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證券研究;作者:崔嶸 李翀
根據央行數據,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居全球第五位,上升勢頭明顯,在官方儲備、跨境收付和外匯交易方面進展顯著,但在國際信貸、離岸資產和跨境貿易計價方面則仍有待進一步提升。結合日元和馬克的國際化經驗,我們認為短期內人民幣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通過穩健發展和漸進改革以推進保持幣值穩定則更加重要。短期內建議重點關注境內外資本市場的雙向交互和人民幣錨定重點資源品種能力的提升。
▍人民幣國際化推進的現狀:小步快跑,任重道遠
整體水平:人民幣國際化位居全球第五位,上升勢頭明顯。近期人民幣國際化在外匯儲備、貨幣互換、跨境收付和外匯交易方面進展顯著,而在國際信貸、衍生品市場、離岸資產和跨境貿易計價等方面則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價值儲藏:官方外匯儲備佔比逼近3%,私人部門仍需加強。官方儲備提升明顯,結合IMF數據,人民幣全球官方外匯儲備佔比逼近3%,SDR權重上升至12.28%;私人部門人民幣國際地位仍然較低。
交易媒介:跨境收付份額升至第四,外匯交易業務位居第五。結合央行數據,人民幣跨境收付份額升至第四,近年來經常項目實現收益快速增長,中國不斷加大對外投資,逐漸改變跨境人民幣收付結構,人民幣資產對境外投資者保持較高吸引力,近期資金流動逐漸轉暖;外匯交易方面,2022年人民幣收付雙向外匯交易佔全球總收付規模的比重約為7%,進步顯著。
記賬單位:支持外貿人民幣結算的國家較多,但佔比依然較低。從外貿和國際債券本幣計價角度來看,儘管支持人民幣結算的國家較多,但目前以人民幣結算的外貿金額佔比仍偏低。此外,結合各國/地區與我國經濟關聯度和人民幣計價的進展,我們認為我國經濟和人民幣定價大宗商品的能力排序為:黑色系>工業金屬>能源>貴金屬。
▍德國馬克、日元國際化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借鑑:人民幣國際化仍需靜待花開。
我們以日元和馬克的國際化道路為例梳理經驗教訓以及借鑑意義。我們判斷,短期內由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升值幅度或不大,人民幣幣值或仍保持穩定,長週期上人民幣或持續升值,具體來看:
歷史經驗:穩健發展和漸進推進改革保持幣值穩定更加重要。相對日本來説,德國在本幣國際化方面較為成功,其藉助區域國家的力量整合推進國際化,堅持較強的貨幣政策獨立性,強調保持幣值穩定,在資本賬户開放的過程中出台多項措施調控短期資本流動,最終較好地實現了本幣的國際化。
借鑑意義:重點聚焦提升經濟實力和金融監管與匯率開放的再平衡。結合海外市場的歷史經驗教訓,我們認為人民幣國際化中應重點增強經濟實力,提升外貿競爭力;協調貨幣與匯率政策,維持幣值穩定;堅持審慎、漸進式的金融改革;加強資本賬户管控,防止資產泡沫,並充分發揮區域經濟和貨幣合作。
▍投資含義:關注境內外資本市場的雙向交互和人民幣定價大宗商品能力的提升。
近期人民幣國際化關注點應重點聚焦:1) “去美元化”背景下人民幣在國際儲備中的佔比提升;2)對主要資源國和重點資源品種推進本幣結算和貿易的進展;3)投融資領域,近期建議聚焦境內外資本市場的聯動;4)短期內外貿人民幣計價業務參與國家數量增長或仍可期,但份額顯著增長仍需靜待花開。
▍風險因素:
經濟復甦不及預期;貨政目標轉向;國際化進程(快)慢於預期;其他國家貨幣政策目標;美聯儲加息終點的變化。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2023年4月19日發佈的報吿《海外宏觀|德國馬克、日元國際化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借鑑》報吿,報吿分析師:崔嶸 海外宏觀經濟首席分析師 S1010517040001;李翀 海外宏觀經濟分析師 S10105221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