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專訪商業保理第一股,揭開盛業資本(6069.HK)的神祕面紗
格隆匯 07-06 09:40

一、前言

提起商業保理行業,很多投資者或許表示有點陌生,但對於中小微企業來説,商業保理已經逐漸成為它們日常經營與融資週轉活動中不可忽視的環節。

據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測算,近6年來,商業保理企業已累計提供應收賬款融資達3萬億元,服務中小微企業數量超過300萬家,僅2018年就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1.2萬億元,受益的中小微企業高達120萬家。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隨着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以2018年為起點,經歷高速增長初創期的商業保理行業進入了成長期。

圖:中國商業保理市場呈現高速增長趨勢

而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商業保理企業——盛業資本(股份代碼:6069.HK)一直深受國際市場關注。目前,已被成功納入MSCI全球小型股指數——中國指數、恆生綜合指數及深港通標的範圍。其主要機構投資人包括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旗下蘭亭投資,中國太平信託,以及美國泰山投資集團。

圖:2017年7月於香港聯合交易所創業板上市

圖:2019年10月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自疫情發生以來,港股及環球資本市場紛紛進入動盪期,盛業資本依然“穩坐釣魚台”,不單跑贏恆生指數及同業可比的代表性公司,也基本收復了“失地”。被納入港股通之後,盛業資本亦獲得“北水”青睞,港股通持股佔比正持續提升。

圖:盛業資本客户數目複合增長率高達171%

就核心業務來看,目前盛業資本聚焦在保理業務,即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應收帳款融資。 與傳統金融機構不同的是,盛業資本通過信息科技的創新應用,重塑供應鏈金融的模式,實現了高效快速瞭解客户及交易的真實性,並有效的降低風險及提供融資的速度。盛業資本充分發揮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優勢,為廣大中小微企業打造便捷、高效、安全且低成本的優質供應鏈金融服務及信息科技服務。

據公司官網介紹,盛業資本旗下盛業商業保理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外資註冊資本金最大的商業保理公司之一, 註冊資金達2億美元。截至2019年12月,盛業資本累計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逾340億元人民幣的應收賬款融資服務,併為中小微企業管理逾720億元人民幣的應收賬款。

除此之外,盛業資本也在商業模式上不斷創新,將供應鏈金融平台化,利用金融科技讓更多資金方和中小微企業直接對接合作,而盛業科技在其中提供技術和數據支持,領先打通供應鏈金融2B助貸模式。

據不完全統計,行業內約有一萬多家保理公司,盛業資本憑藉什麼可以迅速做到第三方保理商龍頭,其背後成功的邏輯是什麼?有沒有一些獨門祕籍可供參考?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與盛業資本首席戰略官原野先生的對話交流,來揭開集團成長的“神祕面紗”。

二、揭開“供應鏈金融龍頭”的神祕面紗

1、擁抱監管,厚積薄發

2012年,當商業保理還被歸在商務部的試點監管下,彼時僅有不足300家企業涉足保理業務,幾年時間過去,商業保理的註冊公司如今已多達1.2萬家。

原本,商業保理是指供應商將其與買方訂立的貨物銷售(服務)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公司,基於真實交易背景,由保理公司為其提供貿易融資、應收賬款管理及催收等綜合性商貿服務。然而在行業探索發展的過程中,一些企業利用行業初期監管規則的不明朗,將商業保理變為自己的“表外融資”渠道,也有一些第三方機構從民間渠道獲取資金,並將服務對象擴展到沒有真實交易支撐的個人貸款者,致使行業中出現不少亂象,公眾對包括商業保理在內的類金融行業也產生了不少誤解。

也就是在商業保理被納入商務部試點監管的翌年,盛業資本成立,七年時間裏成長為行業中的領先企業。目前盛業資本的應收賬款融資總額位居獨立第三方商業保理行業第一,在該領域佔有6%的市場份額。公司過往3年的的淨利潤複合增長超過80%,於2019年達到近3億人民幣的淨利潤。

圖:盛業資本收入及利潤增長

在原野看來,盛業資本這麼快速地成長,一方面是早入場的先發優勢,另一方面則是公司的戰略比較聚焦,“我們做得早又比較專注,有的金融企業做B端業務覺得速度慢,就轉型去做C端P2P,最終就會欲速則不達。我們只做B端業務,聚焦產業場景,所有業務都是基於真實交易背景,圍繞供應鏈上下游去不斷加深產業理解和沉澱多維度交易數據、從而提升風控能力及獲客能力,最終形成我們的護城河和供應鏈生態。 所謂厚積薄發,雖然我們的創始團隊和高管都很年輕,但是我們相信“專注”的力量,願意做時間的朋友。”

2018年,商業保理業務被納入銀保監會監管範圍,又於2019年10月,銀保監會下發了《關於加強商業保理企業監督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205號文”),文件對商業保理做出了諸多限制性規定,其中包括對資金來源的限制,要求商業保理機構不得吸收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也不得與同業進行拆借,或是從網貸機構、私募機構融資。

原野表示,盛業資本的做法一直是擁抱監管,“一定要明確自己的界限,在界限內儘可能地創新。監管趨嚴一定會促使行業良性發展,汰弱留強最終擁抱監管的企業才會獲得可持續的發展。初期的步伐可以邁得穩一點,不隨波逐流,打好合規基礎,未來才可能彎道超車。我們作為上市公司,更應該注意合規風險,為我們的股東和客户負責。擁抱監管,並不代表剋制創新。我們目前34%的員工都是IT人員,我們的貸款流程已實現100%線上無紙化,同時接入了人民銀行徵信系統和中登網,使我們可以更高效快速的服務中小微企業,在資料提交及審批流程上減少了80%的時間。我們自主研發的盛易通雲平台以及大數據中心,可以讓客户體驗更便捷,風控更智能。我們向核心企業提供的工程管理平台系統,可以讓供應鏈管理更高效,數據採集和對賬更及時。我們跟大型國有銀行合作助貸業務,基於我們的金融科技系統做獲客和聯合風控,讓更多中小微企業受益。我們也獲取了更多海內外銀行以及金融機構的授信和支持,並籌劃發行更多創新模式的ABS。 總而言之,我們被監管認可,才能使客户放心,從而接受我們更多的創新產品。”

除了擁抱監管帶來的滲透率增長之外,盛業資本還遇上了抗疫復工這一個“大風口”,為了提振經濟,盤活供應鏈,中小微企業成為短中期國家扶持的重點。“國家要扶持中小微企業,銀行要拓展供應鏈場景中的中小微企業客户,那麼盛業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銀行的合作伙伴,藉助金融科技響應號召。我們的銀行合作方可以聯合盛業對產業的理解和數據驅動的風控能力,更加有效地把控和降低壞賬風險。由於效率的提升和風險的控制,中小微企業的貸款成本也會更加合理,更加符合監管要求。我們對合規和監管的重視,也使銀行更信任我們,從而成為其長期金融科技合作伙伴。”

2、化競爭為合作,打造共贏平台

205號文除了對資金來源做了相關限制外,也對商業保理業務的主體間接地有所限制,要求商業保理受讓同一債務人的應收賬款,不得超過風險資產總額的50%,受讓以關聯企業為債務人的應收賬款,不得超過風險資產總額的40%。

“保理業務脱離不開產業場景,而擁有強大企業背景的保理公司具備天然的優勢”,但原野認為他們並不構成直接競爭關係,而是潛在合作伙伴,“從監管的角度,保理行業的存在是為了服務和幫助中小微企業,如果讓大企業自己做,保理業務很容易變成大企業的表外融資工具,不僅幫不到中小微企業,反而讓大企業更長地拖延了賬期。這項規定就是為了確保保理行業能夠為中小微企業服務,同時合理分散集中度風險。在此監管環境下,企業背景的保理公司就需要轉型,會傾向於找到我們這樣的獨立保理機構合作,從而更專業、更合理的服務上下游企業。這是一個政策上的利好,更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們通過合作滲透到其他行業和領域中去。今年初期已經有多家大型企業背景保理公司跟我們開展了合作,這將會是一個趨勢。”

“銀行方面,其實也一直都是我們的合作伙伴,而非競爭對手。因為供應鏈的週期較長,節點較多,傳統銀行保理產品所覆蓋的節點通常在結算週期的末端,而且比較看重買方及貸款企業的股東背景,需要買方配合確權。而盛業的保理產品,比如訂單保理、到貨保理和應收保理,可以覆蓋到更早期的節點,通過多維數據交叉驗證,保障交易的真實性和合理性。這些都是差異化的金融產品,可以更靈活和多元化的解決中小微企業的現金流管理痛點。我們的合作態度是非常開放的,更希望打造一個數據驅動的供應鏈金融平台,一頭對接產業資產端,另一頭對接多元化的資金端,形成一個橋樑。我們會不斷的連接產業場景,深化產業理解,使我們的數據更及時更真實,我們的平台價值就會日益凸顯。”

3、“1+N”模式深入產業場景

商業保理本質上是應收帳款融資,在沒有資產抵押物的情況下控制風險,就需要非常謹慎的風險管理體系以及創新的商業模式去應對各類潛在風險及挑戰,包括疫情等黑天鵝事件帶來的意外系統性風險。在這方面,盛業資本有自己的一套體系。

“選對抗經濟週期和國家鼓勵的行業,同時選對商業信用風險較低以及經濟較有實力的區域,其實就可以幫我們規避很大一部分的系統性風險。盛業資本主要聚焦於基建、醫藥、能源三個產業的交易,這三個行業的共同特點就是屬於基礎民生行業,非常抗經濟週期,且市場規模龐大。三個行業的應收賬款總額有大概2.5萬億人民幣的規模,而且供應商非常分散、單筆貸款金額較小(約200萬人民幣左右)且賬期適中(三至六個月)。”

“醫藥已經經歷了兩票制的政策改革,目前正處於一個良性快速發展的階段;能源比如石油是國家戰略物資,成品油貿易都會採取價格鎖定機制從而不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長期看來都是比較穩定的;基建則是拉動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較高的穩定性。”

“除了行業,核心買家的選擇也非常重要,我們的策略是“1+N”,其中“1”為大型央國企、及上市公司,而“N”為廣大的優質中小微企業供應商,這是一個很大的供應鏈生態。過往,國家全年GDP中有將近三成是由96家央企貢獻的,其中有十多家和我們長期合作。只要確定交易的真實性,這些國企核心買方都會履約付款,所以在該商業模式下,保理的風險其實是可控的。我們過去5年累計處理了約730億人民幣的應收帳款,收入複合率增長超過60%,但是我的壞賬率一直保持在0%,這就驗證了我們的商業模式的合理性和風控系統的可靠性。”

“保理行業的一個現狀是,中小微企業沒有完善的徵信畫像體系,審核企業自身的財務數據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完全不足以做一個風控的信用評判。我們的風控系統核心理念是 ‘重交易,輕主體’,更看重貸款企業在交易環節的數據和記錄,而不是其股東背景和資產規模。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貸款客户大部分都是中小微企業,但是我們的每筆貸款都需要對底層應收賬款對應的交易邏輯以及具體項目做盡調和數據分析。這是一個比較務實和符合市場環境的風控模式,我們認為只有深入的接入產業場景,並積累充足的交易數據,才可以在供應鏈金融這個領域上持續發展。”

為了驗證交易的真實性,盛業資本與這些核心企業進行了戰略合作,用產業數據,交易數據以及第三方數據進行交叉對比驗證,最大限度地降低貸款風險。“除了接入人行徵信和中登網系統之外,我們還會對接核心企業的集中公開採購數據系統,同時通過輿情監控,大數據分析、到貨視頻驗證、工程管理平台等實時數據分析技術,用一套組合拳打造一套成熟的保理業務風控和運營的獨特模式。”

“比如我們和建築行業的龍頭央企保持戰略合作,我們為其供應鏈上游中小微供應商提供多元化和更靈活的保理融資服務,在我們的支持下供應商就不必去找成本較高的民間借貸,這樣可以有效降低供應商的整體貸款和經營成本,也就間接降低了核心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成本及採購成本。商業保理是一個生態化的服務,必須要更專注產業,才能更精確。”

4、“一體兩翼”戰略 —— 以供應鏈金融為核心,開創數字化與國際化的發展新思路

深耕國內保理市場之餘,盛業資本也沒有停下全球化的腳步。原野告訴格隆匯:“因為創始人是新加坡人,股東還有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旗下的蘭亭投資,我們的國際化程度很高,商業保理在海外比較成熟,因此我們有這方面的資源和經驗。”

“盛業資本未來的發展會遵循‘一體兩翼’的原則,一體就是堅持以服務中小微企業和供應鏈金融為核心,以‘盛業科技’及‘盛業國際’為雙翼,通過數字科技提升風控效率與服務質量,並向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延伸拓展,兩者並駕齊驅賦能戰略發展。在海外業務上,我們正在申請新加坡電子銀行牌照,後續在亞太區域化發展,也會有更好的前景。我們的願景是成為亞太最值得信賴的供應鏈金融科技平台,打造一個生態。”

關於本次疫情對整體經濟以及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的影響,原野認為:“疫情對全球實體經濟在未來18個月還是比較不樂觀的。這次並不是金融機構引發的黑天鵝事件,而是由全球性衞生事件引發的整體流動性停擺,包括人流、物流、資金流等。雖然各國政府都在量化撒錢,這次必定會對經濟、世界格局、政治和人文習慣造成一些永久性的改變。大家將會重新考慮‘供應鏈’的佈局和定位。中國的國際供應鏈龍頭地位中短期不會改變,所以我們的業務重心還是都放在國內。盛業目前業務規模還不到目前聚焦的三大行業應收賬款規模的1%,未來還有很大的潛力有待發掘。當然,疫情也造成了一些局部供應鏈產能向東南亞轉移,會產生一些區域性的機遇。所以我們這次申請新加坡電子銀行牌照,其實是在為開拓東南亞供應鏈市場鋪路。這是一個前瞻性的佈局。”

“中國是這次最先從疫情中走出來的國家,雖然也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和巨大的代價。中國政府將繼續推動科技進步。目前從科創板新規和“新基建”等政策中可以看出一個大方向。同時中小微企業供應鏈的流動性問題已經得到了高層的高度重視。近期銀保監會高層頻頻在公開場合鼓勵供應鏈金融的發展,鼓勵利用科技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服務。相關部門也表示未來科創板歡迎金融科技企業上市。所以當政府嚴格整頓清理了P2P互聯網金融,現在正籌備打開“一扇窗”,就是加大對B2B及供應鏈金融科技公司的支持。”

“我個人覺得這是最壞的時代,同時也可能是最好的時代... 一大波企業將在這次疫情中承受巨大壓力,比如消費、旅遊、製造、中小地產等,但是也會有一批新晉公司在這次危機後迅速崛起,比如數據科技、高端製造、商業服務、生物醫藥、供應鏈金融等。而對盛業而言,似乎是後者,我們會加快科技升級並加大資金槓桿穩定市場地位,同時放眼全球。三年後世界格局會非常不一樣,我相信盛業也會非常不一樣。”

三、結尾部分

通過本次與盛業資本首席戰略官原野先生的對話,我們更加了解了商業保理這個行業的運作模式,也逐漸清晰了作為行業第一股的盛業資本獨特商業模式和前瞻性的戰略佈局,也對公司的內在價值和未來的成長潛力有了更深的認識。

一個健康發展的優秀企業,它的成功離不開背後對行業的潛心深耕和持續的創新投入,簡單概括就是,盛業資本的運營邏輯以及對行業和政策的精準把握使得它快速壯大。而未來,盛業資本還將帶來怎樣的亮眼表現,作為行業領先公司會否被資本市場長期挖掘,讓我們拭目以待。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