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言
上週末的文章,我給各位看官分析了,爲什麼通脹很快就能下來。可給某些看官給激動壞了,這一頓懟我啊。他們可能是覺得我說通脹能被控制,就代表我說股市要漲,就代表我推薦大家買股票。我也挺無語的,我當時還特地提醒大家,通脹即便能被控制,美聯儲也肯定會保持強硬的態度,而且會保持強硬很長一段時間。果不其然,這周的美聯儲就是按照咱們的劇本來表演的。
來源 | 美投investing
2022-09-26 10:31 發表於加拿大
但您還別說,這次爭議給了我個啓發,既然分析通脹下滑那麼多人質疑,那咱這期視頻就來分析一下,通脹爲什麼一直下不來。這倆問題聽起來似乎有點兒矛盾。但是作爲投資者,不會同時分析硬幣的兩面肯定是不行的。即便再確信什麼觀點,也必須隨時做好犯錯的準備。
更何況,這兩個觀點其實也並不是完全矛盾。我確實認爲通脹會見頂下滑,通脹也確實連續兩個月有所回落。但是客觀的說,通脹的下降速度還是太慢了。畢竟我們已經加息了大半年,縮表也好幾個月了。天天聽這個公司裁員,那個公司倒閉的。可是這通脹怎麼還是如此之高呢?今天這期文章,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背後深層的原因。我相信,當你瞭解了事情的真相,你也能做到對未來通脹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
02 通脹爲什麼下不來
關於通脹爲什麼下不來?市面上有很多解釋,有人說是加息的力度不夠,還有人說是之前放水放太多,有人說是移民的減少,還有人說是中美的脫鉤,甚至有人認爲這是美國人的陰謀。這些可能都是原因,也可能都不是。尤其是那種陰謀論的東西,他既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僞。但很多人卻深信不疑。美投君這裏,不是想要否認任何一些因素。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些我經過驗證後的結論。我認爲,導致這次通脹一直下不來的,有兩個最爲核心的因素。
第一個原因我之前跟各位看官講過,是美聯儲政策的滯後性。別看美聯儲加息對於股市來說是立竿見影的,但是對於實體經濟可就不是了。因爲加息本質上就是美聯儲通過控制金融市場來影響經濟。可是對於參與實體經濟的消費者和生產者來說,他們要想感受到金融市場的變化並沒有那麼容易。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利息剛漲一點時,你們可能不會快速的做出反應,消費習慣不會發生太大改變,企業也很難做出什麼調整。直到某一個時刻,當人們真正意識到錢不夠花時,經濟才能真的做出反應,通脹才真的會有所回落。所以說,美聯儲的政策要想真正作用到物價上,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從歷史經驗上看,貨幣政策效果真正能夠體現出來普遍有6到18個月的滯後期。我們這次加息的力度放在歷史上橫向比較也算是比較猛的了。所以這麼看來,這個滯後性會相對短一些,但仍然要至少半年的時間。現在加息也剛剛過去才6個月,還沒有看到明顯的效果也可以理解。不是爲美聯儲開脫,而是客觀事實如此,我們確實要更有耐心才能看到效果。
相信關於美聯儲政策的滯後性,多數看官應該都有所瞭解。我在之前的一期“爲什麼美聯儲一錯再錯”的文章中,詳細分析了美聯儲的侷限,感興趣的看官出門左轉,這裏就不過多分析了。我們這期視頻主要想講的,是另一個很少有人提及的通脹下不來的原因。這就是拜登政府財政政策的問題。這個觀點來自約翰霍普金斯教授Dr Bianchi和芝加哥美聯儲的高級經濟學家Dr Melosi的論文《inflation as Fiscal Limit》。這篇論文太有價值了,一篇論文談古論今,把通脹問題分析的明明白白。雖然其中有些道理非常晦澀難懂,但美投君會盡量把他簡化分析給大家聽。
03 財政政策影響
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要想起作用,就必須要有政府的財政政策的支持!是的,這倆人其實是不一樣的系統。美聯儲這邊,我們確實看到了鮑威爾在不遺餘力的加息縮表,試圖控制通脹。但是美國政府那邊,拜登的表現就有些拉胯了,他的財政政策不僅沒有給到支持,還在拖着後腿。這也是通脹遲遲下不去的一個主要原因。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財政政策一般應該如何支持呢?拜登又是做了什麼拖後腿的事情呢?這還得從疫情開始說起。我們知道,在疫情中,無論是美聯儲還是美國政府都實施了史無前例的寬鬆政策。美聯儲印錢,而政府則配合撒幣。倆人配合的其實還算不錯。這套組合拳,確實很快讓美國經濟從20年疫情引發的衰退中快速恢復了回來,但是他也埋下了一些不小的隱患。
通脹的問題大家現在都看到了。但是除了通脹,還有另一個定時炸彈也被埋了下來。這就是美國政府的債務問題。在疫情中撒的這些錢,可不是白撒的。他們是以增加政府債務爲代價撒出來的。具體原理,我就不給大家解釋了。這裏美投君給各位看官看張圖。圖中藍線代表的是政府債務除以GDP的比率。可以看到當前的債務壓力已經來到了GDP的123%,算是歷史最高的水平了。而且過去兩年這個規模的增長非常迅速。更糟糕的是,美聯儲那邊爲了應對通脹,又開始瘋狂的加息。這就意味着,政府不僅還債壓力變大,還利息的壓力也在增加。雙重壓力襲來,使得美國政府的債務問題變得迫在眉睫。
04 政府應對方式
現在擺在政府面前有兩條路。第一條路,全力解決債務問題,收緊銀根。政府開始加稅,砍支出,砍投資,做到開源節流,加速還債。這種方式確實有助於緩解通脹,但是經濟恐怕會吃不消,民衆的日子肯定不好過。另一條路,是繼續寬鬆。接着奏樂接着舞。政府繼續撒錢,搞投資做福利。至於債務問題還是老辦法,寬鬆,印錢,新債還舊債。這種方式民衆短期內肯定是喜聞樂見的,但問題是,這麼做不僅會使得債務問題變得更加嚴重,也不利於控制的通脹。最終也許會引發更大的問題。
可以看到,並沒有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但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看,第一條路肯定是更好的。長痛不如短痛,趕緊解決問題能夠一勞永逸。但遺憾的是,拜登很顯然選擇了第二條路。可能是爲了不久後的中期選舉造勢,拜登最近幾個月推出了大量撒錢政策。3個月前,給退役軍人的健康福利法案,honoring our PACT act通過,撒幣金額6770億美元。2個月前,芯片資助法案Chip Plus通過,撒幣金額790億美元。1個月前,學生貸款減免法案通過,撒幣金額5000億美元。當然,所有這些法案的錢不是一下撒完,而是分幾年慢慢撒。但寬鬆的政策是盡顯無疑了。從拜登當選到現在,他已經增加了4.8萬億的財政赤子,是同期特朗普時代的兩倍之多。
拜登這樣的寬鬆政策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它的後續影響可能會使得通脹完全無法控制。這裏邏輯稍微有些複雜,我儘量把他說的簡單易懂。首先拜登這種撒錢的政策不可避免的會繼續增加政府的債務,而在加息的環境中,可以想象政府的債務問題會變得越來越嚴重。那留給他們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繼續印錢來還債,但這必然會引發通脹。另一條,是放任通脹不管,高通脹的環境下政府的債務自然就沒那麼值錢了,也就降低了還款壓力。這就是爲什麼借錢的人都希望通脹增加,因爲他們以後還錢的時候就會更加容易。所以你看,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只要政府債務問題不解決,通脹就很難被控制。
而且對於市場來說,他們也完全清楚這件事。所以你會看到最近的美債利率一直在上升,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擔心美國債務問題會使得通脹更加難以被控制。而一旦市場預期這件事情會發生了,那你最後是否發生已經不那麼重要了。我認爲你通脹下不來,那在預期的作用下,最終的通脹可能就真的會下不來。
05 財政政策的影響邏輯
我知道這整條邏輯有點兒繞,我最初看這篇論文的時候也花了不少時間來理解。我再給大家簡單梳理一下這的邏輯。現在是美國的債務問題正在變得越來越嚴重,同時通脹也需要被解決。政府可以選擇緊縮政策,也可以選擇繼續寬鬆。選擇緊縮,債務和通脹都可以快速被解決,但是民衆會不開心。選擇寬鬆,民衆倒是開心了,但是債務和通脹就都會變得更加嚴重。很顯然,拜登政府選擇了後者。而在加息的大背景下,人們會預期債務問題愈演愈烈,也就使得通脹的控制變得更加困難。而一旦市場預期發生了變化,那最終的通脹就非常難以控制了。
論文作者舉了60年代政府的例子,你會發現他們和我們現在如出一轍。1963年到1969年間,當時的美國總統林登約翰遜簡稱LBJ,也是和拜登一個路子。在任期間,他大舉推行他的大社會計劃,想要消除貧富差距和族羣的不平等。爲此他推出了多項撒錢方案,在教育,醫療,城市,農業等領域上大舉投資。甚至後兩任總統,尼克鬆和福特,也沒能逃過他的政策餘波,整個政府的支出持續擴大。另一方面,當時還有個越戰在不斷燒錢。LBJ還主動擴大了越戰的規模,使得政府的財政壓力與日劇增。當時的政府債務問題也是史無前例的高。
熟悉美國曆史的人都知道,60到70年代,是美國著名的大通漲時代。高通脹幾乎持續了20年的時間,這20年內,美國經濟經歷了4次衰退,經濟發展幾度陷入停滯,所以也有人稱之爲大滯漲時代。論文的作者認爲,這就是由於政府的財政政策過於寬鬆,債務問題持續惡化所導致的。根據他們的模型測算,政府的債務問題是當年推升通脹的元兇。他進而推升了市場對於通脹的預期,導致所有人都習慣了高通脹。這纔是通脹近20年都無法下降的本質原因。當年的石油危機和反覆橫跳的美聯儲,都不過是讓問題進一步惡化了而已。所以作者認爲,“通脹歸根結底就是一個財政政策現象”
既然6、70年代和我們現在有如此多的相似之處,那麼我們現在會不會重演當年的悲劇呢?論文作者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但他卻用數據模型表達了他的擔憂。根據論文作者的計算,本輪通脹中,大概有一半是因爲政府的債務問題導致的。不僅如此,現在普遍額預計是,政府的債務問題還會繼續上升,直到2032年才能觸頂。甚至還有人更加悲觀,認爲美債可能從此就不會得到緩解了。不管是何種推測,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債務問題恐怕都會是控制通脹的一個隱憂。
而且別忘了,我們現在還處於一個加息的環境中,未來這種高利息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更增加了政府的債務壓力。論文作者就認爲,加息本來是爲了控制通脹,但是由於美債這個絆腳石,加息的效果可能會大大折扣,甚至可能會帶來更多的通脹壓力。作者通過模型計算髮現,如果財政政策繼續保持如此寬鬆的話,美聯儲把通脹降低個1%,就會讓經濟產出下跌3.6%。這個比例顯然是很不劃算的。如果繼續這麼下去,通脹將難以被控制,而經濟也不見增長,美國經濟可能會進入一個長期滯漲的死循環。
06 破局的方式
那麼有沒有破局的辦法呢?1981年的裏根政府也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參考。裏根總統推崇新自由主義經濟,他認爲小政府纔是最有利於經濟的。於是當年,他大刀闊斧的砍掉政府的各種福利和公共服務,只把支出集中在一些不可取代的地方,比如說國防。他還強烈反對政府爲了幫助民衆應對通脹發生活補貼。爲此他直接禁止了所有直接控制通脹的財政手段。也正是裏根政府大刀闊斧的改革,配合着當時保羅沃爾克任內的美聯儲,使得持續了近20年的通脹最終徹底被消滅。當時堪薩斯城聯儲主席就曾公開感慨道:過去這麼多年來,國會一直推行着他的寬鬆財政政策,這讓美聯儲多年來抗通脹的努力都白費了,而這一次我們很有機會,因爲這是多年來第一次我們在抗通脹的道路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而反觀現在的拜登政府,他們似乎還在走着錯誤的老路。爲了讓學生能在高通脹的環境下生活的更好,拜登減免了他們的貸款。爲了讓民衆能夠不至於被高通脹拖累,他又借了3910億美元,搞了個降低通脹法案,去補貼民衆。雖然說,我們現在的通脹還沒有70年代那麼頑固,經濟底子和國際環境也要好於當年,但是政府這麼個撒錢,是要如何能解決通脹的問題呢?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如果沒有政府財政政策的配合,光是美聯儲玩了命的加息和縮表,通脹也是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的。
其實,在分析完所有這些問題後,相信大家也不難看出破局的方式是什麼。其實說白了,就是政府別再發錢了。這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政府的工作也不僅僅是控制通脹。但在我看來,現在政府所有的這些應對方案不過是飲鴆止渴。真想要控制通脹,就必須要有人受苦,有人捱餓,有人破產。這本來就是經濟運行該有的樣子。一味地發錢,只能讓經濟處於一個慢性死亡的狀態,長期來看肯定是弊大於利的。
其實不發錢,也不一定就是要勒緊褲腰帶去還債。當年裏根政府最終也並沒有將政府的債務問題徹底解決,反而是因爲減稅政策而增加了財政赤字。但是他之所以能夠解決通脹,是因爲他展現了一個縮減開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決心。民衆和市場都看到這樣的期望後,通脹才真正得以緩解。目前來看,我們這屆政府想要轉向難度還是不小的。不過不久後,也許我們能看到一絲轉機。這個轉機就來自中期選舉。根據目前的預測來看,共和黨大概率會贏得衆議院,這會對執政的民衆黨帶來一定的制約。也許到時一些民主黨的撒錢方案將會沒有那麼容易得到通過。
關於通脹爲什麼一直下不來這個問題,到這裏咱們就分析的差不多了。不知道各位看官對於政府財政政策這個因素怎麼看呢?你們覺得拜登政府在控制通脹上做的如何呢?美投君自己在看到這篇論文之前,確實沒有太在意財政政策對控制通脹的作用。這至少讓我自己重新意識到了政府政策的重要性。確實,自打特朗普下臺以後,我們投資者似乎很少在關注政府在做什麼了。但是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也許正是我們要重新開始關注政府政策的時候了。因爲,他也許真的會成爲左右通脹走勢的一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