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美聯儲承認,早已發現風險!美監管機構虎視眈眈,銀行業新規將至
格隆匯 03-29 09:07

當地時間28日,硅谷銀行在美股盤前復牌跌超97%,盤中最深跌98%至0.01美元,收跌超24%至0.40美元。簽名銀行美股盤前復牌跌超99%,盤中最深跌近78%至0.088美元,收跌超68%至0.13美元。兩隻個股均創歷史最低,兩家銀行現進入OTC市場交易。

此前,第一公民銀行同意收購硅谷銀行,交易包括以165億美元的折扣價購買約720億美元的硅谷銀行過渡銀行的資產,且第一公民銀行承擔的所有存款將繼續由FDIC承保,最高可達保險限額。

同日消息,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就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的倒閉事件舉行了第一場聽證會。

硅谷銀行問題早已被發現!

過去幾周,由硅谷銀行倒閉引起的金融海嘯席捲歐美金融市場。

當地時間28日,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就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的倒閉事件舉行了第一場聽證會。

聽證會由美國參議院銀行業主席、來自俄亥俄州的民主黨參議員謝羅德·布朗(Sherrod Brown)主持,FDIC主席馬丁·格倫伯格(Martin Gruenberg)、美聯儲負責監管銀行業的副主席邁克爾·巴爾 (Michael Barr)和財政部負責國內金融事務的副部長Nellie Liang將出席聽證會。 

作為討論的核心話題,美國金融監管在硅谷銀行事件中是否存在失職,自然是各方反覆拉扯的重點。

聽證會上,兩黨議員就誰應該為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的倒閉負責而爭論不休,民主黨人將責任歸為特朗普政府取消銀行業規則,而共和黨人則指責是監管機構的疏漏。

在聽證會上,美聯儲、美國財政部和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的高級官員共同列出了兩家銀行在倒閉前後的事態發展,以分析造成銀行倒閉的原因。

美聯儲指出,硅谷銀行的問題很早就已出現。

在美聯儲監管副主席巴爾的證詞中,提到美聯儲在2021年底就已經發現硅谷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存在瑕疵,並在去年5月對該銀行的董事會監管、風控缺點和內部審計問題提出了質疑。去年10月,監管部門直接約談了銀行的管理層,明確對利率風險管理提出擔憂。去年11月,監管人員向該行提交了關於利率風險管理的評估結果。

2023年2月中旬,監管工作人員向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董事會彙報了利率上升對一些銀行財務狀況的影響以及應對的方法,特別強調了硅谷銀行的利率和流動性風險。

巴爾表示,監管工作人員一直在積極地與硅谷銀行溝通,“但直到3月9日意外的銀行擠兑,銀行的脆弱性才完全顯現出來”。

對此,參議員喬恩·特斯特指出,看起來監管們一直都知道存在問題,但沒有人去解決問題。

對於各方指責,巴爾則將矛頭指向了銀行的管理層,強調硅谷銀行有好幾個月裏連首席風控官都沒有,同時這家銀行對利率風險的建模“完全不切實際”。美聯儲已經對銀行的管理層提出過這些問題,但他們選擇置之不理。

美聯儲要求對所發生事情進行徹查,包括對該銀行的監督責任。巴爾表示,將致力於確保美聯儲充分解釋任何監管或監管失誤,並解決問題。美聯儲重申,審查將是徹底和透明的,並在5月1日前向公眾報吿。該報吿將包括保密的監督信息,包括監督評估和相關材料,以便公眾能夠做出自己的評估。同時,美聯儲也歡迎並期待外部審查。

美監管機構暗示銀行業新規將至

聽證會上,美國監管機構釋放了重磅信號。美聯儲、財政部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高官都暗示,銀行業監管規定會有改變,更嚴格的資本和流動性新規將至。

美聯儲負責金融監管的副主席巴爾(Michael Barr)稱,他預計,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的銀行將“需要強化資本和流動性的標準”。

FDIC的主席格倫伯格(Martin Gruenberg)稱,硅谷銀行和Signature Bank這兩家銀行倒閉“表明,擁有1000億美元或更多資產的銀行可能影響金融業穩定。對這些機構的審慎監管值得增加關注,尤其是在資本、流動性和利率風險方面。”

負責國內金融的美國財政部副部長Nellie Liang在證詞中表示,“我們必須確保我們的銀行監管政策和監管適合銀行今天面臨的風險和挑戰”,還説她期待即將出台的監管提案。

據路透社消息,美國總統拜登週二表示,他已盡一切可能,利用現有機構來解決銀行業危機,但危機“尚未結束”。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的接連破產,引發了投資者對銀行業更廣泛的信心喪失,重創了股市,並引發了對全面金融危機的擔憂。在上週達成的救助瑞士信貸的交易,以及本週向第一公民銀行出售硅谷銀行資產的交易,幫助市場恢復了一些平靜,但投資者仍擔心金融體系中可能存在更多問題。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It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