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只剩最後一個月,前幾天發哥寫了A股IPO總結《今年A股打新“搶到即賺到”!最靚新股中一簽賺近12萬》,今天來看看港股IPO情況。
2024年前11個月,港股共60只新股IPO上市,首發募集資金累計約789億港元。儘管上市新股數量不及2023年全年(70家),但得益於美的集團、地平線機器人、順豐控股、華潤飲料這些大型IPO的上市,今年港股前11個月的募資金額已超去年全年(463億港元),可以看出今年香港IPO熱度有所升温。
今年11月,港交所共有7家新上市企業,分別為夢金園、順豐控股、晶科電子股份、國富氫能、德翔海運、傲基股份、九源基因。
備受市場關注的是,中國快遞物流行業龍頭順豐控股11月27日在港交所上市,成為物流行業首家A+H股上市公司。順豐控股發售價為每股H股34.3港元,首發募集資金為58.31億港元,與美的集團、地平線機器人一起位居今年港股新股募資額前三。
從上市首日表現來看,今年11月在港股上市的晶科電子股份首日升超47%,並在公開發售中獲得了5677.83倍的超額認購,成為今年香港市場新股“超購王”,發哥在文章《升超47%!“超購王”晶科電子股份港股上市》中有詳細介紹。
今年前11個月在香港上市的60只新股中,共33家在上市首日收升,3家收平,24家收跌,上市首日破發率為40%,遠高於A股市場新股1.1%左右的首日破發率。
其中,今年香港上市新股中,首日升幅前兩名依然是經緯天地、泓基集團,分別上升164%、136%;而且首日升幅前十名裏面,有四家首發價格在1港元左右或低於1港元。
分行業來看,2024年1-11月在香港上市的60家企業中,來自軟件與服務行業的最多,達到13家;同時有8家來自資本貨物行業,包括集信國控、榮利營造、中深建業、天津建發等建築工程領域企業;還有不少醫藥企業,包括華昊中天醫藥、同源康醫藥、荃信生物、盛禾生物、盛禾生物等。
今年在香港IPO上市的公司中有不少來自內地,分城市來看,今年前11個月,北京和深圳分別新增9家港股上市公司,並列榜首;上海新增5家位居第三;香港新增4家位居第四;廣州、杭州、武漢各新增3家港股上市公司,進入前五。
隨着今年9月美聯儲開啟降息,港股市場的流動性增強,市場情緒有所升温,加上中國證監會對企業境外上市的支持,以及香港在優化上市審核機制等方面的努力,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意願進一步提升。
政策方面,今年4月份,中國證監會發布了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激活香港市場。11月19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峯會上表示,進一步保持境外融資渠道暢通,進一步提升境外上市的備案效率,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更好地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中國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11月27日,今年已有上百家企業獲境外首發備案和全流通備案,其中多宗案例為赴港上市。
目前,重塑能源、多點數智已完成申購,預計將於12月6日登陸港交所;同時毛戈平正處於招股期,也將在12月上市;還有越疆科技、草姬集團已通過港交所聆訊,處於待上市階段。
此外,今年11月有26家公司遞表港交所,創年內新高,包括佑駕創新、摯達科技、匯智控股、新吉奧、優樂賽、西普尼、長風藥業、上海細胞治療集團、大眾口腔、五一視界、翰思艾泰、軒竹生物等,可見港股IPO市場表現活躍。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吸引未盈利、無收入的特專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港交所在2023年3月底正式推出新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即“18C”),並在今年8月宣佈就《上市規則》作出短期修改,進一步下調了特專科技公司上市門檻。
其中,已商業化公司市值門檻從60億港元降至40億港元,下調33%;未商業化公司市值門檻則從100億港元降至80億港元,下調20%。
如今已有晶泰科技、黑芝麻智能、希迪智駕、越疆機器人、五一視界5家公司根據港交所18C上市規則提交了上市申請。
在上市審批流程方面,今年11月,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曾表示,對於已經在A股上市的企業,如果符合一定的條件,在香港交易所申請上市時可以進入快速審批流程。
目前,港股市場已有超過150只“A+H”股,今年以來順豐控股、美的集團、龍蟠科技成功完成H股上市,另外還有鈞達股份、康樂衞士、赤峯黃金、安井食品等多家A股企業也正在推進赴港上市。無論是下調特專科技公司上市門檻,還是優化上市審批流程,都有利於提升港股市場吸引力。
據安永預計,2024年全年香港市場將有約70家企業首發上市,籌資不超過1000億港幣,將位列全球IPO籌資額第四位,前三名分別為印度國家和孟買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同時東京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列第五、六、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