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4S店歲末大促銷能否“滿血復活”?新能源汽車掀起一波搶購熱潮

2022年堪稱汽車經銷商和4S店們的「渡劫」之年。

從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以下簡稱「全聯車商」)的抽樣調查結果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幾乎所有經銷商集團的經營利潤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一半以上出現虧損。

對很多汽車4S店來說,疫情防控放鬆的12月成了它們今年衝擊銷量目標的最後機會。步入12月,汽車經銷商和4S店們能否實現「滿血復活」?在新能源時代到來之際,車企直營店越來越多,4S店們又將受到怎樣衝擊?

4S店年末掀促銷浪潮

2022年即將過去,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將退出江湖。根據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此前發佈的《關於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於2022年12月31日終止,2022年12月31日之後上牌的車輛不再給予補貼。

在這一背景下,許多新能源汽車4S店都推出了年末促銷計劃。深圳市龍崗區一家寶馬4S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在年底之前購買新能源寶馬i3,雖然可能錯過「國補」,但能夠享受1萬元錢的「區補」和門店的1萬塊錢補貼以及經銷商給予的車價七五折的補貼,整體優惠幅度可達8萬元以上。

一家歐拉4S店的工作人員則向記者表示,只要在12月31日之前鎖定訂單,那麼就依然能享有1.14萬到1.26萬(不同車型金額不同)的「國補」優惠,即使交車在明年也能得到這個優惠。除此之外,年底之前買車還可以享受「2000元抵6000元」的活動,相當於優惠4000元以及車貸利息的優惠等。該工作人員特地提到:「明年這些優惠基本上都會消失」。

有的車企則以「明年漲價」或「限時保價」的措施吸引顧客。一家比亞迪4S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門店在年末沒有什麼優惠活動,但年底之前鎖定汽車訂單還可以享受國家補貼,純電動車型是1.26萬。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比亞迪、特斯拉、廣汽埃安、吉利、小鵬、問界、嵐圖、歐拉、長安深藍、奔馳等超過10家車企加入年底「限時保價」或「降價」的促銷行列,在今年年底購車將普遍比明年便宜1-2萬元。

除此之外,比亞迪、廣汽埃安和長安深藍還發布了明年漲價的通知,受「電池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等因素影響,比亞迪將對王朝、海洋、騰勢相關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上調幅度爲2000元到6000元不等。廣汽埃安將對旗下相關車型的官方指導價上調3000元-8000元……

中歐協會智能網聯汽車祕書長林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年底我自己也訂購了一輛新能源汽車,在國家補貼即將結束的時候,很多消費者出於價格的考慮,肯定會有一波搶購新能源車的熱潮。」

除了新能源汽車之外,「燃油車購置補貼減半」政策也將在明年結束。據相關文件,對購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內且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

中汽協日前曾建議2023年傳統燃油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及地方相關促消費政策等能夠繼續延續。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向記者表示:「燃油車市場受損,中汽協自然爲燃油車發聲。」不過張孝榮認爲,燃油車已經是沒落行業,在雙碳背景下,燃油車市場正在萎縮,新能源汽車更符合未來發展方向。

行業的「過冬之年」

今年雖然新能源汽車銷量實現大幅增長,但汽車行業總量卻基本維持不變,這意味着燃油車市場的遇冷。

據中汽協數據,今年1至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突破600萬輛,達到606.7萬輛,同比增長超1倍,市場佔有率達25%。其中11月新能源車銷量爲78.6萬輛,同比增長72.3%,刷新了歷史最高紀錄。

與之對應的是乘用車市場整體的遇冷。據乘聯會數據,今年11月中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達164.9萬輛,同比下降9.2%,環比下降10.5%,這是自2008年以來首次出現「金九銀十銅十一」的環比下降。

以燃油車爲主的汽車經銷商和4S店經營面臨更大壓力。據全聯車商抽樣調研,今年前三季度幾乎所有的經銷商集團經營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出現虧損的經銷商集團超過50%,部分企業出現嚴重虧損。從4S店層面看,今年前三季度營收總額同比平均下降15%以上,新車銷售營收和售後營收大多下降20%左右。截至三季度末,超過半數的4S店處於虧損狀態,虧損100萬元以內的門店佔比爲27%,虧損100萬元至500萬元的門店佔比爲18%,還有10%左右的門店虧損數額在500萬元以上。

與之對應,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也進行了調查,稱受疫情及管控影響,有41.2%的經銷商出現閉店現象,多數閉店時間在兩週以上;有73.%的經銷商無法完成銷量任務,其中61.1%的經銷商任務完成率不足80%。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認爲,進入12月後,購置稅補貼和新能源補貼政策即將結束,而且明年春節提前至1月中旬,年底的消費者購車需求將集中釋放。不過多數經銷商對12月市場判斷較爲悲觀,認爲疫情不確定因素較大,車市很難再現往年年底的熱度,出現翹尾行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一家汽車4S店銷售人員也告訴記者,目前正處於疫情剛放開的階段,到門店的顧客「肉眼可見地減少了」,門店也有部分同事已經「中招」,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恢復正常。整體看,記者所探訪的汽車4S店的生意都並未出現明顯「反彈」行情。

4S店模式面臨衝擊

汽車4S店在防控措施放開後沒能立馬實現「滿血復活」,更深層次看也是因爲時代的變化: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將對許多汽車4S店產生衝擊,衝擊對象不僅僅是燃油車4S店,更是「汽車4S」店這整個商業模式。

中歐協會智能網聯汽車祕書長林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4S店不可能再回到像十年前那樣的巔峯時刻了,因爲那個時代以燃油車爲主,汽車廠家主要依靠4S店賣車,4S店也可以通過服務、維修等賺很多錢。但燃油車目前受到新能源衝擊太大,那燃油車4S店的日子肯定不會好過。」

林示還認爲,很多新能源車企都採取了直營的模式,這也會對汽車4S店行業造成一定衝擊。爲什麼會採取直營模式?張孝榮認爲,直營模式對車廠有一定優勢,一是降低中間環節,可以有效的降低銷售成本;二是直面消費者,能夠快速瞭解市場需求變化;三是車廠可以掌控市場通路,快速實現銷售、調配、保養維修等服務。

汽車邁入智能化時代之後,「越智能化的汽車可能越不需要中間商」。林示舉了一個身邊的例子,說有一個朋友開特斯拉Model 3,當時後備箱出現了關不上的問題,於是這位朋友就報修。後來特斯拉安排工程師上門來給他維修,修完拍照發到了APP上,這時候車主還在上班,幾乎沒花什麼精力車就修好了。

「進入智能化時代,(關於汽車的)好多事情通過直接溝通或者是上門就可以解決,對專門的修車場所的依賴性會降低。」林示說。

但市場上也有觀點認爲,當車企的銷量增加到一定規模之後,將沒有能力管控那麼多的直營店,4S店模式將始終存在。

對此,林示認爲,哪怕車企的銷量達到上百萬輛,直營模式依然可以玩得下去。重要的是管理方式,比如很多直營店的店長手裏都有股份,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它們的主人翁精神和管理能力。

張孝榮也認爲,傳統汽車4S店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很多門店不適應高速發展的新能源車時代需求,疊加三年的疫情影響和汽油漲價等因素,燃油車銷量出現斷崖式下跌,這些4S店業績也隨之大幅下滑,雖然政府放寬了燃油汽車銷售政策,但4S店依然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新能源汽車將成爲增長主引擎

得益於新能源汽車的驅動,今年以來我國的乘用車市場仍是穩中有進。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1—11月,我國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170.2萬輛和2129.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4.7%和11.5%。

2022年12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裏面明確提到要「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

12月15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提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而已經有一些地區掏出「真金白銀」支持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比如深圳。12月18日,「HiGo南山·見圳美好生活」促消費活動正式啓動,一直到2023年春節期間,深圳市南山區將發放1億元汽車消費券,推出一攬子措施激活汽車消費。

在今年12月8日深圳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上,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王浚表示,今年深圳市出臺了新購置補貼、放寬混動小汽車指標申請條件等促銷政策,已經有超過6.3萬名消費者享受到了優惠。11月深圳市又出臺淘汰「國IV」及以下普通小汽車併購置新能源汽車最高補貼1萬元的政策,可與現行「以舊換新」政策疊加享受。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王鵬向記者表示:「無論從宏觀政策還是市場環境、新能源汽車本身發展態勢來說,我認爲明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都會上漲。」東吳證券近期研報認爲,最差的時刻已過,2023年汽車景氣度或好於市場預期。基於國內經濟穩增長+汽車相關政策友好假設前提下,預計國內乘用車批發銷量、交強險零售、出口、新增庫存分別爲:2430萬輛(同比增長5%)、1950萬輛(同比增長1.6%)、380萬輛(同比增長50%)、100萬輛。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