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站在2022年末這個節點,回頭看這一年,俄烏戰爭、美聯儲加息、全球通脹、疫情等種種不利因素都影響着全球市場,我們特此整理了這一年的市場數據來回顧這一年的“風風雨雨”。
總得來看,這一年全球市場陰霾籠罩,主要股指跌多漲少。其中,取得1997年來最快GDP增速(8.02%)的越南股市創下年度最糟糕的表現,年內跌幅超55%。俄羅斯指數位居跌幅榜第二位年內累跌超40%,美股同樣表現不佳,納指年內暴跌33%。
A股創業板指和恆生科技指數緊隨其後,跌幅均超25%,成分股寧德時代和小鵬汽車跌幅達33%、79%。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印度股市以5%的漲幅領漲全球,新加坡、印尼、泰國股市也實現了正回報。
回看過去一年,A股市場走出“W”的走勢,滬深兩市三大指數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截至12月30日收盤,上證指數年跌幅15.13%、深成指和創業板指分別下跌25.85%、29.37%。
行業方面,消費、順週期兩大行業表現優異。其中,酒店餐飲、旅遊及景區、煤炭開採等板塊位居漲幅榜前三。消費電子、半導體、光學光電子跌幅最多,分別下跌40.44%、37.11%、37.04%。
按最新收盤價算,貴州茅台、工商銀行、中國移動、建設銀行、中國人壽、農業銀行、寧德時代、招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石油的總市值排名A股前十。
與去年相比,貴州茅台依舊穩居“一哥”之位,總市值達到2.17萬億元;工商銀行緊隨其後,總市值1.48萬億元;中國移動取代寧德時代,擠進前三強。
從漲跌幅前20名的個股(剔除上市未滿1月及北交所個股)來看,近期受資金追捧的西安飲食年度漲幅達329.28%,位居A股漲幅第5位,人人樂年度漲幅達274.45%,位居第7位。
反之,這一年歌爾股份、韋爾股份的表現卻令人失望。韋爾股份2022全年跌超66%,總市值蒸發超1100億元;歌爾股份全年跌超68%,總市值蒸發超1200億元。
回看過去一年,恆指年初走高,突破25000點,此後一路下跌,10月一度跌破15000點。隨着疫情管控放鬆、地產流動性支持等各類政策放鬆的刺激,11月後,恆指暴力反彈,開啟了一輪底部估值修復。截至12月30日收盤,恆指年跌幅15.46%、恆生科技指數和國企指數分別下跌27.19%、18.59%。
按最新收盤價算,騰訊控股、阿里巴巴、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移動、招商銀行、美團、友邦保險、匯豐控股、中國平安的總市值排名港股前十。
與去年相比,騰訊控股穩居第一,總市值超3.19萬億港元;阿里巴巴、工商銀行緊隨其後,位居二、三名。
從百億市值以上,漲幅前10名的個股來看,新東方在線因獨闢蹊徑殺入直播領域,在一眾教育股中一騎絕塵,全年累漲892.44%,成港股市場最大贏家。在全球油價走高的帶動下,能源板塊表現亮眼,兗煤澳大利亞以203.42%的年漲幅位列第三,伊泰煤炭漲103.99%。
恆生科技指數全年跌27.19%,成份股中,小鵬跌超79%領跌,舜宇光學科技科技、明源雲跌超60%,小米跌超40%,阿里、騰訊等跌超20%。
展望明年,各家機構普遍比較樂觀:有機構認為疫情、經濟等關鍵因素的不確定性將下降,明年A股是一輪牛市。
國泰君安表示,2023年來自於疫情、經濟、政治等關鍵因素的不確定性將下降,堅決看多2023年A股市場。2022年最差的預期已經見到,A股市場將迎來峯迴路轉之勢,2023年A股是一輪牛市。
港股方面,興證策略張憶東表示,冬去,港股2022年10月底低點已透支了利空;春來,國內外政策信號恰似宣吿港股步入春天的布穀鳥之聲,2023年是港股值得做多的窗口期;2023年港股並非轟轟烈烈的大牛市,行情仍有顛簸。
主線一:互聯網及信創產業鏈,受益於互聯網政策改善及數字經濟刺激政策。
主線二:地產、能源、金融等價值股龍頭,受益於經濟復甦及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構建。2023年傳統產業中的優質央企國企港股將有望價值重估。
主線三:消費及服務的結構性行情,受益於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和消費復甦。
主線四:先進製造業——汽車產業鏈、新能源、生物醫藥、科技硬件等。
中信證券認為,隨着海外投資者對國內政策預期的逐步扭轉,外資在2023年有望持續迴流港股;而海外的流動性預期轉向亦有助美股重拾升勢。美股來看,至明年1季度,衰退預期的交易或給美股帶來下行壓力,此後將進入2季度業績下修的衰退週期的“上半場”,但隨着負面預期充分反映,疊加流動性預期轉暖,美股下半年在衰退週期的“下半場”有望重拾升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