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貓哥
來源:大貓財經
前段時間,英國“最貴”豪宅被中國富豪給買下來了。有“重慶李嘉誠”之稱的中國富豪張鬆橋,以2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8億元)的價格,把位於倫敦黃金地段的一棟豪宅收入囊中。
説起來,這個有45間卧室、面積堪比足球場的豪宅,不僅碾壓英國有史以來所有的成交記錄,還穩坐全球豪宅市場的頭把交椅。。。
考慮到張總一直以來有賺就賣的投資習慣,有心人算了一筆賬。按照附近的市場行情,如果把房子裝修之後分開出售,怎麼也能賣到63億。
談笑間就是45億利潤入賬,真是聚光燈打過來,想低調都低調不了。。。
01
1964年7月,張鬆橋在重慶出生。
頭幾年裏,在當地背景不顯的他過着平平淡淡的生活,6歲進了天原化工廠子弟校,12歲考入了六中,雖説普普通通倒也順風順水。
如果沒有那張南下的“船票”,故事到這可能就結束了。
1980年的時候,高中還沒畢業的張鬆橋拿到了一張赴港的單程證。在香港過了兩年半工半讀的生活後,於1982年又回到了重慶。
坊間曾有人揣測過這位“重慶李嘉誠”的發家史,有人説他靠倒賣銀元發家,也有人説他靠燒骨粉發家……但其實按張鬆橋自己的説法,第一桶金來得輕鬆又幹淨:
“1982年我回重慶時,就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
當時在香港,張鬆橋投奔的是他的祖母。有着越南華僑身份的老人不僅見識卓越,身家也不菲,留了不少產業。按照華人的傳統,作為長房長孫的張鬆橋,自然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打從這個時候開始,張鬆橋的生意就擋不住了。
那些年,剛剛開放的內地有着巨大的市場缺口,在香港成本幾元的電子錶,轉手就能賣到上百。手裏有錢,又有進貨渠道,不到20歲的張鬆橋當上了“倒爺”。
開始是單打獨鬥,後來還跟人合夥創建了香港中渝實業有限公司,主要業務就是倒賣電子產品。幾年下來,本就數目不小的第一桶金,又翻了幾倍。
02
手裏有了錢,就該買地蓋樓了,早就見識到香港繁榮的張鬆橋自然也清楚這點。
1987年12月1日,中國土拍在深圳會堂敲定第一槌,土地商品化後,可以自蓋自建了。緊跟時代腳步的張鬆橋看準機會,在重慶成立了中渝發展,跟他的搭檔曾維才一起做起了房地產。
才成立沒幾年,就在渝北拍了2000多畝地,建起了重慶第一片私人花園風格的小區——加州花園。
就像大腕裏李誠儒説的那樣:“建就得建最高檔次的公寓”。
為了這個項目,張鬆橋不僅提出了最早的社區概念,還專門組建了重慶第一家物業;給業主配備的都是中產味十足的高端設施,保齡球館、商場、學校甚至銀行。。。
在剛從筒子樓裏搬出來的重慶人民心裏,加州花園就是高端大氣的代名詞,還成了重慶當時的標誌性建築,自然一炮而紅。
此後,張鬆橋相繼開發了“加州城市花園”、“山頂道壹號”等多個地產項目,成了重慶第一個賣了100萬平方米房子的人,賺了不少錢。
手裏錢的太多了,連他的副手林孝文都忍不住在採訪裏承認:“我們手上的資金充裕,融資問題不是我們主要考慮的因素。”
只不過説歸説,也不耽誤公司上市。
2006年底,張鬆橋將手裏的中渝發展以33億元的價格出售給了港股上市公司確利達,實現借殼上市,並更名為中渝置地。
一直運氣不錯的張老闆這筆買賣也沒賠,剛上市沒一年,重慶就成了直轄市,手頭寬裕、又囤了不少地的中渝置地變身最大贏家。
不僅土地儲備從400萬平方米漲到了1000多萬平方米,張鬆橋的身價也跟着水漲船高,2007年還上了胡潤房地產富豪榜,直接成了重慶首富。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重慶李嘉誠”的名號開始變得響亮。
03
內地的生意蒸蒸日上,自然給了張鬆橋在香港一擲千金的底氣。
2004年,花了1.38億港元買下了金庸曾經住過的山頂道1號屋地;2005年又花了4.3億港元買下了山頂歌賦山道1號,轉手賣掉就賺了1.2億;
15年更不得了,直接把香港的一級歷史建築物何東花園買下來了,總價51億港幣,創下了香港豪宅交易的歷史記錄,光税費就有12個億。。。
在遍佈豪宅的太平山頂,鄰居都是香港的名流和地產大佬,和李嘉誠、鄭裕彤、劉鑾雄等比鄰而居,不僅可以閒暇時一起打牌,還可以交流信息和感情。
有人統計過,這幾年張鬆橋在香港出手買的豪宅就有八處,總價超過百億港幣。房子太多了住不過來,連被小偷光顧了都不知道,還是盡職的小區物業替他報的警。
幸虧中渝置地在內地的地產生意做的不錯,不然早斷糧了。
除了投資豪宅之外,張鬆橋在香港還擁有九龍尖沙咀彩星中心、中環世紀廣場等物業,還是中渝置地、渝太地產、港通控股及渝港國際4家港股上市公司的主席;還通過旗下公司擁有香港西區海底隧道37%經營權,香港隧道及高速公路有限公司37%股份,香港駕駛學院70%股份,香港快譯通35%股份,從全香港人的交通出行中“收租”。
手底下不光有一個叫Nexus Capital的私募基金,在位於香港的家族財富管理辦公室的運作下,連古董收藏也摻了一。據之前騰訊《稜鏡》的報道,他和妻子張朱秋慧跟香港拍賣圈和畫家們都關係不淺,還經常出現在這些活動的贊助人名單上。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裏,通過慈善和贊助等方式,張鬆橋和妻子在香港編織了一個龐大的上流社會關係網,自然算得上是消息靈通。
04
等到了2013年的時候,風向有點變了。
那幾年,瘋漲的房價和頻頻出現的地王把地產商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錢沒那麼好賺了。
2013年9月,國土資源部要求,穩定土地供應,平抑地價信號,供求緊張的城市務必做到年內不再出“地王”。這一年,恰好也是李嘉誠大肆拋售內地資產、開始進軍英國的一年。
李首富的“榜樣”在前,他在內地的後輩也有樣學樣。
從2013年開始,中渝置地預見到二線城市物業市場風險,決定自2014年起在內地實施“只出不進”戰略。
那幾年裏,那個曾跟媒體抱怨過錢太多的公司副手,説的最多的話就是“一寸不留,全部賣完了”。
而在被問到是不是要跑的時候,張鬆橋也只能笑笑,回了模稜兩可的一句話:“我們有很多投資在做,我私人也在做,你們都不知道。”
張總私人做了什麼項目,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中渝置地在內地確實算得上是“輕裝上陣”了。
根據公開數據,中渝置地從2016年開始在內地已無任何土地儲備,而到了2018年10月,中渝置地在內地的物業項目也幾乎拋售一空。算下來,總共套現逾100億元。
與大肆清空內地項目相反的,是在過去的兩年裏,張鬆橋對英國資產的大肆收購。
這一棟樓那一座宅子的,就快把全部家當搬到倫敦了,比李首富做的還絕。
05
近幾年,儘管有脱歐公投等等不穩定因素,但國內資本還是比較看好英國市場的。
除了李嘉誠之外,前幾年頗為風光的王健林、聯想的柳傳志、復興的郭廣昌等等,都曾在泰晤士河畔的土地上一擲千金過。
在這些揮舞鈔票的富豪中間,張鬆橋和他旗下的中渝置地又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每次出手,都有近乎點石成金的能力。
就拿之前在倫敦買的利德賀大樓來説。
按照財報數據,2015年、2016年進賬的收益分別是976.7萬英鎊、2722萬英鎊,兩年下來光毛利就有近3億人民幣,再加上房價漲幅,差不多賺了80%;在倫敦火車站附近的寫字樓和公寓也有不菲的投資回報。
趁着英國鬧脱歐、英鎊疲軟的那幾年,中渝置地拿着前幾年清倉內地套出的錢,在倫敦四處佈局,從寫字樓、公寓再到豪宅,成功抄到了英國樓市的底。
有人説,“重慶李嘉誠”也要跑了。為人低調的張總通過中渝置地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集團投資、開發及出租的物業位於市內罕有的優質地段,是物業投資者的首選城市;同時也在尋找合適時機進軍國內一線城市。”
只是不知道在已經“清倉”了內地物業的張鬆橋眼裏,這個機會什麼時候才能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