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零跑汽車成功登陸港交所後,威馬汽車也加快了IPO的節奏。
但讓威馬汽車沒有想到的是,一條“威馬年虧82億,創始人年薪12億”的消息衝上熱搜。
詞條內容顯示,威馬汽車之前發佈的招股書中披露,2019至2021年之間,威馬汽車虧損數額持續增加,其中,2021年虧損約82億元。但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的薪資在2021年高達12.6億元。同年,威馬汽車向主要管理層支付的薪資總額為17.5億元,沈暉一人薪資佔據了主要管理層薪資的72%。
這則消息持續引發熱議,但最讓外界不解的是,威馬汽車已經連續三年虧損,緣何管理層卻拿着數十億的高薪?威馬汽車的存在是否真的是掏空公司的資本遊戲?
根據威馬汽車提交給港交所的招股書顯示,與網上所説的12.6億元“薪酬”相比,招股書披露的是“酬金”。數據顯示,2021年CEO沈暉的酬金達到12.6億元,其中薪金及花紅為201.1萬元,受限制的股權激勵為12.59億元,而2020年沈暉只有161.8萬元的薪金及花紅,沒有股權激勵。
有業內人士表示表示,“12.6億元的薪資不是沈暉實際到手的薪酬數額,應該是他的薪金和受限制的股份收益兩方面的組合。受限制的股份為非現金性質,不是實際的現金支付,也有一些嚴格的履行條件和標準, 並不一定能夠實現兑付。 只有企業上市之後,他才會有可能真正拿到這筆錢。”
按照香港資本市場的邏輯和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 沈暉的股份收益是一筆未來可能會發生的收入,並沒有發生實際的支出。 而在招股書中披露該數據,一般是企業選擇以一個較高的金額來推動高管為企業的上市作出的貢獻而設定的一種激勵手段。
針對於此事,沈暉自己也在朋友圈發表了一篇似是而非的回覆," 有些事情,腳指頭想想就知道真假,不值得花費時間解釋 "。
雖然創始人高額年薪與網傳有所出入,但年虧82億卻是事實!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威馬汽車收入分別為17.62億元、26.71億元和47.43億元;年內虧損分別達到41.45億元、50.84億元和82.06億元,近3年虧損累計174.35億元;經調整淨利潤分別虧損40.44億元、42.25億元和53.63億元;同一時期,毛損率分別達到58.3%、43.5%和41.1%。
從銷量上看,威馬汽車今年以來也遭遇了滑鐵盧,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威馬汽車售出7476輛電動汽車。對比同期,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的汽車交付量分別為2.58萬輛、3.46萬輛、3.17萬輛,與威馬汽車同屬第二梯隊的哪吒汽車和零跑汽車交付量分別為3.02萬輛和2.16萬輛。威馬汽車的銷量已經遠遠不及第二梯隊。
數據來看,威馬歷史上的最好成績,停留在去年12月的5062輛,在那之前連續3個月,月銷都在5000輛出頭。進入2022年,威馬銷量下滑,月銷量再沒超過5000輛。
在威馬近兩年業績不佳的情況下,創始人的 12.6 億年薪就難免會引發爭議,歸根結底來看,高薪無罪,業績差是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