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證券研究,作者:張若海 湯可欣 王博隆
中國出海在過去三年中從享受供應鏈優勢、外需擴張帶來的紅利,到直面地緣政治衝突、能源危機引起的外需下降,中國製造價值不減,但目前中國出海正面臨結構性分化;在出海製造業中,家用電器出口優勢穩固,汽車及零部件、機牀、蓄電池等賽道優勢逐步提升,在出口國別上亞洲國家出口有望成為未來替代歐美出口需求的主要支撐。從出海節奏上來看,中國企業正從“供應鏈出海”邁向“品牌出海”,電商零售、社交平台的成功出海為中國品牌搭建更順暢的出海渠道,因此,面向未來出海主題投資時點,我們建議短期關注季節性機遇,如卡塔爾世界盃、美國選舉等,中期關注事件性機會,長期關注產業鏈勢能的演進,把握中國企業從“供應鏈出海”邁向“品牌出海”的投資機遇。
中國出口趨勢:中國製造價值不減,產業出口面臨分化。
中國製造優勢明顯,但當前面臨結構性分化:中國出口比重逐步提高,截至2021年,中國出口佔全球出口比重已超過15%,相比2010年的10.1%提升了5.2 pcts;中國產業複雜度在1995年後大幅度提升,中國製造正廣泛參與到全球生產消費分工中,價值持續提升。受疫情及地緣政治影響,中國出口短期承壓,7月出口金額同比增加17.9%,8月出口金額同比增加 7.1%,2021年4月以來,出口金額同比增速放緩,2022年9月出口景氣指數與港口企業信心指數同時下降,中國出口短期承壓,預計2022Q4維持較弱走勢。中國製造近三年曆經供業鏈優勢,外需擴張,到外需縮窄,中國出海面臨結構性分化。
出海賽道觀察:能源、原材料持續走強,汽車及零部件、輕工製造值得關注。
出口賽道中,家用電器出口優勢穩固,汽車及零部件、機牀、蓄電池等賽道優勢逐步提升,截至2022年8月其中機牀比較優勢相比2021年1月提升2倍,汽車零配件提升1倍,蓄電池提升30%;此外俄烏衝突疊加歐洲能源危機,氧化鋁、成品油、焦炭類能源產品和耗電的基礎原材料出口大幅增長,與此同時,高科技類類產品增速不減,產品競爭力較強;隨着RCEP的紅利逐步顯現,成員國之間的的貿易流動越發順暢,成為未來我國出口增量的新方向。截至2022年8月,中國對日韓、主要東盟成員國、印度的出口主要為機電產品,佔比分別為40%、38%和48%,亞洲出口保持韌性,成為未來替代歐美出口需求的主要支撐。
海外消費意願:疫情之下,“可選消費”需求疲軟,消費者更重品牌選擇。
疫情改變海外消費習慣,也加快了傳統企業向電商轉型;與此同時,社媒內容以及互聯網廣吿正在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以及他們對品牌和產品的認知。
現階段,通脹等因素也在改變消費意願,消費者選擇儲蓄而非消費,2022年Q2全球70%的消費者正在減少 “有趣 ”或衝動的購買行為,傾向於購買更多食品。消費者減少購買電子產品、家居與廚房、辦公用品、奢侈品,但增加雜貨、清潔用品、服裝、園林與户外的支出。
從公司關注度看近期海外業務趨勢:電商出海有望帶動中國製造由“供應鏈出海”邁向“品牌出海”。
企業出海,“服務先行”,中國正由“供應鏈出海”邁向“品牌出海”。根據IT桔子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0月12日,32%的出海企業獲得過融資,出海企業中電商零售、遊戲行業佔比15%、12.6%,與企業服務、文娛傳媒、教育行業位列TOP5。中國電商及社交平台出海順利,根據Sensor Tower數據顯示,在東南亞地區Lazada,阿里,京東旗下電商APP下載量在過去兩年(2020/9/28-2022/9/28)相比同期提升1.9%,58%,920%,抖音及Tiktok於2022年7月超過6900萬下載量,同比增長13.2%。互聯網巨頭出海有望復刻國內成功經驗,為中國品牌出海提供更順暢的渠道,中國品牌出海前景可期。
國際事件衝擊影響上市公司企業市值表現:根據2021年上市公司年報中的戰略方向,機械、電子、基礎化工、電力設備及新能源等行業出海意願較強,且機構關注度較高;但2022年至今由於海外局勢和需求的不確定性增強,海外業務佔比高於50%的公司收益率顯著弱於沒有海外業務的公司。
投資建議:
中國出海在過去三年中從享受供應鏈優勢、外需擴張帶來的紅利,到直面地緣政治衝突、能源危機引起的外需下降,中國製造價值不減,但目前中國出海正面臨結構性分化;在出海製造業中,家用電器出口優勢穩固,汽車及零部件、機牀、蓄電池等賽道優勢逐步提升,在出口國別上亞洲國家出口有望成為未來替代歐美出口需求的主要支撐。從出海節奏上來看,中國企業正從“供應鏈出海”邁向“品牌出海”,電商零售、社交平台的成功出海為中國品牌搭建更順暢的出海渠道,因此,面向未來出海主題投資時點,我們建議短期關注季節性機遇,如卡塔爾世界盃、美國選舉等,中期關注事件性機會,長期關注產業鏈勢能的演進,把握中國企業從“供應鏈出海”邁向“品牌出海”的投資機遇。
風險提示:
國內經濟復甦不及預期,外需持續走弱,地緣政治衝突加劇,部分城市疫情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