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公募基金年報陸續披露,大佬們全部持倉陸續浮出水面。
睿遠基金旗下產品披露2024年年報。
趙楓管理的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持有首次買入阿里巴巴、中國平安,分衆傳媒也重新被買回,並大幅增持李寧。
從年報披露具體信息來看,趙楓管理的睿遠三年期持有混合A基金,隱形持倉股(持倉第11-20)分別爲:阿里巴巴-W、青島啤酒股份、中國平安、三峯環境、宏發股份、中通快遞-W、李寧、碧桂園服務、分衆傳媒、圓通速遞。
較中報數據,其中6家公司均已更替,寶鋼股份、華潤啤酒、寧波銀行、海康威視、益豐藥房、 協鑫科技退出;阿里巴巴-W、中國平安、三峯環境、宏發股份、李寧、分衆傳媒新進其中。
趙楓對2025年中國資本市場保持樂觀預期,其認爲:
1.從估值角度看,中國權益資產的回報水平已經非常有吸引力。2024年中國國債到期收益率一路下行,到年底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跌到1.7%以下,並在開年一直在低位徘徊,相對應滬深300指數2024的預期股息回報率在3%左右,港股有一衆優質公司的股息率達到高個位數以上。
2.從大類資產比較來看,長期國債到期收益率低於1.7%,住宅租金回報率大約低於1.5%,考慮到權益類資產的盈利成長能力,權益資產是被明顯低估的。
3.全球來看,中國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增速仍有5%,經濟增長潛力也遠未窮盡,在很多產業和科技領域,中國已經具備很強的全球競爭力。但中國資本市場的估值水平較其他主要經濟體資本市場有很大的折價,處於主要經濟體最低水平,這種情況並不合理
傅鵬博、朱璘管理的睿遠成長價值混合首次買入藍曉科技、邁瑞醫療、寒武紀,並大幅增持石英股份、伯特利。
據年報披露,睿遠成長價值隱形重倉股依次爲:萬華化學、博遷新材、中通快遞-W、藍曉科技、蘇大維格、石英股份、伯特利、邁瑞醫療、偉明環保、寒武紀。
較中報數據,有8家公司均出現更替,國瓷材料、東方雨虹、長城汽車、福瑞股份、新宙邦、夢網科技、水晶光電、通威股份退出;萬華化學、中通快遞-W、藍曉科技、蘇大維格、石英股份、伯特利、邁瑞醫療、寒武紀新進其中。
對於2025年投資機會,傅鵬博、朱璘認爲:
1.2025年是科技大年,已經成爲最明確的投資主題。DeepSeek強烈催化下,“人工智能+”行情快速演繹,低成本的大規模運用是我們的強項,大型互聯網企業接入DeepSeek凸顯開源模式的強大連鎖效應。
2.其他科技類主題,如智能駕駛、固態電池、低空飛行等等,關鍵性產品不斷推向市場,新的運用場景不斷涌現,從上而下的產業政策支持行業發展,這些對資本市場的正面影響顯而易見。
3.2025年開始,科技行業還將不斷迭代技術、開拓新的運用領域,方興未艾,這不僅對龍頭個股會有挑戰和機遇,而且對後來者也有追趕和超越的機會。
4.基於以上考量,在對傳統製造業“去蕪存菁”基礎上,我們在2024年四季度和今年年初加大科技類行業和公司的佈局,篩選過程是基於公司的基本面、未來發展空間、年內催化因素等等,適當放寬了估值標準。
5.我們理解,年內科技板塊行情演繹會有波折和反覆,但有基本面支撐,那些產品、技術和運用能夠實實在在落地的公司會沉澱下來。
今年2月DeepSeek橫空出世,中國資產迎來了一次歷史性重估,全球資金涌入中國資產。
公募基金規模變化數據揭曉。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我國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32.23萬億元,規模環比增長3000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規模合計增長1964.68億元,債券型基金規模則下降2074.16億元,貨幣型基金規模增長超2700億元。
這次還是有點意外。
1.混合型基金份額又減少了210億份。這沒有什麼太大意外,趨勢還是沒有扭轉,基民還在贖回主動管理型基金。
以前普遍都是把錢交給基金經理管,現在不少投資者改變了觀念,選擇自己親自下場買ETF投資,這是主動型基金持續被贖回的一大原因。
2.股票型基金份額也竟然減少了631億份,這個有點意外。
2月份市場情緒升溫,但不少投資者選擇逢高賣出。現在市場也在猜測是不是有大型機構賣出,不過目前還沒相關數據披露出來。
也有股民表示,基民喜歡熊市抄底,牛市初期回本賣,中後期追高。這個說法,屬實有點扎心了。
總體上,2月份混合基金和股票型基金份額出現減少(有一部分資金選擇逢高減持離場),但得益於市場上漲,兩者規模都是上升的。
資金流動是一個動態行爲,目前市場對後市還是有分歧,部分資金選擇離場,如果賺錢效應得以持續,資金也會隨時迴流。
3.2月全市場QDII基金份額減少356億份,創出2017年7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2月份港股和中概股暴漲,但不少資金選擇落袋爲安,比如多隻恆生互聯網ETF、恆生醫療ETF、恆生科技ETF、中概互聯網ETF份額均出現下降。
不過雖然份額出現下降,但因爲相關品種漲幅較大推動了淨值增長,2月份QDII基金最新規模達到6318.8億元,創出歷史新高。
險資繼續大手筆掃貨!
險資配置權益資產持續推進。
港交所信息顯示,近日瑞衆人壽斥資超3000萬港元買入中國神華H股,持股比例從4.97%上升至5%。根據香港市場規則,觸發舉牌持股比例。
這是今年以來瑞衆保險的第二次舉牌。此前,瑞衆保險增持300萬股中信銀行H股股份,增持完成後達到該行H股股本的5%,觸發舉牌。
去年開始保險機構頻頻大手筆掃貨,不斷加碼對中國股市的投入。
2024年險資舉牌達到20次,創近4年新高。
在險資等大機構的持續買入下,2024年銀行股板塊全年漲42%,漲幅奪得所有行業排名冠軍。
在無風險利率下行、存量高收益資產逐步到期背景下,險資面臨較大的資產再配置壓力,更加傾向於尋找底層資產安全、長期收益穩定的投資標的。
此外,監管層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險資等中長期資金入市,也是險資活躍的重要因素。保險資金作爲中長期資金的代表,通過試點累計入市規模突破1600億元。
繼國家隊不斷重金抄底A股後,保險資金作爲另一大長期資金持續加大入市力度,有望給A股帶來新一波增量資金。
2025年以來,險資入場節奏繼續高歌猛進。今年以來,6家保險公司共發佈11次舉牌公告,舉牌標的中銀行股居多,舉牌次數超過去年同期,且已超過2023年全年,創下單季舉牌數量新高。
除了銀行板塊,回看2024年險資舉牌標的,還覆蓋了公共事業、交通運輸、消費等領域。
總體上,保險資金舉牌的標的主要有估值低、高ROE、高股息率和高分紅特徵,同時港股更受險資青睞,在舉牌標的中佔較大比例。
據瞭解,多家險企相關負責人認爲今年股市存在結構性機會,預計權益投資比例將適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