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把LNG裝進集裝箱,準時達能源開啟運輸新時代
格隆匯 12-12 13:13

日前,準時達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宣佈,與日本西部燃氣公司簽訂諒解備忘錄,雙方制定了為期3年,年運輸量20萬噸的運輸目標,共同打造LNG(液化天然氣)罐式集裝箱業務合作模式,通過海陸聯運的方式,將日本液源直接連接至國內終端用户。

自1960年第一艘LNG船——“甲烷先鋒”號成功跨越大西洋將2000噸LNG(液化天然氣)從美國安全運至英國坎威爾島起,全球LNG貿易與運輸已走過近60年。在這60年間,隨着越來越多的國家對於LNG能源的關注,其需求逐步旺盛,我國則處於需求增長的最前沿。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LNG進口量超過5300萬噸,佔天然氣進口總量60%,未來5~10年內,這一規模還將在2018年的基礎上翻一番。

與使用需求成正比的是,LNG貿易和運輸的增長,以及運輸模式的創新。但不容忽視的是,作為典型的物流業運輸“三高”(高投入,高風險,高門檻)貨類,切入LNG運輸難度不小,準時達能源如何“對症下藥”?

創新運輸:點線面液改集

把LNG裝進集裝箱運輸,攏共分幾步?

“首先,需要選擇恰當的切入時機和優質的合作伙伴。”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準時達能源首席執行官梅族林表示。

從準時達能源成立的背景來看,實現了供應鏈和能源“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作為其股東之一,在全球泛電子化物流方面深耕多年,運輸和服務網絡遍佈全球,同時,依託領先於行業的智能化信息系統,在物流信息化落地及運作中經驗成熟;另一方面,作為準時達能源另一股東的IDG能源,不僅在北美、歐洲等地區能源投資廣泛,並且在國內用户終端佈局頻頻。

準時達能源的成立,定位於LNG罐箱中游,即端到端的物流和供應鏈服務,即承接了上游在北美等地區的液源,同時也鏈接IDG能源投資佈局的下游用户,串連液源到終端用户之間的供應鏈環節。2018年8月,準時達能源團隊建立,2019年初,拿到LNG進出口、LNG貿易和倉儲、危險品陸運等除航運以外的LNG運輸所有資質,得以准入這一領域。

“從業務開展上來説,我們分為兩個階段,分別是實體物流和平台物流。”梅族林介紹,而這也是把LNG裝進集裝箱運輸的關鍵步驟。

具體而言,在實體物流建設方面,準時達能源將其分為國內和國際網絡,代表產品分別是“罐運保”和“海液通”。

“罐運保”的主要作用在於為上下游之間建立一個固化的物流運輸通道。從佈局上看,是以水路為核心,打造“兩橫一縱”(兩橫指長江、珠江沿江港口分撥,一縱指沿海港口分撥)物流分撥網絡,通過班輪運輸將上海港,青島港,太倉港,連雲港等區域樞紐港口打造為集散中心,然後通過集卡實現陸運。梅族林補充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與港口燃氣接收站達成協議,一站接貨,多點提貨,從而供應保障。”

在國際網絡方面,準時達能源打造了“海液通”服務。作為船舶的升級,“海液通”服務能夠直接通過罐箱進口LNG,靈活性及市場的通貨能力更高,也更符合日本、印尼這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島嶼的地理國情。同時,“海液通”服務堅持“只做交易,不做價格”的模式,為國內終端用户提供海外低價液源,由供需雙方直接進行價格談判,由準時達能源做指定運輸。

而在實體物流之外,依託準時達業內領先的IT技術與成熟的運營模式,準時達能源同時打造了物聯和互聯的平台物流。

作為標準化運載單元,單一液貨集裝箱通過傳感器採集的數據具備標準化和模塊化的屬性。梅族林認為,準時達能源在罐箱運輸中通過傳感器採集到的壓力、液位以及定位等數據,是其物聯平台的數據基礎。不僅能直接面對客户的使用需求和過程的安全管控,在平台形成後,傳感器數據集採同時能夠連接上下游生產、能源使用、配送、採購計劃,為其提供決策支持。“比如,我們可以通過數據的精準匹配,實現空罐和液罐的相互調配,滿足生產要求。”

據悉,目前,準時達能源在批量模式中,除與日本西部燃氣簽訂3年60萬噸的運輸協議之外,還在國內簽訂了一個為期5年,年運輸量30萬噸的供應協議。此外,還在日本、加拿大、歐洲、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開展了班輪運輸模式的測試,通過與馬士基等知名班輪公司合作,小批量運輸LNG罐箱。其中,加拿大和歐洲已經形成了小批量的穩定運輸,目前大約在20FFE/周。

難點之下:保安全保供應

無論是從模式再造上,還是在業務開展中,面對LNG運輸的難點,準時達能源以自身優勢破局。

對於LNG運輸中的難點,梅族林將其總結為兩點,一是安全管控,二是穩定運輸,即保持供應。這也是所有想要參與LNG運輸的企業首要考慮的問題。

作為危化品運輸的主要貨種,LNG對於運輸安全要求極高,即便採用“液改集”方式,其安全風險仍然不容忽視。近年來,全球發生的多起集裝箱船在航起火、爆炸事故中,危化品貨物瞞報、錯報以及裝載、處置不當是重要原因。

對於準時達能源來説,從硬件選擇開始就已經是安全的起點了。

首先是容器的問題,目前,罐箱作為小批量LNG運輸中最為頂尖的設備,無論是技術成熟度還是市場應用,均已經得到驗證,長達90天以上的保冷,能夠適應全球幾乎所有遠洋航線班期,低温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安全風險的發生。

貨物在途風險不僅與承載容器相關,還與信息交互和現場作業管控相關,尤其在航行或者在港操作過程中,貨物狀況如何是各方關注的問題。準時達能源在LNG罐箱裝載的傳感器就是為了實現過程管控和可視化運輸。

“大部分傳感器的數據上傳頻率約為一個小時一次,我們採用的可視化系統是準時達自己研發的,在密集操作的節點,數據傳輸可以達到1分鐘一次,而在長途運輸的過程中,可以恢復為1小時一次。”梅族林介紹。此舉就將最易發生安全風險的環節置於最嚴密的監控之中,從而實現及時有效處置。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從本質上來説,LNG罐箱運輸是一種包裝運輸,與集裝箱一樣,在實現運載單元標準化之後,其操作便利度將會大幅提升,並且能夠實現“一罐到底”。中間不需要對貨物本身,也就是罐裝液體進行操作,在吊裝等環節,僅對外包裝的罐體進行作業。在以往危化品運輸作業中,針對貨物本身的操作過於頻繁也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從這個角度來説,LNG罐箱運輸具有天然的操作安全屬性。

而針對穩定運輸及保供的難點,準時達能源的LNG罐箱運輸模式顯得更為遊刃有餘。

事實證明,罐箱通過班輪實現港到港運輸,再通過集卡分撥到終端的模式更為高效,因為從載具特性上來説,罐箱不僅可使實現“一罐到底”,還可以實現儲運一體,對於用户倉儲及週轉效率要求較低。此外,班輪模式下,定時定點供應是常態,船期保障決定用户需求,實現小批量穩定供應。

優勢顯著:“輕”模式重用户

事實上,無論是在時間維度下,還是在空間維度下,儘管行業門檻較高,但LNG運輸依然不是一個新的市場。無論是通過管道直接運輸還是通過大型液散船批量運輸,抑或是經過槽車轉運,其市場都較為成熟。但是,隨着國際油價變動頻繁,LNG價格同樣產生波動,從終端用户的角度來説,更傾向於小批量、高頻次的現貨交易。對於準時達能源來説,此時切入市場,並非貿然之舉,而是結合自身優勢,緊抓用户需求有備而來。

“相對於LNG領域的大宗運輸來説,我們的整體運營規模約在60億~70億元之間,在能源行業,算是較‘輕的運營模式。目前市場存在一個誤區,就是大批量的物流模式錯配小批量的用户需求,因此,我們本身的定位在於做大宗運輸的有效補充,這也是準時達能源的優勢體現。”梅族林表示。

而對於其他物流或供應鏈企業來説,準時達能源通過團隊建設、新技術應用等方式以較“輕”的模式切入重資產行業,值得借鑑。

首先,在團隊建設方面,梅族林認為最重要的並不只是行業經驗,能否通過團隊建設實現網絡運營的能力,更為重要。從產地到終端,從水運到陸運,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專業的團隊來處理,尤其在標準化流程實現和重塑的過程中,都要懂行業的人。

其次,在網絡佈局方面,需要對關鍵資產和稀缺資源進行把控,如堆場、倉儲、資質等,在準時達能源的業務進行中,上述稀缺資源在原有平台的加持下,輔之以自研技術等,一旦形成規模,就能很容易形成“護城河”。

此外,準時達能源的定位精準,也成為其區別於其他運輸服務商的重要特徵。其對標的是物流業務,非能源業務,因此與當下貿易商或分銷商角色更為濃厚的企業形成互補,而非競爭。

梅族林總結道:“總的來説,準時達能源模式的精髓還是在‘只做交易,不做價格上,所以我們的實施路徑也是先收集小批量的需求,通過準時達的網絡和節點整合成大批量物流,最終實現從流量到批量。”

更為重要的是,背靠準時達與IDG能源兩大股東分別在供應鏈管理和能源領域的深厚資源,使得準時達能源在品牌、行業理解與認知、供應採購體系、IT系統、資金等方面遠超同行,在快人一步的同時形成壁壘。

對於未來,基於標準化運輸的準時達能源將複製當前的成功模式。

“準時達能源第一個五年規劃是在國內做到200萬~300萬噸的規模,在海外我們會複製日本模式,做2~3個轉運點。最終做到10000個罐箱的保有規模。而我們近期的目標是跟隨國內企業的腳步,切入東南亞市場,實現模式複製。”梅族林説。

總體而言,通過業務的獨特性和技術的創新性,準時達能源做到了無縫對接液源與終端用户,而一個被其“輕模式”開啟的LNG運輸新時代,正緩緩到來。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