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金研究;作者:劉政寧 張文朗等
美國頭部科技公司近期頻繁透露裁員信息,Twitter、Meta、亞馬遜等均宣佈計劃裁員千人以上。從總量上看,我們認為科技公司裁員對非農就業的影響或有限。頭部科技公司雖然市場規模大,但在就業市場中佔比並不高,再加上其他行業招聘崗位仍然充足,短期或難以帶來大規模失業。從結構上看,科技公司裁員反映了疫情後美國經濟復甦的“不對稱性”。疫情影響下,商品消費復甦快於服務消費,線上活動恢復快於線下活動,這使得科技互聯網行業在疫情初期受益,也導致其過度招聘。隨着生活走向常態化,線上需求轉向線下,科技公司景氣度下降,被迫減員增效是理性選擇。我們認為科技公司裁員並不意味就業市場整體“冷卻”,對於美聯儲來説,他們更看重的是整體就業形勢而非某個行業的好與壞。這也意味着科技公司裁員對貨幣政策的影響或有限。
► 美國科技公司近期頻繁發佈縮減招聘與大規模裁員信息[1],引發市場對於美國就業是否開始進入“失業潮”的討論。11月4日,馬斯克在收購Twitter後稱要講員工人數砍半,考慮到Twitter年初時擁有約7500名員工,這或意味着約3000名員工將面臨失業危機[2]。11月9日,Facebook,Instagram的母公司Meta也稱計劃裁去約13%的員工,即約1.1萬人[3]。11月14日,亞馬遜稱或將裁掉近1%的員工,即約1萬人[4]。此外,還有很多其他科技公司也陸續宣佈裁員計劃,共享約車平台Lyft也稱計劃砍掉約700個崗位以縮減開支[5];線上房地產經紀公司Redfin裁撤了房屋翻新部門並關閉了RedfinNow業務,計劃砍掉約13%的員工,即近900人[6];互聯網支付公司Stripe作為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創公司之一,也稱計劃裁掉約14%的員工[7]。截至11月15日,根據Challenger,Gray&Christmas,Bloomberg的數據,這波科技公司總裁員規模餘約3.1萬人,約佔非農總體1.53億人就業的0.02%[8]。
►科技公司裁員如何影響就業?從總量上看,我們認為科技公司裁員的影響或有限。首先,頭部科技公司雖然市場規模大,但勞動力市場上佔比卻並不高。從最新的10月非農數據來看,近期裁員頻發的科技行業在狹義口徑下約佔總非農就業人口2.6%,在廣義口徑下的佔比約5%,總體不算大。其次,當前勞動力市場職位空缺率仍然較高,每兩個空缺職位對應一個失業者。分行業看,在科技公司所屬的專業商業服務領域,職位空缺率也仍有7.9%(截至2022年9月的數據),高於疫情前水平。這意味着被裁掉的科技行業員工仍有較大機會在其他類似的服務業找到工作。第三,從更高頻的周度失業金申領數據來看,科技行業裁員的影響尚未體現出來。無論是從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還是從持續申領失業金人數來看,當前的數值都低於疫情前水平,也低於2000年科網泡沫破滅後的時期。一個解釋是這些勞動者還可以在其他行業迅速“找到下家”,不至於淪為失業。
► 從結構上看,此次美國科技公司“大裁員”反映了疫情後美國經濟復甦的“不對稱性”。2020年初的疫情衝擊導致美國線下消費受到抑制,被壓制的需求向線上消費轉移。互聯網電商、線上娛樂、網絡音視頻、社交媒體等需求活動出現“井噴”。線上需求擴張讓科技互聯網公司從中受益,他們開始大規模招聘員工,從而導致信息服務業就業人數迅猛增長。數據顯示,在整體非農就業還未恢復到疫情前趨勢時,科技行業就業已超疫情前趨勢水平。然而,隨着疫情影響逐步消退,線上需求開始向線下需求迴歸,科技互聯網公司的景氣度下降。這時,前期過度招聘的宂餘勞動力對於科技公司來説就成了“負擔”,主動減員增效成了互聯網公司的理性選擇 。但另一方面,仍有一些線下服務業面臨勞動力短缺,比如受疫情影響較大,復甦滯後的娛樂休閒、住宿餐飲業,其就業人數仍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對於這些行業的企業,他們仍有招聘需求,而且存在“屯糧式”(labor hoarding) 招聘的行為——對於好不容易招來的員工,企業不願意輕易裁員,以免在下次招聘時付出更多成本。
►總體上,我們認為科技公司裁員並不意味着美國就業市場整體在“冷卻”,科技公司的行為更多是對前期過度擴張的糾偏,其他行業仍有較強的勞動力需求。歷史經驗也表明,信息行業裁員人數波動很大,跟整體非農就業以及衰退週期相關性並不高,或非良好的前瞻指標。根據美國勞工部公佈的裁員數據,2000年、2014年都出現過科技公司裁員人數大漲但整體非農裁員人數變化不大的情況,説明科技行業公司的裁員或並不意味着整體勞動力市場在降温。對美聯儲來説,他們更看重的是整體就業形勢而非某個行業的好與壞。這也意味着科技公司裁員對貨幣政策的影響或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