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東吳證券吳勁草:淡旺季不是消費股上漲的根本邏輯,當下各消費子行業龍頭性價比都不錯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證券市場紅週刊

國慶前期,A股消費股終於在沉寂許久之後有所表現。近期,與經濟復甦相關的細分板塊,如機場航運、景點旅遊、食品加工、飲料製造、酒店餐飲等均有一定程度反彈。就消費股相關話題,特邀請東吳證券批零社服首席分析師吳勁草進行解讀。

“四季度的消費復甦情況需要緊密關注防疫政策。相比消費淡季與旺季之分,從基本面角度,我更看重基數的高低。”吳勁草表示。在他看來,從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二季度,會逐漸出現低基數效應。“現在很多消費股具有估值的吸引力,具有長期增長韌性的公司估值肯定不會低。”此外,他還就醫美、電商、品牌力塑造等話題進行了深入分析。

消費復甦與防疫政策緊密相關

目前各子行業龍頭性價比不錯

小編:四季度往往是傳統的消費旺季,您對今年四季度的消費情況及消費股表現有怎樣的預期?

吳勁草:消費復甦與防疫政策緊密相關。當然,四季度的消費旺季更多是情緒上的,邊際改善是更重要的。相比旺季我更關注基數高低。從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二季度,會逐漸出現低基數效應。

小編:和新能源這類成長型股票比,從2021年2月高點至今的一年多時間裏,消費股的表現始終偏弱,這與公司盈利韌性是否相關呢?

吳勁草:消費股並非沒有展現盈利韌性,而是未實現估值上漲。像一些白酒、化粧品等消費龍頭,盈利是相當有韌性的。但與出行相關的免税、零售等領域,確實因疫情而導致利潤受到影響。

整體看,最近兩年,市場也處於分化狀態,更傾向於強成長邏輯的股票,如半導體、新能源等。目前市場是更喜歡成長賽道的:快速增長-融資-繼續快速增長這個路徑的,而市場也並不排斥融資,對這種行為給予了高度正面反饋,認為增長比現金流更重要。而消費股則恰恰相反,其現金流、盈利能力都很強,不需要融資就可以維持現有增長,甚至還可以分紅。因此,這就是市場風格分化問題。

小編:談及估值,目前消費各子行業估值水平也是有所分化的,您認為哪些消費板塊更具估值性價比?

吳勁草:現在消費各子行業的龍頭都有不錯的性價比。一些酒類、餐飲類公司的估值已經處於非常有吸引力的位置了,而率先反映復甦的細分領域,如免税、旅遊、機場、酒店、零售等同樣如此。如我們重點追蹤的中國中免,以現在的盈利計算,按照實際經營能力明年可能只有二十多倍的估值,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

小編:正如您剛才説的,市場的風格短期還不在消費股。但現在是長期配置的好時機了。

吳勁草:是的,市場情緒無法把控,但有吸引力的估值的相對區間卻可以給出判斷。股市短期是投票器,長期是稱重機。短期股價會受各種因素催化及影響,但長期股價是由盈利的質量來決定的。現在很多公司具有估值吸引力,需要未來兩三年後再來複盤,而不是看兩三個月後股價的漲跌情況。

長期而言,具有長期增長韌性的公司估值肯定是不會低的,比如日本一些化粧品公司,公司的增長可能在2%~5%,估值長期保持在四五十倍,甚至五六十倍左右。

投資要把握住三大邏輯

奢侈品漲價更多與貨幣政策相關

小編:能談一談您對消費股整體的投資邏輯嗎?

吳勁草:消費股投資有三大邏輯,一是行業規模與滲透率提升。當新技術誕生、新消費需求被挖掘時,往往能迎來滲透率提升的機會,如2021年的醫美、新能源汽車就是典型代表。二是市佔率提升。當消費習慣已經逐漸形成後,行業頭部名將在一輪輪“拼刺刀”中競爭,爭取龍頭地位,市佔率不斷上升,比如化粧品賽道的珀萊雅,運動服飾領域的安踏等。三是價格帶提升。一部分消費品具有持續提價能力,比如茅台、愛馬仕等,另一些消費品則可以做高端迭代提升價格帶,如華為等。

小編:聊聊其中的代表領域醫美吧。2021年該板塊爆發,但在行業爆發初期,似乎並不容易分辨出好公司和差公司。

吳勁草:確實如此。任何行業都有個大浪淘沙的過程,初期一定是魚龍混雜的。醫美這類滲透率提升的成長性市場,優勢是空間很大很性感,從0.5%~5%,這是10倍級別的增長,而從5%~10%,這是兩倍的增長,很顯然,0.5%~5%的市場更具成長能力。在初期,是騾子是馬,資本市場很難辨,但路遙知馬力,長期發展中企業最終會分出差異。

那麼,如何去挑選具體的公司就顯得很重要。談到醫美,這是一個兼具消費和醫藥屬性的行業。從終端消費屬性來看,藥的功能是治癒,消費品的功能是改善。如果把醫美當作藥來理解,其目標就是治好某種病,一旦具有這樣的屬性,產品就是一次性的,不具備迭代和復購屬性。當然,如果這種“病”是“你覺得自己不夠美”,那變美就是一個持續的消費動作,可持續和復購的,這跟治癒是不一樣的。

體現在公司的思路上,就要看一家醫美公司擅不擅長消費品的定位。當然,這也要區分上下游不同的公司,比如上游製劑、注射劑、原料類的公司,和下游美容診所類的公司,思路也是不一樣的,需要區別看待。

小編:波司登、李寧等國產品牌是市佔率提升的代表,成長為細分領域的老大。那麼,對於這類機會,投資者如何率先捕捉到呢?

吳勁草:需要不斷地與市場溝通,同時去公司調研,這是有跡可循的。如,2018年時,我在大街上發現很多年輕人穿着波司登的羽絨服,在此之前,很多人認為它可能是個偏中老年人,“送爸媽”的品牌。後來,發現我的很多年輕同事也買了波司登羽絨服,這時品牌力可能發生了實質的變化。

通過調研我發現,波司登此前也做過很多不同的四季常服以及女裝品牌等,但發現效果並不理想,於是公司在2017年、2018年左右重新聚焦羽絨服。當時恰好處於國貨崛起大潮前夜,公司抓住這個時間點,在設計、營銷、市場、品牌升級上都下了很多重注。同時,功能性很強,也是波司登羽絨服的優勢領域,因為全世界的羽絨服很多都是在波司登製作的,其技術和工藝本身就是突出的,加上自己又做了很多年羽絨服,具有羣眾基礎。因此,在強大供應鏈優勢下,強標籤化產品就打造出來了。可以説,任何品牌的成功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力。當然,即便如此,也不一定就能成功,不管怎樣,萬變不離其宗,主要還是要注重品牌標籤的打造。

覆盤李寧也可以發現,其崛起源於2018年的貿易爭端,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而後來的新疆棉事件,也讓公司再次“出圈”,深入調研的同時這些事件都是需要重點關注的。

小編:價格帶提升典型例子是奢侈品。在疫情給全球消費市場帶來重擊的同時,奢侈品行業就憑藉漲價這個法寶得以獨善其身,一些巨頭企業業績高增長。為何奢侈品品牌的提價能力如此之強?如何理解奢侈品品牌的“硬通貨”屬性?

吳勁草:一方面,奢侈品品牌不斷漲價與貨幣政策是緊密相關的,好比一些地方的豪宅,像我這樣的普通人,可能一輩子都買不起,但並不影響其價格持續上漲,這代表的是貨幣整體的估量體系。並不是奢侈品變得貴了,而是錢變得便宜了。數據顯示,2000年M2是13萬億,2021年M2是238萬億,20年來貨幣總量漲了18倍。從這個角度看,奢侈品漲價本質上是貨幣屬性的反映,並不是產品本身在漲價,而是錢被稀釋了。

另一方面,有些公司並不是因為貨幣方面的因素漲價,而是通過產品迭代來漲價,比如,非奢侈品品牌華為、波司登都是非常典型的品牌升級的案例。

小編:我國最具特色的奢侈品領域是高端白酒,比如茅台就展現出顯而易見的品牌壁壘和漲價能力。但關於茅台是否能夠被劃歸為奢侈品是有爭議的。此外,白酒主業之外,茅台還推出了很親民的冰淇淋產品,對此您怎麼看?

吳勁草:我認為沒有必要區分奢侈品和非奢侈品,反倒是可以分為日常消費和非日常消費。高端白酒還是屬於非日常消費,而礦泉水、啤酒、護膚品等則更偏向於日常消費。

非日常消費產品的價格最終是由終端消費者來決定,而不是出廠價。比如高端白酒終端的價格可能一瓶要2600~2800元,而成本價大概也就60多元。與之相對,其他行業會存在明顯差異,比如空調行業,上游製造成本很高,出廠價受銅板、芯片等產品的影響很大,而高端白酒的代表茅台,其終端價格幾乎不受糧食漲價的影響,消費者認為其價格是合理的,那它就是合理的,這主要取決於消費者是否認可。

一家消費品公司,是分別具有銷售和營銷任務的。茅台推出冰淇淋產品,截至目前,我還是傾向於認為這種行為屬於營銷而非銷售活動,也就是説,其在貢獻收入與利潤方面的作用,遠遠沒有品牌流量曝光的功能大。

營銷和銷售是兩回事,銷售參與更多的是與渠道、批發商、經銷商等進行交流,關注貨物的批次,產品的上架等信息。而營銷的關注點則在於如何打造產品的市場形象、進行廣吿投入、聘請代言人,在市場上引發熱搜等等,也就是讓品牌為更多人所知,或者塑造品牌形象。

電商直播重點是宣傳非賣貨

品牌化是中國消費品未來的方向

小編:相較歐美等市場,A股消費股的成長環境不一樣,比如,西方國家在線下發展完善之後才出現了電商,而我國線下零售在發展到一半時就受到了電商崛起的衝擊。從這個角度看,與美股市場相比,在A股尋找消費牛股的“路徑”存在怎樣的差異?

吳勁草:電商和互聯網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它是渠道上面臨的不同環境。中國的電商、互聯網整體上比美國更發達,這樣的市場裏,渠道能力尤為重要。

舉個例子,相比美國,中國並沒有出現線下連鎖店,連鎖這種模式在美國有兩個功能,一個功能是賣貨,另一個功能是為產品背書。渠道如果不能為產品提供背書,那麼這個渠道本質上只是物流渠道,物流渠道對於消費者來説並沒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此,一定要有精選能力或者為產品背書的實力,這個渠道才能夠成長,也才是更好的渠道。

目前來看,中國的便利店主要在滿足即時性消費,從最後一公里這個功能上來説是可以的,但在為產品背書這樣的層面不給力。所以,便利店業態在中國並未成長得很強大。但通過便利店的思維,可以在線上找到一些產品迭代非常快,非常好地利用了電商反饋機制的品類,比如護膚品品類。在2016年的時候,其電商佔比可能只有20%,但2016年時電商已經很發達了,基本上想買什麼東西都可以在電商上買了,即便如此,過去5年,護膚品這個品類的線上佔比已經從20%提升到了50%左右,而一些護膚品龍頭上市公司,其電商比例基本都在85%以上。因此,有一些產品確實是適合線上的,一定要通過線上渠道把品牌塑造起來。這不僅僅是賣貨,而是要塑造品牌,時刻有塑造品牌的思路在心裏,才能把產品做好。

我還想再強調,品牌塑造和銷售是兩件不同的事情,銷售叫Sales,營銷叫Marketing。在互聯網渠道下,如果沒有把這兩件事情考慮清楚,就會出現很大的偏差。到底是在賣貨,還是宣傳品牌,要弄清楚。比如,“雙11”到底是在賣貨,還是在宣傳品牌?肯定是在宣傳品牌。即便“雙11”期間,很多品牌並不賺錢,但它們還是會非常積極地參加,這就是營銷的訴求。

小編:在整個線上消費市場中,2021年直播電商市場規模約2.27萬億元,滲透率約為15.5%,而2020~2021年直播電商行業絕大多數市場份額集中在了淘寶、抖音、快手上。就淘寶而言,其頭部主播帶貨特點最為明顯,您怎麼看其倚重頭部主播的業態?三大直播電商平台中,抖音中心化程度最低,這對其長遠發展有何戰略意義?

吳勁草:直播電商是一種兼具營銷跟銷售的動作。不過,淘寶上的直播帶貨基本被營銷霸屏,其直播帶貨幾乎沒有銷售功能。比如淘寶上所謂的店播,基本上是客服。所以淘寶基本上被幾個大主播所“壟斷”,大主播要的折扣非常高,費用也很高,選擇大主播帶貨對品牌方可能是不盈利的,但卻可以提高品牌力,這件事本身對後續的盈利有幫助,這是鏈條上的曝光-轉化-復購“三部曲”。因此,淘寶在第一部分曝光這個層面上做的是非常好的。

李佳琦不是興趣電商,而是折扣電商。在李佳琦直播間買的絕大部分東西是你已經知道它該賣多少錢,李佳琦幫你砍價,李佳琦一個產品展示時間很快,可能就一兩分鐘,一兩分鐘我們並不能從中得到產品的增量信息。因此,李佳琦並沒有向消費者提供新的內容,而是通過巨量採購的規模砍價。這個動作對營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勢必形成強烈的內卷。

就抖音未來的發展而言,我覺得對於平台化企業來説,是更良性的思路。抖音有意在抑制頭部主播的出現,一旦出現類似的超級主播,抖音會降其權重,因為它不希望出現類似砍價的行為。抖音的去中心化,對平台來説,議價能力要更強一些。

小編:作為“世界工廠”,中國具備全世界最發達的消費品供應鏈,但供應鏈企業如何實現價值最大化是一大難題,如何將供應鏈企業實現最大價值呢?如何打破供應鏈企業受制於人的現象?

吳勁草: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本質上還是上下游強勢關係的區別。從終極角度説,每個供應鏈企業心中都有品牌夢,最終做成品牌是最佳的,這樣不會受制於人。但自己做品牌,並非易事,絕大部分企業做不出品牌。比如,申洲國際當年也試圖做終端消費品品牌,但並沒有成功,這意味並不是供應鏈優秀就能做出品牌來。

而如果抱上了像蘋果這樣的大腿,可以有一段時間做得相當不錯,但也免不了被剔除出局的風險。這是相當矛盾的。我只能説,如果足夠優秀,可以去做品牌,但是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説,更合適的路徑是把自己的供應鏈做得更好,讓自己不要被剔除出產業鏈,讓自己的供應鏈產品做到行業最優。

事實上,對個人來説也是如此。比如,當年很多的作詞作曲家,也有成為前台歌手的夢想,一些人各方面的素養都非常優秀,但是他們最後並不能成為歌手。我自己就在2018年參加過中國好聲音,比賽進行到第三輪時,我發現有很多都是音樂學院畢業的專業選手,即便如此,他們還要給自己安一個素人身份,作為真素人的我,我到最後一輪發現自己的實力確實跟他們存在差距。而這些實力很突出的音樂人,想成為歌手,也是相當不容易的。因為比起音樂素養本身來説,市場認知更重要。也就是説,音樂素養很強的人不能出頭,在於具備音樂素養與成為歌手並不構成直接對應關係,這就類似供應鏈和產品,品牌最終是市場認知的累積,而不單純是產品素養的堆積。

小編:品牌之路如此難走,那麼中國在這條路上能走通嗎?

吳勁草:品牌是不可複製的,需要積年累月在對的時間不斷踩對點才能做出來,是具有時間維度的。其次,品牌有溢價的核心壁壘,比如,茅台酒60幾元的成本賣2800元左右,消費者覺得合理,那就合理。事實上,價格合理不合理,並不是由成本決定的,而是由終端消費者決定的。另外,品牌是非常隨機的,沒有人能確定性地創造出一個品牌來,它是大浪淘沙,物競天擇篩選出來的結果。

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品牌化,更接近歐美,而非日本式的去品牌化。中國與日本的貨幣環境完全不同的,日本失去的20年,更多與收縮性的貨幣政策相關,而中國是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商品漲價,包括房價上漲,很大程度上都要歸結於貨幣因素。

品牌化對中國至關重要,很多人認為將來中國會像日本那樣,淪為低慾望社會,大家對品牌消費沒有慾望和動力,對此,我並不贊同。以我個人為例,我在日常生活中極力踐行的就是去品牌。除了與飲食、護膚品等具有“不可逆性”的有安全屬性要求的相關產品,或者社交屬性較強的宴請等場合,我會買一些品牌化的商品,其他場景我都是強烈去品牌化的,比如,休閒服裝、耳機等電子產品及其他日用消費品等,我基本上會都會在1688上購買。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操作”,是因為我是研究消費品出身的,我瞭解消費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分配情況。而當我在向其他人講述我這種消費觀的時候,大部分人是不認可的,這也反映了一件事,即“中國目前的貨幣市場環境下,消費品發展未來的認知方向還是品牌化,而非去品牌化”。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