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曉
來源 | 稜鏡·騰訊小滿工作室
4月16日,匯豐控股(00005.HK)再次下跌2.22%,報收39.7港元/股。今年以來,這支股票已經下跌34.27%,並已跌至2005年時水平。
匯豐是全球最大規模銀行之一,2019年末總資產規模達27000億美元,也是在中國資產規模最大的外資行(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2018年末總資產4763.24億元)。上市公司匯豐控股曾是香港本地人最愛的股票之一,因為長期按季度高分紅,被稱為“孤兒寡母股”:即便獨自拉扯孩子的寡母,靠匯豐股票分紅也能安穩養家。
但4月1日這天,匯豐銀行給投資者開了個“愚人節玩笑”:其宣佈應英國審慎監管局要求,取消2019年第四次派息,同時考慮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嚴重影響,在2020年底前暫停派息及回購股份。
“不分紅的銀行股還有什麼意義?”投資者用腳投票,當日匯豐控股大跌9.51%。更有小股東組成維權聯盟,要向匯豐討説法。
匯豐的尷尬不止於此。作為一家國際銀行,如今中國香港貢獻了2019年度除税前利潤的九成;將匯豐股價復權並拉長時間來看,其股價在2018年1月達到78港元/股的歷史高點後一路向下。當前股價已經逼近2005年39港元/股-47港元/股的水平,距2018年最高點幾乎腰斬。假如有投資者從2005年開始一直持有匯豐,到如今幾乎沒有分紅外的收益。
“最怕的是,對某個東西形成信仰,然後它的某些內在、外在因素變了,它已經不能投資了,而你還渾然不覺。”上善若水資產董事長侯安揚對匯豐取消派息如此評論。
國際化和綜合化是匯豐最顯著的兩個標籤,它曾廣泛受益於經貿往來、人員流動的全球化。最多時,匯豐業務網絡覆蓋全球88個國家和地區。如今,不斷上升的貿易摩擦和區域整合難題,讓匯豐招架無力,其業務網絡也削減整合至64個。而全球疫情更帶來進一步打擊。
“匯豐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以後都不會再超越此前的成就。”外資投行資深金融分析師林明(化名)對《稜鏡》直言。
總部遷冊傳聞背後
就在此次匯豐宣佈取消派息後,市場傳聞再起:董事會成員呼籲重新討論將總部遷回中國香港。
不過,集團主席杜嘉祺在電話會議中表明,暫無再研究遷冊計劃。
雖然總部在倫敦,但中國香港是匯豐最重要的市場。匯豐銀行在香港本地擁有大批用户,其ATM機遍佈街頭,還長期在香港擔任發鈔行的角色。對一傢俬營資本銀行來説,這是一種特權。
土生土長於中國香港的匯豐,早在清政府時期,就憑藉英資背景獲得諸多特權,靠給清政府借款、把持關税和鹽税完成早期積累。新中國成立後,匯豐退回中國香港,成為當時港英政府的“準中央銀行”,享有發鈔權。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香港先後抓住發達國家產業轉移及中國內地改革開放機遇,一躍成為僅次於紐約、倫敦的第三大金融中心。匯豐也伴隨香港經濟的騰飛積累天量財富。
也就在那個時代,匯豐大班(主席)的權力可以和當時的英國駐香港總督媲美。於1977年接任匯豐大班的英國人沈弼被稱為“大班王”。在其任上,匯豐通過擁抱崛起的華商羣體,達到發展巔峯。
其間,沈弼支持“船王”包玉剛從英資怡和洋行手中“奪得”九龍倉,從航運業轉向地產業。但最為後世津津樂道的,仍是他拒絕怡和、太古等財團,將英資洋行和記黃埔控股權以超低價出售給李嘉誠,成就了後者的財富帝國。
沈弼離任前,匯豐希望用一棟氣派的總部大樓展示其形象。1986年,一棟石油鑽井平台造型的建築在香港中環核心落成,這是當時全球最昂貴的建築,花費52億港幣。
但這棟建築隱藏着匯豐的另一種心思。紀錄片《超級城市:香港》介紹,大樓像樂高積木一樣組合,在建造之初就做好了可以隨時拆卸運走的準備。
匯豐位於中國香港的總部大樓
果然,六年後,匯豐通過架構重組設立母公司匯豐控股,變相將總部遷往英國倫敦。
近年來,有關匯豐遷冊回中國香港的傳聞時有出現。早在金融危機後,匯豐就開始討論將總部遷回中國香港,甚至表示希望能夠在A股上市。但匯豐在2010年只搬回了行政總裁辦公室,集團總部仍設於倫敦。
2015年,匯豐對媒體證實,公司已開始研究把總部遷出英國的可行性方案。今年4月6日,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行政長官樑振英在社交網絡上發聲,披露了5年前匯豐“研究”回遷中國香港的內情。
樑振英指出,當時“研究“回遷是匯豐在銀行税一事上向英國政府耍手段。果然,2015年夏天,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Georg Osborne)宣佈,將銀行税税率減半。
此後,時任董事會主席範智廉表示:“將我們的總部留在英國,同時又將業務中心放在亞太,對於我們的股東來説可以集合兩個地區的最大優勢。”
翻開匯豐20多年來的利潤表可以看到,中國香港一直是匯豐的根基所在。即便在匯豐全球多元佈局最成功的2006年,僅中國香港一地為匯豐貢獻除税前利潤23.5%;在遭受亞洲金融風暴衝擊影響的1998年,香港仍然為匯豐貢獻了36.9%利潤。
最新的2019年度,中國香港為匯豐貢獻了120.49億美元的除税前利潤,佔匯豐全年利潤的90.27%,包括中國內地在內的亞太其他地區貢獻64.19億美元,佔比48.09%。
按英國《金融時報》説法,此次遷冊傳聞再起,是因為有董事及高層對英國當局干涉集團派息政策感到憤怒,因此重提搬回中國香港。
國際化佈局穿越兩次金融危機
“聖誕鍾,買匯豐。”
一位在香港工作生活的金融人士告訴《稜鏡》,香港本地人對匯豐有着特殊的情結,持續穩定的高分紅使得匯豐成為港人最喜歡的儲蓄股之一。即便在最困難的2008年,匯豐遭受金融危機重創都沒有停止派息。此次宣佈派息後又取消,已有小股東集結準備維權。
匯豐一直以派息最高的金融機構之一而驕傲。Wind數據顯示,從2006年算起,匯豐控股累計現金分紅8563億元,分紅率達72.29%。而多數銀行分紅率不足30%。
在金融危機期間,許多金融機構破產或接受政府注資,比如匯豐的老對手花旗。而匯豐依靠自身實力挺了過來,並繼續維持分紅。
中資銀行都想學習匯豐穿越危機的祕訣。2009年接受《中國外匯》採訪時,時任匯豐中國銀行行長翁富澤如此闡釋匯豐的策略:沒有哪一個行業的人或者國家總是能夠萬無一失,決策永遠正確。所以銀行必須要有充足的資本,穩健的資產負債率,以應對世界經濟可能面臨的震盪。“不要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裏。要分散風險。”
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間開展業務,即是分散風險的第一步。在佔據香港銀行業龍頭地位後,匯豐開始思考如何拓展香港之外的市場。沈弼上台後,便着手部署“三腳凳”的集團國際化戰略,即亞洲、美洲和歐洲業務齊頭並進。
通過巨資收購美國海豐銀行和英國米特蘭銀行,匯豐完成美國和歐洲佈局,實現從區域銀行到國際銀行集團的跨越。
正是在收購米特蘭銀行後,匯豐資產規模翻番達1700多億英鎊,躋身全球十大銀行之列。此後,匯豐的全球併購擴張不斷,法國、墨西哥、印度、土耳其等都留下匯豐的併購足跡。
在遭遇亞洲金融風暴時,匯豐的業務網絡已經覆蓋全球79個國家和地區。1998年,匯豐控股實現盈利334.47億港元,僅比1997年減少81億港元。經過匯豐改造的米特蘭銀行貢獻16億美元利潤,成為集團當年最大的利潤來源。《匯豐帝國:全球頂級金融機構的百年傳奇》一書如此評價:匯豐將經營業務拓展至世界各地,從而最大限度分散了亞洲金融風暴及香港泡沫經濟破滅帶來的影響,並分享到美、歐經濟穩定增長的成果。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際,這樣的佈局再次發揮作用:儘管匯豐北美鉅虧155億美元,但匯豐歐洲、中國香港、亞太區域分別貢獻108億美元、55億美元和65億美元,匯豐當年除税前利潤仍錄得93億美元。
2008年10月,在英國宣佈為銀行體系提供流動資金和注入資本時,匯豐表示自己仍是全球資本最雄厚、流動資金最充裕的銀行之一,無計劃運用注資方案,更向倫敦銀行同業市場拆出約20億英鎊的流動資金,緩解英國貨幣市場流動性。
天價罰單不斷,瘦身自救不停
匯豐大手筆併購完成全球佈局的同時,這種做法帶來的負面效應也逐漸顯現。
“但願不曾進行這項收購。”時任集團主席葛霖在2008年業績發佈時做出此番表示,直接指向2003年收購的美國消費融資公司Household International。次貸危機爆發時,匯豐向這家併購得來的公司輸血超過400億美元,仍難挽頹勢。最終,匯豐決定停止其除信用卡以外的消費融資業務,並結束其大部分分行。
2012年7月,美國參議院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匯豐反洗錢不力,為墨西哥毒販洗錢和中東恐怖組織融資。媒體披露的一個細節提到,2008年高峯期間,匯豐墨西哥分行通過車或直升飛機向匯豐美國運送近40億美元現鈔。大膽程度令人驚歎。
匯豐墨西哥分行是收購一家墨西哥當地銀行發展而來。匯豐稱收購時沒有拿得出手的反洗錢合規體系,直到2010年,匯豐墨西哥都沒有建立起符合“匯豐標準”的反洗錢合規體系。
匯豐最終向美國當局支付19億美元,並達成延後起訴協議。同時,一名獨立合規監察員將出任匯豐的獨立顧問,每年評估匯豐反洗錢措施。
2015年,匯豐瑞士私人銀行又被曝出,在2005年到2007年間協助10萬名重量級客户避税及隱藏高達千億美元資產。匯豐被多國税務部門要求配合調查。2019年10月和12月,匯豐分別向比利時和美國當局支付2.95億歐元和1.92億美元達成和解。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匯豐辯解瑞士分行同樣是收購而來,長期以來匯豐銀行整合不力,導致該分行曝出醜聞。時任集團主席範智廉和行政總裁歐智華在出席聽證會時,表示“羞愧”和道歉,稱是不可接受的行為。
2013年,匯豐、巴克萊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等多家銀行被曝參與操縱Libor(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此外,匯豐還涉及美國按揭證券化活動訴訟、匯率操控調查、貴金屬定價操控調查等等指控。
在更多的國家和區域經營,意味着有更多的監管。據不完全統計,匯豐要在全球接受約500個不同監管機構的監管。
匯豐也意識到在全球範圍“攤大餅”模式的不可持續。在行政總裁歐智華任上,匯豐大刀闊斧推進資本有效投放、提高成本效益的改革,俄羅斯、泰國及波蘭的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等被出售,匯豐還退出了格魯吉亞、巴西、祕魯、哥倫比亞等地的經營。到2019年末,匯豐已將經營網絡精簡至64個國家和地區。
林明對《稜鏡》指出,國際銀行當下面臨的地緣政治風險遠超以往。尤其在金融危機後,歐美等金融監管部門加強對銀行行為監管,多家歐洲銀行被罰得奄奄一息,如德銀就接到美國司法部140億美元罰單。此外,歐洲提高銀行業資本充足率水平,也擠壓了銀行利潤空間。全球蔓延的負利率更是對銀行傷害巨大。
最新的年報顯示,匯豐的淨息差由 2009 年的 2.94%下降至 2019年的 1.36%。受歐洲地區業務拖累虧損46.53億美元,匯豐2019年度除税前利潤133億美元,同比下降33%,但受商譽減值73億美元影響,股東應占利潤僅60億美元,更是下跌53%。
匯豐也計劃通過大手筆改革擺脱頹勢。2020年2月的業績會上,匯豐宣佈,到2022年底前削減風險加權資產總值超1000億美元,三年內裁員3.5萬人,整頓歐美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必要時退出部分市場。
在展望2020年經濟前景時,匯豐集團主席杜嘉祺分析了英國脱歐等影響,還提到在觀察新冠病毒疫情的發展。杜嘉祺表示,有信心將股息維持在0.51美元不變。
疫情雪上加霜,匯豐走向何方?
然而,新冠疫情在海外的爆發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匯豐的安排也被打亂。
匯豐行政總裁祈耀年及財務總監宣佈,未來6個月向慈善機構捐出25%薪酬,放棄140萬英鎊和70萬英鎊的現金獎勵。此外,匯豐決定暫緩大規模裁員行動,同時暫停集團招聘計劃。
而針對匯豐暫停派息的應對舉措,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對《稜鏡》表示,銀行需要夯實資本基礎,以應對疫情衝擊帶來的風險,此外要進一步支持企業恢復,也需要增厚資本。暫時取消或降低分紅是合理的。
4月16日,在披露2020財年一季報時,花旗、高盛、美國銀行紛紛表示,為新冠病毒疫情撥出數百億貸款損失準備金。
儘管宣佈取消派息引發股價大跌,但拉長時間來看,自2018年1月末達到78港元高點後,匯豐控股股價其實在一路下滑,市值腰斬已經跌去8000億港元。
多位資深銀行業人士與《稜鏡》交流時仍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當下的窘境,在匯豐155年的經營歷史中只是短暫的插曲,一家在全球經營的銀行,有起有落都很正常。
“匯豐短期在股價和業務上承壓,但長期看,只要它能夠靈活變通,在業務、地域、技術革新方面仍能實現突破,”香港一位銀行總裁對《稜鏡》表示。
但匯豐面臨的挑戰不止於此。多位內地匯豐銀行用户對《稜鏡》表示,在移動支付、刷臉等銀行科技服務方面,中資行的體驗秒殺匯豐這樣的老牌商業銀行。
就在匯豐宣佈取消派息當天,小米和螞蟻的虛擬銀行在港開始試營業,全天候服務、零售業務不收服務費。
2019年8月,匯豐取消收了近20年的低額結存服務費,被認為是在虛擬銀行的壓力下拉攏用户。祈耀年在年報中稱,2019年匯豐投入45億美元,用於將客户引進國際網絡、改進數碼技術提升服務。
一家外資行管理人員認為,“一家國際銀行的根本還是在本國(地區)。”在國際化戰略收縮後,中國香港對於匯豐重要性更加凸顯,但在區域發展趨勢上,2018年,深圳GDP開始超過對岸的香港。
2019年8月,央行推動完善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形成機制,渣打和花旗成為入選的2家外資報價行,中國規模最大的外資行匯豐落選。
央行官員在隨後的國務院吹風會上間接回應:選擇報價行主要是考核是否符合利率自律機制的報價模型。
一個月後,匯豐銀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重申看好中國經濟,對中國的長期承諾不變。此前,王冬勝接受媒體採訪的機會並不常見。
王冬勝介紹,匯豐有一個“經貿走廊”戰略。據匯豐觀察,國與國之間的來往通常分為三種,貿易、投資、個人財富。全世界一共有25個這類走廊,其中17個與亞太區有關,12個與中國有關。
“時移世易,匯豐歷經種種考驗——革命、經濟危機、新技術,但匯豐靈活求變,業務不斷髮展壯大,令匯豐可以從容應對二十一世紀的挑戰。”
這是匯豐官網對自身歷史的總結。這一次,時間還會站在匯豐這邊嗎?
參考資料:
《匯豐帝國:全球頂級金融機構的百年傳奇》,劉詩平著,中信出版社
《匯豐瑞士分行陷逃税門:併購整合不力惹的禍》,2015年3月11日《21世紀經濟報道》
《近代中國的匯豐銀行》,作者何平,《中國金融》
《匯豐銀行洗錢案細節披露:曾用直升機運美元現鈔》,2012年7月19日《東方早報》
《銀行長遠發展的基石》,2009年2月《中國外匯》
《專訪王冬勝: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堪稱奇蹟 對華投資的長期承諾不變》,2019年9月27日《21世紀經濟報道》
《匯豐:全球金融常青樹》,彭劍鋒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
《匯豐銀行應對金融危機的經驗與啟示——匯豐銀行總部考察報告》,作者王俊壽,《銀行家》200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