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固收+”基金:股票及轉債倉位多數下行,年內超八成收升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金研究 作者: 胡驥聰 李鈉平等

摘要

2023年二季度,權益市場整體震盪下行,一級債基防禦屬性凸顯;2023年以來超八成“固收+”產品收升;二季度“固收+”產品存量規模出現回升,發行節奏則仍維持低位,產品份額淨贖回明顯收窄;二季度各細分品類“固收+”產品股票和轉債倉位多數下行,機械、家電、有色金屬行業獲較多增配;貴州茅台持續獲各細分品類“固收+”產品重倉配置。

風險收益:2023年以來超八成“固收+”基金收升

收益端:2023年以來超八成“固收+”基金收升,一級債基和可轉債基金收益領先。成立早於2023年的“固收+”產品中,有接近85%獲得了正收益,其中,一級債基幾乎全部收升,平均升幅2.6%,可轉債基金也有九成實現今年以來正收益,平均升幅3.6%。2023年二季度,權益市場震盪下行,防禦屬性相對較好的一級債基收益領先。

風險端:2023年以來,“固收+”產品平均最大回撤在2%左右,其中,一級債基由於權益倉位相對較低,2023年以來最大回撤中值僅為0.2%,而可轉債基金波動相對明顯,最大回撤中值超過6%;其他產品最大回撤中樞均在2%附近。

規模變化:存量規模環比回升,發行節奏仍在低位

總量規模:二季度“固收+”產品數量維持增長,存量規模環比有所回升。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全市場共有2161只“固收+”產品,合計規模接近2.4萬億元,環比回升3.3%。細分品類來看,2023年二季度,可轉債基金擴容相對明顯,存量規模環比增長26%至600億元以上,一級債基和二級債基規模也分別環比上行9.6%和7.6%。從基金公司來看,管理規模超千億元的機構分別為易方達基金(2531億元)、招商基金(1505億元)、富國基金(1113億元)和廣發基金(1093億元)。從具體產品來看,華夏鼎利(+67億元)、華泰保興尊合(+60億元)二季度規模增長領先。

新發產品:二季度“固收+”產品發行節奏仍然處於相對低位,累計新發產品50只,合計募資規模305億元,環比下行7%。細分品類來看,二級債基發行規模最高,新發產品規模合計165億元。從新發產品來看,募集份額最高的10只“固收+”產品中,二級債基佔六席,其中,富國穩健添盈以57億份的發行份額居首。

申贖情況:二季度“固收+”產品整體呈現小幅淨贖回,合計淨贖回份額39億份,相比於一季度的淨贖回超千億份明顯收窄。從基金公司維度來看,光大保德信基金(37億份)、長城基金(35億份)和華夏基金(34億份)旗下產品淨申購份額領先。從單個基金維度來看,華夏鼎利(+45億份)、長城悦享增利(+37億份)二季度淨申購份額居前。

配置情況:股票及轉債倉位有所下行,機械、家電、有色金屬行業獲較多增配

二季度A股市場整體震盪下行,“固收+”產品股票和轉債倉位多數有所下行。股票倉位方面,二級債基、可轉債基金、偏債混合基金、靈活配置基金的股票倉位均有所下行,分別環比下降1.33ppt、1.56ppt、1.07ppt和1.09ppt。轉債倉位方面,除一級債基轉債倉位環比提升0.95ppt以外,其他品類“固收+”產品轉債倉位均有所下行,其中,二級債基轉債倉位下降幅度最高,環比下行2.84ppt。重倉股票行業分佈方面,二季度各品類“固收+”基金多數增配機械、家電、有色金屬行業。產品持股明細方面,貴州茅台依然獲各品類“固收+”基金重倉配置。

正文

2023年二季度,權益市場整體震盪下行,一級債基防禦屬性凸顯;2023年以來超八成“固收+”產品收升;二季度“固收+”產品存量規模出現回升,發行節奏則仍維持低位,產品份額淨贖回明顯收窄;二季度各細分品類“固收+”產品股票和轉債倉位多數下行,機械、家電、有色金屬行業獲較多增配;貴州茅台持續獲各細分品類“固收+”產品重倉配置。

分析樣本:一級債基、二級債基、偏債混合型基金、偏債混合FOF、股票多空基金和靈活配置基金(近四個報吿期最高倉位不超過40%)

風險收益:2023年以來超八成“固收+”基金收升

收益端:2023年二季度,權益市場整體震盪下行,防禦屬性相對較好的一級債基收益領先,而可轉債基金業績分化較大、整體業績也相對落後。2023年以來,有接近85%的“固收+產品”實現正收益,其中一級債基、可轉債基金領升。

正收益佔比:2023年以來超八成“固收+”基金收升。成立早於2023年的“固收+”產品中,有85%年初至今取得了正收益,各類產品表現存在一定分化,其中,一級債基幾乎全部收升,收益為正概率達到99%,平均收益2.6%;可轉債基金也有九成實現2023年以來正收益,平均升幅3.6%;此外,二級債基、靈活配置型基金和偏債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分別為1.8%、1.4%和1.3%。2023年二季度,權益市場整體震盪下行,一級債基防禦屬性凸顯,有96%的產品收益為正,而實現正收益的可轉債基金則佔比不足三成。

收益分化程度:“固收+”基金整體收益分化程度較高,其中,2023年二季度,一級債基、偏債混合型FOF的收益表現相對集中,而偏債混合型產品收益差距相對較大,收益最高與最低產品收益差超過20%。

分產品回報:為避免規模過小引起的非正常淨值表現,規模1億元以上的產品中,2023年以來業績表現最好的產品為工銀可轉債A,實現回報18.7%,其次為一級債基中的天弘穩利(+10.8%)和靈活配置型基金中的華商元亨(+10.1%)。

風險端:2023年以來,“固收+”產品平均最大回撤在2%左右,其中,一級債基由於權益倉位相對較低,平均回撤低於其他品類,2023年以來最大回撤中值僅為0.2%,而可轉債基金波動相對明顯,最大回撤中值超過6%;其他產品最大回撤中樞均在2%附近。

圖表1:2023Q2“固收+”產品季度收益率分位數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3.6.30,不包含2023Q2新發產品

圖表2:2023年以來“固收+”產品收益分佈箱形圖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3.6.30,不包含2023年以來成立產品

圖表3:2023年以來“固收+”產品收益率分位數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3.6.30,不包含2023年以來成立產品

圖表4:2023年以來“固收+”產品最大回撤分位數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3.3.31,不包含2023年以來成立產品

圖表5:各類“固收+”基金2023年以來收益率前五(規模大於1億元)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3.6.30,不包含2023年新發產品,轉債倉位=持有轉債市值/基金資產淨值

規模變化:存量規模環比回升,發行節奏仍在低位

總量規模:二季度“固收+”產品數量維持增長,存量規模環比有所回升。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全市場共有2161只“固收+”產品,產品數量環比小幅增長0.5%,合計規模接近2.4萬億元,存量規模環比回升3.3%。細分品類來看,2023年二季度,可轉債基金擴容相對明顯,存量規模環比增長26%至600億元以上,一級債基和二級債基規模也分別環比上行9.6%和7.6%,而偏債混合型基金二季度規模萎縮接近一成。從基金公司來看,機構管理規模排名相對穩定,前十大機構排名僅有小幅輪動,其中,管理規模超千億元的機構分別為易方達基金(2531億元)、招商基金(1505億元)、富國基金(1113億元)和廣發基金(1093億元),市場份額佔有率分別為10.6%、6.3%、4.7%和4.6%。從具體產品來看,二季度規模增長領先的三隻產品分別為華夏鼎利(+67億元)、華泰保興尊合(+60億元)和交銀穩固收益(+53億元)。

圖表6:“固收+”產品存量規模有所回升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3.6.30

圖表7:2023Q2“固收+”產品數量分佈(只)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3.6.30

圖表8:2023Q2“固收+”產品規模分佈(億元)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3.6.30

圖表9:2023Q2一級債基、二級債基規模增長領先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3.6.30,2023年二季度新成立基金規模變化 = 2023Q2規模–發行規模

圖表10:2023Q2“固收+”產品規模增長前二十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3.6.30,不包含2023Q2新成立產品

圖表11:“固收+”產品管理規模前二十基金公司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3.6.30,2023Q2新成立未公佈季報產品規模按發行規模統計

新發產品:2023年二季度“固收+”產品發行節奏仍然處於相對低位,累計新發產品50只,合計募資規模305億元,環比下行7%,單隻產品募資規模由2023年一季度的6.4億元小幅下行至6.1億元。細分品類來看,二級債基發行規模最高,新發產品規模合計165億元,佔本季度總募資金額的五成以上。從新發產品來看,募集份額最高的10只“固收+”產品中,二級債基佔六席,其中,富國穩健添盈以57億份的發行份額居首。

圖表12:2023年二季度“固收+”產品募集規模小幅下行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3.6.30

圖表13:2023Q2發行份額前十的“固收+”基金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3.6.30

申贖情況:2023年二季度,“固收+”產品整體呈現小幅淨贖回,合計淨贖回份額39億份,相比於一季度的淨贖回超千億份明顯收窄,其中,偏債混合型基金淨贖回份額依然領先(-425億份),而二級債基(+311億份)、一級債基(+214億份)的淨申購份額則相對居前。從基金公司維度來看,光大保德信基金、長城基金和華夏基金旗下產品的整體淨申購份額領先,二季度分別淨申購37億份、35億份和34億份。從單個基金維度來看,有5只產品二季度淨申購份額突破30億份,分別為華夏鼎利(+45億份)、長城悦享增利(+37億份)、交銀穩固收益(+34億份)、華泰保興尊合(+33億份)和鵬揚利鑫60天滾動(+32億份)。

圖表14:2023Q2“固收+”產品申贖情況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3.6.30,不包含2023Q2新成立產品

圖表15:2023Q2“固收+”產品集體淨贖回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3.6.30,不包含2023Q2新成立產品

圖表16:2023Q2基金公司“固收+”產品合計淨申購規模前十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3.6.30,不包含2023Q2新發產品

圖表17:2023Q2淨申購規模前二十“固收+”產品明細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3.6.30,不包含2023Q2新發產品

配置情況:股票及轉債倉位有所下行,機械、家電、有色金屬行業獲較多增配

二季度A股市場整體震盪下行,“固收+”產品股票和轉債倉位多數有所下行。股票倉位方面,二級債基、可轉債基金、偏債混合基金、靈活配置基金的股票倉位均有所下行,分別環比下降1.33ppt、1.56ppt、1.07ppt和1.09ppt。轉債倉位方面,除一級債基轉債倉位環比提升0.95ppt以外,其他品類“固收+”產品轉債倉位均有所下行,其中,二級債基轉債倉位下降幅度最高,環比下行2.84ppt。重倉股票行業分佈方面,二季度各品類“固收+”基金多數增配機械、家電、有色金屬行業,建築、銀行、通信行業也獲較多增持。產品持股明細方面,貴州茅台依然獲各品類“固收+”基金重倉配置,核心持股還包括寧德時代、五糧液、招商銀行、紫金礦業、中國平安等。

圖表18:各類“固收+”產品2023Q2整體權益倉位變化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3.6.30,不包含2023Q2新發產品,權益整體倉位 = 股票倉位 + 50%轉債倉位

圖表19:二級債基2023Q2重倉持股行業變化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6.30,中信一級行業

圖表20:可轉債基金2023Q2重倉持股行業變化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6.30,中信一級行業

圖表21:偏債混合基金2023Q2重倉持股行業變化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6.30,中信一級行業

圖表22:靈活配置基金2023Q2重倉持股行業變化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6.30,中信一級行業

圖表23:各類“固收+”產品2023Q2前十大重倉股持倉市值佔比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6.30,股票持倉市值佔比=單個股票持倉市值合計/前十大重倉所有股票持倉市值合計

注:本文摘自中金公司於2023年7月25日已經發布的《解讀公募定期報吿(38):股票及轉債倉位多數下行,年內超八成收升——“固收+”基金2023年二季報》,證券分析師:

胡驥聰 分析員  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21010007 SFC CE Ref:BRF083

李鈉平 聯繫人  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122070045

劉均偉 分析員  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20120002 SFC CE Ref:BQR365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It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