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暴漲70%!外資巨頭再出手

開年以來A股市場整體修復,北上資金1月淨流入超1400億元,創歷史新高。但2月3日北上資金全天淨流出超40億元,結束了連續17天的淨流入。

與此同時,外資重倉權重股開始調整,貴州茅台9天8陰、招商銀行4連陰、中國人壽10天8陰、美的集團8天7陰,市場風格在悄然轉變.......

1、摩根大通頻繁操作港股市場

近期,港交所披露文件,1月31日,摩根大通以每股101.45港元的均價買入61.2萬股藥明康德H股,總金額約為6207.30萬港元,持股比例從7.91%增至8.06%。

自2022年10月低點起至今,藥明康德A、H股均實現大幅上漲,其中H股累計漲幅高達74.96%。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數據和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在這段時間內,摩根大通頻繁操作藥明康德。注意,並非是簡單的買買買,而是頻繁高拋低吸。2022年5月末,摩根大通持有藥明康德H股比例僅為4.94%。然而在去年11月時,持股比例一度達到9.63%。

2023年1月9日,摩根大通減持藥明康德H股約279.67萬股,每股平均價為94.6476港元,總金額約為2.65億港元;1月26日,摩根大通減持藥明康德H股405.77萬股至3063.97萬股,按此期間平均股價104.053港元計,涉資約4.22億港元。

自去年11月港股開啟大反彈後,摩根大通等外資巨頭便輪番唱多中國股市。唱多的背後,是資金的瘋狂湧入,摩根大通化身常山趙子龍,七進七出港股市場。高拋低吸的操作同樣出現在中國平安、嗶哩嗶哩、理想汽車、康希諾生物等標的上。

鉅額資金入場下,一眾港股醫藥ETF股價扶搖直上。值得注意的是,本輪醫藥反彈,相比於A股,港股醫藥的漲幅彈性更為驚人。

除了基本面變化上給港股醫藥投資提供了很好的支撐,2023年美國的通脹和加息週期可能都會到達頂部,這會給港股市場提供非常好的貨幣環境。此外,美國加息週期的結束,實際上對創新藥企業的估值提升作用也非常大。

2、市場風格悄然轉變

本週市場風格悄然轉變,權重股開始調整,貴州茅台9天8陰、招商銀行4連陰、中國人壽10天8陰、美的集團8天7陰.....

一方面,市場反彈至今,已行至短期高位,部分資金選擇落袋為安。此外,有業內人士透露,最近一段時間,基金贖回可能有一定規模,特別是一些保本基金。

另一方面,央行本週也開始回籠萬億以上規模的資金。從2月1日開始,央行逐步減少了逆回購的操作規模,回收市場流動性。本週三至週五,央行分別淨回籠資金2920億元、4010億元、296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權重走弱的同時,信創、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題材股卻逆勢走強、風生水起。

從週末信息來看,ChatGPT不到3個月打破1億月活產品記錄,谷歌向人工智能初創公司Anthropic投資近4億美元、蘋果首席執行官表示人工智能仍是主要關注點等消息還在加速刺激市場神經。

從國內機構的最新動向來看,兔年伊始,機構密集調研計算機板塊,兩家AI龍頭雲從科技、科大訊飛被踏破門檻。

市場風格轉變的十分明顯,本週上證50ETF下跌2.28%,而中證1000ETF則上漲2.68%。顯然,市場偏好從“以大為美”轉向“市值下沉”。

“市值下沉”是近兩年公募基金市值偏好變動的主旋律。從市值分佈來看,公募基金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便轉變風格。2021年以來主動偏股基金偏好呈現出“市值下沉”的特徵,1000億以上市值的個股權重佔比震盪回落,現已不足五成,而中小市值個股則受到來自基金更多的關注,權重佔比逐步走升。

3、消費電子吹響反攻號角‍‍

本週五午後,歌爾股份股價陡然拉昇至10%漲停。一根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歌爾股份股價拉昇的背後,是即將恢復AirPods Pro2生產的傳聞。但2月4日,歌爾股份在互動平台上表示,未收到復產的確定性信息。

但無可否認的是,在經歷了行業寒冬之後,消費電子終於吹響了反攻的號角。1月底,A股市場多家消費電子產業鏈公司公佈2022年業績預吿。從業績預吿的情況來看,消費電子產業鏈公司業績明顯回暖。

藍思科技公吿顯示,2022年藍思科技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4.22-25.26億元,較上年增長17%-2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19.05-20.09億元,較上年增長54%-63%。

領益智造發佈2022年度業績預吿,公吿顯示,2022年領益智造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17億元,較上年增長27.11%-44.0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14.15–16.15億元,較上年增長75.88%-100.73%。

公吿表示,兩家公司業績上升的原因在於,一方面維持傳統消費電子類業務,另一方面也在佈局包括AR/VR、筆記本等多元的消費電子,或者是成長性的新能源車、光伏儲能等清潔能源業務。

我國消費電子上市企業不少是“果鏈”企業,其業績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蘋果的市場表現,因此今年各果鏈企業在尋求業務多元化,以擺脱對蘋果的過度依賴。

如藍思科技拓展到智能可穿戴設備、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艙等電子業務中。消費電子行業另一巨頭立訊精密更是在汽車和通信板塊佈局多年。

2022年,消費電子ETF普遍跌超30%。而今年開年至今,消費電子行業有所回暖。

信達證券表示:展望2023年,復甦貫穿傳統消費電子領域,同時蘋果MR有望落地,汽車三化步履不停,光伏/儲能亦有增量,多重驅動共振,復甦與創新是2023主旋律。

國盛證券也認為市場後續將更加關注有汽車電子、AR/VR可穿戴等第二成長曲線的消費電子標的。目前消費電子板塊處於歷史估值底部,2023年隨着消費跡象回暖以及新產品的佈局落地,有望帶來行業拐點。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