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轉眼間過去了四分之一,今天我們來看看一季度的IPO市場情況。
近日,安永發布報吿稱,一季度全球IPO市場依舊停滯不前,共產生299宗交易,籌資額為215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8%和61%。
安永表示,儘管一季度美股IPO市場持續低迷,但通脹、利率、估值和市場波動等領域已經出現一些早期積極態勢,這可能為其IPO市場的復甦奠定一定的基礎。
而A股和港股資本市場均迎來重大變革,隨着中國經濟復甦,疊加政策支持,預計2023年A股IPO活動將維持高位,而港股IPO市場有望逐步回暖。
01
A股市場
2023年一季度全球IPO市場開局放緩,其中A股IPO雖然較2022年同期也有所放緩,但仍繼續領跑於全球其他市場。據畢馬威統計,一季度A股證券交易所募集資金佔全球IPO的50%左右;上市宗數佔全球IPO的30%左右。
據統計,截至3月31日收盤,2023年以來A股共有68家新股上市(深主板8家、滬主板14家、科創板9家、創業板15家、北交所22家),募資總額約650.5億元。
前十大募資項目合計籌得294.3億元(5家來自創業板、4家來自主板,科創板僅佔一席),其中拔得頭籌的是磷酸鐵鋰龍頭廠商湖南裕能,其募資額約45億元;其次,聚焦煤炭業務的蘇能股份募資額也超過40億元。
2023年1-3月,68家新股的IPO業務由25家保薦機構承擔(上海建科由海通證券和申萬宏源兩家券商承銷)。
從保薦的IPO項目數量來看,中信證券穩坐第一,國金證券、海通證券並列第二;從募資額來看,排名前十的募資項目中,中信建投證券佔據四席,華泰聯合證券、海通證券、民生證券、興業證券、浙商證券各佔一席。
新股上市表現方面,今年前兩個月A股的賺錢效應較好,所有新股上市首日均未破發,但進入3月破發率明顯提升,3月共有34家企業上市,9家首日破發,其中海通發展跌超10%,是近年來為數不多首日就破發的主板新股;截至3月31日收盤,一季度共有18家累計跌破發行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份,北證50指數經歷了一波大反彈,但2月以來逐漸熄火,3月上市的9家新股中有5家破發。
在首日升幅前十的新股之中,科創板的英方軟件、茂萊光學、裕太微-U佔據前三名,升幅分別為176.77%、175.38%、152.70%,是今年的“萬元大肉籤”,它們所處板塊基本代表了今年一季度A股的主線——國產軟件、半導體。
隨着美聯儲加息進程的推進,避險情緒推動金價走高。受益於此,全球股市的黃金股持續活躍,其中3月3日上市的四川黃金,股價飆升至33.20元,較發行價7.09元升超3倍,目前累計升幅仍排名第一。此外,茂萊光學、英方軟件、百利天恒-U、裕太微-U等均升超100%。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一季度A股迎來重大改革,全面註冊制正式落地。
其中,主板上市規則變化較大,不僅發行審核效率急劇提升,還取消了23倍發行市盈率限制,新股上市後前五個交易日將不設升跌幅限制。
滬深交易所自2月20日起開始接收在審企業的平移申請,目前首批主板註冊制新股已經陸續開啟詢價、申購;近日,全面註冊制下主板首批新申報IPO企業也來了,其中上交所受理了金盛海洋、深交所受理了新亞電纜。
預計4月將會迎來一波主板新股上市潮,於此同時,主板“打新躺贏”的時代正式宣吿結束。有業內分析人士提醒,面對發行定價和交易制度的變化,投資者要充分了解制度變化和風險點,審慎作出投資決策。
此外,全面註冊制改革也進一步優化了再融資發行條件和審核流程,預計今年上市公司再融資需求將大幅增長,定增仍是主流選擇。從行業來看,新能源、高科技等賽道再融資規模較高。
還有一個現象,近日滬深兩市頻現多家“1元退市股”,隨着全面註冊制推行,資本市場優勝劣汰也將有序推進,市場化特徵明顯的交易類強制退市漸入常態化,或將成為出清劣質公司的主要渠道。
展望A股,疫情後的重新開放、有利的振興政策將支持經濟復甦,伴隨全面註冊制的改革,將繼續提升A股市場的開放性和活力,鞏固A股市場在全球上市目的地中的競爭力。
02
港股市場
今年港股IPO市場呈現較大波動,IPO行業以消費品市場和工業市場為主。前三月新股上市家數分別為10家、0家、8家(1家以介紹形式上市),合計募資額分別為37.17億港元、0億港元、26.8億港元。
其中,今年一季度募資額排名前十的企業中,億華通、九方財富均募超10億港元。
3月下旬港股市場開始熱鬧起來,目前來看,港股仍有4家通過聆訊(梅斯健康、珍酒李渡、易點雲、艾迪康)但未上市;京東擬分拆京東產發、京東工業登陸港交所,目前已遞交招股書;此外,途虎養車、K Cash金融科技、山西安裝、海普洛斯、非凡中國、貨拉拉、Keep、Soul等紛紛遞表。
上市表現方面,18家新股上市首日升跌參半,其中,中天湖南集團、樂華娛樂、美麗田園醫療健康等均有不錯的升幅。
值得注意的是,1月20日上市的建築材料供應商淮北綠金股份(02450.HK)已連續三個月霸佔跌幅榜第一名,目前股價仍跌超6成。最新財報顯示,該公司2022年營收為人民幣4.08億元,同比上升10.09%;淨利潤為人民幣1.05億元,同比上升6.23%。
日前,港交所發佈了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新規(即“18C”),18C適用於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食品及農業技術這五大特專科技行業的公司。
3月31日起,新規正式生效,有意根據新章節上市的公司可提交正式申請。
根據港交所網站顯示,目前有11家潛在上市申請人,涉及藥品研發、醫療檢測、SaaS領域科技公司等。其中,3傢俱名的潛在上市申請者包括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雲礪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美時醫療控股有限公司。
隨着18C的推出,大幅降低了科技公司的IPO門檻,對於略顯冷清的港股IPO市場而言,上市新規的實施無疑是一針強心劑,預計2023年國內科技創新型TMT企業赴港上市將繼續保持活躍,這將為香港資本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補足港股“硬科技”領域短板,也能為未盈利、甚至未實現收入的公司開闢一條商業化之路。
不過,也有相關人士提醒,一些處在研發狀態的科技公司面臨着前期投入大、資金回報週期長的難題,上市後的流動性和募資能力仍是考驗。
03
美股市場
美股方面,在經歷了2022年的至暗時刻後,今年一季度依然延續了低迷的趨勢。究其緣由,無非是美聯儲加息預期、經濟衰退擔憂重燃,而近期又疊加銀行業內部動盪導致的波動性飆升。
據統計,一季度美股僅有48宗IPO籌資34.19億美元,包括19家公司通過SPAC上市。其中最大的兩宗IPO分別為太陽能設備製造商Nextracker(6.38億美元)和美國油田服務公司Atlas Energy Solutions(3.24億美元)。
然而,在通貨膨脹率上升、利率上升的環境下,投資者摒棄了新的上市公司而轉向風險較低的資產類別,導致那些成功上市的股票表現也並不佳。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3月30日,今年以來已有10家中概股成功赴美上市,其中,激光雷達公司禾賽科技、生物醫療企業碩迪生物分別募資1.90億美元、1.34億美元。此外,盛豐物流、禧圖集團、海天、環球墨非4家企業預計於北京時間3月31日晚登陸美股。
同時,也有一些公司宣佈通過SPAC模式在美國掛牌,例如冠科美博、車車科技、路特斯科技等,近期還有不少中國公司已處在上市前的最後衝刺階段。
此前,中國證監會明確表示“滿足合規要求的VIE架構企業境外上市予以備案”,SEC和納斯達克也對以VIE架構上市的公司傳達了積極的信號。公開信息顯示,今年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中,量子之歌、小i機器人、中進醫療及燕谷坊均採用了VIE架構上市。
毋庸置疑的是,美股IPO的冬天並沒有結束,但中概股可能是寒冬中的一縷暖陽。
此外,今年一季度,瑞士交易所仍是A股公司GDR上市最熱門的地方。從上市公司公吿發現,截至3月22日,共有41家A股上市公司推進赴歐洲GDR上市計劃,38家將上市目的地定在瑞交所(佔比93%),2家選定倫交所,1家選定德交所。
隨着監管部門表態繼續推動互聯互通存託憑證業務機制優化完善,有望助推更多優質企業“走出去”,GDR或成為企業境外上市融資重要途徑,這將使得A股上市企業可以觸及更多更廣闊的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