、6.72億元、6.15億元和8.24億元。
財報還顯示,海通證券業績有下滑趨勢。上半年,海通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77.88億元,同比下降1.58%;實現淨利潤54.83億元,同比下降0.78%,是頭部券商中唯一一家營收淨利潤雙降的公司。
海通證券稱,經紀業務、資管業務、投資收益等收入上半年皆有增長,只有其他業務收入下降。據半年報,海通證券其他業務上半年收入為29.53億元,同比(46.44億元)減少16.91億元,減幅36.42%,主要是子公司銷售收入減少。
半年報顯示,海通證券控股子公司海通國際證券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海通國際”),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219.56百萬元,較上年同期的3614.2百萬元下降10.91%;實現淨利潤4.7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9.14億元下降了49.8%,接近腰斬。上半年,海通國際捲入瑞幸財務造假風波。作為瑞幸的聯合保薦人,海通國際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信用減值損失排名2-5名的A股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東方證券、國信證券和東吳證券,金額分別為20.34億元、12.9億元、10.07億元和4.4億元。上半年,海通證券和中信證券的信用減值損失超過20億元,東方證券和國信證券信用減值損失超過10億元。
上半年,中信建投、東吳證券、浙商證券的信用減值損失較上年度末有大幅增加。其中,中信建投信用減值損失由上年度末的-0.59億元增至上半年末的2.09億元;東吳證券由上年度末的1.69億元增至4.4億元;浙商證券由上年度末的-0.32億元增至0.57億元。
中信建投在半年報中稱,信用減值損失主要系主要是由於本期計提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融出資金和其他債權投資減值損失所致。但公司沒有披露計提信用減值損失的具體標的公司。
浙商證券稱,信用減值損失主要系計提股票質押減值準備所致。半年報顯示,公司因質押回購業務踩雷中新科技、美利雲等上市公司;因資管計劃踩雷東旭光電、泰禾集團、中信國安等公司。其中,東旭光電、泰禾集團面臨嚴重的債務危機,浙商證券的風險也隨之上升。
東吳證券上半年信用減值損失大幅增長,主要系買入返售金融資產信用風險損失增加所致。半年報顯示,東吳證券因股票質押業務“踩雷”獐子島、海航實業、長城影視等公司;資管業務“踩雷”富貴鳥、康得新等公司。其中,康得新可能被強制退市、獐子島有財務造假的道德風險,富貴鳥、海航的債務危機較嚴重,這四家公司皆是“大雷”。
wind數據顯示,國泰君安、西部證券信用減值損失等降幅較大。今年上半年,國泰君安信用減值損失由上年度末的20.5億元下降至1.17億元,西部證券由上年度末的6.53億元下降至0.56億元。
wind數據顯示,中原證券的信用減值損失佔同期淨利潤的比值最高,為452%。同時,中原證券上半年的淨利潤在39家A股券商中墊底。
上半年,中原證券實現營收12.5億元,同比下降2.89%;實現歸母淨利潤0.31億元,同比下降87.14%。公司稱,淨利潤下降主要是自營及境外業務收入同比下降、公司計提減值準備增加所致。
半年報顯示,中原證券上半年信用減值損失為1.4億元,公司稱要為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增加。中原證券買入返售金融資產主要系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形成,截至上半年末,公司因質押式回購業務踩雷的上市公司包括新光圓成、銀禧科技、科迪乳業等。
其中,科迪乳業因涉嫌違法違規,已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深交所的關注函及市場對科迪乳業的質疑,集中體現在公司十幾億元貨幣資金不翼而飛,存在大股東佔用資金風險。財報顯示,科迪乳業還因鉅虧披星戴帽,中原證券的股票質押業務風險較高。
近日,中原證券還因資管業務違規遭到河南證監局處罰。根據公司公告,河南證監局發現中原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存在四項違規問題:一是對投資標的的真實性核查不足,盡職調查缺失;二是債券交易管控存在漏洞;三是投資運作違反合同約定的投資策略;四是未能有效規避利益衝突。同時,河南證監局發現中原證券存在以下違規行為:兩隻投向閩興藥業的集合資管計劃盡職調查存在缺失,未能發現應收賬款的真實性存在問題。
資管暴雷、遭行政處罰、淨利潤大幅下降、股票質押業務風險高企,剛躋身券商評級A級的中原證券,面臨多重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