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免稅茅”春節再發威
uSMART盈立智投 01-31 14:29

來源:全天候科技

春節假期,僅海南省12家離島免稅店就創下了26億銷售額,比2019年春節假期增長329%。這其中,“免稅一哥”中國中免功不可沒。

春節假期,出遊熱風一路南下刮到海南,直接帶火了島上的免稅生意。

根據海南省商務廳統計的數字,春節假期(1月21日至27日),全省12家離島免稅店總銷售額25.72億元,日均超3.6億元,比2022年春節假期增長20.69%,比2019年春節假期增長329%;其中,僅26日、27日兩天就貢獻了8.87億元銷售額,佔春節假期總銷售額的34.49%。

分地區來看,12家離島免稅店中,四家位於三亞的離島免稅店表現尤爲突出,春節假期總銷售額達到17.23億元,佔整個假期離島免稅店總銷售額的66.99%,比2019年春節假期增長259%。對比來看,海口的六家離島免稅店總銷售額僅7.68億元,雖然比2019年春節假期增長587%,但業績與三亞相去甚遠。

日漸完善的銷售網絡、豐富的商品類目、大折扣的活動力度,再加上暴漲的旅遊人羣,促成了2023年春節期間海南離島免稅可觀的成績。

而在這個短時創造近26億銷售額的市場背後,有家低調卻不容忽視的企業——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中免”)。

因爲領先的市場佔比和較高的毛利率,這家由傳統旅行社業務轉型而來的行業巨頭被外界稱爲“免稅一哥”、“免稅茅”;甚至在疫情暴發的2020年,中國中免以526億元(約66億歐元)年收入打敗免稅業“傳統三巨頭”Dufry、樂天和新羅,位列全球免稅企業營收榜首;此後公司股價也迎來高漲,市值一度逼近8000億元。

看似風光無限,但藏在繁榮背後的,還有更多隱憂。

1 “副業”轉“主業”,做成全球第一

2008年,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旅集團”)和華僑城集團公司聯合發起設立了一家企業——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也即“中國中免”,主要發展旅遊和免稅兩塊業務。

彼時中國的免稅業正處在爆發階段,零售網絡、經營形式、銷售場景、商品結構等都在逐步完善,免稅格局基本確立,行業向着市場化發展。但由於起步晚,前期整體發展較慢,中國中免的核心業務也集中在旅遊部分。

根據其控股企業國旅集團發佈的財報,2010年營收達到96.08億元。從收入結構看,旅遊服務全年收入67.16億元,同比增長79.24%,佔總營收的69.9%;而包括免稅商品和有稅商品在內的商品銷售收入爲28.33億元,同比增長僅24%,無論營收還是營收同比增速均不及旅遊服務的一半。

2010年國旅集團營收結構
2010年國旅集團營收結構

儘管公司基因是做旅遊服務,但過於單一的營收結構顯然不利於企業發展。尤其是隨着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OTA(Online Travel Agency)日漸佔據旅遊市場,中國中免不得不尋找新的增長曲線。

轉機發生在2011年。這一年,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政策正式落地實施,中國中免旗下三亞國際免稅城(前身“三亞市內免稅店”)成爲離島免稅政策首個試點單位。

一時間,海南成爲了國內外遊客爭相光顧的旅遊勝地,奢侈品從“海外購”開始向着“海南購”拓展,售貨員忙得不可開交,海南當年免稅銷售額達到10億元。

中國中免的商品銷售業務也迎來快速發展期,對公司營收貢獻佔比快速提升。

到2017年,國旅集團全年營收282.82億元,同比增長26.3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25.31億元,同比增長39.96%。其中,旅遊服務收入122.78億元,同比減少2.98%;商品銷售收入156.2億元,同比增長66.55%,佔總營收的比重達到55.23%,支撐起了國旅集團營收的半壁江山。

2017年國旅集團營收結構
2017年國旅集團營收結構

值得注意的是,2017-2018年也是中國中免業務轉型發展的關鍵年。公司通過先後收購日上(中國)51%的股權和日上(上海)51%的股權,分別獲得了首都機場、浦東機場的免稅經營權。

來自中國民用航空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首都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0.96億人次,連續八年位居世界第二;浦東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0.7億人次,位列中國第二。

2017年中國民航機場吞吐量Top 10(圖片來源:中國民用航空局)
2017年中國民航機場吞吐量Top 10(圖片來源:中國民用航空局)

客流量意味着購買力,尤其是這兩個航班起降架次最多的機場,爲中國中免創造的商業價值可想而知。據巨潮商業評論,完成對日上併購的中國中免,在國內免稅市場的份額增至84%,在全球免稅運營商的排名躍升至第4名。

在此期間,海南免稅市場開放程度也越來越高。

十多年來,海南從提升免稅購物限額、擴大免稅商品品種件數、放寬購買次數、增設免稅店、增加離島免稅的交通方式等維度全面調整離島免稅購物政策,將免稅限額從最初的5000元漲至10萬元;商品種類也從18類擴大到45類,涵蓋香水、化妝品、手機、酒類等;消費年齡從年滿18週歲放寬到16週歲;消費次數從有限到無限。

海南離島免稅政策調整情況(圖片來源:國信證券)
海南離島免稅政策調整情況(圖片來源:國信證券)

吃到免稅生意紅利的中國中免,順勢開啓了不斷擴張的節奏。截至目前,公司已在國內外開設200餘家免稅店,涉及9大免稅類型,每年爲近2億人次國內外遊客提供免稅商品服務。

2021年,中國中免營收達到676.76億元(旅遊服務業務已於2019年剝離),同比增長28.6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6.54億元,同比增長59.77%。其中,商品銷售收入已經達到669.41億元,同比增長28.56%。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按照銷售收入計算,中國中免2010年位列全球免稅運營商第十九位,2020年、2021年已經攀升到了第一位,2021年佔全球旅遊零售行業市場份額達24.6%。

2 左手持牌,右手流量

從全球最大旅遊零售運營商到全球最大免稅運營商,中國中免實現了華麗轉身,也收穫了業務發展的“黃金十年”。

究其原因,還是中國中免參透並拿捏了免稅生意的本質——通過手握牌照獲得流量變現權。

免稅商品因爲免去了進口環節的關稅、消費稅和增值稅等多種稅費,較其他渠道購買更優惠。免稅運營商一般是向供應商直接採購商品,再統一配送至各免稅網點,最後銷售給顧客。

因爲免稅生意涉及國家稅收收入的出讓,所以長久以來,國內免稅行業都採取了牌照準入制。企業必須經過有關部門批準才能獲得免稅業務經營資質,開設免稅網點也需要拿到相關部門的審批。

牌照就成爲了免稅行業的最高壁壘。有一種說法認爲,獲得了免稅牌照,就相當於擁有一臺合法“印鈔機”。

這也是爲何,去年底格力地產宣佈重啓收購體量遠不如中國中免的珠免集團後,引發了7個漲停板。

在2020年以前,放眼中國免稅牌照具有極強的稀缺性,僅有7家企業獲得:中免集團、日上免稅行、海免、珠免、深免、中出服和中僑。其中,中國中免通過收購日上免稅行和海免股權,一舉拿下了三張牌照,是國內經營範圍最廣、擁有牌照最多的免稅品運營商。

而絕對競爭優勢的背後,中國中免分別花費了3882萬元、15.05億元和20.65億元,投入成本一次比一次高,足見其發展免稅業務的決心,尤其是拿下海南市場的野心。

通過獲得經營權取得價格優勢後,源源不斷的客流也能順勢而來。

如果說,中國中免將日上免稅納入麾下,是瞄準了首都機場和浦東機場兩個高客流、高淨值用戶流通的場景;那入股海免無疑就是要聚焦海南離島免稅生意,畢竟海免是經國務院批準全國唯一地方省屬國有獨資免稅品經營企業,能在海南省範圍內從事離島免稅品特許經營。

經過70多年的發展,國內外的免稅模式基本就是四種:口岸免稅、離島免稅、市內免稅和機上、船上免稅。國內免稅市場,主要還是依靠機場免稅和離島免稅消費來提振。

過去三年,航班數大幅減少,機場免稅消費能力自然被削弱,而位於海南島地區的離島免稅日漸崛起、流量上漲。

據全天候科技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海南共有12家離島免稅商店、覆蓋全省4個縣市;而中國中免一家就佔據半壁江山,擁有7家離島免稅店、覆蓋三個縣市。

其中就包括世界最大單體免稅店——海口國際免稅城。2021年11月,隸屬於中國中免的海口國際免稅城,總建築面積達到92.6萬平方米,是集免稅商業、有稅商業、辦公、酒店、人才社區、休閒、文旅爲一體的“世界級度假型商業街區”。其中,免稅商業中心總建築面積28.9萬平方米,是三亞國際免稅城的2倍大,正好與三亞國際免稅城形成南北呼應的格局。

對海南市場的持續加碼,效果很快表現到了中國中免的財報裏。按照主營業務地區劃分,2021年海南地區營收達到470.96億元,同比增長57.19%,是上海地區(124.91億元)3.77倍,佔總營收的近七成。

2021年中國中免主營業務分地區情況
2021年中國中免主營業務分地區情況

可以說,海南免稅市場與中國中免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3 “一枝獨秀”局面正被打破

中國(海南)發展研究院發佈的《海南免稅消費市場現狀與趨勢》報告顯示,到2025年,海南離島免稅消費市場規模將有望突破1600億元。

隨着國家爲吸引海外消費迴流、提振國內消費不斷推出利好政策,海南也在加速推進離島免稅業務發展,允許多主體共同推動市場繁榮。中國中免“一枝獨秀”的市場格局,正在被打破。

一個明顯的信號是,2020年6月《關於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的公告》(簡稱“公告”)發佈,其中明確指出:具有免稅品經銷資格的經營主體可按規定參與海南離島免稅經營。

公告發布當月,王府井就獲得了國內第8張免稅牌照,並於2022年10月獲批離島免稅項目;海旅投和全球消費精品海南發展則於2020年8月獲得了海南離島免稅牌照。

獲得牌照的企業隨後就加緊了線下免稅商店的佈局,2020年12月30日,三亞新開中服免稅、海旅投免稅兩家市內免稅店;次年1月31日,海發控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深免海口觀瀾湖市內免稅店正式開業。

除了傳統旅遊企業,近幾年申請免稅牌照的企業數量也在明顯增多,零售、地產、家電等行業的玩家都加入了這個賽道。包括中百集團、百聯股份、友阿股份、嶺南控股、鄂武商A、大商股份、歐亞集團、南寧百貨、步步高、東百集團、綠地控股等在內的十餘家企業都先後公告在申請免稅牌照。

簡言之,海南離島免稅正式告別“一超多強”格局,進入多元主體適度競爭的新局面。

但在免稅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海南,由於過去幾年疫情影響,中國中免業績也不時遭到“暴擊”。在尋找防禦方式的路上,中國中免給出了新的嘗試——向線上走。

打造了中免日上App、日上會員App、CDF會員購小程序等平臺矩陣,大力發展線上有稅品銷售。由於中國中免具有渠道拿貨優勢,加上大力補貼、承擔稅費,流量再次因“優惠”迅速聚集。

這一發力成績顯著。2022年上半年,中免的免稅商品銷售實現約162億元營收;有稅商品銷售實現約112億元營收,佔商品銷售業務總營收的41%。在2019年同期,有稅商品銷售的佔比僅爲3%。

原本省去門店租金或是商城建造費,又有供應鏈渠道優勢,線上應該是個不錯的營收增長點。但該模式存在兩個弊端:第一,線上屬於有稅業務,會拉低公司整體毛利率;第二,可能對品牌自身的線上銷售渠道和供貨體系造成衝擊,進而影響市場價格。

與此同時,後疫情時代隨着政策的放開,中國中免將再次迎來“老對手”——海外免稅店。根據要客研究院發佈的《2019中國奢侈品報告》,疫情前的2019年,中國人全球奢侈品消費額達到1527億美元,佔全球奢侈品市場的比例爲40%;其中,中國人境外消費奢侈品1052億美元,雖然同比下降了2%,仍是當年中國人境內奢侈品消費額(475億美元)2.21倍。

而貝恩諮詢調研發現,雖然受疫情影響2021年入境韓國的外國遊客人數大幅下降,但針對外國遊客的免稅銷售額卻增長了17%,其中約九成是代購商,客戶主要來自中國。

這就意味着,國人更願意到海外消費奢侈品,特別是以日韓免稅店爲代表的海外免稅渠道或對國內免稅市場銷售成績產生影響。

如今中國中免的市值已經大幅縮水,回落至4500億元,距離高光時期幾乎腰斬。

雖然近期,花旗、中金等機構對中國中免給出了“買入”或“跑贏行業”評級,看漲公司股價。但新一輪較量,註定是圍繞人、貨、場的全面競爭。

如今的中國中免,能否重回8000億高點?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