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昨日港股三大指數刷新近日低位之後,今天反彈來了。
截止發稿,恆生科技指數漲2.76%報3883點,國企指數、恆生指數均漲超1%。
科技股集體回暖,攜程、網易漲超4%,京東、美團漲超3%,阿里、百度、騰訊、嗶哩嗶哩、快手等集體跟漲。
盤面上,新能源汽車股大反彈,小鵬汽車大漲超9%,理想汽車、蔚來漲超5%。
此前8月底,證監會發布《中國證監會、財政部與美國監管機構簽署審計監管合作協議》。
文中提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於2022年8月26日與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簽署審計監管合作協議,並將於近期啟動相關合作。另外,美國證監會當天也發佈的聲明顯示,PCAOB工作人員將於9月中旬在香港開展工作。
其中合作協議包括以下重點內容:
一是確立對等原則。協議條款對雙方具有同等約束力。中美雙方均可依據法定職責,對另一方轄區內相關事務所開展檢查和調查,被請求方應在法律允許範圍內盡力提供充分協助。二是明確合作範圍。合作協議範圍包括協助對方開展對相關事務所的檢查和調查。其中,中方提供協助的範圍也涉及部分為中概股提供審計服務、且審計底稿存放在內地的香港事務所。三是明確協作方式。雙方將提前就檢查和調查活動計劃進行溝通協調,美方須通過中方監管部門獲取審計底稿等文件,在中方參與和協助下對會計師事務所相關人員開展訪談和問詢。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6日的報道,SEC主席加里·根斯勒披露,美國PCAOB的工作人員於9月19日開始檢查在美上市中概股的審計底稿。據悉,整個過程需要8到10周,或在2022年12月初得出檢查結果。
對於中概股的審計,證監會在8月底也曾指出,中美雙方將根據合作協議對相關會計師事務所合作開展日常檢查與調查活動,並對合作效果作出客觀評估。如果後續合作可以滿足各自的監管需求,則有望解決中概股審計監管問題,從而避免自美被動退市。
而在中美達成協議後,高盛認為中概股退市的機率由3月的95%降至50%,若退市風險完全消除,或會帶動中概股的市盈率提高11%。
另一方面,隨着本週超級央行周全球加息競賽的到來,議息會議的密集鋪開,也令市場神經時刻緊繃。
最為矚目的是,美聯儲議息會議將於美東時間9月21日(本週三)召開,美聯儲進入緘默期。上週美國公佈的8月通脹數據再超預期,疊加持續強勁的新增非農就業與緘默期前美聯儲釋放的鷹派信號,加息預期在不斷升温。
而市場焦點則是美聯儲加息“75還是100個基點”。
據最新聯邦基金利率期貨,投資者預計9月加息75基點的可能性為85%,加息100基點的可能性為15%。在上月通脹數據公佈後,包括野村在內的多家機構預計本月美聯儲或將加息100基點。
與此同時,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也支持加息100基點。薩默斯表示,CPI報吿證實了美國存在嚴重的通脹問題,如果利率不接近4%,通脹問題無法得到解決。
高盛經濟學家Jan Hatzius團隊認為,從現在到2023年底,美聯儲將再加息四次,然後將利率維持在4.25%至4.50%的區間,直到2024年。
高盛預計,美聯儲將在本週晚些時候加息75個基點。這與幾個月前的情況有所不同,當時多數交易員認為美聯儲只會以這個幅度加息兩次。並預計,美聯儲將在11月和12月再次加息50個基點,然後在2023年以更小幅度加息一次,2024年降息一次。
而美聯儲加息會一定程度上加速資金迴流美國的傾向,對於港股會存在一定的整體影響。有市場分析表示,美聯儲加息是對港股走勢造成影響的重要變量之一,實際上從通脹的拐點來看,今年年底或明年,大概率會看到整個加息縮表週期的結束;同時由於經濟數據等各種指標的衰退,有可能重新開啟新一輪的貨幣寬鬆週期。那個時候港股會迎來不錯的資金支撐,同時股價表現也會有相對很好的預期。短期港股可能還處在底部震盪的階段,也是逢低佈局優質股票的好時候。
當下的港股市場又接近歷史性的估值低位,未來還受哪些因素影響?
光大證券預計港股科技板塊仍將維持低位震盪,建議關注業績修復確定性強的頭部互聯網公司。港股科技板塊調整受四重因素疊加影響,市場情緒修復仍需要時間。
展望四季度,內部環境有望邊際優化,外部環境依然承壓:1)基本面角度,港股科技板塊Q2處於業績底部;2)中概股方面,中美審計監管合作協議並沒有完全消除中概股退市風險;3)海外政策方面,海外政治風險事件未來可能還會出現;4)國內政策方面,平台經濟政策暖風頻吹,關注二十大對互聯網平台企業的相關表述。
短期來看,利空因素仍未完全消化,預計板塊估值仍將維持低位震盪,建議把握估值擾動下的結構性行情:1)業績修復確定性強的頭部互聯網公司;2)關注半導體板塊國產替代機會。
日前,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也表示,從中長期來看,海外是一個大變局期,也是一個滯脹期。今年以來的調整已經將A股和港股都打到了中長期的底部區域,應該更加用結構性的思維去找到戰略性的機遇。風光核氫、新能源車,以及以半導體為代表的信息科技、數字經濟,都將是中長期成長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