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利率中期策略:柳暗花明
格隆匯 06-26 14:52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廣發固收劉鬱,作者: 劉鬱 肖金川

摘 要   

當前處於債牛的後半段,國內經濟進入恢復期,海外美國進入加息週期,大宗商品價格週期進入回落階段;國內寬貨幣+寬信用組合,收益率曲線趨於陡峭化。對於下半年,我們建議不妨邊走邊觀察,以2019為基準參考,同時密切關注兩個層面,一是7-8月相對確定的疫後恢復。前期政策可能支持經濟增長快速恢復至5%附近,疫情期間十分充裕的流動性可能也逐漸迴歸常態,再疊加通脹預期可能升温,屆時利率面臨階段上行,10年國債收益率的上限在2.85-2.95%區間,中短端調整壓力可能更大。二是9-12月進入經濟迴歸潛在增速過程,經濟內生增長動能修復面臨不確定性。下半年專項債對基建支持作用減弱,國內經濟需要企業和居民部門加槓桿,但年內這兩個部門主動負債意願可能不強,仍有賴於貨幣供給端發力支持。屆時市場可能博弈貨幣寬鬆預期再起,10年國債收益率的下限在2.55-2.60%。後續觀察指標方面,企業部門除了關注中長期貸款外,其活期存款反映的生產經營活動也值得關注;居民部門融資重點關注新增中長期貸款。

核心假設風險。國內政策出現超預期調整。疫情出現超預期變化。

1

2022上半年債市回顧:

現實寬鬆與預期謹慎

2022上半年,長端利率呈震盪市。我們在年度策略報吿中預判,2022年長端利率接近2012和2019年呈震盪市;節奏上1月反映寬貨幣預期,利率下行;進入2月,債市發酵寬信用+春季復甦預期,經歷上行,幅度可能在20-30bp;進入5-6月份,長端利率再度下行。回顧今年初以來長端利率表現,除了疫情對二季度經濟和債市節奏有所影響之外,長端利率走向基本符合我們在去年12月年度策略報吿中所作出的判斷。

2022年二季度,流動性充裕的現實,與貨幣寬鬆預期的謹慎,形成對照。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往常與1年期MLF利率對標的兩個利率走勢出現分化,10年國債收益率在2.70-2.85%區間窄幅震盪,1年期存單利率則出現趨勢下行,從2.6%一度降至2.25%附近。第二,國債收益率曲線,相對於2021年末,今年6月1年期國債收益率相對低了25bp;而中長端利率則基本持平。

這些現象的背後,一方面是疫情影響下,隔夜利率處於1.3-1.4%的低位,這為存單利率和短端利率下行提供了流動性支持;另一方面,經過降準25bp、下調5年期LPR而不下調MLF利率之後,市場對調降MLF利率的預期降温,這就制約了長端利率的下行空間。

2022年上半年,債市出現一輪資產荒。信用債市場短券交易一度擁擠,部分個券一級市場投標倍數較高。通過信貸收支表觀察這期間銀行債券投資規模變化,可以看出這一輪資產荒與銀行欠配密切相關。今年5月相對去年12月,大行債券投資規模增加17755億元,中小行增加18161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多增12659億元、5905億元。這雖與地方債發行前置有關,今年1-5月銀行地方債託管量同比多增7850億;但更重要的可能是信貸需求不足,今年1-5月新增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1.8萬億元,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1.0萬億元。

總結上半年,經濟恢復過程被局部疫情推後,債市資產荒。即將到來的下半年,海外貨幣政策持續收緊,國內政府債發行規模回落,寬信用更多依賴企業部門和居民部門。在企業和居民部門中長期融資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如何看待企業和居民部門融資修復過程?這將是影響下半年債市走向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疫情期間,流動性十分充裕狀態,何時迴歸常態,常態化的資金利率又在什麼水平,這些也都牽動着債市神經。除以上之外,我們也對通脹、海外疫情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

2

下半年海外貨幣寬鬆退去,外需或放緩

海外經濟面臨兩個變化,可能對國內債市產生間接影響。一是美歐貨幣政策收緊,帶來全球需求放緩,也會導致我國外需放緩。美歐等主要發達經濟體,正經歷1980年代以來罕見的高通脹,不得不快速收緊貨幣政策,通過加息、縮表等方式進行需求管理以抑制高通脹。這種收緊貨幣政策抑制需求的方式,往往帶來需求萎縮、經濟放緩。

海外資本市場可能從交易滯脹轉向交易經濟放緩甚至衰退預期。觀察2010年以來美歐短端利率與全球製造業PMI週期的相關性,可以發現美歐短端利率領先全球製造業PMI約12-15個月。這意味着本輪美國和歐央行貨幣政策收緊,對全球需求的拖累效應,至少持續到2023年中期。在美歐收緊貨幣政策的背景下,今年下半年我國出口可能也會面臨外需趨勢放緩。如下半年美債市場反映衰退預期,隱含了未來的降息路徑,美債長端利率可能下行。中美貨幣政策方向仍然相背離,但預期轉為同方向,對國內貨幣政策的約束可能緩解。

二是大宗商品價格週期下行,對應全球製造業-貿易景氣週期可能趨勢回落。今年6月上中旬,CRB工業原料價格指數同比增速回落至7.9%,結束了連續18個月的兩位數增速;與此同時,韓國6月前20天出口同比增速也大幅回落至-3.4%。這背後一方面是大宗商品價格衝高回落,另一方面是基數抬升。往後看,假設CRB工業原料價格維持在6月上中旬的水平,較高的基數也將導致全球製造業-貿易景氣週期趨勢下行。觀察以往週期規律,CRB工業原料價格指數同比增速,大約領先我國HS出口價格指數2-5個月,這意味着今年三四季度我國出口價格指數將存在回落壓力,對應帶來出口放緩的壓力。

海外貨幣政策收緊、以及大宗商品價格週期下行,全球製造業-貿易景氣度預計回落。對國內債市的影響渠道:

一是資本流動、匯率波動對利率的影響。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而我國貨幣政策仍處於寬鬆階段,這導致中美國債利率倒掛,並可能在下半年出現政策利率倒掛。這帶來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利率倒掛可能帶來外資流出,參考今年上半年外資流出情況,預計下半年外資流出境內債市的規模,很難明顯高於3-5月的約1100億元/月,相對2015-2016年資本流出導致外儲減少要明顯更為可控。

另一方面是利差倒掛、外資流出,可能給人民幣匯率帶來階段壓力。但這種衝擊可以通過市場化波動有效吸收,並且央行也有充足的匯率工具儲備,不至於轉向提高利率穩匯率的情況。反而可以通過匯率的階段調整,營造國內貨幣政策寬鬆環境。匯率適度的市場化貶值,可緩解中美利差倒掛帶來的影響,以外幣計價的人民幣資產在貶值後對外資更具吸引力,可以減少外資流出乃至吸引外資流入。

二是通過出口間接影響國內經濟及債市。面臨美歐收緊貨幣政策、以及大宗商品價格高基數,下半年外需可能放緩。中國經濟從外需轉向內需,內需則有賴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支持。在這種背景下,下半年國內貨幣政策轉向收緊的概率較低,利率出現類似2020下半年趨勢上行的風險,也相應較低。

3

寬信用,下半年仍有賴供給端發力

上半年誰在加槓桿?主要是政府和企業。2022年1-5月,政府和企業部門新增融資規模均高於2021年同期,分別高出13291億元和29862億元;而居民部門融資則同比低23797億元。因而今年上半年主要是政府和企業在加槓桿,政府部門是地方專項債發行前置,而企業部門則體現出政策對企業融資的支持。

下半年面對海外寬鬆退去,外需放緩,國內經濟對內需依賴度上升,可能需要適度加槓桿,或介於2019和2020之間。今年為對沖局部疫情的經濟衝擊、以及經濟週期的自身放緩,寬信用力度有望超過2019年(2019年社融同比增速從10.3%升至11.2%)。今年4月金融數據答記者問中提到“宏觀槓桿率會有所上升,但保持在合理區間”,這一表述可能不及2020年,2020年的提法是“保持M2和社融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並略高”,對應社融同比增速從10.7%升至13.7%。因而今年在宏觀槓桿率保持合理區間的要求下,預計其上升幅度可能達不到2021年(絕對值約7.7個百分點),對應社融同比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的差在3個百分點之內(名義GDP增速參考目標增速5.5%+GDP平減指數3%左右),社融增速的高點可能在11-12%區間(詳見《疫情衝擊後,利率在等待》)。

下半年誰來加槓桿?除了企業部門外,居民部門融資有待修復。今年上半年政府部門融資同比多增,主要是全年的新增地方專項債額度前置,相應下半年額度同比減少。因而下半年加槓桿,有賴於企業和居民部門。

(一)企業部門融資需求尚未恢復,需銀行提供寬鬆的貸款審批條件

企業部門加槓桿存在障礙,貸款需求較弱。今年1-5月企業融資結構短期化,企業新增貸款中,票據和短期貸款佔比達到47.1%,中長期貸款佔51.9%;而去年同期這兩個比例分別為12.5%和83.7%。這反映出兩個問題,一是企業中長期融資需求不足,經濟面臨放緩壓力,企業投資需求相應也減弱;二是銀行供給力度大,反映寬信用政策發力。

與此同時企業獲得融資後,並未充分投入實體經濟中。在企業負債端融資結構趨於短期化的同時,企業存款呈現出定期存款增速反彈、活期存款增速較為平穩的狀態。從新增量來看,1-5月新增企業活期存款-9482億元,新增企業定期存款3.2萬億元,兩者存量分別同比增長3.4%、13.0%。從貨幣角度來看,這意味着新創造的M2增長較多,而轉化成M1的部分較少,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貨幣需求,並未出現明顯增長。其中可能還存在部分企業以較低的票據利率獲得融資,然後以定期存款或理財的形式進行套息。

企業融資需求何時出現趨勢改善?從銀行貸款審批放鬆到企業貸款需求反彈,往往需要4-6個季度。回顧以往週期,央行的銀行家問卷調查數據顯示,銀行貸款審批指數轉正之後4-6個季度,貸款需求指數同比轉正。較為特殊的是2020年,一季度銀行貸款審批指數大幅上升,貸款需求指數幾乎同步反彈,未出現明顯的滯後性。一個重要的前提是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三季度,銀行貸款審批指數已經出現了一輪放鬆,2020年一季度是該過程的延續。因而銀行貸款審批指數在今年一季度同比轉正,明顯反彈,參考歷史經驗,企業中長期貸款需求可能在明年一季度到三季度之間出現改善。這意味着今年下半年,企業融資需求可能仍然維持較弱狀態,需要銀行維持寬鬆的貸款審批條件,來促進企業貸款穩定增長。

(二)居民部門加槓桿面臨雙重約束,較低利率是促進居民負債意願的必要條件

居民部門加槓桿受到兩重約束:收入和支出結構。2020以來,央行儲户調查的兩個指數,儲户當期收入感受指數和未來收入信心指數均下台階,中樞從2017-2019年的53左右降至2020四季度以來的略高於50。近兩年局部疫情散發,可能對部分居民收入及收入預期產生階段性負面衝擊。同時,調查數據顯示,居民傾向於增加儲蓄,減少購房支出。今年一季度央行調查數據中,儲户更多儲蓄佔比達到54.7%,創歷史新高,指向居民因不確定性增加了預防儲蓄,相應消費和投資佔比有所下降;未來3個月預計增加購房支出的佔比回落至17.9%,為2016年四季度以來最低水平。

在這種背景下,居民增加購房支出,帶動地產週期反彈,可能需要兩重約束之中,至少有一個出現改善。一是伴隨經濟恢復,居民收入持續改善。二是居民收入預期穩定性改善,相應減少預防性儲蓄。

近期信貸供給端發力,房貸利率逐漸下行至低於整體貸款加權利率的水平,如其繼續下行,有望刺激居民主動負債意願。根據貝殼研究院數據,2022年6月監測的103個重點城市首套房貸利率為4.42%,較2021年12月的5.64%降幅達到122bp,不過還沒有達到過去兩輪2012年及2014-2015年的降息幅度。這兩輪住宅銷售面積當季同比增速反彈幅度均接近30個百分點,而本輪住宅銷售面積反彈幅度,受到居民收入和預防性儲蓄的限制,政策效應仍有待觀察。

此外,雖然6月首套房貸利率4.42%,已低於一季度末的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65%,利差23bp,但相比2014Q4至2016Q3,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和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利差平均值59bp,仍有相當距離。

地產銷售何時可能反彈?參考2014-2016年地產週期中,2014年6月呼和浩特取消限購,2014年9月別發佈930新政(詳見《62地已放鬆地產政策,何時由量變到質變》),商品房銷售額、銷售面積當月同比增速的底部出現在2014年7月,2015年4月商品房銷售額、銷售面積當月同比增速轉正,政策從頒佈到見效約2-3個季度。今年2月,部分城市陸續開始下調房貸利率、以及出台放鬆限購限售等政策;今年5月15日下調首套房貸款利率,參考2014-2016一輪週期的政策傳導時間差,地產銷售增速轉正可能至少要等到今年四季度。

下半年地產鏈恢復的有利條件:低基數,對經濟的拖累效應有望縮窄。2021年7-12月地產銷售當月同比負增長, 9-12月地產投資同比增速也為負增長。低基數意味着地產銷售、投資同比跌幅有望縮窄,但兩者的環比改善幅度相對更為重要。

此外寬信用見效,除了關注企業負債端的中長期貸款改善之外,也要關注企業活期存款或M1趨於反彈的重要信號。M1和企業活期存款反映現實購買力,相對於潛在購買力指標M2更貼近實體需求端。M1增加反映企業經營活躍度上升,對應經濟反彈。因而,企業活期存款和M1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寬信用作用於實體經濟的效果。

4

流動性,關注從十分充裕狀態退出的信號

債券市場將今年4-6月資金面的十分充裕,視為階段性狀態。今年5月發佈的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吿中刪除了“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為中樞上下波動”的措辭,對應銀行間資金利率明顯低於7天逆回購利率(詳見《從量到價,下次“降息”或不一樣》),流動性總量處於較以往的合理充裕相對更高的水平。當前國債和國開債收益率曲線較為陡峭,長端利率隱含了未來短端利率回到常態的預期,這反映出市場認為隔夜利率資金在1.3-1.4%的狀態難以持續存在。

近幾年包商銀行接管、永煤違約以及2020年疫情期間的流動性十分充裕狀態,均為特殊情形下的短暫寬鬆。今年4月以來的資金面寬鬆,背後是上海、北京等地的局部疫情。隨着疫情影響的退去,資金面或早或晚會迴歸常態。

參考2020年疫後流動性邊際收斂的過程,下半年資金面迴歸常態,關注兩方面的預警信號:

一是失業率回到目標附近。2020年失業率目標為6.0%,2月為6.2%,超過目標值,3-4月分別為5.9%、6.0%(分別在4-5月公佈),低於目標或持平於目標,資金面自5月下旬開始迅速收斂至常態。今年失業率目標為5.5%,5月失業率仍達到5.9%,下半年至少兩個月達到或低於失業率目標,這是資金面迴歸常態的重要預警信號。

參考2020年疫情之後,失業率的月度降幅往往介於0.1-0.2%,推斷今年失業率從5月的5.9%回到5.5%,快則需要2個月,慢則需要4個月;再加上連續兩個月失業率低於目標的要求,對應3-5個月之後,也就是8-10月,失業率可能對資金利率發出預警信號。

二是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回到4-5%附近。2020年3月和4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別為-1.1%和3.9%,5月進一步升至4.4%。今年5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7%,增速已轉正,接下來關注6-7月是否回到5%以上。

相對於失業率指標,一方面,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容易受到基數效應的影響,而失業率為絕對水平值;另一方面,工業增加值增速不如失業率與民生的關係密切。因而我們傾向於認為工業增加值是輔助判斷資金面的指標,重要性方面弱於失業率。

不過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資金利率迴歸常態,並不意味着資金面收緊,隔夜利率中樞或維持在1.8-1.9%區間,仍低於7天逆回購利率,屬於貨幣偏寬鬆的狀態。參考2021年下半年和2019年R001較7天逆回購利率,平均分別低約17bp和31bp,今年下半年資金面迴歸常態後,R001或較7天逆回購利率低20-30bp,即對應R001可能回到1.8-1.9%區間。

5

2022下半年債市展望:

兩個週期框架給出的方向

接下來,我們結合海外經濟週期,以及國內貨幣-信用週期,判斷當前債券市場所處的階段。

海外週期方面,下半年處於美歐貨幣政策收緊週期,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放緩步伐可能加快,海外市場可能逐漸從交易滯脹轉向交易衰退預期。在海外貨幣政策收緊、全球經濟放緩背景下,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預計進入下行週期。下半年,美債短端利率反映美聯儲收緊貨幣路徑,美債長端利率可能更多反映經濟放緩乃至衰退風險,美債短端和長端利率倒掛程度加深的風險上升。對國內而言,美聯儲等主要發達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不會影響國內貨幣寬鬆的方向,可能僅對國內貨幣寬鬆的形式(比如下調MLF利率)產生階段影響。隨着海外經濟體衰退風險上升,這種階段性影響也可能在今年下半年逐漸消退。

國內經濟週期方面,經濟恢復的兩個層次,從相對確定的疫後恢復,到不確定性的迴歸潛在增速過程。今年一季度國內經濟反彈過程被局部疫情擾動,4-5月經濟受國內疫情拖累而明顯放緩。6-8月是疫後經濟恢復過程,疫後趕工、寬信用發力、專項債集中發行帶動基建投資等因素帶動,經濟增長可能迅速回升至5%附近。進入9-12月,國內經濟可能進入迴歸潛在增速階段,屆時前期發行的專項債對基建拉動作用趨於減弱,需要財政或貨幣政策再度加碼,支持經濟迴歸5.5%左右的增長。預計9-12月追加財政預算的概率不高,而貨幣政策發力的可能性相對更高。

下半年,我們重回寬貨幣+寬信用的組合。寬信用方面,上半年主要依賴於政府部門的地方專項債、以及企業部門的票據和短期貸款;下半年可能需要企業部門和居民部門加槓桿。一方面需要銀行信貸供給的支持,包括額度、降低貸款審批條件等,另一方面也需要進一步下調貸款利率以刺激融資需求。

寬貨幣方面,基於內外平衡等因素的考量,上半年寬貨幣主要是通過降準0.25個百分點、央行上繳1.1萬億元利潤(主要用於財政退税)、以及各種再貸款釋放基礎貨幣;進入下半年,7-8月前期發行的專項債,形成財政支出釋放流動性;進入9-12月,如保增長壓力加大,預計存在降準、下調MLF利率的可能,降準幅度可能仍然是0.25個百分點,下調MLF利率引導LPR下行,從貨幣信貸的供給端支持實體經濟,刺激信貸需求的同時,也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綜合來看,7-8月,是疫後經濟恢復期,經濟增長可能快速恢復至5%附近。疫情期間十分充裕的流動性可能也逐漸迴歸常態,利率面臨階段上行壓力。9-12月,是經濟迴歸潛在增速的過程,專項債對基建支持作用消退,財政追加預算的概率可能不高,在隱性債務約束下,信貸能否與專項債實現接力存在不確定性;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融資仍有賴於銀行供給端進行發力支持,因而9-12月降準、下調MLF利率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屆時貨幣寬鬆預期或再起,利率可能再度下行。值得注意的是,降準、下調MLF利率的前提是經濟保增長壓力加大,以及海外收緊貨幣政策的影響消退。

基於以上分析,中性假設下,2022年下半年長端利率或先震盪後下行。6月較為陡峭化的收益率曲線,長端利率已經提前計入了疫後經濟恢復、及流動性迴歸常態。7-8月利率面臨的階段調整,或表現為短端利率上行,長端利率相對平穩,曲線趨於平坦的形式。而9-12月,專項債對基建支持效應等減退,經濟轉而依賴內生增長動能,如出現流動性寬鬆+寬貨幣預期回暖的局面,收益率曲線或再度向下平移。

6

參考近幾年下半年行情

長端利率的三種情景

2022下半年,難以找到較為合理的參考對象。與2018-2020年對比,2018年下半年,國內寬貨幣+海外美聯儲加息的組合,與今年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當時國內仍然處於信用收斂階段,表現為社融同比增速仍處於持續下行中。

2019下半年,國內寬貨幣、寬信用的組合,與今年具有相似性。但海外方面,2019年8月美聯儲進入降息週期,在海外貨幣轉松、需求回暖背景下,人民幣適度的市場化調整可以促進出口反彈,從而帶動製造業反彈。而當前處於美歐貨幣政策收緊期,外需面臨持續放緩。在美聯儲進入寬鬆週期背景下,國內貨幣寬鬆的外部約束相應放鬆,2019年8月央行推出LPR定價機制改革,11月下調MLF利率。

2020下半年,國內經濟從疫情中恢復,與今年具有相似性。2020年疫後恢復,經濟持續反彈、幅度較大,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反彈至6.5%(初步核算數),超過疫情之前的水平。伴隨經濟恢復,國內貨幣政策從疫情期間的寬鬆迅速回歸常態化。不過我們需要注意到,經濟之所以在2020年下半年出現明顯反彈,除了2020寬信用發力之外,2019年的社融階段反彈、LPR下調,已經促進企業中長期貸款需求改善,為經濟的週期性反彈蓄力。而今年疫後恢復,是經歷了2021年地產緊信用,經濟下滑之後,不僅是企業中長期融資需求偏弱,而且居民面臨收入和預防性儲蓄的約束,主動負債意願不強,這與2020年形成較大差別。

因而今年下半年的債市,與近幾年相比,似乎都有相似性,又都有所差別。海外貨幣政策環境接近2018年,國內政策環境則相對接近2019年。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建議不妨邊走邊觀察,以2019為基準參考,同時密切關注兩個層面,一是7-8月的疫後恢復,趕工等因素可能推動工業生產快速恢復,專項債集中發行帶來基建反彈,前期出台的政策也對經濟形成促進作用;二是9-12月經濟內生增長動能修復情況,除了關注企業中長期貸款需求外,也關注企業活期存款和居民部門的貸款需求。

利率點位方面,10年國債收益率對標1年MLF利率點位,逐漸成為債券市場的一個共識。未來10年國債收益率三種情景,仍然是圍繞1年MLF利率所展開。

情景一,類似今年5-6月所處的階段,10年國債收益率在2.70-2.85%區間波動。儘管流動性較1月更為寬鬆,但10年國債收益率受制於市場謹慎的貨幣寬鬆預期,難以達到1月低點2.68%。10年國債收益率已隱含了流動性迴歸常態的預期。

情景二,長端利率上行突破2.85%。參考近兩年債券牛市中回調幅度一般在10-20bp,10年國債收益率的調整上限可能在2.85-2.95%區間,較MLF利率高0-10bp。上行至突破3.0%的風險不大。

情景三,長端利率下行突破2.68%,需要貨幣寬鬆預期發酵或者落地。參考2021年下半年10年國債收益率低點2.77%、以及今年1月低點2.68%,分別較MLF利率低18bp、17bp,接近20bp。如後續存在5-10bp的降息預期,對應10年國債收益率下限在2.55-2.60%區間。

我們預計,7-8月,債市從情景一向情景二過渡,10年國債收益率可能出現小幅上行,上限可能在2.85-2.95%區間。進入9-12月,如貨幣寬鬆預期升温,債市可能向情景三過渡,10年國債收益率下限降至2.55-2.60%區間(類似2021下半年),突破1月低點;如貨幣寬鬆預期仍偏謹慎,則可能重回情景一,10年國債收益率回到2.70-2.85%區間(類似2019四季度長端利率未能突破前低),難以突破1月低點。

7

不確定因素:

通脹和海外疫情

2022年下半年,我們可能還會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第一,國內通脹預期可能短暫升温。2022年1-5月CPI累計環比達到1.2%,明顯超過2020和2021同期,也超過2015-2019同期的平均值。受較低基數影響,疊加豬價反彈,今年三季度CPI同比可能升至3%左右。這種通脹的上行主要是食品價格上漲和較低基數推動,可能在四季度就會得到緩解,不具備持續上行動能;且與房價、服務價格密切相關的核心通脹仍處於1%左右的較低位。

參考2019年豬價引發的CPI上行,並未引發貨幣政策收緊,2021年上半年較高的PPI成為降準的理由,可見今年下半年CPI若短暫上行,不至於引發貨幣政策調整。面對全球原油、糧食價格上漲帶來的輸入通脹風險,貨幣政策的作用可能更多體現在供給端,通過定向支持煤炭、農業等特定領域,改善國內供給環境以穩定物價。但今年三季度債市可能出現短暫的通脹預期升温,疊加三季度經濟處於局部疫情之後的恢復期,長端利率或面臨階段上行壓力。

第二,警惕變異毒株引發的新一輪海外疫情。近期奧密克戎變異毒株BA.4/5在美國開始新一輪流行,其免疫逃逸能力更強,容易引發重複感染。如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在秋冬季引發全球範圍內新一輪疫情。如海外出現新一輪疫情,一方面,疫情對全球產業鏈產生衝擊,可能導致發達經濟體通脹繼續攀升,給美歐貨幣政策收緊路徑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海外疫情也可能給國內帶來新一輪的輸入性風險,增加國內防控壓力。

8

總結

當前處於債牛的後半段,國內經濟進入恢復期,海外美國進入加息週期,大宗商品價格週期進入回落階段;國內寬貨幣+寬信用,收益率曲線趨於陡峭化。

對於下半年,我們建議不妨邊走邊觀察,以2019為基準參考,同時密切關注兩層,一是7-8月的相對確定的疫後恢復。前期政策可能支持經濟增長快速恢復至5%附近。疫情期間十分充裕的流動性可能也逐漸迴歸常態,再疊加通脹預期可能升温。屆時利率面臨階段上行壓力,10年國債收益率的上限在2.85-2.95%區間。

二是9-12月進入經濟迴歸潛在增速過程,經濟內生增長動能修復情況面臨不確定性。下半年專項債對基建支持作用面臨消退,國內經濟需要企業部門和居民部門加槓桿,但年內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主動負債意願可能不強,仍有賴於貨幣供給端發力支持。貨幣寬鬆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屆時市場可能博弈貨幣寬鬆預期再起,10年國債收益率的下限在2.55-2.60%。

後續觀察指標方面,企業部門除了關注企業中長期貸款外,企業活期存款反映生產經營活動也值得關注;居民部門融資重點關注新增中長期貸款。

風險提示:

1. 國內政策出現超預期調整

本文假設國內政策相對温和。但假如國內經濟超預期放緩、或通脹超預期上行,國內財政或貨幣政策相應可能出現超預期調整。

2. 疫情出現超預期變化

本文假設海外疫情基本維持當前情景。但假如變異毒株出現超預期變化,有可能引發全球風險偏好等因素出現超預期變化。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