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於抗腫瘤藥物研發的東曜藥業-B(1875.HK)今日在港交所上市。根據公司公告顯示,公司全球發售9000萬股,其中香港發售900萬股,國際發售8100萬股。其中,最終每股定價6.55港元,獲得公開發售部份初步可供認購股數的約12.95倍,募資淨額估計約5.11億港元。此外,此次東曜藥業此次上市獲得晟德大藥廠、Vivo Capital以及年興維京羣島進行基石投資共計2392.84萬股,佔據全球發售下的發售股份數目約26.59%。
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的東曜藥業的掌門人黃純瑩女士被下屬稱為“黃藥師”,在經歷過藥品營銷、市場、生產、註冊、臨牀、早期開發全產業鏈之後,在父親因惡性腫瘤離世而發生變化。黃藥師經過深思熟慮後,綜合各種條件,把她想做抗腫瘤藥的夢想轉向大陸這片更亟需抗腫瘤治療的土地,開始紮實做抗癌藥物。
從2010年正式成立東曜藥業到如今敲鐘港交所,公司的高管團隊與研發團隊不斷擴大,注入更多與黃藥師一樣想要投入抗腫瘤領域的新鮮血液。從公開的招股書中可以看到,東曜藥業的高管以及研發團隊都具有豐富的製藥以及營銷經驗。
其中包括:擔任首席科學官,副總經理劉軍博士曾就任於拜爾擔任高級科學家;副總經理劉冬連擁有灌注-批式細胞培養技術流程開發以及商業規模生產;首席醫學官兼副總經理劉敏醫師主要負責臨牀試驗的策略規劃、實驗設計執行以及藥物安全事宜,擁有豐富的藥物及腫瘤標誌物方面的經驗;陳小寶擁有在化學藥物領域開發藥物的經驗;而林俊明則擁有營銷腫瘤相關產品經驗。
圖表一:東曜藥業高管團隊
數據來源:公司官網,格隆彙整理
擁有豐富製藥經驗的團隊,再來看看東曜藥業核心產品的研發方向佈局情況。
從產品角度來看,東曜藥業在研發管線上主要是佈局在多種單克隆抗體藥物(mAb)、抗體偶聯藥物(ADC),溶瘤病毒藥物以及特種腫瘤藥物(如脂質體藥物),包括7種在研生物藥以及5種在研化學藥物,當中11種都是自主研發的創新藥,包括4種在研生物藥處於臨牀階段,1個化藥已經遞交上市申請。
而在12種在研藥物當中,進度最快的在研生物藥兼核心藥物TAB008(貝伐珠單抗生物)正在進行第III期臨牀試驗,預計於2020年底至2021年初推出。有望成為下一個獲批上市的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產品。
圖表二:在研產品管線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格隆彙整理
東曜藥業核心產品TAB008,是貝伐珠單抗的生物類似藥。目前,國家藥監局僅批准貝伐珠單抗兩種適應症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和非鱗狀細胞非小細胞肺癌(nsNSCLC),其他有五種適應症(轉移性子宮頸癌,晚期卵巢癌,膠質母細胞瘤,轉移性乳癌以及轉移性腎細胞癌)在美國或歐洲已經獲批。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療實體瘤方面,最新的研究數據顯示,貝伐珠單抗在與PD-L1抑制劑聯合治療效果可能會高於單一治療結果,東曜藥業已與江蘇康寧傑瑞合作研究涉及TAB008以及PD-L1/CTLA-4生物特性抗體的聯合療法。同時東曜也已經與上海君實生物展開合作研究有關TAB008 和toripalimab(一種重組人源化抗PD-1 單克隆抗體)的聯合療法,用於治療晚期肝癌。
TAA013是含有曲妥珠及美登素衍生物(曲妥珠-MCC-DM1)的在研ADC藥物,意在成為2018年全球銷售達10億美元的Kadcyla的實惠替代物,TAA013是國內首個發表I期臨牀數據的藥企,預計2022年完成臨牀III期試驗,並於2023年推出藥物。
抗體藥物偶聯物(ADC)是通過一個化學鏈接將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藥物連接到單抗上,單抗作為載體將小分子藥物靶向運輸到目標細胞中。Kadcyla於2013年獲批上市用於治療HER2陽性乳腺癌,是目前唯一一個在104個國家(含美國及歐盟成員國)獲批作為單藥治療的ADC,但治療費用十分高昂,目前還沒有治療乳腺癌的ADC產品在國內獲批上市。
從治療效果中來看,ADC藥物相較於化療治療具有更高的效力和相對較低的毒性。但由於ADC的結構比單抗相對複雜,對於臨牀數據參數,臨牀試驗平台擁有更高要求。東曜藥業是國內少數同時擁有ADC藥物研發和生產能力的生物科技公司,公司已建成符合OEL-5級別的抗體偶聯藥物中試生產車間,同時正在建設符合GMP和國際標準產業化級別的抗體偶聯藥物生產車間。
與去年醫藥板塊上演冰與火的戲碼不同,今年整體醫藥板塊表現亮眼。例如在A股市場上的創新藥恆瑞醫藥,股價不斷創新高,市值突破4000億元大關,又譬如港股市場上的疫苗股康希諾生物今年3月上市,已經相對於發行價漲幅達到79%的表現。
以指數為例,按照醫藥生物(申萬)進行分類來看,近三個月累計收益率達到20.73%,遠高於滬深300指數表現。當前市盈率為36.2倍,處於歷史中位數38.26倍之下,仍處於估值修復階段,值得關注。
圖表三:今年醫藥生物(申萬)指數走勢
數據來源:WIND,格隆彙整理 數據截至2019年11月7日收盤
黑色:醫藥生物指數, 藍色:滬深300指數
再看港股市場,以恆生醫療保健指數為例,近三個月累計收益率達到24.19%,遠超於當期恆生綜合指數表現情況。從市盈率來看,當前值為25.49,伴隨着港交所改制迎來更多生物製藥企業上市,將會帶來新一輪的投資機會。
圖表四:今年恆生醫療保健指數走勢
數據來源:WIND,格隆彙整理 數據截至2019年11月7日收盤
黑色:恆生醫療保健指數 紅色:恆生指數
生物製藥行業,對於從業者而言應當專心研發,勿忘初心,如此才能救死扶傷,無論是研發創新藥還是生物類似藥,都正在將更加平民有療效的藥帶入尋常百姓家。
而對於投資者而言,重大研發成果也會存在着投資機會。11月6日長江生命科技一則關於針對黑色素瘤的輔助治療可能可以使用疫苗進行治療的公告,使得股價當日暴漲153.5%後繼續飆升兩日。而此前國家藥監局批准了上海綠谷製藥關於治療阿爾茨海默症新藥上市申請,填補該領域無新藥上市的空白,當日相關概念也毫無懸念的大漲。
中國生物藥市場處於方興未艾的階段,並從過去依賴進口藥品,日漸過度至由內地藥企自主研發創新藥物以滿足巨大的本土市場需求。因此,業界及投資界均對整個生物製藥乃至醫藥行業整體的看好。
隨着中國人口老齡化,患癌人數年年攀升的背景下,選擇醫藥行業進行投資乃是防禦性配置,而在其中選擇股票時,作為唯一一家在抗腫瘤領域具有研發團隊,生產設備,營銷團隊全產業鏈的東曜藥業,還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