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中信證券:持續推薦半導體設備、零部件國產化機會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證券研究,作者:徐濤 王子源

當前正處於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大變革階段,一方面在各國加大政策補貼背景下,產能擴張持續加碼,擴產潮下設備企業受益顯著;另一方面在施加外部限制背景下,供應鏈安全得到重點關注,本土設備材料零部件供應商更多承接本土需求,獲得持續份額提升。我們認為,中國大陸擁有全球最廣泛的電子製造、終端品牌和市場需求優勢,下游需求帶動上游供應鏈轉移是順應歷史潮流的趨勢,一方面國內在成熟製程領域仍與海外廠商具有充分合作基礎,強調商業共贏,另一方面從供應鏈安全考量有望加速國產設備、零部件的研發、驗證,建議關注國產化趨勢下設備、零部件的發展機遇。

美國參眾兩院已通過芯片法案,推動芯片製造迴流美國。

美國提出5年內為半導體行業提供527億美元補貼的“芯片與科學法案” (CHIPS and Science Act of 2022),2022年7月19日、7月28日,美國參議院、眾議院分別以64票贊成對33票反對、243票贊成對187票反對,通過了該“芯片與科學法案”,該法案在總統拜登簽署後即可生效。法案目的是強化美國本土的晶圓廠建設,減少對亞洲製造商的依賴。扶持對象以全球龍頭芯片製造企業為主,如英特爾、三星、台積電和格芯等,通過補貼以及四年25%的投資税收抵免等措施鼓勵其在美國建設先進芯片製造工廠。法案同時規定受到芯片法案資助的公司十年內禁止在中國大陸、伊朗、朝鮮和俄羅斯建設或擴建先進晶圓廠。

除美國外,全球多個經濟體此前陸續推出本土芯片扶持計劃,包括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芯片製造本土化趨勢明顯,促進設備採購。

歐盟委員會於2022年2月8日推出《歐洲芯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擬動員超過430億歐元(約480億美元)的公共和私人投資強化歐洲的芯片研究、製造,目標是到2030年將歐盟的芯片產能全球佔比從目前的10%提高到20%。日本於2022年1月初亦通過一項芯片補貼法案,總計6000億日元(約52億美元)的預算將用於支持芯片製造商,其中向台積電提供4000億日元(約34.7億美元)的補貼。2021年5月,韓國發布“K半導體戰略”,宣佈未來十年將攜手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153家韓國企業,投資510萬億韓元(約4510億美元),目標是將韓國建設成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基地,引領全球的半導體供應鏈。2021年12月,印度政府亦批准一項約100億美元的激勵計劃,旨在吸引全球芯片及顯示器製造商進入印度。

在各地區補貼政策支持下,半導體制造企業積極擴大產能。

根據研究機構SEMI的預估,2020年到2021年,全球共有34個新晶圓廠投入使用,從2022年到2024年,全球計劃有58個新晶圓廠投入使用,這將使得全球芯片產能提高約40%。其中,台積電2022年將建設兩座海外工廠,分別為美國亞利桑那州Fab21以及日本熊本工廠,目前均已經開始建設;英特爾宣佈在美國俄亥俄州投資200億美元建造至少兩座晶圓廠,計劃2025年投產,此外還將在德國馬格德堡市投資190億美元建造至少兩家晶圓廠;三星宣佈將耗資170億美元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建立一座芯片生產基地,最快在2024年投產。中國大陸企業亦加速擴產,2020年6月,總投資240億美元的長江存儲項目二期開工;2021年9月,中芯國際宣佈投資88.7億美元在上海市建設新的半導體工廠中芯東方;2021年6月,長鑫存儲項目二期開工,項目的三期總投資超過2200億元(約325億美元)。

全球擴產帶動半導體設備交期延長,半導體設備廠商在手訂單飽滿

TrendForce調研數據顯示,全球半導體設備交期再度延長至18~30個月不等,因此全球製造廠商的成熟及先進製程佈局均受到影響,整體擴產計劃遞延約2~9個月不等。設備中DUV光刻機缺貨情況最為嚴重,其次為CVD/PVD沉積及蝕刻設備等。在全球設備需求暴增的背景下,相較於海外設備,國產設備交期相對較好,在配套服務、響應速度方面具有優勢,供應鏈安全方面具有保障,均實現了營收快速增長。

外部限制加碼,我們推測美國或採取“小院高牆”式精準封鎖,可能限制用於14納米及以下工藝以及128層以上NAND Flash存儲芯片的美國半導體設備銷往中國大陸,設備供應安全得到重點關注。

近期美國在半導體領域陸續施加對華限制:

1)據彭博社報道,7月27日,泛林半導體(LAM Research)CEO在財報會中表示已收到美國商務部通知,將限制14納米及以下先進製程設備銷往中國大陸;

2)據路透社8月1日報道,美國正在考慮限制向中國大陸出口用於128層以上NAND Flash存儲芯片的美國半導體制造設備;

3)據外媒Protocol 8月2日報道,美國擬限制對華出口用於GAA技術(用於3nm及以下芯片)的芯片設計EDA軟件。此外,美國2022年3月拉攏日本、韓國、中國台灣提議籌組“Chip 4聯盟” ,並計劃8月下旬啟動工作層面會議,一方面穩固芯片供應,另一方面以期牽制中國大陸。目前韓國在存儲行業、日本在設備與材料行業、中國台灣在晶圓代工製造行業均佔據領先地位,美國意在聯合以上地區搭建對華的半導體供應鏈壁壘。

下游需求龐大,供應鏈安全考量催化國產設備、零部件的研發、驗證,相關國產廠商有望崛起。

中國大陸擁有的全球最廣泛的電子製造、終端品牌和市場需求基礎,相應帶動國產芯片採用和本土芯片製造規模成長。近年來中國大陸本土產能快速增長拉動龐大的設備需求,根據SEMI數據,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82.3億美元提升至2021年的296.2億美元,四年CAGR為37.7%,對應全球市場佔比也從14.5%迅速提升至28.9%,成為半導體設備的最大市場。

我們認為國內28納米及以上成熟製程擴產或暫不受影響,否則將衝擊全球芯片供應鏈、加劇缺芯並打擊美國本土設備供應商。中國大陸目前是美國半導體設備企業銷售的第一大地區,中國大陸與美國設備企業在成熟製程領域仍具有充分合作的基礎。國內目前擴產中28納米及以上仍佔主流,我們認為成熟製程部分受到完全封鎖的可能性較小,擴產或不受影響。同時在擴產過程中,為保障供應鏈安全,有望積極引入設備國產化。

我們測算了國內主要晶圓廠的設備招標採購數據,設備整體的國產化率已經從2018年的10.34%上漲到2022年上半年的24.38%,其中化學機械拋光、清洗、氧化擴散/熱處理、測試、刻蝕、薄膜沉積設備在2018年國產率分別為11.1%/27.1%/14.6%/1.3%/14.3%/7.0%,到2022年上半年,國產率分別提升到 50.0%/ 48.0%/ 35.3%/ 33.3%/ 31.8%/ 23.8%,四年時間國產化率實現高速增長。預計隨着國產設備廠商的工藝技術持續升級,產能及產品種類不斷擴大,疊加國產替代需求持續激增,國產設備滲透率有望在未來實現進一步攀升。

風險因素:

國際局勢惡化,行業需求下行,供應鏈本土化低於預期。

投資建議:

晶圓廠擴產新建持續,國內資本開支有望進一步攀升,同時設備材料零部件國產化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艱苦道路,在外部限制加碼背景下有望加速推進,建議關注設備零部件板塊機會。1)當前重點推薦設備平台型龍頭企業;2)重點關注細分設備領域龍頭;3)建議關注佈局前道濕法/量測檢測領域、估值尚低的設備企業;4)關注後道測試、封裝領域的;5)關注零部件領域的企業;6)晶圓製造迴流本土成為當下全球供應鏈變革趨勢,國內擁有全球最大的下游需求基礎,國內晶圓廠有望持續承接本土需求。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