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最熱的,不是哪個電影叫好叫座,也不是哪個景區被擠爆,而是一家賣醬油的。
海天味業。
因為被指出存在國內外產品的“雙向標準”,而頻頻被推上熱搜,即使在公司兩度迴應,即使是中國調味品協會發生聲明,支持企業維權,貌似也沒有平息公眾的質疑。
很明顯,海天味業正在陷入一場輿論危機中。
不過,這場危機真的撼動它的江湖地位嗎?
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此次海天味業事件的來由。
9月末,多位網友曬出在國外購買的海天醬油的圖片,產品配料表上只有水、大豆、小麥、食鹽等天然原料,沒有添加劑,之後有網友曬出國內海天醬油的配料表,除了天然原料,還有多種添加劑,從而引發了海天醬油“雙標”的問題。
温哥華購買的海天醬油 來源:微博
日本購買的海天醬油
中國國內購買的海天醬油 來源:微博
如果單看醬油瓶上的説明,海天似乎真的無話可説,不過海天自己有話要説。
針對公眾質疑,海天味業9月30日晚間在其官方微博發佈一則聲明進行迴應,對近期產品添加劑爭議進行迴應,指出海天所有產品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及其標識均符合我國相關標準法規要求,部分短視頻賬號利用大眾對於食品安全的關注製造焦慮和恐慌,在網絡上製造並且散播謠言,嚴重損害了公司品牌形象,其言行己構成對公司名譽權的嚴重侵害。公司己委派專業律師團隊調查取證,必將悉意造謠者、傳播者的法律責任追查到底。
但這份措辭強硬的聲明,並沒有平息輿論風波,“雙標”問題繼續在網絡平台發酵。於是,10月5日,海天味業再次發佈聲明稱,食品添加劑廣泛應用於各國的食品製造中,各企業按照各國標準和產品特性合法合規使用食品添加劑,海天售賣的國內國外產品內控標準是一致的,並未“雙標”。
同一天,中國調味品協會也就海天事件發表聲明,內容大概和海天聲明類似,譴責造謠者,支持企業依法維權。
連續的聲明,今天有關海天的“雙標”輿情有所降温,但是這一事件突然爆發,也引發了我們很多的思考。
中國向來有民以食為天的説法,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全部和食有關,所以食品安全向來最能撩動民眾神經的事。同時,在商言商,逐利是企業本性,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犧牲食品安全的事件,層出不窮。
14年前的三鹿奶粉事件,廠家為了多賺利潤,非法往奶粉裏添加三聚氰胺,造成了30萬嬰幼兒出現泌尿系統異常、6名嬰幼兒不幸去世,除了內地,事件還波及到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始作俑者三鹿直接倒閉收場,伊利、蒙牛、光明、聖元及雅士利在內的多個廠家的奶粉都檢出三聚氰胺。雖然在國家監管嚴厲的整頓中,不再有廠家的產品驗出三聚氰胺,但是該事件重創中國製造商品信譽,多個國家禁止了中國乳製品進口,是迄今為止最嚴重的一起食品安全案件。
此後多年,國人對於國產嬰幼兒奶粉都談虎色變,當然間接造成進口奶粉、海外奶粉代購火爆,也造成豆漿機的盛行。
此次海天事件,看似突然,其實不然。
如果看看整個行業的宣傳口徑,你大概能夠理解當中的原因。
比如此前宣傳曬夠180天,被曝光出來的卻是出口醬油,跟國內沒什麼事,國內銷售的很多都是勾兑醬油。現在,在國內基本找不到有哪一款醬油,沒有添加劑的,甚至有被專家稱為強致癌特性的山梨酸鉀、苯甲酸鈉等防腐劑。
又如海天一再宣稱自己用的添加劑是符合國家標準,但是深挖後發現,國家標準《醬油質量通則》主要起草單位正是海天自己。
如此看來,海天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確實很難説得清楚。
實際上,商家的誇大宣傳,搶眼球的事情,絕不是醬油行業才有,各行各業都存在。特別是現在的電動車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款40萬的車,動不動就説自己是500萬以內最好的SUV,一款30萬的車,動不動就説自己是50以內最好的SUV,還有説自己的20萬的車可以比肩百萬豪車,更有甚者,直接説自己的對手都是500萬開外。
那是一個比一個狠,絲毫不會在意自己有沒有違反廣吿法。但是,誇大其詞的做法,從來都是雙刃劍,開始是可以奪人眼球,造成轟動,但一旦質量出現問題,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反噬自己,這個事其實已經發生在理想L9身上。
醬油和汽車雖然不同一個品類,但對於人身安全的重要性卻是一樣的,食品安全出問題要人命,汽車安全出問題,同樣要人命,所以在這些問題上,真的容不得有半點馬虎。
現在社交網絡發達,民眾對於一些關係到切身利益事件的關注度空前提升,即使是普通人的觀點也很容易獲得傳播,而且中國人現在已經富起來,對於“雙標”問題,很容易被戳中神經。雖然“雙標”到底存在不存在,正不正確,先不做定論,但在此次的海天“雙標”事件中,很多觀點都是網友自己的發言,海天卻一再強調是有人造謠,迴應顯得有點蒼白。
當然,不排除有人故意散佈,有意識地引導公眾輿論向着一個方向走,以達到製造焦慮,收割流量的目的,但作為企業,遇到這類輿論危機,最重要的還是自省,自己沒問題才是真的沒問題。
迴歸到資本市場,大家最關心的,還是國慶節後開盤,海天是一字跌停,還是啥事沒有?
從過往的食品安全事件看,的確有對企業造成嚴重危機的,比如三聚氰胺事件,三鹿公司灰飛煙滅,還有雙匯瘦肉精事件、酒鬼酒塑化劑事件,雖然相關公司不至於倒閉,但對企業的品牌形象、公眾信譽度、經營業績、股價,都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
如2011年央視“315”曝光雙匯瘦肉精事件後,雙匯股價一天內跌去20%,雖然公司申請緊急停牌以規避市場波動,但復牌後繼續大跌,最終跌去近7成才觸底;2012年11月19日,媒體報道經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檢測出酒鬼酒中的塑化劑(DBP)含量為1.08mg/kg,超標2.6倍,受事件影響,酒鬼酒股價經歷連續4個跌停,並直接帶崩了整個白酒板塊。
此次海天事件,很多人都會以雙匯和酒鬼酒作為前車之鑑。不過,此次海天事件的嚴重程度和這兩者之間,還是有明顯的區別。
前兩者用的材料明顯違反了國家相關標準,受到公眾討伐是情理之中,而海天產品並沒有違反國家相關標準,公眾的質疑點在於國內外雙向標準,有厚此薄彼的嫌疑,擺在明面上,頂多説海天存在歧視不同消費者的問題,並不是違法問題,除非能夠給出明確證據,證明食用了海天的產品出現嚴重的健康問題,又或者所添加的添加劑嚴重超標,存在潛在的嚴重威脅健康的問題。
雖然説海天的迴應算不上很完美,但至少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態度,最重要的一點是:我(海天)沒有違法。潛台詞就是,海天不會被監管部門拉去喝茶,這點很重要,不牽涉到法律法規問題,公司即使受到質疑,就始終可以限定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
所以,對於股價,影響不能完全沒有,但也不會太大。海天的估值雖然還有50多倍,看着還不低,但經過消費股退潮、市場流動性收縮、業績暴雷,已經釋放了不少風險,股價相對2021年1月份的高位,已經跌去差不多一半。
如果後續沒有更明確的證據,證明海天醬油產品存在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隨着時間的消退,“雙標”事件大概率會慢慢平息。
回到開篇的問題,此次的“雙標”事件,不可能撼動海天的醬油一哥地位。
在核心的維度,比如產品、品牌、渠道,都無出海天之右者,規模、成本、盈利能力、收益率等經營指標上,海天也是妥妥的第一,競爭對手只有拼命追趕的份。雖然業績增速放緩,渠道受到諸如社區團購等新零售的衝擊,但這不是海天一家的問題,是整個調味品行業都面臨的挑戰,相比其他廠商,海天的抗風險能力要更強一些。
不過,作為食品行業,安全問題始終是懸在所有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稍有馬虎,輕則受傷,重則傾巢覆卵。
對於海天事件的真相如何,我們還不能妄自下結論,但真心希望相關企業可以給公眾一個滿意的交代,也希望如果真的存在惡意造謠,造謠者能夠得到應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