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至10日,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在北京舉辦,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出席論壇,並就當前經濟金融形勢、貨幣政策、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量化交易等多個市場關注熱點做出迴應。
關於我國經濟,潘功勝在開幕式上表示,我國經濟增長持續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全年5%的預期目標有望順利實現,IMF最新預測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5.4%,這個增速在全球大型經濟體中保持領先。隨着宏觀調控政策效應持續釋放,近期經濟增長動能增強,生產消費穩步回升,就業物價總體穩定,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主要經濟指標向好,有條件繼續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和物價平穩運行。
觀察中國的經濟增長需要注意兩個視角。一是基數規模。我國GDP總量已超120萬億元人民幣,在大基數的背景下,5%的增長已經是不低的速度。二是需要平衡好經濟增速和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性。我國經濟需要合理增速,但更重要的是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比追求高增長速度更加重要。
潘功勝表示,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支持實體經濟穩定增長。目前,貨幣信貸總量保持合理增長,信貸結構持續優化,企業貸款利率處於較低水平,為經濟恢復發展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支持。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將更加註重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平衡好短期與長期、穩增長與防風險、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的關係,為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維護國際收支平衡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一是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二是持續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三是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增強信貸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按照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要求,積極盤活被低效佔用的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目前,我國銀行體系貸款餘額超過200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餘額超過300萬億元,過去幾年,每年貸款新增20萬億元左右,社會融資規模新增30多萬億元。盤活存量貸款、提升存量貸款使用效率、優化新增貸款投向,這三個方面對支撐經濟增長同等重要。
去年以來,美聯儲快速加息,但我國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為主,政策利率穩步下行。我們將繼續以我為主實施好利率調控,按照經濟規律和逆週期宏觀調控需要,引導和把握宏觀利率水平,保持利率水平與實現潛在經濟增速的要求相匹配。
央行行長潘功勝表示,我國房地產市場經過20多年的長週期繁榮,正在進行重大轉型並尋找新的均衡點。房地產市場轉型帶來了一定挑戰,同時也藴含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國城鎮化仍處於發展階段,新市民規模較大,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很大潛力,房地產市場長期穩定發展具有堅實基礎。
目前,房地產相關貸款佔銀行貸款餘額的23%,其中約80%為個人住房貸款,一直以來,我們實行非常審慎的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房地產市場調整對金融體系的外溢影響總體可控。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積極配合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做好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引導金融機構保持房地產信貸、債券等重點融資渠道穩定,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提供中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持,完善住房租賃金融政策體系,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潘功勝表示,總體看我國政府的債務水平在國際上處於中游偏下水平。今年以來,金融部門已會同有關部門採取多項措施,積極支持地方政府穩妥化解債務風險。
一是嚴肅財經紀律,推動地方政府和融資平台通過盤活或出售資產等方式,籌措資源償還債務。
二是對於債務負擔相對較重的地區,嚴格控制新增政府投資項目。
三是引導金融機構通過展期、借新還舊、置換等方式,分類施策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嚴控增量債務,並建立常態化的融資平台金融債務監測機制。必要時,中國人民銀行還將對債務負擔相對較重地區提供應急流動性支持。
四是支持地方政府通過併購重組、注入資產等方式,逐步剝離融資平台政府融資功能,轉型成為不依賴政府信用、財務自主可持續的市場化企業。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表示,中國金融業開放是積極主動的開放,是穩健有序的開放,是互利共贏的開放。目前30家全球系統性重要性銀行均在華設有分支機構,全球最大的40家保險公司近半數進入中國市場。
事實證明,中國金融業開放是積極主動的開放,是穩健有序的開放,是互利共贏的開放。
我國銀行業發展勢頭穩健,中國經濟在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過程中,始終保持合理增速。與此同時,新動能加快集聚,數字經濟、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增長,光伏鋰電池、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中國銀行業在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也實現了自身穩健增長。過去三年銀行業信貸規模年均增速11.2%,高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約5個百分點。未來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中國銀行業穩健發展的勢頭也不會改變。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主席易會滿表示,將認真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部署,深刻認識資本市場監管的政治性、人民性,全面強化了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不斷地提高監管的針對性,牢牢守住風險底線,維護資本市場的平穩運行,提振投資者信心,走好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發展之路。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證監會的第一職責,法定職責。堅持敬畏市場,敬畏法治、敬畏專業、敬畏風險,發揮各方合力的監管力量,堅守監管的主責主業,堅持刀刃向內自我革命,持續加強全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政治防控。
易會滿在演講中指出,大力推進監管轉型,強化監管責任落實和問責力度,切實提高履職水平。他表示,對量化高頻交易加強跟蹤研判,完善監管舉措。加強監管科技建設,強化跨部門信息共享,加強市場資金槓桿水平和企業債務風險的綜合監測,努力做到對各種違法行為和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
註冊制改革絕不是放鬆監管,而是要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更好結合。事實證明,改革落地後監管更加嚴格了,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透明度的提升。這種提升來自於審核註冊全過程公開,接受全社會的監督,來自於覆蓋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的監管,促使企業充分披露信息、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來自於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全面加強特別是法治水平進一步提升。
證監會將堅持註冊制基本架構不動搖,並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走深走實,動態評估優化定價、減持、再融資等制度安排。同時,大力度推進投資端改革,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各項配套政策落地,加快培育境內“聰明資金”推動行業機構強筋壯骨,切實提升專業投資能力和市場引領力,走好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