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2023年“下注中國”十大核心ETF跟蹤(標普500ETF)

截至2月24日,本月市場調整,滬深300指數本月下跌2.3%,2023年“下注中國”十大核心ETF多數下跌,標普500ETF(513500)以2.67%的漲幅排名第一。

2月24日週五,美國商務部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1月PCE物價指數同比上漲5.4%,預期5%,前值5%。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美聯儲更看重的通脹指標——核心PCE物價指數1月同比上漲4.7%,預期4.3%,前值4.6%,其中消費者支出創2021年以來最大增幅。

美聯儲青睞的通脹指標意外加速升温,導致美國股債雙殺。

本週美股表現為2023年開市以來最糟糕的一週,標普500指數下跌2.67%,納指跌3.33%。

美國國債價格跌幅擴大,收益率進一步上行,對利率前景敏感的2年期美債收益率今年首次升破4.80%,並創2007年來新高,日內升幅擴大到10個基點以上;美元指數加速上漲,1月初以來首次盤中突破105.00,繼續創七週來新高。

美國財長耶倫表示,美國經濟有望實現軟着陸,經濟基本上處於良好狀態,如果按12個月跨度來衡量,通脹率正在下降。

從長期看,股神巴菲特則看好美國,推薦指數ETF。

北京時間2月25日晚,巴菲特麾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剛剛在官網公佈了每年一度的致股東公開信。在今年的致股東信裏,巴菲特提到了標普500指數:

1.1965-2022年,標普500指數增長率為24708%,即超過247倍,年複合增長率9.9%。

2.“標準普爾500指數”是一個由大型知名美國公司組成的精英集合。總體而言,這500家上市公司在2021年賺了1.8萬億美元。(2022年數據還沒披露完)

巴菲特説,伯克希爾哈撒韋之所以能成功,除了依靠不斷的儲蓄、複利的力量,以及最關鍵的,搭上“美國順風”。沒有伯克希爾哈撒韋,美國也會過得不錯。反之則不然。

美國的經濟從二戰最後就一直領先於世界,GDP從1960年的5433億美元到2022年的25.46萬億美元,累計翻了46倍。中間幾乎什麼沒有明顯的放緩,美國的科技也是迎來最澎湃的發展紅利,尤其在美元也開始以空前的規模撒向全球的時候,由此創造的財富是相當驚人的。巴菲特成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58年來,同期標普500指數的總體收益率超過247倍。

在巴菲特成功投資的公式裏,國運第一,它是一切的基礎,投資理念第二,它是決定投資在對的方向的關鍵,對企業的選擇第三。

巴菲特多次表示伯克希爾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搭了美國經濟的順風車。巴菲特在歷年股東大會及致股東的信中,一直推薦普通投資者購買指數基金。

2008年,伯克希爾股東大會有股東提問:“如果你只有30歲,沒有其他經濟依靠,只能靠一份全日制工作謀生,沒有辦法每天進行投資,假設你已經有些儲蓄足夠你一年半的生活開支,那麼你攢的第一個100萬將會如何投資?”

巴菲特回答:“我會把所有的錢都投資到一個低成本的跟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指數基金,然後繼續努力工作…”

2018年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當巴菲特知道指數基金之父約翰·博格在場後,説了這樣一句話:“如果要在美國樹立一座雕像,來紀念為美國家庭理財做出最大貢獻的人,那麼顯而易見的人選就是他。”

在股神巴菲特眼裏,長期投資以標普500ETF為代表的寬基指數基金是普通投資者不錯的選擇。

為何巴菲特對指數基金讚不絕口?

1.確定性高

巴菲特説:“買指數基金,就是買國運”。

指數基金所投的標的,大都為具有代表性的一攬子股票,比如滬深300指數就為滬深兩市中規模最大、流通性最好的300家企業的股票所組成。

從長期來看,只要國家的經濟持續向好,這部分資產大概率就能長期上漲,投資者也有望獲得經濟上行帶來的紅利。

2.成本低

指數基金之父約翰伯格曾説:“低成本是指數基金戰勝其他股票基金的制勝法寶”。

縱觀市場,在所有股票基金中,指數基金的管理費和託管費均相對較低。

3.風險低

指數基金天生具有分散持倉的特徵,能為投資者提供較高的安全邊際。指數基金的成分股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對成分股進行一輪優勝劣汰的挑選,並不斷補充外部的優質資產進入,這使得指數基金長期風險可控。

早在1993年巴菲特就公開給大家推薦指數基金,並表示通過定投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It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