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的情緒持續退潮,但大模型的熱潮依然洶湧。
海外市場,以GPT4.0和Sora為標誌,展現出大模型在多模態化和文生視頻向能力的突破;國內市場同樣有驚豔表現,以處理長文本見長的AI應用Kimi迅速躥紅,大廠逐鹿。
顯然,大模型的風還在刮,只是風向漸漸變了。
一方面,通用大模型發佈"擱淺",垂直大模型數量"飆升"。另一方面,大模型已"卷"入應用深水區,尋求匹配的場景加速應用落地,成為商業化的突破口。特別是國內大廠憑藉技術和生態優勢,利用大模型對於所有產品進行重構,以推動用户體驗和業務效率的雙重提升,已成共識。
360作為活躍在國內大模型前沿舞台的大廠之一,目前也已探索出了"大模型+知識庫+Agent"的商業化路徑,並在去年上半年已賺到AI大模型的"第一桶金"。
從該公司最新披露的2023年財報來看,在"360智腦"通用大模型的加持下,產品"AI含量"不斷提升,收入模式和結構也隨之不斷優化。以互聯網增值業務為例,在大模型的全面賦能下,全年用户付費表現同比提升50%,素材產量較無AI提升200%,對應的收入增長到約11億元。另外,互聯網全系產品收入同比提升65.58%達1.38億元。
可見,大模型催生應用全面落地的新機遇,也正投射在像360這樣的大廠的財報中。這是否進一步預示着---360有望否極泰來?
2023年大幅減虧,大模型變現初嘗甜頭
或許,這個答案就藏在公司最新出爐的財報中。
整體來看,360大有扭轉局勢的跡象---2023年實現大幅減虧,儘管營收增長依舊承壓,但節奏上明顯減緩。財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收90.55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歸母淨利潤-4.92億元,同比大幅減虧77.65%,符合預期。
除此之外,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也有顯著增長,2023年同比提升65.84%達9.24億元,近兩年複合增速高達136.26%。一般而言,現金流量越大,流轉越快,説明財務基礎越穩固。
到去年末,公司的貨幣資金在260億元以上,較上一年期末增加了約33億元。
可想而知,現金儲備越充裕,卷創新就越有底氣。360一直堅持強研發投入,2023年研發費用為31.04億元,研發費率達34.28%,均處於歷史高位。
而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些KPI的改善,也是360大模型的一次商業化躍進。
產品AI化持續獲市場認可,未來有望提升整體流量和份額
如果説2023年是大模型集中落地的元年,那2024年則將是應用產品爆發的黃金時期。360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公司在去年基於自研的通用大模型"360智腦"重塑國民級互聯網產品,陸續發佈了"360AI搜索"、"360AI瀏覽器"、"360AI數字人平台"等AI產品,並收穫了強烈的市場反饋。
根據AIwatch.ai發佈的"全球AI產品增速黑馬榜"顯示,"360AI瀏覽器"、"360AI搜索"兩款產品連續上榜全球AI產品高增速榜榜首。根據該榜單顯示,3月"360AI搜索"訪問量環比增加1677%;4月該產品更是火到宕機,逼得官方趕緊下場迴應。
除此之外,在辦公類應用場景,360旗下AI產品同樣取得了不俗的表現----公司旗下一款名為"360蘇打辦公"也躋身了上述榜單TOP10,其3月訪問量就超過了WPS。另外,最近上線的"360AI辦公"(含上百個AI應用)首日訪問量也接近了2000萬。
依此可見,360以"360智腦"為底座的大模型生態基本成型,並在科技大廠掀起的這場"跑步AI化"的風暴中,取得了不錯的開局,在上半場奠定了一定的領先優勢。
按照公司計劃,2024年將在鞏固優勢產品的基礎上,以辦公場景作為切口,持續拓展新產品。公司預計隨着這些AI應用逐漸成熟,公司整體產品市場佔率及PC端流量也有望進一步提升。
大模型變現的想象力有多大?
目前360的大模型商業化之路尚算順利,這背後有幾個關鍵原因或者説優勢是不言而喻的:
一是生態位。360靠着在搜索、安全管理、瀏覽器以及智能硬件等領域開發出的一系列國民級產品殺出重圍,將入口、渠道和內容融合為一體,特別是在PC端及安全領域擁有一定話語權。
根據公司財報顯示,到去年末,360的PC瀏覽器及導航的DAU接近2億,MAU為4.11億,市佔率超過86.85%,穩坐國內瀏覽器市場榜首。另外,公司的PC安全產品DAU超2.1億,MAU為4.7億,安全市場持續排名第一。
由於應用生態越繁榮,用户量越多,數據源源不斷,可以確保大模型持續迭代有充分的燃料。如今的"360智腦"已躍升至4.0版,時隔不到三個月就迭代了4版。
二是有天然的"練兵場",特別是在搜索、瀏覽器、數字辦公等多個領域,均長期處於國內市場領先地位。
再加上大廠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工程能力,打通大模型從進化到變現的鏈路應該是水到渠成之事。
如果説未來的業績增量更多取決於AI大模型的變現能力,那麼成功開啟大模型變現的鑰匙又是什麼?
目前大模型有四種主流商業模式,即1)開發類GPT應用,按會員訂閲制付費,比如OpenAI發佈的ChatGPT Plus;2)出售大模型API接口,向公司或開發者按照調用次數收費,比如OpenAI、Google等;3)售賣大模型和定製開發服務,向傳統企業輸出大模型行業解決方案。例如一些創業公司和雲廠商;4)借大模型改造現有業務,提高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競爭力獲得商業回報。
結合360過往的佈局和現有定位來看,其在上述多種模式上都有空間。目前,第一種和第四種應該會率先兑現。例如,最近才上線的"360AI辦公",便是採用會員訂閲模式,且計劃首年實現1個"小目標"。
説到底,大模型的基礎能力和產品化能力是決定大模型最終落地表現的兩大關鍵鑰匙。目前360在這兩方面的表現都是有目共睹的。
其中,"360智腦"已通過中國信通院可信AIGC大語言模型功能評估,綜合能力位列國內第一梯隊,並以此為底座,公司又推出了税務大模型、醫療大模型等垂類大模型。
而在產品化方向,不止是停留於軟件應用層,360也率先採用了業內認同的Agent模式。例如,去年下半年,360發佈了360智能營銷雲,正是融合"大模型+知識庫+Agent"的領先樣本。在360智能營銷雲旗下,AI數字人、AI數字員工、360智繪等產品相繼登場,涵蓋獲客引流、生產提效以及多模態交互等多業務流程。
國內外大模型廠商,齊刷刷地轉向AI Agent---這個被業內視為AGI的終局產品,同時也為破局2B找到了一把鑰匙。
當前市場上的大多數Agent,包括OpenAI推出的GPTs,其實只是構建了一個基於特定知識庫或專業數據的Chatbot。這些智能體主要用於進行問答交互,如獲取行業資訊、報吿等。這説明該路線的發展尚在早期,未來還有一些需要攻克的難題。尤其是對於企業而言,如果GPTs等AI智能體僅用於知識問答,那麼其作用將非常有限,無法深入到企業的業務流程中。
那麼什麼才是Agent落地的關鍵呢?
業內分析認為,模型能力、行業經驗、場景貼合度等,目前都會影響Agent的能力體現。其中模型能力是核心,行業經驗是關鍵,載體則是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國內的軟件業態,造就了國內廠商在產品定製化、個性化方面的能力,有利於Agent的進一步落地。
其實,在上述幾個層面,360也都在持續發力。
其中,"開源+合作"是360進一步擴展模型能力的兩大路徑。例如,繼去年5月先後宣佈和智譜AI、雲知聲達成戰略合作、共研大模型之後,今年4月又在GitHub上開源其最新研發的大模型---360智腦7B,目前擁有70億參數。
根據BofA GLOBAL RESEARCH,目前開源模型性能優化速度快於閉源模型,閉源模型性能被開源模型追平是必然,所以中長期看找場景優於做模型。
以360和雲知聲的合作為例,360不僅能獲得語音大模型,增強360智腦實現語音交互能力,同時考慮到雲知聲在國內智慧生活和智慧醫療領域的頭部地位,其還可以獲得醫療、家居等場景的數據,完善對於更多賽道的認識和理解,有助於擴展商業化應用的邊界。未來C端用户是否會為AI Agent買單尚待驗證,但B端已被視為是的最終落腳點。
總的來説,360佈局高遠,野心不小,未來可期。
尾聲
目前公司已拿到了一些結果,嚐到了些甜頭,實現了初步自證。當然這只是一個開始,伴隨其在各個層面佈局的深入推進,基本面有望進一步改善,考慮到360的股價也已隨大市大幅回調,2023年很可能會成為其重拾升勢的一個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