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戴清策略研究作者:戴清,黃凱鴻
機構認爲倒春寒期間,可以逢低加倉的幾個方向是:1)流動性敏感的行業。目前市場已短期充分定價美聯儲鷹派程度,加息預期與美聯儲指引相一致,未來若海外流動性改善,預計醫藥、黃金和恆生科技等反彈幅度較大。
2)行業景氣週期接近底部,靜待拐點到來的行業。如半導體,消費電子等行業當前估值水平不高,其庫存情況有望邊際改善,可以佈局等待新一輪上漲週期。
3)地產需求端有企穩回暖跡象,後續仍有政策支持空間,關注地產鏈、金融、資源等行業。
4)1月場景類消費復甦的樂觀預期計價較充分,我們曾提示可以轉向汽車和消費電子等可選消費,經歷回調釋放兌現壓力後,部分品種仍值得關注。
國泰君安證券在之前報告《倒春寒魔咒何時休》中曾提到,從歷史經驗出發,春季港股容易出現調整行情。從春節後開始,港股已經回調至2023年初的水平。本報告將研究哪些行業在倒春寒中抗跌,哪些行業能在倒春寒後領漲,進而探尋本輪倒春寒中可以逢低佈局的行業。
1. 多數行業在倒春寒過後發生對稱性反彈
近幾年,港股市場在2月中旬前後均面臨各種短暫的不利因素,在不利因素消失後,部分行業會出現對稱性的下跌和反彈。我們以2月中旬作爲倒春寒的起點,選擇不同長度的時間段分別計算港股各行業指數的表現。我們發現,倒春寒持續時間一般在1個月左右,即大概25個交易日。在2020、2021、2022年倒春寒期間和倒春寒之後,部分行業會出現對稱性的下跌和反彈,主要是前期壓制行業表現的因素消除或行業基本面改善驅動;然而,部分行業未能及時修復跌幅。
1)2020年倒春寒期間,海外疫情爆發,跌幅較大行業主要是與線下消費或經濟前景相關的行業。跌幅較大的6個行業是半導體(-33.7%)、能源(-33.2%)、汽車與零部件(-31.3%)、耐用消費品與服裝(-31.3%)、技術硬件與設備(-28.1%)、消費者服務(-27.1%)。最抗跌的6個行業是食品與主要用品零售(1.1%)、銀行(-15.9%)、食品飲料與菸草(-16.4%)、軟件與服務(-16.9%)、家庭與個人用品(-18.1%)、商業和專業服務(-18.1%)。
2020年3月倒春寒結束,反彈最快的行業主要是疫情影響下需求快速上升的互聯網,以及疫後復甦較快的服務業。2020年3月海外疫情爆發以及流動性乾涸造成市場拋售各類資產,但隨後流動性再次寬鬆。反彈速度最快的6個行業是:醫療保健服務(43.6%,前期-23.0%),電信服務(26.2%,前期-22.2%),食品與主要用品零售(24.7%,前期1.1%),耐用消費品與服裝(21.9%,前期-31.3%),消費者服務(21.8%,前期-27.1%),軟件與服務(20.0%,前期-16.9%)。
具體來看,多數互聯網企業施行居家辦公政策,居民網上消費需求增加,行業整體受疫情衝擊較小,海外互聯網股價上漲映射至港股市場;必需消費行業如家庭與個人用品、食品飲料和電信服務等行業有剛需支撐,抗風險能力較強,在海外流動性危機解除後修復早期跌幅。製藥和醫療保健服務行業則受益於疫情以及流動性修復。
然而,宏觀不利因素消退後,雖然部分行業前期跌幅較深,但反彈力度卻不大,主要是由於其基本面修復較慢,需要更長的時間修復到前高位置。包括半導體、消費電子、汽車及零部件和能源行業,在倒春寒期間,這些行業跌幅較大,但過後未能對稱性反彈修復前期跌幅,主要是疫情的影響較大,產業鏈持續受阻,行業盈利預期未能及時修復。具體來看:
1、疫情持續時長打破市場原有樂觀預期,半導體和消費電子受海外疫情衝擊明顯。海外疫情防控措施導致產業鏈受阻,與此同時,日韓發生貿易摩擦,行業成本端上升。需求端方面,蘋果宣佈關閉大部分門店以控制疫情,華爲、蘋果等終端品牌商縮減產品訂單。供需兩弱導致行業盈利前景下修,而疫情遲遲未見好轉,半導體和消費電子行業指數在倒春寒後未能及時修復。汽車及零部件行業面臨類似的衝擊,多家車企停產,全球供應鏈停滯,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企業受到衝擊,進口零部件斷供。
2、疫情導致海外經濟停擺,能源需求預期下行,油價大幅下跌。海外多國爲防控疫情封城,但疫情持續且反覆,市場對全球經濟前景悲觀,能源需求下降,國際油價一度跌至負值,行業信心持續受打擊。
2)2021年倒春寒期間,海外通脹和貨幣政策收緊預期上漲,流動性敏感的行業承壓。跌幅較大的6個行業是半導體與設備(-27.3%)、汽車及零部件(-23.5%)、軟件與服務(-22.5%)、零售業(-21.3%)、醫療保健服務(-21.0%)、食品飲料與菸草(-18.0%)。最抗跌的6個行業是房地產(1.6%)、銀行(1.1%)、商業和專業服務(1.0%)、公用事業(0.9%)、電信服務(0.8%)、運輸(-3.9%)。
2021年3月倒春寒過後,反彈速度最快的6個行業是耐用消費品與服裝(13.7%,前期-16.3%)、材料(12.2%,前期-7.9%)、食品與主要用品零售(12.2%,前期-10.1%)、製藥(11.4%,前期-13.2%)、運輸(11.0%,前期-3.9%)、醫療保健服務(10.4%,前期-21.0%)。具體來看,倒春寒過後海外流動性收緊的預期逐漸緩解,10年期美債收益率當時由1.6%下降至1.5%,對流動性敏感的製藥和技術硬件與設備行業反彈。3月份國產服裝替代熱情高漲,服裝行業在宏觀不利因素消退後領漲港股。
然而,部分行業未能在流動性因素緩解後發生對稱性反彈,更多是其行業基本面持續被壓制。2021年倒春寒後,半導體、汽車及零部件、消費者服務、軟件與服務、零售業(平臺經濟)、食品飲料行業未能對稱性反彈修復前期跌幅,除了海外貨幣政策收緊預期持續升溫外,部分行業基本面並未改善。國內啓動針對互聯網平臺的反壟斷和監管行動,以及美國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修訂,令港股科技股板塊繼續受壓。另一方面,疫情對消費者服務行業基本面的壓制持續,導致行業反彈乏力。半導體行業則處於下行週期,未能在倒春寒結束後及時修復前期的全部跌幅。
3)2022年春季,俄烏衝突急速升溫施壓風險資產,疊加美聯儲開啓加息週期,流動性敏感行業加劇下跌。2022年倒春寒中,跌幅較大的6個行業是商業和專業服務(-21.8%)、軟件與服務(-20.7%)、媒體(-20.4%)、汽車與零部件(-18.3%)、耐用消費品與服裝(-17.0%)、零售業(-16.0%)。最抗跌的6個行業是製藥(2.9%)、電信服務(0.7%)、能源(0.1%),運輸(-5.8%)、食品與主要用品零售(-5.9%)、銀行(-6.0%)。
2022年3月倒春寒結束後,反彈速度最快的6個行業是消費者服務(25.6%,前期-15.9%)、汽車與零部件(24.1%,前期-18.3%)、零售業(23.1%,前期-16.0%)、能源(22.2%,前期0.1%)、醫療保健服務(19.5%,前期-15.4%)、製藥(18.4%,前期2.9%)。總體而言,大部分行業是對稱性反彈,前期跌幅較大的汽車、零售、醫療服務等板塊在後期反彈力度較大。此外,能源行業受俄烏衝突刺激,出現非對稱性上漲。表現較好的行業還有製藥和電信服務。
總結以上規律:
1)在基本面受衝擊時期,港股採取超跌反彈策略(買入跌幅較大的行業)的效果並不明顯。倒春寒後的一個月裏,港股恆生指數的反彈幅度一般小於或接近前期跌幅。大多數行業在倒春寒過後,同樣需要超過1個月的時間才能修復前期的跌幅。主要原因是港股大部分行業的基本面若受到宏觀因子的衝擊影響,短期內無法快速恢復,如汽車和消費電子等可選消費的基本面修復較慢。而基本面影響較小的行業股價率先修復,例如必需消費品,以及與宏觀經濟脫敏的行業,例如電信業等。
2)受海外流動性或地緣政治事件衝擊影響的“倒春寒”行情當中,超跌反彈策略相對比較有效,港股大盤以及大多數行業能夠快速修復。最爲明顯的是與流動性相關係數最大的製藥行業,其反彈最爲明顯,特別是創新藥,能夠修復接近甚至超過前期跌幅。2023年“倒春寒”中,回調幅度較大的也是製藥行業。
3)需要注意的是,有小部分行業在倒春寒期間雖受到衝擊,但由於自身行業邏輯有強支撐,行業能快速反彈,甚至到達更高,如電信和能源等行業。目前景氣度正在邊際改善的是港股消費以及地產鏈,地產二手房的需求正在好轉;另外,消費電子和半導體的庫存有改善的跡象。
2. 建議關注地產鏈、半導體和製藥等
在“倒春寒”期間,更多關注高股息策略,重點是電信、金融和公用事業。2月初以來(2月23日),跌幅靠前的行業有零售業(-14.0%)、製藥(-8.3%)、耐用品與服裝(-8.0%)、消費者服務(-7.2%)、軟件與服務(-6.7%)、保險(-6.2%)、汽車與零部件(-5.7%)、多元金融(-5.0%)、房地產(-4.2%)、運輸(-3.7%)、銀行(-3.1%)和醫療保健設備(-2.9%)等;電信服務(3.1%),公共事業(-1.5%)等傳統偏防禦型行業的抗跌屬性在本輪再現。
“倒春寒”結束的信號:一是恆指跌至1萬9~2萬點附近,到達“正常”市場的估值底部,可以開始逢低佈局;二是10年期美債利率升至4.0~4.3%附近,美元兌人民幣接近7附近,或意味着短期海外流動性的衝擊影響或告一段落。在此期間,可以開始逢低佈局一些未來彈性較大的品種。
近期逢低佈局方向:跟過去幾輪“倒春寒”相比,2023年港股基本面並未受到明顯衝擊影響,反而是整體盈利預期處在上升初期,市場回調主要源於前期上漲過快導致的兌現壓力、海外流動性反覆以及中美關係反覆影響。因此,從歷史經驗出發,我們認爲採取超跌反彈策略或較有效。
同時,根據歷史經驗,結合當前宏觀環境,行業邏輯以及當前估值水平,我們認爲倒春寒期間,可以逢低加倉的幾個方向是:
1.流動性敏感的行業——隨着海外通脹下降趨勢不變,美聯儲加息接近尾聲,目前市場過度定價美聯儲鷹派程度,流動性緊張的情況將在倒春寒結束後緩解,預計流動性敏感的行業,如製藥,半導體,技術硬件與設備等行業反彈幅度較大。
2.行業週期接近底部,靜待拐點到來的行業。半導體,技術硬件與設備等行業當前估值水平較低,預計其在本輪倒春寒中跌幅有限。半導體和消費電子行業景氣度週期下行時間已超過1.5年,接近上一輪週期最低點。由於半導體庫存水平有緩解跡象,行業週期有望在倒春寒期間觸底,並開啓新一輪上漲週期。
地產需求端有企穩回暖跡象,後續仍有政策支持空間。房地產“三支箭”等融資政策支持,房地產供給端信用風險受控。10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佔地面積企穩;2023年政策風向明顯往經濟修復轉移,需求端政策力度亦有所提升,後續仍有政策刺激的空間。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環比回暖,上漲4.5%,一二線城市新房價格指數環比上升。建議關注地產鏈逆境反轉策略,關注地產、金融、上遊資源等行業。
擴內需促銷費是經濟增長重要發力點,居民消費意願有望繼續提升。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後,消費行業快速上漲,1月消費行業的樂觀預期計價已較充分,導致倒春寒期間兌現壓力較大。隨着經濟復甦企穩,房地產市場回暖,居民收入預期提升、釋放更多消費意願。目前行業已經歷回調,部分消費板塊的上漲空間打開,依然值得市場關注。
3. 風險提示
1)美聯儲超預期收緊;2)中美關係超預期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