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IPO週報 | BOSS直聘申請雙重主要上市,蕉下、風華秋實遞表
uSMART盈立智投 10-14 16:23

| 新股表現

本週有2只新股上市,健世科技-B首日漲1.62%;GC CONSTRUCTION首日漲10%。

中籤一手健世科技賺90.07港元,乙頭中籤2020手。中籤一手GC CONSTRUCTION賺250港元,乙頭中籤345手。

| 次新股表現

恆指本週大跌6.5%,近日次新股中,表現最好的是中國石墨,累計漲幅達173.85%,表現次之的是雲康集團,累計漲幅82.26%。

| 即將招股

小熊U租母公司凌雄科技通過聆訊:四年累虧6.92億

近日,小熊U租母公司凌雄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凌雄科技”)通過港交所聆訊,獨家保薦人爲海通國際,招股書顯示,凌雄科技此次上市計劃籌集2億至3億美元資金。

凌雄科技成立於2004年,以電腦組裝服務及二手電腦銷售起家,2008年已是中國最大的二手電腦零售商之一。此後,凌雄科技逐步擴展業務至IT設備訂閱及相關服務領域,陸續推出臺式機及筆記本電腦租賃業務,並同時開始向企業提供IT技術服務。凌雄科技旗下業務包括設備回收、設備訂閱、IT技術訂閱三大板塊。

招股書中,凌雄科技自述是一家設備全生命週期管理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在中國從事向(其中包括)IT設備經銷商銷售翻新淘汰IT設備,以及向中小企業提供設備及IT技術訂閱服務。2021年,收入佔市場份額約3.9%。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是中國首家打造了設備全生命週期管理業務模式的公司,該模式覆蓋長短期訂閱期及設備生命週期主要階段。

財務數據方面,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凌雄科技營收分別爲5億元、10.22億元、13.3億元、8.54億元;錄得虧損淨額爲6035萬元、1.77億元、4.49億元、583萬元,凌雄科技截至今年上半年尚未盈利,四年累計虧損6.92億元。

鉅子生物通過港交所聆訊,淨利率逐年下滑

10 月 9 日,據港交所披露,GIANT BIOGENE HOLDING CO., LTD(鉅子生物)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高盛、中金公司爲其聯席保薦人。

據招股書,鉅子生物的收入從 2019 年的人民幣 9.57 億元增至 2020 年的人民幣 11.91 億元,並進一步增至 2021 年的人民幣 15.52 億元,今年 1-5 月實現營收 7.23 億元,較 2021 年同期增加 2.02 億元。

於 2019 年、2020 年、2021 年及截至 2022 年 5 月 31 日止五個月,鉅子生物淨利潤分別爲人民幣 5.75 億元、人民幣 8.27 億元、人民幣 8.28 億元及人民幣 3.13 億元,同期淨利率分別爲 60.1%、69.4%、53.3% 及 43.4%。

於 2019 年、2020 年、2021 年及截至 2022 年 5 月 31 日止五個月,鉅子生物專業皮膚護理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爲 84.8%、86.3%、87.3% 及 85.0%。保健食品及其他的毛利率於 2019 年及 2020 年分別爲 71.2% 及 69.0%,隨後增至 2021 年的 85.4%。保健食品及其他的毛利率於截至 2021 年及 2022 年 5 月 31 日止五個月分別爲 84.6% 及 85.8%。

衛龍通過港交所聆訊,或成爲辣條第一股

2021年5月12日,衛龍第一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在上市材料即將失效的前一天,即同年11月12日,衛龍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2021年11月14日,衛龍通過上市聆訊。2022年5月,衛龍的上市申請材料再次失效,之後重啓上市。6月27日,港交所文件顯示,衛龍美味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聆訊資料顯示,衛龍近年業績穩步增長,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總收入分別達到33.85億元、41.2億元、48億元,經調整淨利潤(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分別達到6.59億元、8.21億元、9.08億元,經調整淨利潤率(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爲19.5%、19.9%、18.9%。

此外,聆訊資料顯示,衛龍的辣條產品是其營收主力,2019年-2021年,所得收益佔總收益的比例分別爲73.1%、65.3%、60.8%。

衛龍表示,此次募資淨額將用於擴大和升級公司的生產設施與供應鏈體系、進一步拓展銷售和經銷網絡、品牌建設、公司業務的數智化建設等。

衆安智慧生活通過港交所聆訊,在管面積1180萬平方米

衆安智慧生活總部位於杭州,深植於浙江省及長江三角洲地區,自1998年成立以來,通過逾23年的經營,其已從杭州的一家地方物業管理服務供應商成長爲一家業務版圖主要覆蓋浙江省的綜合地區性物業管理服務供應商。

業績方面,衆安智慧生活收入由2019年的1.8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2.96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約爲28.1%;淨利潤由2019年的2870萬元增加至2021年的4180萬元,複合年增長率約爲20.7%。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衆安智慧生活合共有108個合約項目,總合約建築面積約1710萬平方米,涵蓋中國17個城市及七個省份;以及合共管理74個項目,在管總建築面積約爲1180萬平方米,涵蓋中國六個城市及兩個省份。

| 本週遞表

半年賺了近5億,蕉下二度衝擊IPO不靠“小黑傘”

繼今年4月8日首次遞交招股書失效後,“防曬界愛馬仕”蕉下二度遞表港交所。

當硬核防曬成爲剛需,蕉下吸金能力不減。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營收分別爲3.85億元、7.94億元、24.0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150.1%。今年上半年,蕉下的營收爲22.11億元,與上年同期12.19億元的營收相比實現81.3%的增長,僅用半年就實現去年全年九成以上的營收。

營收屢創新高的蕉下,近年卻連連虧損。2019年、2020年,蕉下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期內虧損分別爲2320.7萬元、7.7萬元,2021年蕉下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期內虧損更是飆升至54.73億元。直到今年上半年,蕉下才真正實現階段性的盈利,上半年蕉下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期內利潤爲4.91億元。

對於2021年的鉅額虧損,蕉下在招股書中解釋稱,主要是由於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虧損。若將該因素剔除,蕉下2019年至今年上半年的經調整期內淨利潤分別爲1968萬元、3941.2萬元、1.36億元和4.0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蕉下的負債也在不斷走高。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負債總額分別爲3.14億元、4.01元、67.42億元。今年上半年,蕉下的負債總額進一步上升至72.67億元。

與此同時,蕉下的存貨規模不斷擴大,其中絕大部分存貨爲成品。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存貨餘額分別爲6610萬元、8260萬元、2.53億元,今年上半年,其存貨餘額再度上漲至3.82億元。

BOSS直聘向港交所遞交雙重主要上市申請

招股書顯示,BOSS直聘是中國在線招聘行業中首家採用直聘模式的企業,公司於2021年6月11日登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BZ。2022年上半年,BOSS直聘實現營收22.50億元,經營性現金流流入爲4.81億元。在2020年、2021年,BOSS直聘的收入分別爲19.44億元,42.59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爲94.7%和119.0%。

今年第二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1.12億元,經調整後淨利潤(非通用會計準則下)爲2.57億元,環比上漲112%,連續五個季度取得盈利。

機構披露的持倉報告綜合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約百家機構增持BOSS直聘,包括T.Rowe Price(普信集團)、UBS AM(瑞銀資產管理公司)、Tiger Global(老虎環球基金)、J.P. Morgan AM(摩根資產管理)等。

風華秋實第五次遞表港交所,業績與核心藝人鹿晗緊密相關

港交所12日披露,音樂服務商風華秋實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風華秋實”)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同人融資爲其獨家保薦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風華秋實第五次向港交所遞表了,前四次遞表時間分別爲2021年1月、9月、11月及2022年4月。

公開資料顯示,風華秋實是一家經營逾10年的音樂娛樂服務供應商,主要授出音樂版權及音樂錄製業務,輔以演唱會主辦等。

招股書顯示,風華秋實共管理11名音樂藝人及10名練習生藝人,包括黑豹樂隊(自2012年起)、鹿晗(自2015年起)、郝雲(自2016年起)等。除此之外,集團於2021年得到王若蕾、李思宇及Oh My Uncle(一支新組成的樂隊)加盟。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風華秋實的業績與其頭部核心藝人鹿晗緊密相關。

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1年,風華秋實收益分別爲1億元、5560.5萬元、7056.1萬元、8185.8萬元,錄得純利分別爲1863萬元、1881.8萬元、4271.7萬元、3325.1萬元。同期,鹿晗直接應佔收益金額分別爲7009萬、1420萬、1500萬、760萬元,分別佔總收益約70.9%、25.5%、21.2%、9.3%。

香港本地消防工程商怡俊集團遞表 五大客戶貢獻超6成營收

據港交所信息顯示,10月12日香港本地消防工程商怡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Easy Smart Group Holdings Limited)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均富融資爲其獨家保薦人。

據招股書披露,怡俊集團是香港本地一家專業從事被動消防工程的分包商,涉及爲樓宇設計、挑選、採購及安裝合適的材料及構件,以減緩或遏制火勢、熱力或煙霧的蔓延及影響,被動防火材料及構件包括防火板、防火漆及防火灰漿等。

截至2022年上半年,按年度收入計算怡俊集團在香港被動消防工程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約爲25.5%。同期於香港建築物防護工程市場按收益計的市場份額約爲6.7%。行業層面,截至2022年上半年,按總價值計,香港被動消防工程市場佔香港建築防護工程市場約26.1%,而建築防護工程佔香港整體建築工程市場約1.5%。

中國醫用護理墊OEM/ODM排第二的「佳捷康」遞表,上半年收入下滑 

LiveReport獲悉,成立源於1998年的佳捷康醫護衛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捷康”)於2022年10月10日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擬香港主板上市。這是該公司第2次遞交上市申請,獨家保薦人爲交銀國際。

公司是一家醫療耗材及個人衛生用品製造商,總部位於北京密雲,在醫用護理墊、衛生巾及失禁墊的ODM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亦在中國製造及供應“捷護佳”及“月自在”自有品牌產品。公司擁有綜合能力進行產品研發、品牌設計與品牌建設、製造以及銷售與營銷。ODM和OBM產品均在公司位於北京密雲的兩個生產設施製造。

根據行業報告,按2021年產值及OEM/ODM產值計,公司在中國所有生產醫用護理墊的製造商中排名第二,按2021年OEM/ODM產品出口值計,公司亦在中國所有生產吸收型衛生用品及失禁墊的OEM/ODM中排名第一。2021年,按中國護理墊產值計,公司擁有5.5%的市場份額,按中國個人衛生用品產值計,公司擁有1.1%的市場份額。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It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