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白雲機場(600004.SH)大漲逾6%,報22.51元,以前復權計,盤中股價再創歷史新高,其股價走勢引發關注。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雲機場”):始建於上個世紀30年代,於2003年4月上市,2018年總共完成旅客吞吐量6974萬人次、航班起降47.7萬架次、貨郵吞吐量189萬噸,同比分別增長5.9%、2.6%、6.2%,旅客吞吐量全球排名第13位,其中,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1731萬人次,同比增長9%。目前其航線網絡已覆蓋全球220多個通航點,其中國際及地區航點近90個,已有近80家中外航空公司在此運營。
9月25日,其股價為22.34元,跌幅為1.37%。
圖片來源於:Wind
事實上,作為國內三大航空樞紐之一,白雲機場股價的走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自身的經營情況和機場行業的新風向。
圖片來源於:Wind
經格隆匯app查詢顯示,2018年實現收入77.5億元,同比增長14.57%;受第二航站樓投入使用後,折舊費用、運行維護費用等成本支出增加及民航發展基金返還作收入政策調整等,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3億元,同比下降29.24%,有所下滑。基本每股收益0.55元。進入2019年,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8.6億元,同比增長3.7%;實現歸母淨利潤4.3億元,同比減少39.1%;受到航空需求較弱和極端天氣頻發的影響,機場流量增速有所放緩,實現扣非淨利潤4.1億元,同比下滑9.7%,基本每股收益0.21元。
圖片來源於:Wind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白雲機場的業績表現有所下滑,但在這其間,營業收入的同增明顯高於流量增幅的表現還是較為亮眼的,而這主要是在於隨着產能利用率的提高,國際旅客佔比有所提升,國際業務的機遇來臨,進而帶動了以免税廣告為首的非航業務收入的增長,數據顯示,廣州機場免税店上半年實現免税業務收入8.44億元,同比增長5.56億元,增幅197.2%;且由於廣告面積增大,以及向外承包後經營效率有所提升,廣告業務實現淨利潤2.1億,同比增加1.2億。
圖片來源於:Wind
來自非航收入的紅利
而基於上述,引起注意的是,如今而言,非航收入越來越在機場經營中起着不可忽視的關鍵作用。
一般而言,我國機場的主營業務主要分為航空性業務和非航空性業務,前者與機場的運營管理相關,在機場建設中起着基礎作用,而非航空性業務是基於機場本身資源和客流量資源而衍生出的其他收入,主要包括免税商業、含税商業、廣告、櫃枱等租金收入,運營得當則將為自身帶來可觀的盈利空間,其中,以上海機場、首都機場、白雲機場為首的航空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激發了這一部分的收入優勢。
圖片來源於:Wind
首先來看首都機場,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人民幣53.80億元,同比增長1.1%,税後淨利潤12.9億元,同比下滑13.2%。每股盈利為人民幣0.298元,較上一年同期減少13.2%。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由於機場費的取消的影響,航空性業務收入為人民幣20.34億元,同比減少23.0%;而非航收入為33.46億元,同比增長24.8%,佔到首都機場營收總額的62.19%,在這其中,2019年上半年首都機場的特許經營收入25.97億元,同比增長34.07%,佔到非航收入的77.6%;此外,2016-2018年首都機場的非航收入分別為38.92億元、44.74億元、59.53億元,佔總收入的比重是44.5%、46.7%、52.8%,可以看出這一部分對其盈利的重要性。
圖片來源於:Wind
再來看上海機場,2019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6億元,同比增長21.1%,實現歸母淨利潤27.0億元,同比增長33.5%,而該公司之所以可以保持較為穩健的增勢也是在於以免税為主的非航收入的爆發。
圖片來源於:Wind
圖片來源於:Wind
具體而言,對於上海機場而言,免税業務是非航業務發展的主要助力,2014~2018年,上海機場獲得的免税收入分別為13.3億、14.6億、16.9億、25.6億及35.9億元,而受此影響,再加上2018年9月浦東機場與日上免税行(下稱“日上”)簽署的新協議為免税業務再加一層籌碼,上海機場的非航業務收入佔比從2013年的45.66%上升至2018年上半年的57.4%,此後或將在衞星廳S1&S2的投產和新免税合同的生效之下擴容其業務潛力。
圖片來源於:Wind
基於上述,可以看出,對於在新時代下的機場而言,其主要的收入增長引擎除了基礎性航運業務,更多的則是落到了以免税業務為首的非航收入上面,畢竟隨着我國經濟的不斷向好,機場的客流量,尤其是國際航班旅客的增加,航空建設不斷完善,具有高附加值和增長潛力的業務或將得到受到利好刺激,提升其相關銷售額,進而為相關公司帶來較為可觀的收入。
智慧機場成為發展熱點?
而除此之外,在新時代,各大機場需要把握住科技力量對其的賦能,即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優化產品和服務,進而為旅客帶來高層次的出行體驗,畢竟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通過“互聯網+”概念轉型升級為企業帶來成長福音的例子還是令人羨慕的,因此智慧機場的需求便得到了一定的釋放。
就拿白雲機場來説,它以建設“智慧機場”為宗旨,不僅對服務型機器人進行研發,也開始投用自助值機、自助登機、二維碼過檢等自助服務,以及在終端推廣網上機場“機場通”,旨在為旅客提供更多的出行資訊服務;此外,在未來它或將對開發室內AR導航、超級語音翻譯、智能客服等多功能服務加以投入。
但需要注意的是,就目前而言,我國智慧機場的建設還處於導入階段,由於相關技術和資金上的要求擁有較高的門檻,因此,大多數入局者還處於謹慎摸索之中。
圖片來源於:Wind
結語:
整體而言,基於上述,可以看出,目前我國機場對非航收入的重視可見一斑,而在其中,對於本文的白雲機場而言,隨着T2航站樓逐步投產,新一輪免税合同的生效,其盈利空間還是處於較為積極的放量階段,而除了在非航收入上繼續加以關注,它也需要繼續加強“智慧機場”的建設,畢竟這不僅有利於其發揮降本增效的優勢,也利於滿足旅客的個性化出行需求。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這一行業受宏觀環境的影響較為明顯,在很大程度上對客流量等因素的要求較高,這意味着:一旦貿易和政治上有什麼變化或是風險或將對人們的出行產生變動影響,進而波及到機場行業的景氣度和入局者的基本面,對此,相關市場投資者應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