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半導體,起飛!
格隆匯 03-14 20:36

這些天,全球的資本市場都籠罩在美國銀行股暴雷的陰霾中,巨大的不確定性之下,投資者的神經也異常緊繃,大家似乎都很需要一些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而這個好消息,今天不期而遇。

在大盤下行趨勢顯著的壓力下,A股半導體卻異軍突起,走出了令人振奮的氣勢。

國產半導體代工“一哥”中芯國際股價爆升超過10%,帶動多隻芯片股升停式飆升,

以至於整個A股升幅榜top10,基本都被半導體概念都包場了。

甚至,在三大指數一度跌幅超1%的背景下,專門跟蹤半導體行業的半導體ETF(159813),也都升了2.85%。

顯然,市場對半導體的樂觀預期,在光速回歸!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一波芯片半導體聲勢浩蕩的集體暴升?

01

強烈消息面刺激

這一次半導體大升,和幾個重要消息面有關。

其中一個是昨天的國務院總理記者會,在談及新一屆政府施政目標時,着重提到“集中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下一步需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而在此前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最新方案中,也提到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凸顯出集中舉國力量發展科技的強烈信號,是自主可控進入攻關階段的關鍵一步。

如果説這都是上層戰略層面,那下面的消息,就屬於執行層面的了。

3月10日,有消息傳出國家大基金重要人員變更,這讓市場期待大基金二期的投資活動會重新啟動。

今天,又傳出了進一步的消息。有媒體報道,江蘇省電子信息產業處日前下發《關於組織召開大基金二期項目投資對接會的預備通知》,提到將邀請大基金二期戰略發展部有關負責人就大基金二期2023年投資情況、形勢、任務等作説明和溝通。這則報道已經得到江蘇省電子處相關負責人的確認,對接會由大基金方面與電子處共同舉辦,企業若有重要項目或融資需求,可自行向各地市工信局或管委會報名。

江蘇是我國半導體的重鎮,非常風向標的作用,江蘇的行動也證明,半導體新一輪的攻關行動已經開始。

更能刺激資本市場神經的,還要算社交平台的上的“小作文”(請自行百度)。根據內容,其中華為和中芯的格外耀眼,這兩個公司代表了中國半導體最高的設計水平和生產水平,也肩負了國家半導體行業重點突圍的方向,照這個邏輯,“小作文”所説的並不是沒有道理。

市值幾千億的中芯國際還能有如此大的升幅,起碼説明市場有不少人選擇相信。

眾所周知,半導體制造,很講究先進製程,誰擁有了先進製程,誰就擁有了絕對的核心競爭力。台積電之所有能夠橫掃大半個半導體制造領域,靠的就是不斷領先的先進製程。

比如中芯,自從荷蘭最先進光刻機暫停供應,就一直卡在了7nm先進製程的研發,過去幾年都在努力想辦法攻堅突破,雖然有N+1等的替代方案,但技術參數上離完全達到7nm製程還是差了點意思。

如果是又有了更大突破,或者是芯片堆疊方案把14nm做到了7nm的體驗效果,那意義不可謂不重大,國內廣闊的市場需求也可以得到更好滿足,中國半導體的繼續突圍也就更有底氣。

02

國產替代,最硬邏輯

國產替代這個邏輯,在2018年美國限制半導體行業的時候,就已經出現,雖然過去了這麼多年,但這個邏輯並沒有改變。

廣義上看,中國現在半導體市場規模超過1萬億,全球佔比34%,領先美國(27%),更大幅領先歐洲和日韓。因為中國製造了全球最大規模的終端電子產品,智能手機、電腦、家電產量都是全球第一,龐大的下游需求催生了強勁的對上游半導體零部件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在這些產品中,國產品牌的佔比越來越大,最典型的是智能手機,全球前5大手機廠商,國產手機佔了三席,若非華為芯片斷供,現在很可能已經超越三星,坐上全球第一的位置。

截至目前,中國依然需要大量採購國外的半導體產品,進口額以千億計,才能滿足國內的生產需求。

這就延伸出中國半導體國產替代最硬的邏輯:

需求是最根本的推動力,只要需求在,生意就在;

只要需求足夠大,就有希望突破那些看上去很難的技術。

也正是這個邏輯,使得國內半導體行業發展步入快車道,技術上、經營上都取得不少進步。

以設備為例,上海微電子已經成功研製出28nm沉浸式光刻機,並有望實現年內交付,雖然這與當今國際頂尖的7nm、5nm光刻機還隔了幾代,但差距已經大大縮小,畢竟在此之前國產光刻機還停留在90nm,這意味着除了智能手機、人工智能這些高端芯片以外,目前90%的國產芯片製造都可以實現國產設備自給自足。

在射頻產品方面,卓勝微宣佈過進入華為產業鏈,儘管後面因為美國禁令使得雙方合作出現變數,但也至少説明國產產品已經有能力進入像華為這樣的大公司範圍。

業績方面,以中芯國際為例,2018-2021年,營收從230億增長到356億,CAGR 16%,淨利潤從3.6億增長至112億,CAGR 314%,毛利率,從2018年的23%增長到2021年的29%,去年三季度更上升至39%。

北方華創,營收從2018年的33億,增長至2021年的96億,CAGR 42%,淨利潤由2.83億增長至11.93億,CAGR 61%,盈利能力在持續提升。

兩家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和利潤,已經超越2021年全年。

在商業世界,不斷向前突破的動力,在於對利潤的追逐,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意味着龐大的利潤。儘管國產半導體公司實力暫時還落後西方國家,但在國家強力扶持下,在國內市場龐大的需求之下,我們有充足的動力向前開拓,用八個字形容,那就是“長風破浪,未來可期”。

03

投資怎麼看?

在A股玩過幾年的股民都熟知半導體概念有兩大非常明顯的特徵規律——產業景氣週期和政策驅動。

而且,每個特徵下的升跌調整幅度都非常可觀,幾乎是屢試不爽。

產業本身的景氣週期,大概是每4年一個輪迴,基本屢試不爽。到目前,基本是過剩導致的下行週期,只是這次由於疫情、國際局勢和上一輪大廠過度擴產導致下行週期又被延長了。

但綜合現實的半導體庫存逐漸見底的數據,疊加經濟面持續走強,研究機構都普遍傾向認為這一點半導體見底週期或許也在下半年。

不過,巧的是第二個特徵,在火力全開。

從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到高層領導2日在北京調研集成電路企業發展並主持召開座談會,到國家大基金重要人員變更,再到昨天新總理的重磅講話,都是重要無比的利好刺激,後續,不僅會預期有更多政策出爐,資金也會跟着進來。

這可是上千億基本的初始基金,後續帶動的民間資金大概率要再加幾倍。

強力政策驅動+海量資金支持,大小王牌都齊了,半導體哪有不炸的理由?!

還有,這段時間,chatGPT,衞星計劃、數字經濟等概念一直在提供刺激加持。

這些催化劑就是一條條導火索,然後今天的消息面算是個突如其來的火把從天而降。

於是,boom!市場情緒被空前點燃了。

那麼,這個機遇怎麼跟?

其實,從去年到現在,半導體板塊基本都深度調整一輪,估值面也來到了重新有吸引力的時點。再加上在行情稍好的時候搞投資基本會提前幾個月下手,就是説本身半導體現在也是個佈局的時點了。

現在政策驅動那麼強烈,其實只要是自身沒啥壞毛病沒有前科問題的半導體概念股,基本上都是可以雞犬升天走一波的了。

只是真要心安理得跟一波熱乎的,還是抓3大主線方向。

一是大基建二期基建主要要投的方向。比如集成電路設計、芯片製造、封裝測試、材料以及設備製造等產業鏈環節下的各大龍頭,尤其是設備、材料領域,晶圓製造、刻蝕機、薄膜設備、測試設備和清洗設備等領域,基本上好機會有很多。

二是國產替代背景下各大被卡脖子的領域中,有佈局的各大龍頭,除了芯片半導體產業鏈的硬件和服務供應商,還有信創、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次核心板塊,當然也會雨露均沾。

第三,也是最簡單粗暴但安全係數最高的,直接選擇芯片半導體相關ETF,讓專業的事情讓專業的基金經理去辦,自己就可以躺着賺米。雖然收益不如押中單一龍頭來得高,但貴在收益確定性高,安全又穩定,也足夠了。

在A股好的半導體ETF並不少。比如今日上升2.85%的半導體ETF(159813)。這個ETF最新規模31.1億,跟蹤的是國證半導體芯片指數,成分股來自滬深市場30只芯片半導體上市公司,行業集中度高,前十大權重股涵蓋北方華創、中芯國際、紫光國微、韋爾股份、兆易創新等龍頭企業,把整個產業的核心龍頭一起買了。

半導體行業經歷調整後,今年來半導體ETF升6.69%,領升於市場,其份額不斷增長,資金也一直在流入。

所以借道半導體ETF(159813)佈局整個半導體芯片行業,免去選擇個股的煩惱,這個策略是值得參考的。

04

小結

芯片半導體產業一直作為科技強國,自主替代的核心代表,未來前景肯定是星辰大海的。

雖然這些概念板塊在業績方面可能短期內很難形成足夠的營收和利潤,還面臨來自自身和外部不少的不確定性,讓這些概念在短期做出反應之後可能過段還會跌回去。

但從始至終,它們的長線邏輯都沒有變,從長期看,從中跑出超級大白馬的概念,一定是慢慢在變大的。(全文完)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