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芯片巨頭高位腰斬,敢抄嗎?

幾乎所有做股票投資的人,都聽過巴菲特的名言:

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

但真到那個時候,你敢嗎?

比如下面這家芯片巨頭英特爾,從去年底的高位到現在跌幅高達40%,如果從2021年的高位算下來,已經腰斬。

從下跌斜率上看,真有點2022年的傾巢覆卵時刻。

作為穩坐了全球芯片龍頭數十年的大公司,英特爾真到抄底時刻了嗎?

01

基本面就一個字:爛

為什麼會跌這麼多?

看看英特爾的財務就知道了,2021年的時候,英特爾一年的淨利潤還有198億美元。到2022年,跌到80億美元,2023年,就只有16億美元,年均下滑速度將近-70%。

淨利潤如此瘋狂下滑,也難怪股價會一泄如注。

那到底什麼原因造成淨利潤暴跌?

主要有兩個:

第一是營收在減少,2021年,英特爾營收為790億美元,但到了2022年,減少到630億,降幅超過20%。而到2023年,進一步降低至542億美元,雖然跌幅略微收窄到14%,但兩年的下滑幅度依然很驚人。

其次,是成本大幅上升。銷售成本整體變化不大,2022年還比2021年上升近10億,2023年也只是比前一年下降了36億,明顯不及營收的下降速度,因此毛利率被拖累。2023年,英特爾的毛利率只有217億,只有2021年的一半。

毛利之後的三費,市場、銷售和管理費用變化不大,都是60-70億的水平,但研發費用一直維持高位,2021年是151億,2022年上升到175億,2023年依然有160億。

營收下跌,成本卻持續維持在高位,最終拖垮了英特爾的盈利能力。2023年的英特爾淨利潤比上一次金融危機施虐時的2009年還要低60%,説是公司歷史上的至暗時刻都不為過。

曾經的全球半導體一哥,為何會淪落到如此田地?

一句話總結,英特爾在為過去的“擠牙膏”買單。

大概2013、2014年左右,當時的英特爾,還是巨無霸般的存在。雖然錯過了智能手機的浪潮,但依然是絕對的“老大”。

著名的“Tick Tok”戰略,也就是2年提升芯片研發,2年提升先進製程,使得英特爾左右逢源,一手壟斷PC芯片市場,一手壟斷先進製程。

而老天還送來“助攻”,老對手AMD深陷債務旋渦,瀕臨破產,台積電也還在頭疼怎麼追趕英特爾的製程,遠不如今天這般強大。

既然“江山”已是自己説了算,敵人已經無法撼動自己的地位,英特爾索性躺平了,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開始了被後人極盡嘲諷的“擠牙膏”時期,也就是研發推進得很緩慢,吃技術老本過日子。

到2018年,英特爾CEO換成了財務出身的Bob Swan,所謂屁股決定腦袋,Swan不但沒在技術研發上有所建樹,反而想的都是如何回購,提高股東回報這些事,這就進一步埋下了技術落後的惡果。

商場如戰場,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衰退的種子,往往在極盛時期種下的。

就在英特爾顧着通過回購刷ROIC時,對手們可沒有閒着,AMD在蘇媽帶領下成功走出困境,台積電也第一個在阿斯麥EUV光刻機技術上取得突破。

昔日的兩個最大競爭對手,突然跑到了自己前面,英特爾也就開啟了漫長的,被後來者吊打的下行期。

02

換帥,劇變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因為大量工薪階層居家辦公,使得PC和數據中心需求突然放量,英特爾壓力有所消減。但問題始終是問題,不會因為一時的突變而有所改變。

到2021年初,英特爾的低迷就再也藏不住了,英特爾只能換上技術出身的老將帕特基辛格,取代財務出身的Swan,由此拉開了英特爾龐大的業務轉型序幕。

説起這個轉型計劃,當時非常有爭議。

先説一個小插曲,在計劃推出之前,有一家對沖基金的老闆給英特爾管理層寫了一封信,建議英特爾效仿當年的AMD,把製造業務剝離,徹底轉型成為fab公司,也就是芯片設計公司,還詳細地列出了很多有利於公司未來發展,以及投資者的理由。

如果單純從利潤和回報角度,這位基金經理説的都在理,甚至傳出英特爾管理層在認真考慮這個建議,因為AMD的成功經驗在前,加上現在做得好的芯片公司,基本都是fab模式,一度點燃了資本市場對於英特爾轉型的熱情,股價升過一段時間。

但是,後來轉型計劃出來的時候,這位基金老闆,以及整個市場都大吃一驚。因為新上任的基辛格非但沒有采取基金公司的建議,反而逆道而行,重重地加碼芯片製造,也就是後來熟知的IDM2.0

按照計劃,英特爾在未來10年,會投資2000億美元建設晶圓廠,廠房將分佈在美國、歐洲和亞洲,同時以最快速度追趕全球最先進的製程工藝,回到當初吊打台積電的狀態。

為什麼劇情會朝着相反的方向發展?

這就得結合當時的地緣政治考慮了。隨着中美貿易戰的出現,芯片產業鏈的自主安全成為各國,特別是大國首要考慮的產業,美國對這個問題自然不會放過,為此還拋出了數百億的芯片補貼政策。

而環顧整個美國芯片製造業,只剩下英特爾這根獨苗了,當年從AMD拆分出來的格芯,早早就宣佈放棄先進製程的研發,已無法擔大任。所以,基辛格雖然知道要燒錢,但國家利益面前,英特爾也只能硬着頭皮上。

這就是導致了另外一個問題,英特人這一步到底走對了嗎?是讓英特爾浴火重生還是會讓它深陷泥潭?

03

戰略分歧

市場對於英特爾的IDM2.0戰略的看法,分歧非常大。

一方面,晶圓廠的建設耗時耗力,建好要幾年,達產也要幾年,實現盈虧還有幾年,先進製程更是如此,這幾年又幾年,何處是個頭?

另一方面,即使先進製程研發順利,晶圓廠建設也很順利,已經被台積電拿下的客户,願意投奔英特爾嗎?何況很多客户跟英特爾本來就是競爭對手,例如AMD、英偉達。同時,投入期裏對公司盈利能力的吞噬,英特爾的股價能支撐多久?

至少從後來的業績和股價表現上看,市場暫時是持否定態度的。

但是,如果從長遠眼光看,英特爾重注製造業的戰略方向,真的就錯了嗎?

其實也未必。

首先,美國政府如此重視芯片製造本土化,是英特爾最大的支持,台積電、三星雖然也在美國建廠,但這些公司始終不是美國公司,不像自己人那麼安心。尤其是台積電,背後的地區局勢處在什麼狀態,不多説了。

在剛過去的Q1財報會上,英特爾宣佈自己的20A先進製程已經得到美國國防部這個大客户。美國國防部為何不把訂單給台積電,也不用多解釋。

第二,美國半導體設計公司眾多,每年的訂單也非常龐大,像英偉達、AMD、蘋果、特斯拉等等,都是台積電的用户。如果有美國芯片製造商作為選項,他們也不是不能重新選擇,即使和台積電合作久了,更換供應商會帶來額外成本,但從供應商多樣化和安全性的考慮,完全可以將英特爾作為第二選擇,只要英特爾有相應的製程和產能。

試想一下,如果有朝一日,英特爾真的追平台積電的製程,產能也能夠釋放,公司的經營困境就可以反轉。

這又有沒有可能呢?

有的。

台積電當年能夠彎道超車英特爾,是它勇於採用一種新的光刻技術,這種技術的主要設備正是阿斯麥的EUV光刻機,這在當年看來是有風險的,但很幸運,台積電成功了,阿斯麥的EUV光刻機也成為全球芯片廠爭搶的香餑餑,這個咱們應該最清楚了。

現在英特爾也開始效仿台積電,大量採購阿斯麥的EUV光刻機。而以英特爾的研發實力,要做出5nm、3nm、2nm,可能性還是很高的。更重要的是,有台積電已經成功的路徑可以依賴,有可能縮短研發時間,這也是英特爾的先進製程研發進度,曾經被外界認為太過急躁,甚至被嘲笑貪補貼,而不顧公司未來發展的原因。

只不過,這些都只是我們的線性推理範圍內,但事情的發展還有很多線性以外的因素,這個就且行且看吧。

04

敢抄嗎?

從2021年推出IDM2.0,到現在過去了三年。

英特爾為此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加上疫情消退,PC和數據中心需求下降,半導體週期下行,對手AMD又步步緊逼,新興的AI,一直是英偉達唱獨角戲,英特爾沒有什麼產品可以享受到產業發展紅利,導致了英特爾業績和股價都大跌。

曾經的帶頭大哥,正在為過去的躺平買單。

從短期上看,英特爾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製造業務依然要持續投入,依然成為利潤和現金流的最大負擔。Q1業績表現也很普通,Q2指引也沒有特別亮眼,所以股價在財報當天大跌9個點。

另外,ARM架構繼續在數據中心、AI PC方面蠶食英特爾X86架構的市場份額,包括不久前的微軟build大會,後者大張旗鼓地發佈windows on ARM的AI PC產品,也算是給合作數十年的wintel使了個不好的臉色。

不過,今年也可能是英特爾的谷底。

一方面,公司預計今年在製造上的投入會達到峯值,單獨核算的製造業務虧損額,也將達到最大,而相關的產能會在明年陸續釋放,開始貢獻營收。

另一方面,PC業務在AI加持下,會陸續釋放換機需求,成為帶動英特爾傳統的PC業務修復的主要貢獻。即使有ARM的競爭,但X86架構從1970年代末沿用至今,軟件生態還是具備比較大的優勢,未來大概率會共存,被ARM完全取代的可能性並不高。

同時,過去因為公司製程落後而造成的產品競爭力問題,隨着設計部門轉型台積電,以及自有製程的突破,會得到改善,重獲競爭力。所以,公司維持出貨4000萬顆AI PC芯片的全年指引。

現在英特爾的市值只有1300億美元左右,動態PE33倍,和英偉達(2.7萬億)、AMD(2697億)、台積電(7833億),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不過,這也説明英特爾其實並不貴。

如果用分部估值,製造業對標格芯,都值300億,剩下的1000億就純看做設計業務,如果按照10倍的估值,淨利潤需要做到100億便可。

從2010年到2021年,除了2017年的96億,其餘年份英特爾的淨利潤都超過100億,如果真的恢復到昔日榮光,100億的淨利潤其實並非遙不可及。

所以,最後的結論就是,今年可能是英特爾的最低谷,熬過去之後,隨着盈利能力的逐步回升,英特爾的價值會被重新發現。

但也要提醒大家,這個過程可能會相對漫長,需要更多的耐心。而眼下最需要關注的,是英特爾下個月的業績,以及Q3的指引。(全文完)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