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首款小米汽車圖紙泄露,股價暴漲12%
格隆匯 02-13 17:32

01

阿島

小米有機會憑電動車開啟新一輪增長期

1月下旬網上流傳小米電動車零件圖片及路上測試照片,令市場掀起對小米造車成功的憧憬,刺激股價急升。不過回想2021年初傳出小米造車,當時股價高逾30元,小米現價水平仍不及當時一半,以下探討小米股價有機會憑造車開啟新一輪增長期。

據報道,有網民在微博上載了,聲稱是測試中小米電動車的諜照,可見改部四門房車擁有流線型的設計。報道指小米正開發兩款電動車,該張在街頭被拍下諜照的是代號Modena 的車款,據悉擁有較Tesla 更強的馬力,而定價則與小鵬的P7 電動車(官網顯示20.9萬元人民幣起)相若。

另有報道引述小米,將推出2款電動車內部代號為Modena與Le Mans。其中,Modena有兩個版本,分別是26萬至30萬人民幣的入門車型、以及35萬人民幣起跳的高階版本,目標於2024年正式量產;Le Mans估計到2025年才會量產,定價在35萬元人民幣以上。

至於流出的圖片,據悉為小米MS11車型的設計,包括小米汽車保險桿、裝飾零件及小米與【北汽模塑】相關合作細節等。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網上回應,承認是二級供應商保密的設計文件外泄,但並非最終文件。

一、鉅額投資回報有望小米本身主打消費電子產品,生產智能電話、智能穿戴裝備及一般家庭電器等,然而乘着電動車熱潮,創辦人雷軍亦宣佈加入造成行列。雷軍當日所言,是預計汽車未來將成一類電子產品,與智能電話等性質相近,並相信可與旗下消費電子產品相結合,產生協同效益,故2021年3月雷軍便宣佈計劃在未來10年對小米智能電動車投資100億美元。然而開發新產品意味大幅增加開支,而產品在推出市場前均未能帶來回報,屬於燒錢階段,賣智能電話及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盡然有好表現,也要補貼電動車,連同股東也要一併挨下去。

幸好,小米電動車近日流出的資料顯示,小米2024年量產電動車的成事機會相當高,亦即市場原本憂慮小米電動車的投資期可能要延長或加碼的風險降低。隨着電動車量產,可望為公司貢獻收入,更意味投資電動車的收成期可能提早到來。事實上,小米是小鵬的投資者,是次造車亦由國企北汽集團代工,小米汽車確有一定潛力在國內電動車戰國時代佔一席位,如成功更有望帶動公司電子產品生態鏈進入新增長浪潮。

二、接替回落的手機業務國際數據公司(IDC)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智能手機的總出貨量為2.86億,低於前一年的3.29億,也是自2013年以來智能手機在中國的年銷售量首次跌破3億。調研機構Canalys 指出,2022年全球手機出貨量按年跌11%,小米仍排全球第三,惟市佔率只有12%,按年跌2個百分點。相信小米在印度銷售遭政府打壓帶來了相當的影響。

此外,國內2022年第四季疫情大爆發,疫情實施也比較嚴格,整體手機出貨量顯著回落,蘋果公司在中國售出1640萬部手機,按年下降24%,仍排在第一名,而小米出貨量則大跌37.3%,表現跑輸榮耀(跌14%)等同業。國內手機業務能否迎來新換機潮,除了技術的革新外,還要看政策環境能否配合,然而小米在印度發展碰壁,相信海外業務整體的增長也會放慢,甚至有倒退的可能。而此時新產業電動車的出現,有機會繼承智能手機業務,成為公司新核心業務,開啟新一輪增長期。

三、市場料業務低潮已過小米截至2022年9月首三季營業額按年少11.8%至2140億元人民幣,轉盈為虧,蝕6.8億元人民幣,不過在疫情肆虐的第四季,表現似乎未算太差,彭博綜合券商預測,小米2022年每股盈利按年跌88%至0.093元人民幣,而市場普遍睇好公司2023年表現,預期每股盈利可按年反彈4倍至0.479元人民幣,預測市盈率約28.6倍,而2024年料多賺28%,預測市盈率降至21倍。

對比2021年初小米宣佈造車時,市盈率約40倍來比較,今年預測市盈率仍相對吸引。只要國內社會經濟復常如期進行,小米現有業務復甦在望,配合電動車量產憧憬,小米股價有機會開啟新一輪增長期。

02

愛飛翔

2023中航電測業績進入快速增長通道

公司日前發佈《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預案》,擬通過發行股份方式購買航空工業集團持有的航空工業成飛100%股權。

點評:1、公司擬重組注入航空工業成飛根據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預案》,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方式購買航空工業集團持有的航空工業成飛100%股權,股份發行價格為8.39 元/股,本次交易後,公司總股本預計超過4 億股。本次交易前,公司主營業務為飛機測控產品和配電系統、電阻應變計、應變式傳感器、稱重儀表和軟件、機動車檢測設備等產品的研製生產。本次交易完成後,航空工業成飛成為公司全資子公司。公司將新增航空武器裝備整機及部附件研製生產業務並主要聚焦於航空主業。本次交易將拓展公司業務領域,增強公司抗風險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盈利能力。

2、航空工業成飛為我國殲擊機重要基地,業績進入快速增長通道航空工業成飛創建於1958 年,是我國航空武器裝備研製生產和出口主要基地、民機零部件重要製造商。成飛在軍機方面,研製生產了殲5、殲7、梟龍、殲10、殲20 等系列飛機數千架,其中殲-10 飛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國外軍機用户達十多個國家。在民機方面,其與成飛民機公司一道承擔了大型客機C919、新支線客機ARJ21、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 機頭的研製生產。同時,成飛是國際一流的民機大部件供應商,累計生產交付民機轉包產品一萬多架份。根據相關上市公司公吿,2021 年成飛整體淨資產127 億元,2020-2021 年成飛收入分別為422 億和567 億元,進入快速增長通道;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4.3 億元和355 萬元。在此次交易中,成飛部分資產擬不納入本次重組範圍,將予以剝離。

3、2022 年度業績預吿發布,智能交通業務出現較大波動公司預計2022 年度實現歸母淨利潤16,885 萬元-23,025 萬元(同比下降25%-45%),實現扣非後淨利潤14,885 萬元-21,525 萬元(同比下降26%-49%)。2022 年,公司部分業務出現波動,尤其是受乘用車檢測行業政策調整影響,車檢業務整體 需求持續下滑,導致智能交通業務收入與綜合毛利率大幅下降,致使公司整體經營業績承受較大壓力。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4.54億,-5.87%),實現歸母淨利潤(1.95 億,-27.20%)。盈利能力方面,前三季度公司銷售毛利率為37.75%,比去年同期提升0.22pct。公司期間費用率15.13%,比去年同期上升2.19pct。銷售淨利潤率為13.50%,比去年下降4.26pct。

4、開展員工持股,彰顯發展信心和價值認可2020 年6 月,公司審議通過了《關於公司<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草案)>及其摘要的議案》,並於7 月實施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參加本期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總人數202 人,實際募集資金總額5060 萬元,過户價格9.25 元/股。首期員工持股計劃的實施,建立、健全了公司長效激勵約束機制,有利於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吸引和保留優秀管理人才和業務骨幹,提高公司員工的凝聚力和公司核心競爭力,利好公司長期發展。

03

撬動一個地球

史詩級利好助推中航電測股價暴漲

中航產融落下帷幕後,中航電測登上舞台,連續來了6個20cm,成為兔年第三隻翻倍股,市值從幾十億變成了180多億,上了一個新台階,成為2023年以來最炙手可熱的超級牛股。

中航電測漲得如此六親不認,原因只有一個:收購成飛集團100%股份。之前,中航電測發佈公吿稱擬通過發行股份方式購買航空工業集團持有的航空工業成飛 100%股權。這個蛇吞象的消息一出,有人歡喜有人憂。成飛借殼上市一事,坊間已經傳聞了很久,成飛集成一直都緋聞對象,沒想到最後女神落到中航電測手裏了,緋聞男友成飛集成顆粒無收,只能以股價下跌進行迴應。

成飛集團創建於1958年,是我國航空武器裝備研製生產和出口主要基地,研製生產了殲5、殲7、梟龍、殲10等系列飛機數千架,其中,殲20是成飛研製的第五代戰機,這是光芒四射的新一代戰機。正是因為成飛有殲20,重組消息出來後,殲20的光環讓中航電測備受市場關注和認可,推動股價5天上漲150%。

截至2021年末,成飛集團總資產為1511.8億元,所有者權益為143.52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為127.17億元。2021年度,成飛集團營業收入為567.33億元,淨利潤為9889.77萬元。營收、總資產、所有者權益等指標均處於軍工板塊上市公司前列,成功上市後,中航電測有望成為軍工板塊龍頭之一,這也是股價漲得六七不認的底氣所在。

收購前,中航電測的主營業務為飛機測控產品和配電系統、電阻應變計、應變式傳感器、稱重儀表和軟件、機動車檢測設備等產品的研製生產。收購完成後,航空工業成飛成為中航電測全資子公司,新增航空武器裝備整機及部附件研製生產業務,將聚焦於航空主業。中航電測收購成飛標誌着軍工行業的資產證券化進入實質性階段。

2023年也是軍工國企新一輪改革的起點,軍工板塊多為央企國企,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的牽引,預計將會有更多優質的軍工企業進行資產證券化。那麼,從投資的角度而言,作為蛇吞象的中航電測的股價將走向何處呢?這一點可以參考2016年中航黑豹收購沈飛集團之後的股價走勢:2016年12月13日中航黑豹復牌後取得18個漲停板,之後橫盤兩年,又掉頭向上,繼續大漲。最終,股價從5元漲到了85元,上漲1600%,成為過去幾年的大牛股之一。如今,中航電測自帶殲20光環的成飛集團,股價的上漲空間及想象力是非常大的,開板後,可以一博。每一次國企改革,都是新一輪財富分配。

04

老瑪歌2021

半導體可能還沒到抄底時機

韋爾股份業績預吿説2022年淨利潤預減73%-82%,本來以為會跌,沒想到是利空出盡反而漲了。2021年7月見頂255元/股,前陣子都跌了7成多了,現在反彈了點。

我在2022年4月的分析2021年報的筆記裏就寫着韋爾股份的存貨很要命: 2021年存貨87.8億,佔流動資產43%,佔總資產27%,佔營收36%(2020年佔比27%)。特別是營收中剔除貿易部分後佔比更是高達43%。而且主要是在產品和庫存商品(83億),不是原材料。

人體是一個牽一髮動全身的整體,企業也是一樣。2022年Q1Q2的疫情封城措施造成整車廠營收下滑,韋爾的汽車電子業務去年是高速增長(車用cm­os增速80%),今年上半年就這樣芭比Q了。智能手機業務早就下滑了,今年更是慘不忍睹。營收下滑,存貨就會減值吞噬利潤,企業現金流出而負債不會減少,反而會趁你病要你命。堰塞湖商譽也會發生減值進一步吞噬利潤。利潤減少就會殺估值。現在回頭覆盤韋爾股份的問題更加嚴重,2022年三季報數據顯示存貨141億,佔比營收達到92%,這數據太不正常了。商譽佔比8.6%。這都是隱患。

三季報後如果割肉走人,還能少虧一點。但大部分人都不捨得沉沒成本。我之所以關注韋爾 ,是因為整個半導體賽道有一定相關性,可以互相借鑑。比如兆易創新的2022年三季報同比環比統統負增長,我很懷疑四季度繼續負增長?三季報雖然存貨佔比沒有韋爾這麼誇張,但也有31%。假設扣非淨利潤和2021年持平或略有增長,那麼合理估值會跌到500億以下了。再比如中微公司的存貨佔比也高的嚇人(當然搞設備的可能會不一樣)。中微按照三季報估值還是覺得貴。特別是北方華創相對來説增長更快。所以如果買的不夠便宜 ,終究是心病。我股票池裏還有聖邦股份,2022年三季報數據他的存貨佔比低於三成。

不過Q3單季度的同比增長變低了,環比變成負增長了,估計Q4也不會靈光。池子裏還有斯達半導,雖然受益於新能源車的增長,比消費電子鏈子上的韋爾,兆易創新等等日子要舒服,但特斯拉降價説明啥?説明2023年新能源車很有可能會降速會回調的。介時斯達半導還能不能守住70-80倍的PE?恐怕不行。中芯國際此前在2022三季報業績説明會上就説Q3的環比下降是開始不是結束,Q4繼續下降。

本輪調整至少持續到2023年上半年。所以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的黑天鵝並沒有出盡,老美打壓制裁政策殺+疫情殺+需求回調+業績殺+……,估計還有下半場。按照黑天鵝策略,最好還是繼續觀察,等待白天鵝回來右側交易。

05

輝哥侃股

中航電測:5連板股價翻了1.5倍剛起漲?

股東人均賺近31萬,而這或許還只是“零花錢”。中航電測近日賺翻了,從2月2日復牌至今連續5個20cm漲停板,市值從復牌前1月11日的62.5億元,暴漲至今天收盤155.6億元,按最近一期公佈的股東人數3.01萬計算,近5個交易日下來,人均賺近31萬。何以解憂?唯有暴富,中航電測近日很解憂。

2月1日晚,中航電測公吿稱,擬以每股8.39元發行股份購買航空工業集團持有的航空工業成飛100%股權。本次交易有二個現象備受關注,一是以小吞大“蛇吞象”式收購,復牌前中航電測市值62億元,而航空工業成飛估值約2000億元;二是軍工資產證券化正在開啟新一輪加速,市場想象空間巨大。而引發市場炒作熱情的,莫過於“殲20”飛入A股和交易完成後的估值空間。

航空工業成飛產品包含梟龍、殲10系列、殲20系列飛機在內多代次全譜系軍用殲擊機及多種無人機產品;民機為C919大型客機、ARJ21新支線客機、AG600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研製生產單位,成飛被譽為“千億軍工瑰寶”。市場給予成飛估值高達約2000億元,巨大的估值空間給中航電測的炒作提供了上漲的邏輯支撐。按照中航電測目前155.6億元的市值,仍有十幾倍的上漲空間。

自從重組消息公佈之後,投資者就已經在預測能漲多高而開始一路數板,近5日中航電測日均換手率不足0.4%,堪稱“最難買到的A股”。成飛集團2020年營收為422億元,淨利潤為15.28億元;2021年營收為567.33億元,淨利潤為9889.77萬元。中航電測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9月分別實現淨利潤2.12億元、2.63億元、3.07億元及1.95億元,成飛盈利能力很差,中航電測收購後短期或存在增收不增利的潛在風險。

06

價值鹽選~貓毛

半導體週期已進入築底期

 截至 2023 年 1 月 31 日,SW 半導體指數 PE(TTM)為 38 倍,處於近三年 15.27%分位,具備一定安全邊際。

1 月 SW 半導體指數上漲 7.62%,其中集成電路封測、模擬芯片設計漲幅較大,分別為 11.64%、8.98%。2022年 12 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434.0 億美元,同比減少14.7%,環比減少 4.4%,同比增速較上月下降 5.3pct,自 2022 年 1 月以來已連續 12 個月下降。根據 SIA 數據,2022 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增長 3.2%至新高 5735 億美元,從產品品類來看,模擬芯片增長7.5%至 890 億美元,增速最高;從下游來看,汽車 IC 增長 29.2%至新高 341 億美元。

2022 年全球半導體景氣度呈前高後低走勢,月銷售額同比增速已連續 12 個月下降。根據 2011 年後的歷史數據,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同比增速從峯頂到谷底一般需要 4-6 個季度,同時參考各大半導體大廠對景氣拐點的判斷,本輪半導體週期已進入築底期。

07

正好的理財筆記

喝酒吃藥行情又來了

説到賽道CP,不能不提白酒賽道與醫療賽道,A股一直有“喝酒吃藥”行情的説法。白酒賽道屬於消費板塊,醫療賽道具備消費屬性,都能夠承接2023年消費復甦的紅利,這兩條也是我中長期最看好的賽道!

歷史上的喝酒吃藥行情並不少!最早的喝酒吃藥行情是1970年代,漂亮50,當時雅芳,輝瑞,強生等被炒到60倍市盈率。迎來低迷:1990年代,整個醫藥板塊低迷,市盈率走低,雲南白藥市盈率才20倍。2000年開始,白酒板塊進入熊市,白酒產量從1000萬噸萎縮到350萬噸,瀘州老窖,古井貢酒,五糧液,貴州茅台股價長年不漲甚至創新低,貴州茅台一度跌到10倍市盈率。

共同高歌:2012年,著名的喝酒吃藥行情上演。頭部白酒和頭部中藥,都暴漲到六十倍市盈率。股神但斌稱雲南白藥,東阿阿膠,白雲山這中藥三傑為王冠明珠。當時這些股票都60倍市盈率。市場資金瘋狂追捧。再次逆轉:2013年,白酒塑化劑危機爆發,反腐打掉了高端白酒的公款消費。把貴州茅台五糧液打到了8倍市盈率,股價暴跌。2015年以來,中藥板塊長期低迷,而最近幾年,集採,打掉了醫藥公司大部分利潤,也讓他們的股價暴跌。有些中藥飲料公司也被集採錯殺到7倍市盈率。

2023年,喝酒吃藥行情怎麼走?白酒是一個可選消費品,是一個宏觀經濟連帶性非常高的一類,具有彈性的消費品品種,如果宏觀經濟開始復甦,各行各業的經濟活動開始提升,最後會傳導到白酒上。要知道,白酒大量的需求,一半以上的需求來自商務需求。醫藥板塊同樣機會大。

一方面,經過前期調整特別是2022年的大幅下跌,醫藥板塊估值已經到了歷史較低位置,當前投資性價比較高。另一方面,通過一系列積極政策和積極的信號,投資者已經明顯感覺到醫藥這塊集中大量採購有緩和的趨勢。在我看來,2023年國內宏觀經濟復甦是大概率事件,股市作為經濟的晴雨表,擁有反彈的強勁生命力與可能性。從賽道看,醫療與白酒,是都可以受惠於經濟復甦的“CP賽道”!

08

清流財記

巴菲特繼續減持比亞迪

消費市場“一車難求”的比亞迪卻沒能獲得股神的認可港交所文件顯示,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 2月3日售出423.5萬股比亞迪H股,套現10.92億港元。交易後,仍持有1.3億股,持股比例降至11.87%。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一週之前的1月27日,巴菲特剛剛賣了155.45萬股比亞迪H股,套現3.52億港元,持股比例降至12.9%。持續不停的甩賣,巴菲特絕對是要清倉的節奏。

不過,比亞迪股東可以鬆口氣的是,巴菲特最初持有 2.25億股比亞迪H,經過半年的甩賣,持股數量已經減少了 42%,接近一半。市場有足夠的流動性承接巴菲特的鉅額減持。雖説巴菲特並未公開回應為何減持比亞迪股票,但不少投資者依然做出了巴菲特不再看好比亞迪的解讀,幾乎每次巴菲特的每次減持,都會引起比亞迪股價的波動。

巴菲特的舉動給廣大投資者出了一道難題,是跟隨精神領袖快速套現,還是相信比亞迪強勁的市場表現繼續持有,這樣糾結的狀態便是引發比亞迪股價波動的直接原因。投資者也必須長個心眼,巴菲特的投資模式歷來是先衡量商業模式,同時重估值輕短期景氣度。單單説巴菲特在中國的兩筆重要投資,建倉中石油和比亞迪都是在行業低谷期,賣出的時點都是市場關注度極高的階段。巴菲特賣出中石油後,中石油還一度繼續暴漲,但之後開啟了長達十幾年的漫長下跌之路。比亞迪當然不會像中石油那麼慘,但小心謹慎一些總是好的。

09

葉斯達克

廣汽集團各品牌新車有望支撐23年銷量表現

廣汽集團發佈1 月產銷快報,集團合計批發14.7 萬輛、同比-38%、環比-29%。

點評:1、春節假期影響產銷,廣豐平穩過渡廣汽本田批發3.8 萬輛、同比-51%、環比-35%,其中雅閣1.3 萬輛;廣汽豐田批發7.6 萬輛、同比-24%、環比+2%,23年開年平穩過渡,其中凱美瑞1.5 萬輛、雷凌1.3 萬輛、威蘭達1.1 萬輛、賽那首超8000 輛。廣汽乘用車批發2.3 萬輛、同比-36%、環比-39%;廣汽埃安批發0.8 萬輛、同比-49%、環比-73%,受新能源補貼退坡影響,埃安前期發佈了於3 月起3000-6000 元不等的漲價説明,2 月初又發佈全月限時交付激勵5000 元,預計將支撐2 月淡季下的銷量表現。

2、自主、廣本重點新車有望支撐23 年銷量傳祺影速(GS3 換代)於廣州車展發佈,定位高品質、高性價比的10 萬級國民SUV,有望加強傳祺於細分領域的市場競爭力。埃安全新轎跑Hyper GT 同樣於廣州車展發佈,基於AEP3.0 高端純電平台打造,搭載全新“星靈架構”,預計埃安將正式發力30 萬元以上市場。廣本繽智、皓影換代分別於22 年11 月底和廣州車展期間上市,雅閣換代預計將於23 年初上市,三款重點新車有望帶動廣本23 年銷量表現。

3、自主三駕馬車全力發動,埃安將完成能源生態產業閉環廣汽自主經調整,三大業務板塊已開始展現明顯的經營改善成果。

1)自主傳祺:“影系軍團”矩陣擴充將帶來增量,鉅浪混動技術品牌推動電動化轉型提速。

2)純電埃安:2022年全年銷量超27 萬輛居行業前列,新車有望支撐23 年延續增長勢頭,全新Hyper 系列將帶動埃安往高端突破;另外,埃安已完成股改和A 輪融資,投後估值超千億元。

3)純電埃安+華為:雙方將基於廣汽GEP3.0 底盤平台、華為CCA 構建的新一代智能汽車數字平台,搭載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預計首車將於2023 年底量產。

預計公司將在合資、自主燃油及混動、電動智能中端市場、高端產品與華為合作等方面保持良好態勢,公司22 年銷售延續良好增長勢頭,23 年各品牌新車有望支撐銷量表現。

以上是各位大v在格隆匯社區的精彩發言,想看更多港美A優質社區討論,請下載格隆匯APP,歡迎加入格隆匯社區!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