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劉曉春:硅谷銀行危機對我國中小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啟示
格隆匯 03-17 14:38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作者:劉曉春

硅谷銀行的倒閉不是其主營業務的失敗,而是其資產負債與經營管理的失敗

從負債端來看,硅谷銀行的主要負債為企業活期存款和其他交易類賬户存款。隨着美聯儲持續加息,企業存款大幅下降,硅谷銀行沒有對不穩定的負債結構進行有效管理,以彌補存款流失帶來的流動性困難。

從資產端來看,硅谷銀行的資產配置結構非常不合理,主營業務(支持科創企業的直接貸款等)只佔27.6%,大部分資產配置在證券投資上面,忽視了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就目前的信息看,硅谷銀行支持科創企業的核心業務並沒有出現問題,可以説其40年在這方面的努力是成功的,是值得我國借鑑的。但其有能力管理特色經營中的信用風險,卻沒有能力管理特色業務之外的商業銀行資產負債風險,箇中教訓值得深思。

對我國中小銀行資產負債管理而言,主要有五點啟示:

第一,商業銀行特色經營必須選擇可持續發展的客户羣或行業。

第二,硅谷銀行支持科創行業的模式探索值得借鑑,但不宜照搬至我國。我國在試點和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過程中,要設計一定的模式解決銀行信貸資金支持科創企業的信用風險損失覆蓋問題。

第三,在形成特色經營能力的同時,不能喪失一般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經營管理的能力。

第四,針對科創企業一類的客户特點,不宜單獨成立專門的銀行,而應鼓勵大型銀行的支行進行專業支持,同時在總行層面管理資產負債風險。

第五,在鼓勵銀行支持實體經濟中,始終要把銀行的資產負債安全經營放在第一位,以確保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劉曉春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長 

2023年3月10日,硅谷銀行閃電式破產被接管,震驚世界。

首先是因為該銀行在特殊性業務領域的建樹,即專為科技初創企業提供信貸融資服務,且倒閉前在這個領域依然獨領風騷。其次是由於其與美國50%以上的科技企業有業務關係,特別是大部分存款來自於科技企業,它的倒閉會對科技創新的發展帶來巨大影響。第三是這家銀行經過40年的發展已經具有一定規模,2022年末總資產為2117.93億美元,在美國銀行業排第20位。這一規模摺合成人民幣大約15000億,對應到中國排在商業銀行前20名之外,不算大,但也不小。第四是這次硅谷銀行引起了大量的存款擠兑現象,市場擔心以其規模可能會引發骨牌效應,造成系統性風險。

這樣一家在特殊領域如此成功的銀行突然倒閉,其原因更是引人關注。根據現在瞭解到的信息,從商業銀行經營的角度分析,硅谷銀行的特色業務並沒有出現風險,然而,因為其成功的特色業務形成了非常特殊的資產負債結構,糟糕的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與經營管理能力是導致它崩潰的主要原因

硅谷銀行破產的原因與影響

 

首先看硅谷銀行的負債。

2022年末其總負債為1954.98億美元,其中一般存款為1731億美元,佔比88.5%。2021年是其存款高峯,達1892億美元,佔當年2120.01億美元總資產規模的89.2%。2022年其存款已經有較大幅度下降。在通常情景下,這是非常優良的負債結構,我國商業銀行中只有農商行系統前幾年一般存款佔總負債的比重達到過80%左右。

根據硅谷銀行年報披露,一般存款中活期存款和其他交易賬户為1328億美元,儲蓄和定期存款為66.93億美元。活期存款和其他交易類賬户存款佔存款總額的76.72%。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負債結構。一般來説,個人儲蓄存款是銀行最穩定的負債,其次是定期存款,企業活期存款是最不穩定的存款。不同企業的資金運用有不同的規律,銀行在日常具體管理中有時甚至要摸透個別企業的特殊規律。不穩定的負債來源給資產配置帶來了巨大困難。

在實操中,為了應對負債的不穩定性,銀行主要從負債管理和資產管理兩端發力。負債端,一般是通過同業往來即同業拆借來對沖存款的臨時性波動。特殊情況下,可以發行大額存單或債券等主動負債方式以改善負債的期限結構。資產端,相應配置流動資金貸款、高流動性交易類資產、同業拆出、存央行備付金、現金等。

不知道什麼原因,硅谷銀行平時似乎對如此不穩定的負債結構沒有進行有效管理。比如沒有操作同業往來業務,當出現擠兑存款時,沒有采取同業拆入、發行大額存單和債券等手段,卻直接出售資產並試圖通過增發股票籌措資金以彌補存款流失帶來的流動性困難。

其次看硅谷銀行的資產。

硅谷銀行資產中,貸款為736.14億美元,其中商業和工業貸款584.59億美元,不動產貸款131.28億美元。貸款佔總資產34.76%。此外,持有聯邦基金7.22億美元,持有國庫證券172.23億美元,聯邦機構證券5.78億美元,住房抵押證券914.61億美元,其他證券7.35億美元。各類證券佔總資產的52.27%。而現金及到期存款則只有91.16億美元,佔總資產的4.3%。如果我們把商業和工業貸款看作是硅谷銀行的核心業務,即支持科創企業的直接貸款和給風險投資基金的過橋貸款,則硅谷銀行總資產中真正的主營業務只佔27.6%。但從數量上看,它的主營業務卻是證券投資。

就一般商業銀行來説,這樣的資產結構是非常不合理的。即使從硅谷銀行的經營特色看,這樣的資產結構也是非常不合理的

貸款與債券雖然都是債務,但還是有很大的不同。貸款一般是貸款人與借款人明確的;大多數利率是按基準利率加點的方式確定,收益基本確定,受市場利率波動影響較小;貸款的流動性較弱;貸款更多關注的是借款人的信用風險。債券是可以充分流通的,因此持有人也是變動的。債券持有人根據自身財務狀況或市場狀況改變持有意願,也會影響債券價格。比如持有人因自身財務惡化而大量拋售資產,會壓低有關資產的價格。債券價格受市場利率變化而變化,也因發行人信用風險變化而隨時變化。因此,債券關注的是發行人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二者的風險邏輯和管理邏輯不同,在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中的作用也不同。

商業銀行一般把持有到期類債券作為準信貸業務管理,遵循信貸風險管理的流程進行操作,大多數情況下不投資非信貸客户的債券。交易類債券,適當比例作為經營性資產,以盈利為目的,更多的是作為流動性管理的工具,以保持流動性為目的,持有的這部分債券,有時會出現不盈利甚至虧損,這都是正常現象。

商業銀行在資產管理上,首先要保證存款的支取,一般要保持存款額20%左右的備付金,反映為現金和央行備付金存款。根據硅谷銀行的負債特點,備付金的比例應該更高,然而其現金和到期存款只佔存款總額的5.27%,這根本不能保證日常存款提取需要。從現金及到期存款的安排可以看出,硅谷銀行資產配置注重的是盈利性,也就是説,在債券的配置中基本沒有有意識的流動性安排。

持有如此大比例暴露在市場利率風險中的證券,面對量化寬鬆後美聯儲一直在等待加息機會的趨勢,硅谷銀行似乎沒有采取適當的利率掉期等利率管理措施。2020-2021年低息期間,硅谷銀行快速增加證券配置,但其後美聯儲大幅加息,硅谷銀行這種資產配置到2022年下半年開始剎車已經來不及了。

2019年硅谷銀行客户存款還只有618億美元,2020年達到1020億美元,增長65%;2021年飆升至1892億美元,增長85%;2022年下降至1731億美元,下降8.5%。存款三年時間裏增長了180%。同期貸款從329億美元上升到736億美元,三年增長123.7%。貸款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存款增長幅度。存款的飆升與美聯儲大幅放水同步。但美聯儲從伯南克時代起,每一任主席都在探尋加息的機會。2021年下半年美聯儲開始縮減購債規模,硅谷銀行存款隨後掉頭向下,但它卻沒有做任何資產端或負債端的管理。

再次看硅谷銀行的客户羣。

硅谷銀行有近37500個存款客户,平均存款餘額461.6萬美元,主要是科創企業和風險投資企業,行業高度集中。在服務這些客户的過程中,硅谷銀行只關注公司業務,沒有為這些企業的員工提供零售銀行業務。實際上,這些企業的員工,尤其是管理層,都有非常好的收入。如果能為這些人員提供賬户服務,硅谷銀行至少在負債結構上能得到一定的改觀。

在資金流動上,這些企業有自己的特點,與一般正常經營的企業有很大的不同。

當風投企業募得資金時,瞬間會有大量資金入賬,形成公司存款。待找到投資項目,投出資金,減少公司存款。投出的時間、金額沒有規律。成功退出項目時,則又有大額資金入賬。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企業沒有經營性的現金流入。存款賬户往往表現為大進大出、波動大,沒有規律。

科創企業,在獲得投資時,即有大額資金入賬,然後隨着開發的進行逐步支取,有一定的規律性,經營性現金流入很少。所以公司存款呈逐步遞減趨勢,直到獲得下一輪融資。

從以上特點可以看到,硅谷銀行存款的源頭是社會流向科創領域的投資資金。當美聯儲進入暴力加息通道後,銀根收緊,科創投資資金的源頭收縮,這兩類企業的資金只有出、沒有進,導致硅谷銀行客户存款快速減少。

從年報數字看,硅谷銀行管理層是關注到存款的特點的,這三年的極速擴張並不是銀行經營的主動行為,是被動的存款增加造成的。正因如此,存款的增長並沒有導致貸款的同比例增長,而是投向了流動性好的優質證券。如果投向貸款,則會造成真正的期限錯配。但投向證券的理念是配資理念,而不是資產負債管理理念,忽視了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總結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硅谷銀行的資產質量並沒有問題,資產的流動性也沒有問題,也就是説,破產的原因不是資產質量,也不是單純的資產與負債的期限錯配,而是整體的資產負債經營管理出了問題。即在特色經營中形成了特有的負債結構,有能力管理特色經營中的信用風險,卻沒有能力管理特色業務之外的商業銀行資產負債風險。

硅谷銀行閃崩,雖然震驚了世界,但對科技發展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硅谷銀行只是一家專業支持科創企業的特色銀行,規模不大,資產中真正投向科技行業的資金只有600億美元左右,並不是科技投資的主力和主流。科創企業還有一個特點,當一家科創企業成功後,可能會對社會經濟產生很大的影響,促進經濟的發展,但失敗的企業則幾乎對社會經濟沒有什麼影響。從這個角度説,硅谷銀行的倒閉對現有的科創企業會有影響,但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直接影響有限。硅谷銀行所持有的資產基本都是優質資產,只是因市場利率變動有較大虧損,但資產不會清零,存款人即使有損失,損失也有限。然而,由於銀行的公共特性,硅谷銀行的破產可能會引發中小銀行信譽的喪失,從而引發系統性風險。

硅谷銀行事件的五點啟示

一、商業銀行特色經營必須選擇可持續發展的客户羣或行業。

中小商業銀行根據自身稟賦,拓展特定的客户羣,提供特色服務,形成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是一條非常好的發展路。不過客户羣或行業的選擇必須考慮可持續性。如果選擇的客户羣和行業週期性特徵明顯,會給經營埋下隱患。我國個別銀行曾經搞過行業事業部,但隨着行業整體進入下行週期,事業部就難以為繼。硅谷銀行所選擇的領域,雖然會有波動,但總體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領域。

二、硅谷銀行支持科創行業的模式探索值得尊重,更值得借鑑。

就目前的信息看,硅谷銀行支持科創企業的核心業務並沒有出現問題,可以説其40年在這方面的努力是成功的,也是值得我國借鑑的。這其中的關鍵是設計一定的模式解決科創企業信用風險損失覆蓋問題。首先,硅谷銀行選擇貸款對象有嚴格的准入條件,並不是盲目的;其次,貸款風險不僅有高利率的覆蓋,更有其他收費方式的覆蓋;第三,銀行與風投機構的專業合作是關鍵。這些做法,客觀上需要相應法律制度、市場氛圍,主觀上銀行要專業、耐心,拼質量和能力,而不是拼速度和規模。

因此,硅谷銀行的做法,目前還不能完全照搬到我國來。我國可以選擇部分地區、部分銀行進行試點,在業務模式、收費模式、核算模式上進行探索,解決銀行信貸資金支持科創企業的信用風險損失覆蓋問題。

三、在形成特色經營能力的同時,不能喪失一般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經營管理的能力。

這次硅谷銀行破產,不是其主營業務的失敗,而是主營業務之外一般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失敗。雖然商業銀行是經營存貸業務的機構,貸款資產質量非常重要,人們強調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往往指的是信貸風險管理能力。實際上,一家銀行的經營是整體性的,單純的信貸風險管理能力並不能保障一家銀行的安全運營。歷史上大多數倒閉的銀行是流動性風險引發的。這可以説是這次硅谷銀行給我們的一個重大教訓。

此外,即使是特色經營,也要關注特色周圍的業務機會以平衡集中度風險。我國一些小銀行專注服務小微企業,除了提供專業的信貸服務,還為企業員工及附近客户提供零售金融服務,使客户結構、業務結構、資產負債結構在保持特色的同時有比較好的平衡。反觀一些銀行的行業事業部,業務往往集中在對公資產業務上,少有負債的平衡,更沒有其他客户和業務的平衡。

四、針對科創企業一類的客户特點,不宜單獨成立專門的銀行,而應鼓勵大型銀行的支行進行專業支持,同時在總行層面管理資產負債風險。

這次硅谷銀行倒閉的原因,表面上可以説是客户類型過度集中。但作為一家特色經營的商業銀行,客户類型集中是必然的,既是特色,更是核心競爭力所在。正是因為特殊的客户羣,造成了特殊的負債結構,給資產負債管理帶來了難度。客觀地説,一家銀行面對如此高比例的流動性極強的存款,如何保持銀行的流動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是極具挑戰的。所以,如果我們要引進硅谷銀行的模式,可以借鑑它的具體業務模式,卻不能仿造它的經營模式,不能單獨成立一家像硅谷銀行一樣的專業銀行來開辦這項業務。

可以鼓勵大型銀行在一些地區設立專業支行、限定一定的資產規模,探索適合我國特色的支持科創企業的模式。如果我國的四大行拿出總資產的1%,差不多約10000多億人民幣,相當於一個硅谷銀行的總資產規模,但這10000多億人民幣是純粹的信貸規模,則支持力度遠遠超過一個硅谷銀行。如果這些資產出現風險,在這些銀行的總資產和總損益中影響不大。同樣道理,這些支行所吸收到的高流動性存款,放在總行的整個盤子中,也是微不足道的,可以很好地緩釋這類存款帶來的流動性風險。

五、在鼓勵銀行支持實體經濟中,始終要把銀行的資產負債安全經營放在第一位,以確保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社會各界往往都把銀行看作是可以源源不斷髮放貸款的機構,並因此對銀行提出各種要求和期望,要求支持實體經濟、支持三農、支持小微企業、支持普惠金融,卻忽視了銀行發放貸款的資金來源是客户存款。客户存款是要連本帶利歸還的。這就需要銀行不僅要提升信貸風險的管理能力,還需要提升資產負債的經營管理能力。

我國中小銀行的風險,歸根結底也是在這兩個方面。商業銀行自身固然要不斷提升這兩方面的能力,社會各界也需要關注銀行這兩方面的風險,不能一味地要求銀行不顧風險地發放貸款。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