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成立5年,超250億元交易總額,映恩生物衝刺港股IPO!

繼同源康登陸港股並在7個交易日內取得最高翻倍的升幅後,又有一家創新藥公司要奔赴港股上市了!

格隆匯獲悉,近日港交所網站顯示,映恩生物遞表港交所,根據上市規則18A尋求在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已委任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富瑞金融集團香港有限公司、中信里昂證券有限公司及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為其整體協調人。映恩生物是一家創新藥公司,致力於為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研發新一代ADC創新藥物;公司目前還沒有產品商業化,首個產品預計將於2025年向FDA申報加速批准。

公司成立於2019年,註冊地在開曼羣島,總部在上海。最新股權結構顯示,映恩生物創始人控股公司持股9.54%,禮來LAVUSD持股16.55%,KingStarMed持股13.22%,上海楹聯持股9.38%,藥明生物通過旗下WuXiVenture持股6.12%,6DCapital(通和毓承)持股5.87%,其他投資者持股33.80%。

公司股權結構,來源招股書

公司董事會由九名董事組成,包括三名執行董事、兩名非執行董事及四名獨立非執行董事。

公司創始人朱忠遠博士今年53歲,目前擔任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朱博士在生物技術創業及風險投資領域擁有超過20年的經驗;朱博士在投資及孵化多家知名創新的生物技術公司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包括基石藥業(2616.HK)、榮昌生物(9995.HK)、甘李藥業(603087.SH)及華大基因(300676.SH)等。

映恩生物成立以來經歷了4輪融資,2022年9月完成交表前的最後一輪B+輪融資,攤薄後投後估值2.7億美元,合約18.6億人民幣(按2022年9月1日匯率計算)。

映恩生物歷史融資情況,來源招股書

01

手握12款ADC藥物,與BioNTech、百濟神州達成合作

映恩生物致力於為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研發新一代ADC創新藥物。

公司打造了四大領先ADC技術平台:即DITAC(映恩免疫毒素抗體偶聯平台)、DIBAC(映恩創新雙特異性抗體偶聯平台)、DIMAC(映恩免疫調節抗體偶聯平台)、DUPAC(映恩獨特有效載荷抗體偶聯平台),以突破ADC治療的邊界。

公司的創新ADC資產已吸引全球領先的生物製藥公司,並已建立數個全球合作伙伴關係,包括與BioNTechSE、百濟神州有限公司及AdcendoApS的合作,交易總價值逾40億美元(超250億元人民幣)。

映恩生物四大領先ADC技術平台,來源招股書

自2019年成立以來,映恩生物已建立由12款自主研發的ADC候選藥物組成的極具創新及差異化的管線,包括:

1.六款臨牀階段ADC;其中有六項臨牀階段的藥物資產中的五項已同時獲得美國及中國IND批准。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公司在17個國家的230多個臨牀試驗中心擁有七項全球多區域臨牀試驗(「MRCT」),已有1,000多名患者入組。

2.兩款新一代雙特異性ADC(「BsADC」)及一款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ADC(「自免ADC」)預計將於2024年至2026年進入臨牀階段;

3.多款其他臨牀前ADC。

公司在研管線,來源招股書

核心產品

•DB-1303/BNT323是一款處於臨牀後期的HER2ADC候選藥物,目前正在進行兩項註冊試驗及一項潛在註冊研究,首個適應症HER2表達EC預計最早將於2025年向FDA申報加速批准。

•DB-1311/BNT324是一款全球臨牀進度領先的B7-H3ADC候選藥物。正積極開展一項全面的臨牀開發計劃。2024年,FDA授予DB-1311治療晚期╱不可切除或轉移性CRPC患者的快速通道認定,以及治療ESCC的孤兒藥資格認定。

關鍵產品

•DB-1310是一款全球第一梯隊的HER3ADC候選藥物(根據Frost&Sullivan),我們擁有其全球權利。

•DB-1305/BNT325是一款TROP2ADC候選藥物,正推進DB-1305的全球臨牀開發,包括正在進行的針對晚期實體瘤患者的全球I/IIa期臨牀試驗,在NSCLC及多種其他實體瘤中觀察到令人鼓舞的初步療效信號。

•DB-1419是一款潛在同類首創的B7-H3xPD-L1雙特異性ADC候選藥物,DB-1419已獲得FDA的IND批准,預計將於2024年下半年在DB-1419的I/IIa期全球臨牀試驗中為首位患者給藥。

•DB-2304是用於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及皮膚型紅斑狼瘡(「CLE」)的潛在同類首創的BDCA2ADC候選藥物(根據Frost&Sullivan),計劃於2024年下半年提交DB-2304的IND申請。

2023年,映恩生物的對外授權可謂耀眼。23年4月,映恩生物向BioNTech授權兩款創新藥(DB-1303、DB-1311)的全球權利,BioNTech向映恩生物支付首付款1.7億美元,外加里程碑付款,授權總金額超過16.7億美元。據華安證券研究所報吿統計,這一項交易總金額在2023年中國資產對外授權案例中排名第四。

此後,2023年7月,映恩生物與百濟神州達成了一項授權,2023年8月又與BioNTech達成了第三項授權。根據公開資料,映恩生物向BioNTech、百濟神州兩家公司授權獲得的合作首付款和里程碑總金額就超過了30億美元。

映恩生物也因此被業內稱為ADC“最強黑馬”。

2023年中國資產對外授權金額前十大交易,來源華安證券研究所

02

報吿期內研發開支超10億,賬上還有13億現金

財務方面,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3月(簡稱“報吿期”),映恩生物分別確認收入160萬元、17.87億元、6.41億元。

公司目前並無獲批准商業銷售的產品,基本所有均來自於對外許可及合作協議,其中與BioNTech的授權合作帶來21.22億元人民幣收入,與客户A的授權合作帶來2.85億元收入。也就是目前已經確認收入的授權款項已達24億元。

報吿期內,映恩生物產生的虧損分別為3.87億元、3.58億元、6594萬元,主要來自與研發活動有關的開支,以及與優先股有關的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變動;研發開支分別為3.40億元、5.59億元、3.11億元。

截至2024年3月末,映恩生物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3.30億元。

映恩生物關鍵財務指標,來源招股書

03

尾聲

整體來看,映恩生物成立短短5年間,就已經手握12款ADC藥物,且與BioNTech、百濟神州、AdcendoApS等全球領先的生物製藥公司達成合作,授權總金額超40億美元。目前公司尚未有產品上市,收入來源全部為授權款項,2022年研發開支超5.59億元,目前賬上現金13.30億元,在不借助新增融資的情況下,現有資金大概可以支撐2至3年的研發支出。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It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