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大基建全線活躍走強。其中,運輸設備、建築、水利建設等相關概念升幅居前,鐵路基建板塊表現最為強勢。
截止午間收盤,A股交大思諾、金鷹重工升超12%,晉西車軸、必得科技升停,鼎漢技術升超7%,中鐵工業、祥和實業升超5%。
行業龍頭中國中車早盤觸及升停,升停板封單一度近150萬手,成為該股近一年來首次升停。不過截至午間收盤,中國中車升幅回落至8.05%報6.98元,總市值2003.18億元。
受益於“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機遇,今年一季度,中國中車實現營業收入323.79億元,同比增長5.6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15億元,同比增長180.01%。目前,公司產品服務全球116個國家和地區。
除了A股外,港股基建股也同步上揚,宏基集團控股升超7%,中國中鐵升超4%,天成控股升超3%。中國交通建設、中鋁國際、中國鐵建、中國中冶等紛紛跟升。
今日基建股的活躍,一個值得關注的消息是,第14屆國際基建論壇即將到來。
據悉,該論壇將於6月1日至2日在中國澳門舉辦,同期將舉辦由商務部主辦的第九屆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基礎設施合作論壇。
作為全球基礎設施合作領域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行業年度盛會,國際基建論壇於2010年經國家商務部批准創辦,由國家商務部、外交部、發改委、國資委、國務院港澳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共同指導,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與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共同主辦。
而本屆論壇擬以“綠色引領 數智驅動 金融賦能 合作共贏”為主題,聚焦後疫情時代全球基建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理念和開放共贏的國際合作。圍繞全球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新動能、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新能源國際合作與綠色轉型、國際醫療基礎設施合作、綠色金融創新、健全多邊金融合作體系、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行業熱點和前沿話題進行深入交流和研討。
另外,對於中拉基礎設施合作論壇,商務部美大司二級巡視員董蔚表示,基礎設施一直是中拉經貿合作的重點和亮點。近年來,中國很多企業積極參與拉美的能源、基礎設施等重點項目,投資國別也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投資領域也在不斷拓寬。
截至目前,中國企業在拉美累計完成承包工程營業額超過1600億美元,並且還在快速增長。在傳統的EPC模式之外,企業也創新思路,積極嘗試以PPP或者BOT的方式推動合作的轉型和升級。
今年來,在“穩增長”政策的導向下,我國在基建領域投資不斷提速,基建板塊也由此迎來新一輪增長。
據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4月,全國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8.5%。其中,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4%,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10.7%,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5.8%,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4.7%。
近日,國鐵集團也發佈數據顯示,2023年1至4月,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74億元,同比增長6.3%。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數據,此前1-4月同期歷史最高紀錄為2019年1-4月的1623.3億元,今年該數據同比2019年增長3.1%。其中,4月完成538.5億元,同比增長5.6%。這意味着,今年1~4月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創下同期歷史新高。
浙商證券指出,預計2023-2025年鐵路投資總額約2.5萬億元,年均約8400億元,較2022年提升18%。2016-2020年鐵路投資規模約4萬億元,預計“十四五”投資規模與“十三五”相當,2023-2025年年均約8400億元。2023-2027年規劃新增里程1.5萬公里,高鐵佔73%,城際、市郊及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發展重點。
該機構認為,軌交投資是基建主力之一,疫情後鐵路投資需求有望拐點向上,看好整車、核心零部件及鐵路設備需求回升,受益“一帶一路”,國企價值重估。中信建投此前也表示,國內基建穩增長仍是宏觀政策主線,城市、交通、清潔能源建設空間廣闊。全球基建需求旺盛,中國基建強競爭優勢和新型外交關係助推中國基建出海。
財通證券表示,綜合考量國內已存的基建存量、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結構變化以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要求,預計在經歷了過去一年的超前建設後,未來基礎設施建設強度將重歸平穩;而在建築業總量增長放緩的背景下,發掘新的投資機會或可沿着以下三種路徑:
1)大型總包企業提質降本增效,推動估值中樞迴歸正常水平;2)分包企業與上下游強強聯合,不斷鞏固護城河;3)鞏固主業的同時,積極轉型現金流可持續的新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