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光伏玻璃的產能戰爭
格隆匯 04-25 15:14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能源新媒,作者:鄭威廉

‍‍時隔兩年,光伏玻璃領域再現百億訂單。

4月14日晚,福萊特發佈公吿稱,公司與晶科能源簽訂光伏玻璃銷售合作協議,預計將於2024-2025年銷售光伏玻璃約48950萬平方米,可滿足約77GW光伏組件需求,具體訂單價格隨行就市。按當前市場價格測算,本次銷售總額可達約105.24億元。

而就在幾天前,福萊特才剛與正泰新能簽訂了約80.51億元的銷售戰略框架合同。也就是説,在短短不到十天的時間裏,這一光伏玻璃巨頭便狂攬將近兩百億的長單。

從2020年的“一玻難求”,到現如今的狂飆突進,光伏玻璃行業的規模擴張堪稱兇猛。

長單頻現,產能狂飆

去年年底以來,光伏玻璃行業可謂長單頻出。

10月11日,凱盛新能(原洛陽玻璃)公吿與一道新能源簽訂2億平方米的大單,季度平均採購數量2000萬平方米。10月24日,又宣佈將向天合光能及其8家子公司累計供應約30GW的單玻、雙玻光伏用鋼化鍍膜玻璃產品。12月20日晚間,亞瑪頓和安彩高科同期宣佈,分別與天津環睿、晶科能源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一天之內拿下合計90億的光伏玻璃採購單。

長單“鎖料”、提前佈局以保障長期穩定供應,這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光伏賽道,已成一大慣例。然而,各廠商密集斬獲大單,卻並不意味着光伏玻璃有供應短缺的跡象。恰恰相反,伴隨着光伏產業的持續超預期增長,組件製造環節加速投產,光伏玻璃的市場需求水升船高,現階段的光伏玻璃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產能擴張。

監管與政策的調整,為光伏玻璃走向大舉擴張提供了土壤。2017年12月31日,由工信部發布的《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提出對水泥、玻璃行業實施產能置換。相關政策的逐步實行,使得光伏玻璃的產能受到嚴格限制,最終在2020年底搶裝潮的大勢之下,供需嚴重失衡,價格急劇攀升。

光伏玻璃價格於當年11月中旬達到頂峯,3.2mm鍍膜光伏玻璃的報價在41-48元/平方米,平均報價達42元/平方米,2.0mm鍍膜光伏玻璃的平均報價也達到了34元/平方米。相較於7月中的24.0元/平方米,價格升幅超過80%,動盪波及全產業鏈,一時形成了下游“集體放假”的局面。

2021年,修訂後的《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發佈,對光伏玻璃新建項目不再要求產能置換,光伏玻璃價格才逐漸迴歸低位,行業產能快速增長。近年來,從取消產能置換,到建立新項目聽證會制度,光伏玻璃迎來產能結構性釋放,呈現“產能產量大幅增長、價格低位運行”的總體態勢,進入新一輪產能擴張期。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22年光伏壓延玻璃行業運行情況,全國光伏壓延玻璃在產企業40家,共計128窯442條生產線,產能8.4萬t/d。全年光伏壓延玻璃累計產量1606.2萬噸,同比增加53.6%。而根據2022年各省召開的百餘次在建及擬建光伏玻璃生產線項目聽證會,2023年規劃投產的產線日熔量合計已達9.60萬t/d。

密集的聽證會、超高的增長率,產能實現“井噴”式爆發,2022-2023年已儼然成為光伏玻璃行業的規模擴張高峯。

壁壘高築,雙雄搶跑

生產成本相對剛性、產品差異度較小、具備一定的大宗商品屬性,使得光伏玻璃行業格外追求建立規模壁壘。

光伏玻璃行業具有顯著的馬太效應,行業格局較為集中,前七名企業佔據了78%的光伏玻璃市場。從產能來看,雙寡頭的市場格局仍然顯著,信義光能、福萊特以25%和23%的市場份額佔據了半壁江山,與後五名企業差距懸殊。

雙寡頭依靠自身規模,在行業內形成了絕對的領先優勢。去年,儘管因平均銷售價格下降及原材料、能源成本的不斷攀升,光伏玻璃行業的毛利率出現大幅下滑,行業首位的信義光能毛利率僅29.98%,同比減少17.01%,福萊特毛利率22.07%,同比減少13.43%,但仍普遍超其他企業10個百分點以上。規模效應使得即使在行業整體利潤下滑的不利條件下,龍頭仍可保證相當的盈利空間。

其餘各光伏玻璃企業也正乘着政策與市場的東風,高歌猛進。行業內的老玩家如凱盛新能(原洛陽玻璃)、彩虹集團、唐山金信、亞瑪頓等均有所行動,加速產線佈局,進一步擴大產能規模。而旗濱集團、福耀玻璃等玻璃巨頭的入局投產,也使得光伏行業一片“擁擠”景象。

其中,老牌浮法玻璃龍頭旗濱集團作為闖入光伏玻璃賽道的黑馬,在短短几年時間裏便坐擁2條在產生產線,日熔化量達2200噸,衝上與彩虹集團市場佔比並列第四的高位,預計在2023年末還將形成8條光伏玻璃生產線,產能可達9400t/d,意圖迅速形成規模優勢,劍鋒直指行業龍頭。

在“雙雄”的較量之間,規模也是制勝的法寶。從營收上看,2015年以前,福萊特一直作為光伏玻璃領域的頭號玩家,多年領先信義光能。然而就在2015年,信義光能拿下39.8億元的營收,以同比增長109.36%的超高增速,將僅營收29.24億元並在此後幾年維持個位數增長率的福萊特狠狠甩在身後。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信義光能在2013年底成功從母公司分拆,單獨上市港股,而福萊特卻在同一年被叫停IPO,直到2015年才在港股上市。

融資能力深刻影響了兩家企業的產能擴張,迅速拉開了兩家企業之間的實力差距。2013年以前福萊特還能在淨投資上略高於信義光能,而自2014年起,兩家企業的投資規模、營業收入已然不可同日而語。

直到福萊特繼2015年港股上市後,又於2019年在A股上市,充分打開融資渠道,一向相對穩健的福萊特也在近幾年進入了產能的快速擴張期,甚至在去年搞出了擬投資60億建設兩期日熔量7200噸項目的大新聞,靠着接連斬獲百億長單,業績迎來爆發式增長。

在原片玻璃生產環節中,重質純鹼和石英砂是主要的生產原材料,高能耗也使得燃料成為行業重要的成本來源。由於原材料、燃料行業的集中度較高,大型供應商掌握話語權。因而光伏玻璃企業的規模、體量越大,議價能力就越強,也就可以形成顯著的成本優勢,提高利潤空間。

在光伏玻璃這一競爭已然相當成熟的賽道,儘管後來者眾,但各家企業之間已形成了極為顯著的成本梯隊,想要尋求突破便只能依賴於規模的持續擴張。此外,規模也意味着更加穩定的客户羣體、更加領先的技術研發、更加充分的提前佈局,能夠從容應對行業所將面臨的種種新變。

兩大寡頭已然為同業者探明瞭前路:光伏玻璃行業壁壘的高築,均繫於規模一身。

供需失衡,端倪初現

光伏產業的旺盛需求,仍將支撐光伏玻璃產能的短期高速擴張,然而行業即將面臨產能過剩,已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中郵證券最新發布的行業研究報吿,預計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350.6GW,對應光伏組件需求量421GW,推算全球光伏玻璃需求量為2323萬噸,折算日熔量約7.17萬t/d。

而從供給端的表現看,考慮到原片成品率及深加工成品率,預測在供需平衡情況下,2023年我國光伏玻璃的供給量約為2732萬噸,對應的光伏玻璃日熔量為8.43萬t/d。進一步考慮行業龍頭企業擴產規劃,2023年全國光伏玻璃實際在產產能將達到9.30萬t/d,高於供需平衡時理想產能的10.2%。更有其他估算,預計2023年光伏玻璃產能將達11-12萬t/d,已遠遠超出7.17萬t/d的全球需求,產能過剩已現端倪。

客觀來説,光伏玻璃行業遠未到達無意義擴張的“內卷”狀態,產能有較大的優化空間,窯爐大型化趨勢明顯。早期主流的光伏玻璃產線日熔量僅有250t/d或300t/d,其後陸續出現了500、650、900t/d的產線。當前國內主要的光伏玻璃產線在650t/d,2016年11月由信義光能首投的1000t/d光伏玻璃產線,正有逐漸成為未來市場主流的趨勢。而隨着福萊特於2021年在安徽鳳陽、浙江嘉興的兩條1200t/d產線順利點火投產,新老玩家陸續跟進,將行業平均設計產能推上了一個新台階。

大窯爐產線能夠攤薄生產中的成本,顯著降低生產能耗,節約能源成本,從而提高企業毛利率。以1200t/d產線為例,其天然氣和石油類燃料總熱值需求相比500t/d產線存在接近40%的下降。

此外,光伏硅片大尺寸化和組件的輕量化要求,使得大尺寸、薄型化的光伏玻璃需求增長,部分原有小型窯爐無法實現生產要求。道理也非常簡單,當光伏玻璃需求尺寸超過爐口的1/2,小型窯爐將無法實現一切兩片,只有更大型的窯爐才能適應最佳經濟切片寬度,並實現更高的工藝要求。光伏玻璃企業的規模持續走高,也在推動行業總體技術改進,逐步淘汰落後產能,客觀實現良幣驅逐劣幣。

然而,從供需結構平衡到無序擴張,光伏玻璃離產能過剩或許僅一步之遙。集中擴產很可能引發價格進一步走低,代價將由全行業共同承擔。2022年的行業發展情況,便提供了一則有力的實證:硅料供給一時吃緊,價格暴升,導致組件企業擴產步調放緩,開工率偏低,需求支撐不足,光伏玻璃價格持續走低。

據工信部統計,去年全年2毫米、3.2毫米光伏壓延玻璃平均價格為20.8元/平方米、27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1.9%、6.1%。加之原材、燃料成本居高不下,各光伏玻璃企業利潤均大幅減少。

隨着規模進一步擴張,在供給端產能長期充裕甚至過剩的情況下,光伏玻璃價格或將維持低位波動,對於毛利率一降再降的光伏玻璃企業(尤其是中小廠商)會是極大的生存考驗。

投產、停窯成本高等玻璃行業的固有弊端,也使得光伏玻璃在其窯爐壽命內需連續生產。在未來需求飽和、產能過剩的背景下,產業一旦發生劇烈變動,尾大不掉的企業將承受極為沉重的打擊。

達摩克利斯之劍將在何時落下,猶未可知。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