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瑞信是否會開啟另一場危機?
格隆匯 03-20 20:56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宏觀芝道,作者:周君芝 譚浩弘

要點

瑞士信貸集團(下稱瑞信)成為硅谷銀行後下一個市場焦點,兩者有何異同?規模更大的瑞信是否會引發系統性的銀行危機?

瑞信“恐慌”的前因後果

瑞信業績因經營不善下滑已久,年報事件和股東不再追加投資引爆恐慌情緒。

事實上,市場對瑞信的擔憂並非新鮮事。在2021年,因Archegos爆倉和Greensill事件,瑞信業績虧損嚴重,且引發投資人對其投行業務能力的擔憂。

最近,因美國SEC對瑞信財報提出質疑,瑞信年度報吿推遲發佈。同時,瑞信在年報中表示其2022和2021年財報內控存在“重大缺陷”,且審計方普華永道對其內控有效性出具“否定意見”。瑞信最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的董事長又在採訪中表示,將停止追加對瑞信的投資。一連串的負面消息、財報利潤虧損疊加SVB事件擾動餘波,瑞信再度引爆市場的避險情緒,以及對潛在銀行業危機的擔憂。

瑞信和硅谷銀行的相似之處

第一,兩家銀行都經歷了股價暴跌,並引發市場恐慌。

在3月8日發佈關於出售債券資產和增發股票的融資公吿後(參考報吿《SVB事件背後的中小銀行困局》),硅谷銀行股票開始暴跌。其3月份的跌幅達到了驚人的63.19%,並引發了美國投資者對美國中小銀行危機的擔憂。

瑞信在3月14日發佈其年度報吿後,股價也開始暴跌,其3月份跌幅達34.78%。同時,瑞信5年期CDS基差大幅飆升,這體現了市場對其償付能力的擔憂。由於瑞信規模較大,甚至引起了投資人對於爆發全球銀行業危機的顧慮。

第二,瑞信和硅谷銀行都遭遇了存款的大量流失。

硅谷銀行事件起源於美聯儲加息後,其客户(以初創公司為主)存款的大量流失。截至2022年Q4,SVB的客户存款較2022年Q1的高點降低了超213億美元。

在最新年報中顯示,瑞信也遭遇了存款外流的現象。截至2022年Q4,瑞信的客户存款較2022年Q1的階段性高點下降了超過1792億美元。在SVB的前車之鑑下,瑞信公佈的存款流失讓投資人更加緊張。

第三,政府均介入並對兩家銀行展開救助。

SVB事件開始發酵後,美國政府的行動比較迅速。3月10日FDIC開始接管SVB,3月13日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發表聯合聲明稱將保全SVB的所有存款,美聯儲還創設了流動性支持工具BTFP(參考報吿《美聯儲加息週期要終結了嗎?》)。

歐洲方面,政府的動作同樣及時。3月16日瑞士央行表示如有必要,將向瑞信提供流動性支持。同時,瑞士政府也主動撮合UBS收購瑞信。最新消息是,3月19日UBS宣佈以30億瑞士法郎的價格收購瑞信。

瑞信事件和硅谷銀行事件的差異

首先,瑞信是全球系統重要銀行,在規模上遠大於硅谷銀行。

截至2022年Q4,瑞信總資產規模達5764億瑞郎,遠超硅谷銀行的2118億美元。同時,瑞信屬於層級一(Tier 1)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所受金融監管的嚴格程度也超過硅谷銀行。

第二,瑞信因債券資產虧損而產生的“未實現損失”規模很小。

在購買美債或機構MBS後,商業銀行可以將其記錄在“交易資產”(trading assets)或“證券投資”科目(investment securities)。證券投資科目又可以分為“持有到期”(HTM)和“可供出售”(AFS)。若債券被記錄在“證券投資”,其所受虧損不計入當期利潤。(但AFS科目下資產虧損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AOCI)。

硅谷銀行將其持有的所有債券資產都劃入了“證券投資”科目,其中HTM資產和AFS資產的未實現損失達1516億美元和253億美元。相比之下,瑞信“交易資產”規模達655億瑞郎,而“證券投資”規模僅有17.2億瑞郎,其中HTM和AFS資產的未實現損失分別為4000萬和1.56億瑞郎。這意味着,瑞信在債券的投資損失大部分已經反映在當期利潤中。

第三,從資本充足率看,瑞信的償付能力仍比較優秀。

瑞信一級普通股資本充足率(CET 1)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1%和20.0%,高於各國監管的最低要求,在同行中也屬於較高水平。最重要的是,2019年美國商業銀行監管發生改革,導致中小銀行(如硅谷銀行)的“其他綜合收益”(包括AFS資產的未實現損失)不用計入一級資本。這意味着,硅谷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可能存在虛高,但瑞信沒有這個風險。

總的來説,瑞信雖然存在和硅谷銀行類似的存款流失現象,但其在所受監管和隱含虧損上都比硅谷銀行更穩健。我們認為,瑞信的問題更多在於經營,與硅谷銀行的流動性困局存在差異。同時,目前歐美政府的應對速度很快,商業銀行同業間的敞口規模較低。在UBS收購瑞信後,預計瑞信“危機”能得以遏制,市場風險偏好也會回升,系統性的銀行業危機大概率不會發生。

風險提示

美聯儲加息節奏超預期,美國地緣政治風險,美國通脹失控風險 。

注:本文來自民生證券研究院於2023年3月20日發佈的報吿《瑞信和硅谷銀行的同與不同》,報吿分析師:周君芝 S0100521100008,譚浩弘 S0100522100002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