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網暴,就是給民營最好的扶持。
要説今年最有爭議的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非農夫山泉和鍾睒睒莫屬。
從2月底開始,大量針對農夫山泉及其創始人鍾睒睒的、極具煽動性的內容被製造出來,並在社交媒體上傳播。很多不明真相的網友,被內容帶偏,導致對於農夫山泉和鍾睒睒的討論,出離正常範圍,最終演變成一場網絡暴力。
面對種種的爭議甚至非議,一向低調的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走了出來。他出現在CCTV-2《對話》現場,面對主持人刁鑽提問,不避諱,坦誠地一一進行迴應。
他讚賞馬斯克的創舉,同時也為自己專注於賣“水”,為農民創收自豪;他説“農夫山泉永遠屬於中國”;還説自己白手起家,乾乾淨淨,每一塊錢都是乾淨的,所以不害怕結局;對於被網暴,他説網絡流量如水,用錯就有破壞性,應該堅持法律底線,相信真理不會缺席。
整場對話下來,鍾睒睒樸實的“農民”形象,務實的談吐,以及對理想和長期價值的堅持,令人印象深刻。
我們也是時候重新認識農夫山泉這家民營企業,認識鍾睒睒這位民營企業家,而更有意義的是,我們需要思考,到底應該給民營經濟怎樣的生存環境?
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經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而其中一個重要的發展引擎,是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徵,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可以説,民企興,則經濟興;民企歇,則經濟熄。
某種程度上説,民營經濟最能夠反應經濟活力,也是最關乎普通民眾生活水平。
那現在的民企,究竟活得怎麼樣呢?
這裏有一個數據:
2024年1-7月,中國民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0%。
什麼意思呢?
也就是説,民企增加固定資產投資的意願很低,民營企業家這個羣體,對未來的信心很弱。
冰凍三尺,必非一日之寒。
可以説,民企問題已到了一個拐點性岔路口,必須嚴肅對待、謹慎處理。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即便如此,民營經濟卻依然遭遇着大量來自網絡的口誅筆伐,暴力程度令人瞠目結舌。
農夫山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大量網絡攻擊對準了農夫山泉和鍾睒睒,很多都是毫無根據、惡意編撰的,很反智,也很荒謬,根本不是就事論事,而是赤裸裸的人生攻擊。
比如:單憑几個字的讀音相似,就把日本戰犯中野久勇,説成是鍾睒睒他爹,將在此之前炒作的農夫山泉包裝設計崇日、媚日話題,推到一個新的流量高地。
而事實上,中野久勇1948年初就被捕了;而鍾睒睒生於1954年,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就這麼一條無理取鬧的造謠,僅在一個平台上的點贊就超過4.2萬,轉發超過2萬。
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網絡環境?
很多所謂的社交賬號,網絡媒體,大V,喪失基本的職業操守,不分青紅昭白,更不會實地調研,捕風捉影,造謠、污衊、詆譭,各種手段都用上。因為他們很清楚,為富不仁,歷來都是最好的製造焦慮,給社會不滿情緒發泄的話題。
於是,他們把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社會貧富差距的原因,簡單粗暴地歸咎於民營企業的逐利,歸咎於民營企業家的唯利是圖、貪得無厭,然後瘋狂地煽動、挑撥羣眾情緒。
最後的結果,是很多羣眾被這些情緒化的內容帶歪,喊打喊殺;民營企業家則成為眾矢之的,人人自危。更諷刺的是,製造這些內容的人,反而獲得了流量,收穫了變現,躲在暗處一邊數錢,一邊看熱鬧。
如果一個創造經濟增量、創造就業、貢獻税收的羣體,被如此粗暴對待,而一個靠造謠、靠污衊、靠詆譭的羣體,反倒收穫了好處,這是一個正常社會應該有的現象嗎?
熟悉農夫山泉的人都知道,成立近30年,它始終專注於賣“水”。
鍾睒睒的生意理念,是“慢”,因為沒有時間,真的磨不出一個好產品。
吉林省靖宇縣是農夫山泉的水源,花了十年才做好,當時的縣委書記跑去和鍾睒睒商談這個事,就有8次之多,鍾睒睒也是一趟又一趟地跑到水源地考察。
除了生意,鍾睒睒始終致力解決兩個難題:水源地環保和給當地人創收。
農夫山泉是如何做的呢?
它的每一座工廠,都恪守環保第一的準則,在設計上充分考慮與周邊環境的和諧。在運營上,水質監控、取水口的封閉式管理、森林植被的保護和修復,以及取水水源河道的清理,是各工廠日常基礎工作,也是每位農夫山泉工廠員工的必備意識和技能。
靖宇農夫山泉工廠,是當地的第一納税大户,90%以上的員工是當地人;2008年四川地震,鍾睒睒決定在四川地震帶附近建立一處水源地,一是幫助災區重建,二是能解決當地災民的貧困問題。
2007年,鍾睒睒應當地縣長之邀,在“世界橙鄉”贛州造榨汁廠。但廠建好之後,問題接踵而至,因為工業殺菌產生檸檬苦素,根本沒辦法喝;又因為種植基地遭受黃龍病侵害,3年時間損失100萬畝橙園。
如果僅從商業的角度考慮,鍾睒睒每一次都應該把廠子關掉,把資源投到更容易產生利潤的地方。結果出人意料,他堅持了下來。
歷經7年,到2014年,農夫山泉才攻克了臍橙工業化榨汁這一世界性技術難題,推出了創新產品17.5°NFC橙汁;黃龍病害期間,他補貼果農砍掉病樹,提升收購價,與果農籤長期合同,再歷經7年時間培育脱毒苗,教會農民標準化科學種植,成功抗擊黃龍病。
2014年,農夫山泉17.5°品牌創立之前,贛南不少農户還在脱貧線上徘徊。到2023年,當地4000多户合作農户,平均年收入近20萬元,擺脱貧困,走上小康。
意外的是,農夫山泉的橙汁業務卻還在虧損。
為什麼做虧本買賣?
鍾睒睒的回答很簡單:
因為我本身就是個農民,農民是願意跟你共患難的。這是戰略性虧損培育項目,你做了貢獻,財富一定是會回報給你。
農夫山泉還在持續擴大農產品種類,有東北香米、交子茶葉,又有新疆吊樹杏、四川軟籽石榴,還有阿克蘇金冠蘋果......
儘管農業板塊還在虧損,但鍾睒睒説要繼續做下去。
如果唯利是圖,那鍾睒睒完全可以只做天然水,因為生產更簡單,利潤更高;
如果唯利是圖,那鍾睒睒完全可以以大企業的身份,拼命壓低農產品的收購價格,不和農民簽訂長期合同,把風險都甩給農民;
如果唯利是圖,那鍾睒睒也完全不需要增加額外成本,去保護當地環境,去進行當地人的環保教育,去做那麼多社會公益項目。
相反,橙汁、蘋果汁、大米、茶葉、蘋果,難度大、成本高、風險不可控,還連年虧損,這又如何解釋呢?
實際上,關於民營經濟,最高層已經説得很清楚:
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寫入憲法黨章,這是不會變的,也是不能變的。
但面對這麼多明顯針對民營經濟的網路暴力,我們依然不得不深思,到底應該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傢什麼樣的環境?
現在科技發達,算法精準,社交媒體盛行,人人都離不開它。網絡所形成的流量,體量非常龐大,也毫無疑問有着巨大的商業價值,但網絡流量也是“水”。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如果一個網絡流量遵紀守法,遵守社會的公序良俗,為創造價值而去,那它就是載舟之水;相反,如果它只為一己私利,為了獲得金錢而枉顧一切法律法規,枉顧一切社會的公序良俗,那它就容易成為覆舟之水,極具破壞性。
任何一個社會,都應該懲惡揚善,流量不能完全沒有法律底線,更不能肆意妄為,打着“為公”的旗號,幹着“利己”的事情。
寄希望於通過網絡暴力去實現所謂的社會公平,最終既得不到社會公平,也只會使暴力越來越難控制,造成更多的社會不公。
應該讓流量之“水”載舟,而不是覆舟。
眼下,外圍動盪不安,內部又面臨經濟增長壓力,在這個紛繁複雜、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更加需要民營經濟發揮所長,助力中國經濟和社會實現突圍。
經常聽到有一些善意的聲音,認為在眼下的困難時期,應該特別照顧、特別扶持民營經濟。
但這種説法,是錯誤的。
實際上,民營經濟根本不需要任何特別的照顧或者扶持,任何特殊化都會是短期的,臨時的,不可預期的,也是對市場經濟公平性的侵蝕、掏空和破壞,不但不會使民營經濟形成長遠穩定預期,反而會令參與各方處在朝不保夕、朝令夕改的擔憂與恐懼中。
民營經濟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公平、公正、法治的經營環境,讓民營企業家心無旁騖地、充分地發揮企業家精神,他們才有可能攻堅克難,獲得成功。
而他們成功了,企業跟着成功,員工跟着成功,整個民營經濟都會跟着成功,最終也必定會惠及整個社會、國家和人民。
套用制度經濟學的一句話:
讓網絡暴力遠離民營經濟,或者才是對民營經濟最大的扶持與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