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EPS到ESG,中國再保險(1508.HK)示範如何兼顧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
1980年,“可持續發展”首次出現在了國際自然保護同盟的《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大綱》,這一着眼於未來的發展理念很快受到了世界各國的認可,並自上而下地得到了廣泛推廣,逐漸成為了全球性共識。
隨着時代不斷進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內涵愈發寬泛,反映在資本市場上,ESG投資理念正在獲得越來越多資金的認可。據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GSIA)統計,歐洲、美國、日本、加拿大的ESG管理規模,從2012年13.3萬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35.3萬億美元,複合增速達到了12.97%,高於同期的全球資管7.44%的複合增速。
(數據來源:GSIA)
資金愈發看重ESG主題投資,也是得益於這類資產帶來的超額收益。尤其在市場環境出現較大風險變化,ESG主題投資策略往往會表現出更強的抗跌性乃至逆勢走強的狀態。據東吳證券測算,自全球新冠疫情蔓延以來,經濟承壓、地緣政治矛盾突出,金融市場波動加劇,但標普系列ESG指數依舊持續跑贏了基準指數。
(數據來源:Bloomberg,東吳證券研究所)
ESG主題投資能夠持續收穫超額收益,並非是資金熱炒下短期概念,以海外公共養老金為代表的長線資金才是ESG投資的主要推動者,而這些長線資金看好ESG投資的底層邏輯在於,ESG可以作為上市公司傳統基本面分析之外的升維擴展,進而豐富投研流程,得到對企業更全面的認知。
在傳統金融學的框架裏,EPS的提升是公司長期價值增長的關鍵。但任何企業的發展都必須要融入到國家發展的大方向中去,實現自身業務與時代趨勢的同頻共振,近兩年在房地產、互聯網、教培等領域出現的政策變動足以驗證這一點。也即,在當下的中國經濟從“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走向“效率與公平並重”的背景下,投資者不應只把精力放在對EPS的研究上,而要更多轉移到ESG方面來。
ESG作為一個舶來品,在中國市場推行的時間還很短,且其體系建設異常龐大複雜、評判標準也不盡相同,各行各業中能做到堪稱優秀的企業少之又少。而中國再保險(1508.HK)作為港股市場唯一的再保龍頭,在此方面有着獨特的成就。
中再的企業願景已經展露出了重視ESG的行業龍頭應有的樣子--“建設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國際一流綜合性再保險集團”,不難看到,可持續發展貫穿中再發展的始終,與ESG的內涵恰有異曲同工之妙。正所謂知行合一,中再的願景也在近年來的實踐中不斷得到驗證,這一點直接反映在外部第三方的評價上。
商道融綠作為國內綜合實力最強、指標體系最複雜的頭部機構之一,目前覆蓋全部A股公司,以及約500家港股公司,近年來給予中再的ESG評級從2019年的B+逐年提升到了2021年的A-。
(來源:2021年中再社會責任報吿)
環境方面是首要需要關注的。近年來各類極端天氣和災害頻發,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中再成立了國內首家巨災風險管理公司,充分利用自身數據和技術優勢,構建了地震巨災模型和颱風巨災模型,並承保了大部分國內地震、颱風、洪水等巨災風險再保業務,擔任了80%的地方巨災保險試點項目的首席承保人,是國內巨災再保險的主要提供者。在2021年的河南暴雨中,中再積極擔當國企使命,為災後重建做出重要貢獻。
再者,在雙碳戰略頂層指引下,中再將綠色發展作為未來戰略規劃的重要部分,積極推動綠色低碳運營,並給出目標指引,以2021年為基準,2025年中再集團實現人均綜合能耗下降4%,人均用水量下降4%。
更重要的是,中再敏鋭感知到了經濟低碳轉型下隱藏的發展機遇。中再不斷開發新的金融產品應對變化中市場,比如環境責任險、綠色能源保險、綠色交通保險等等。
以綠色能源保險為例,2021年,中再產險承接12項綠色能源項目工程險業務,承保金額達71.56億元。在該方面,中再也同樣承擔了行業龍頭該有的責任,截至2021年11月底,在全國新能源電力資產的保險保障中,中再產險承擔的風險保額約佔財產保險行業承保保額的15%左右,承擔再保險分出責任超過20%。
值得一提的是,從技術、應用、成本等各方面來看,核能都是當下我國推行低碳能源轉型的必要選擇,由此衍生的安全保障需求會隨着核電佔比提升而提升。作為保險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護航核工業發展、服務國家核風險管理的重要平台,中國核共體已成功服務我國核工業23年。
2021年,中國核共體為境內所有17座運行核電廠53台機組的近萬億國有涉核資產提供了全方位保險保障。據估算,與燃煤發電相比,上述核電廠在2021年的安全運行,等效於減少燃燒標準煤1.15億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3.02億噸、二氧化硫98萬噸、氮氧化物85萬噸。作為核共體的主席單位,中再起到的作用無需多言。
除了負債端外,中再於資產端也在利用險資期險長、規模大的優勢,深刻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基於自身對綠色投資領域的專業能力,中再通過股、債等多種方式,為不同發展階段的綠色產業和相關項目提供資金支持。截至2021年末,中再在綠色發展領域投資餘額達到183.55億元,同比增長33.59%。
中再能夠在響應雙碳指引上取得豐碩成果,與其服務於國家戰略的角色定位密切相關。鄉村振興、一帶一路、健康中國等重大戰略的落地推行上,同樣可以看得到中再的身影。
具體來看,中再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不斷強化產品創新能力和承保能力,推動新重疾定義產品、長期醫療險、產業融合等險種和服務創新,為行業提供健康險再保險解決方案。中再壽險作為境內參與城市定製化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產品最早、參與項目最多的再保方,積極發展普惠型醫療保險不斷升級整體分保承接方案,作為境內主要再保險人支持50餘個“惠民保”項目,覆蓋全國約50%的投保人羣。
若以更高維度來看,助力國內企業“出海”亦是做大蛋糕、促進經濟長期穩健發展的有效途徑。中再作為國內再保險主渠道和國際市場主要參與者,全面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由中再集團擔任主席單位和管理機構、首年運行的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為19箇中國海外利益項目的161億元資產提供特殊風險保障。同時,中再牽頭設立勞合社“一帶一路”政治暴力險聯合體,橋社擔任管理 機構。政治暴力險可提供4億美元承保能力,在中國海外利益政治暴力險領域樹立國際首席地位。
此外,中再持續優化公司治理架構,不斷深化董監事知情保障,推動公司治理合規、科學、高效運行。中再也建立了多層次的ESG治理架構,推動ESG風險管理融入公司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完善的公司治理很大程度上可以從信息披露的及時、有效上得以體現,這一點從公司與市場積極高頻的良性互動也可側面看出。同時,中再集團2020年年度報吿和社會責任報吿榮獲多個知名獎項。2021年,圍繞主營業務發展、戰略落地成果、ESG發展等資本市場較為關心的議題,中再舉行了各類投關活動50餘場,參會投資者和分析師由2016年的460餘人次增至2021年的5200餘人次,年均複合增長率超60%,不斷加深投資者對公司的瞭解和信任,積極向市場傳播公司價值。
綜合來看,中再從多個維度向市場展示其如何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平衡好社會責任與自身發展之間的關係。但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與其價值潛力並不相符。
中再近兩年來的股價走勢不振,除了港股市場整體環境弱勢之外,更重要的在於保險行業轉型承壓。普遍共識在於行業供需的錯配,主要是供給端的產品和渠道改革引發了行業轉型陣痛。一方面,在直保行業產品同質化嚴重的背景下,需要供給端能建立差異化優勢。另一方面,過往粗放擴張的代理人制度不適合當下行業發展,存量代理人產能難以彌補人力規模下降。
但從較長的時間維度來看,我國保險市場仍有巨大增長潛力有待挖掘。
首先,隨着80、90後這一代人逐漸成為社會主力,消費主力整體對保險的接受度會提高,另外以惠民保為代表的普惠性保險會進一步喚醒民眾保險保障意識,我國保險密度和深度有了堅實的增長基礎。
再者,在醫療、養老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商業保險也迎來成長機遇。僅從養老角度來看,根據社科院在《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吿2019-2050》中的預測,未來30年我國贍養率將翻倍,到2035年左右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累計結餘將歸零。今年4月,《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的發佈,對於作為第三支柱的商業保險在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中佔據更多比例起到了積極作用。
因此,當下保險業供給側改革的拐點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從過往兩年頭部直保公司的動作來看,低效代理人產能出清、加快康養業務佈局,行業基本面正在修復之中。哪家直保公司會更快完成改革尚未可知,但筆者認為中再作為國內唯一再保龍頭,更大概率受益於行業估值修復的大邏輯。
直保行業轉型加速了分保需求的提升,表現為再保行業的增速超過了直保行業的增速。首先,在政策面上強調了“保險姓保”的背景下,人身險正處於儲蓄型業務向保障型業務轉型,保障型業務分保需求更加旺盛刺激了壽再業務的增長;另外,財產險的增長動能正從車險轉向非車險,相應刺激了財產再保險需求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中再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數據來源:銀保監會網站、公司年報)
從估值來看,以5月16日收盤價,中再的估值僅為0.25倍,遠低於其他7家中資港股同業直保公司平均市淨率(0.55倍)。
(數據來源:富途)
作為一家見證了中國市場風雲變幻七十餘年的金融央企,中再已經成長為了一家國際性再保巨頭,取得如此優異成績的背後,離不開對國家發展趨勢的深刻理解,據此強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拓寬利潤邊界。
在當前經濟結構調整、行業深度轉型的背景下,中再能夠立足於自身的技術與資源,以可持續發展理念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可以預見的是,隨着ESG理念在中國市場被更廣泛的投資羣體接受,中再以創造社會價值實現經濟價值可持續提升的實力會被市場正確認識,從而得到更加合理的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