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大逃殺前夜,理想和蔚來不敢喘氣

來源:真探AlphaSeeker

想要“一直在跑”,車企必須用技術手段、市場手段,時刻讓自己能保住一席之地。這就意味着,哪怕是已經跑了數年的先行者“蔚小理”,接下來也沒有一絲喘息空間。

剛過去的2022年,新能源車行業經歷了多重挑戰——原材料漲價、缺芯困擾、供應鏈壓力,以及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2023年,特斯拉打響價格戰,將各個車企拉入更加白熱化的競爭中。

不過,對於那些更早時候入局的玩家來說,挑戰變少纔是不正常的。

就拿“蔚小理”來說,這些年來,三家熬過了生死難關,熬到了上市,換來的也只是一場難度更高的遊戲的入場券。

蔚來的李斌,即使擺脫了“最慘的男人”稱號,到2022年依然感覺“挺難受的”。理想和小鵬,去年分別因爲新車摔了跟頭,前者在新舊交替期陷入“交付量腰斬”窘境,後者則因小鵬G9爭議引發連鎖反應。對於未來,李想的判斷是:“2023年到2025年是極爲殘酷的淘汰賽。”

在理想和蔚來近期發佈的財報中,可以更清晰地體會競爭的殘酷性:作爲行業先行者,理想和蔚來在2022年要處理全新的問題,稍有不慎就有出局可能。爲了保住已有優勢,兩者在技術上的投入只增不減,而所有的殫精竭慮,都是爲了成爲“淘汰賽”裏的剩者。

階段性“錯配”

根據財報,理想汽車四季度營收176.5億元,同比增長66.2%;季度交付量達到46319輛,同比增長31.5%。2022年全年,理想汽車營收452.9億元,同比增長67.7%;全年交付約13.3萬輛,同比增長47.2%。

蔚來四季度營收160.6億,同比增長62.2%;季度交付量達40052輛,同比增長60%。2022年全年,蔚來營收492.69億元,同比增長36.3%;全年交付約12.25萬輛,同比增長34.0%。

新能源車企的大部分營收來自汽車銷售。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93.4%。和這個漲幅相比,理想和蔚來的表現不算特別亮眼。

但這並不說明“新勢力優勢不再”,只能說更早起跑的車企有新的情況要應對。

這裏的新情況,指的是“蔚小理”在2022年都處於新車換代階段。理想繼8月底開始交付全尺寸SUV理想L9後,又於9月底發佈了理想L8。蔚來在9月底開始交付電動轎跑蔚來ET5。小鵬則在混亂中,於10月開啓了G9的交付。

業內喜歡把換代形容爲“過彎”,即車企要協調好消費者預期、處理好新舊產能關係。理想和蔚來在這方面都遇到了絆子——理想曾因增程器工廠供應延遲,延期交付,理想ONE的退場也引發過混亂,蔚來則曾因壓鑄件供應不足影響了ET7的生產。

這不可避免地導致了“錯配”,即行業整體狂飆突進,而理想和蔚來卻在應付新的棘手問題。但“錯配”是暫時的,理想和蔚來的發展狀況,還是要關注新車的表現,看新車能否接棒原有的強勢車型,開啓新的增長。

新車接棒增長

影響理想四季度表現的新車,主要是L系列裏的L9和L8 (理想L7於2023年2月發佈) 。

L9交付之前,理想只有理想ONE一款車型。但到四季度,L9和L8幾乎完全取代理想ONE,成爲理想汽車新一代主力車型。以2022年12月的交付數據爲例,理想汽車當月交付量達21233輛,其中理想L9和理想L8的交付量均超過萬輛。

新車型的表現直接影響着車企的銷售結構。理想L9上市售價45.98萬元,高於理想ONE的30-35萬。在L9的拉動下,理想的單車價格從三季度的34.1萬元上升至37.1萬元。

簡而言之,理想ONE的退場出現了混亂,但L9和L8還是完成了交接,併爲公司實現量價齊增。不過,考慮到定價較低的L7今年開始交付,理想的單車價格未來還有變數。

再看蔚來,從全年趨勢看,採用新平臺NT2.0的新車ET7、ET5、ES7逐漸取代了原有的“866”組合(ES8、ES6和EC6)。四季度,ET7、ET5、ES7交付量佔季度總交付量的比例已經達到77.6%。

新舊交替除了可能導致“錯配”,還會影響公司在某些具體指標上的表現。比如車輛毛利率,蔚來四季度的車輛毛利率爲6.8%,顯著低於上年同期的20.9%和三季度的16.4%。公司對此的解釋是和現有ES8、ES6及EC6車型相關的存貨撥備、生產設施加速折舊與購買承諾損失有關。

理想汽車三季度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當期理想的車輛毛利率暴跌至12%,而以往該項指標常常在20%以上。問題出在公司未能充分預見消費者的觀望態度,理想ONE銷量的大幅下滑,理想ONE有關的存貨減值和合同損失高達八億,直接拉低了車輛毛利率。

暴漲的研發費用

目前,理想和蔚來都已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但兩者絲毫沒有鬆懈的意思。相反,兩者在投入上只增不減,尤其是研發投入。

研發的意義,在於深挖電動化、智能化機遇,爲下一代產品做準備,也在於獲得更多自主權和降本空間。

李斌曾提到,想要在大衆市場做到20%以上的毛利,就必須自己做電池、做芯片。目前電池佔整車成本近40%,蔚來自己造電池,就能多出8%的毛利,再加上自研芯片就能多出10%的毛利。在和《中國企業家》的對話中,李斌直言,如果沒有垂直整合、價值鏈定義的能力,就是“當搬運工”。

但在實現目標之前,蔚來研發投入的陡增難以忽視。根據財報,蔚來四季度研發費用爲39.81億元,同比大增117.7%。2022年全年,蔚來的研發費用爲108.36億元,同比大增136%。

相比一向敢花錢的蔚來,理想給外界的印象是“更會算賬”。但即便如此,理想的研發投入也呈現明顯增長趨勢——2022年四季度,理想的研發費用爲20.7億元,同比上漲68.3%。2022全年,理想的研發費用爲67.8億元,同比增長106.3%。

難解的虧損

除了砸錢做研發,蔚來在其他事項的投入一樣“大手大腳”。相比同行,蔚來想要的更多,想要搞下沉,想要新增1000個換電站,想要出海,想要做手機,想要同時交付更多款新車。這對應的是全是成本和費用。

四季度,即使不考慮換代帶來的影響,蔚來的車輛毛利率也只有13.5%,低於上年同期和上季度的表現,也低於市場預期的16%。而在研發費用高企的同時,蔚來的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也達到了35.27億元,佔營收的比例達22%。

圖源:蔚來財報
圖源:蔚來財報

在車輛毛利率承壓的情況下,研發費用和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佔到了蔚來四季度營收的近五成,這必然導致虧損的擴大,即使蔚來已經是虧損大戶。

財報顯示,2022年四季度歸屬於蔚來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爲58.4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8.3%。2022年全年,歸屬於蔚來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爲145.59億元,高於2021年的105.72億元。

即使虧損難以忽視,李斌對於盈利預期依然樂觀。在財報電話會上,他表示,“對於在2023年Q4,乃至2024全年,蔚來品牌在創新業務以外,實現盈虧的打平,我們依然相信能夠實現”。

相較而言,理想的表現要穩健一些。根據財報,理想四季度的歸母淨利潤爲2.6億元,是繼2021年四季度後的再次盈利轉正。但2022年全年,理想汽車的淨虧損爲20.1億元,高於2021年的3.2億元。

種種情況說明的是一個問題:新能源車賽道還遠未到格局清晰的時候,來得再早也有出局的可能。用李斌的話講,汽車行業是馬拉鬆,“我們才跑了兩、三千米,什麼都不是。這是沒有盡頭的競爭,一直在跑纔是最關鍵的。”

想要“一直在跑”,車企必須用技術手段、市場手段,時刻讓自己能保住一席之地。這就意味着,哪怕是已經跑了數年的先行者“蔚小理”,接下來也沒有一絲喘息空間。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It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