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國內外通脹形勢再審視
格隆匯 05-19 13:15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 鍾正生,作者:平安首經團隊

核心觀點

2022年以來,地緣政治衝突讓全球通脹問題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國內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劇,近期中央及各部門對於物價穩定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本文討論國內外通脹形勢的新變化,並提出我國穩物價、防風險的相關建議。

海外“脹”成為“滯”的催化劑。美國中期經濟前景不確定性上升,消費信心進一步受到通脹的侵蝕;歐元區經濟在俄烏衝突後更為脆弱;原材料價格上漲,對於多數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的影響更偏負面,但拉美、中東、東南亞等地區的“資源出口國”相對受益。

本輪海外通脹走勢與結局有三大關注點。一是,貨幣緊縮效果如何。美國通脹壓力與強勁的消費需求有較大關聯,而歐元區通脹更受供給影響,歐央行的掌控力更弱。二是,供給衝擊能否消退。能源轉型、供應鏈中斷、地緣政治衝突等供給衝擊,仍可能持續推升全球通脹。三是,經濟衰退會否到來。若美歐經濟不幸衰退,全球通脹風險可能迅速轉變為通縮風險。

當前國內物價呈CPI讀數不高、PPI高位同比下行的狀態。後續看,國內仍面臨結構性通脹壓力回升的風險。一是,國際糧價上漲的壓力尚未充分傳導,還將間接影響下游各行各業。二是,國際原油價格上漲風險尚未消退。三是,黑色系商品價格仍有上行風險。四是,PPI向CPI傳導的風險增強。五是,新一輪豬週期漸行漸近,或擾動下半年CPI讀數。

2022年國內物價形勢展望(更新)。PPI方面,全年翹尾因素仍將帶動PPI同比增速趨於下行,但在原油價格中樞抬升、黑色商品價格潛在上行壓力影響下,新漲價因素或維持對PPI的正向貢獻。中性、油價與黑色系商品偏強、及油價偏弱三種情形下,全年PPI中樞分別為5.1%、5.5%、4.3%。CPI方面,中性情形下全年CPI中樞在2.3%左右,下半年CPI中樞或明顯抬升,部分月份可能“破3”。糧食價格上漲、PPI傳導風險增強或將抬升CPI中樞,豬肉和原油價格波動則對CPI的運行節奏產生擾動。

對國內穩物價、防風險的相關建議。一是抓好糧食生產,確保國內糧食豐收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應。二是立足資源稟賦,做好能源保供穩價工作。三是助企紓困,減緩中游企業的成本壓力。四是審時度勢,在國際經貿合作中找尋機會。

總的來説,當前海外通脹形勢不確定性仍存,國內結構性通脹風險存在進一步升級的可能性,近期人民幣匯率的貶值或進一步助推輸入性通脹風險。往後看,產業政策在保供穩價、穩定物流和產業鏈方面的措施仍需加快落地,財政政策在助企紓困方面需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對貨幣政策而言,潛在的結構性通脹風險尚未解除,或是MLF利率下調的顧慮之一。貨幣政策後續或將引導LPR報價下行、推動結構性工具落地以支持實體經濟。

本輪海外高通脹的背景與影響

本輪海外高通脹的背景是,供給衝擊與政策刺激疊加,宏觀週期經歷“嚴重衰退+強勁反彈”,供需恢復錯位推升通脹。以美國為例,其經濟週期的波動程度是空前的:從2019年第四季度到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GDP平均環比(年化率)創紀錄萎縮了19.2%,為1947年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但美國從衰退中復甦的速度也是罕見的:2020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美國GDP平均環比(年化)增速高達18.3%。強勁的經濟復甦,除了新冠病毒威脅減弱的影響外,也離不開力度空前的貨幣與財政政策刺激。

美國財政刺激在本輪逆週期調控中扮演了空前重要的角色。在現代貨幣理論(MMT)思想指導下,貨幣政策的“手”更長了,即財政政策配合貨幣寬鬆發力,對需求端形成更加直接的刺激。新冠疫情爆發後,美國政府動用了規模遠超產出缺口的財政手段,直接補貼居民和企業。據IMF數據,2020年美國一般政府支出高達9.7萬億美元,比2019年增加1.8萬億,佔GDP比重高達45%,預計2021年這一數字為42%,均高於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後水平。財政補貼下,美國居民消費需求第一時間復原(甚至高於疫情前水平),而勞動力供給、商品和服務生產活動恢復滯後,製造了供需矛盾與通脹壓力。

今年以來,俄烏局勢引發新的供給衝擊,國際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國際供應鏈的穩定性面臨衝擊,全球通脹風險加劇。能源方面,俄羅斯石油製品產量佔全球7%,俄羅斯天然氣產量佔全球17%。布倫特原油在3月初曾升破120美元/桶,4月均價為106美元/桶,同比上漲60%。英國天然氣期貨價3月均價同比漲幅高達600%,4月均價同比也達280%。食品方面,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的小麥和玉米出口量合計佔全球出口量的25%和15%。CBOT小麥和玉米期貨價在4月同比分別上漲61%和30%。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使美歐CPI進一步走高,且CPI與核心CPI的分化加大。美國4月CPI同比8.3%,核心CPI同比6.2%;歐元區4月HICP同比7.5%,核心HICP同比3.5%;歐元區3月HICP同比7.5%,核心HICP同比3.0%;英國3月CPI同比7%,核心CPI同比5.7%。

海外經濟的“脹”已成為“滯”的催化劑,“滯”的隱憂不容忽視。

美國方面,中期經濟前景(2022年下半年及以後)不確定性上升。歷史上,美國通脹急漲階段,消費信心往往迅速下降,包括1970、1980和1990年代美國CPI通脹率破5%的三段時期。美國2022年5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繼續創近2011年8月以來新低。同時,美聯儲3月經濟預測大幅下調2022年美國實際GDP增速1.2個百分點至2.8%。參與調查的官員中,超過半數認為美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劇,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美國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上升。

歐洲方面,歐元區經濟在俄烏衝突後更為脆弱。歐盟與俄羅斯貿易往來頻繁,尤其在能源領域對俄羅斯進口依賴性強。歐盟27國自俄進口商品約佔其進口總額的8%,對俄出口約佔其出口總額的4%。據歐盟統計局數據,歐盟進口的40%的天然氣和27%的石油都來自於俄羅斯。通脹壓力下,歐央行已加快縮減資產購買,但未來更面臨陷入寬鬆與緊縮的“兩難”。近期,歐央行暗示或最早於6月結束資產購買、7月首次加息,“滯脹”壓力下的被迫緊縮加劇了經濟下行風險。歐央行3月的經濟預測已將2022年歐元區實際GDP增速預測下調0.5個百分點至3.7%,IMF在4月的預測則大幅下調該數字1.1個百分點至2.8%。

新興市場方面,不同地區所受“脹”的影響有所不同。亞洲的大多數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都是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的淨進口國,原材料價格上漲對其經濟的影響更偏負面。例如,IMF對於中國、印度等地區今年的經濟預期均有較明顯的下調。但拉美、中東、東南亞等地區的“資源出口國”相對受益。例如,IMF的最新預測中,將今年沙特、巴西的經濟增長預測分別上調2.8個、0.5個百分點。市場對於資源型經濟體的資產配置也更有信心,巴西、東盟、墨西哥等地區在2022年一季度的股票指數漲幅領先全球。不過,發達地區的通脹壓力間接加劇了海外央行緊縮力度,這將影響新興市場整體的資本流動。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統計,3月(非中國)新興市場國家的股票和債券市場分別流出67億美元和31億美元。

未來海外通脹形勢研判

海外機構已進一步上調2022年和2023年通脹預測。IMF在4月的最新預測,2022年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發展中經濟體的平均通脹率分別為5.7%和8.7%,比1月預測分別高出1.8和2.8個百分點;同時預計2023年二者的平均通脹率分別為2.5%和6.5%,分別上調了0.4和1.8個百分點。美聯儲在今年3月預測中,大幅上調2022年PCE同比增速1.7個百分點至4.3%,上調核心PCE同比增速1.4個百分點至4.1%;小幅上調2023年PCE同比0.4個百分點至2.7%。美聯儲認為2023年美國通脹水平或也不會完全迴歸至2%的目標水平,但仍然認為長期通脹率能夠維持在2%的目標水平。我們預測,在中性情景下,2022年末美國CPI同比或回落至6%左右,PCE同比或在4.5%左右。

我們認為,本輪海外通脹走勢與結局有三大關注點:

一是,貨幣緊縮效果如何。據CME數據,截至5月15日,利率期貨市場預計今年底美國政策利率在2.75%左右,達到(或略超過)“中性水平”。美聯儲加息路徑仍有不確定性。同時,美聯儲已宣佈6月開始縮表,剛開始以每月縮減475億美元的資產為上限,三個月後將上限拓寬至950億美元。我們從美國通脹結構中看到,美國通脹壓力與強勁的消費需求有較大關聯。隨着美聯儲緊縮,旺盛需求(尤其耐用品和購房需求)有望切實得到抑制。事實上,近期美國金融市場利率已經顯著上升,10年美債收益率高點升破3.2%,美國30年期抵押貸款利率已升至5.27%,均為2019年以來新高。相較之下,歐央行對歐元區通脹的掌控力更弱,因歐元區通脹壓力主要來自能源和食品價格,貨幣政策難以直接解決供給問題。

二是,供給衝擊能否消退。供給衝擊帶來的成本推動型通脹是上世紀美國“大滯脹”的重要成因。當前,能源轉型、供應鏈中斷、地緣政治衝突等供給衝擊仍在推升全球通脹。但我們也看到,本輪美國消化供給衝擊的能力或強於上世紀,美國石油產量在頁巖油革命後有巨大提升,且美國能源支出佔GDP比重較當時已經下降近一半。預計今年下半年,隨着美國石油增產加快、供應鏈瓶頸改善等,美國的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有望趨於緩和,但歐元區的供給壓力或持續更久。

三是,經濟衰退會否到來。從某種意義上講,通脹迴歸或是必然結果,不確定性在於所需的貨幣政策力度、以及經濟增長需付出多大代價。高盛最新預計,未來兩年內美國經濟衰退風險的概率為35%。我們預計,今年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相對有限,這一輪“經濟底”或在2023年,但經濟增長放緩(或衰退)幅度將取決於美聯儲貨幣政策。美聯儲需要一定程度的“滯”以換取“脹”的緩和,但仍會保持政策的靈活性。若下半年美國通脹壓力緩和(事實上,3月美國核心PCE同比、4月美國CPI同比均已開始回落),美聯儲或適度放緩加息進程,以儘量弱化美國經濟“硬着陸”的風險。但是,歐元區“滯脹”風險更高,歐央行的貨幣政策空間也更狹窄,歐洲經濟衰退風險更大。若美歐經濟不幸衰退,全球通脹風險將迅速轉變為通縮風險,對中國及全球經濟均可能造成衝擊。

當前國內物價運行及潛在風險點

當前國內物價呈CPI讀數不高、PPI高位同比下行的狀態。CPI方面,今年前4個月CPI同比增速中樞在1.35%的較低位置。從CPI的結構看,不包括食品和能源項目的核心CPI穩中有降,豬肉及畜肉類CPI下行是CPI維持在較低位置的“穩定器”;能源相關CPI分項在油價帶動下上行,糧油、蔬果等其他食品類價格抬升,CPI仍有潛在的上行壓力。PPI方面,前4個月PPI同比增速8.6%,自去年高位回落。不過,PPI同比讀數回落主要源於基數抬升的貢獻,石化產業、黑色商品及有色金屬的漲價帶動前4個月PPI累計新漲價2.0%。從PPI的結構看,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PPI增速差收窄,生活資料中的必需消費分項強於可選消費分項。

後續看,國內仍面臨結構性通脹壓力回升的風險:

一是,國際糧價上漲的壓力尚未充分傳導,還將間接影響下游各行各業。一方面,俄烏衝突後,國際糧價快速上漲帶動國內小麥現貨價格上行,而極端天氣多發、生物燃料替代、農資漲價或將進一步助推糧價上漲,未來一到兩個季度的CPI糧食分項或繼續超季節性上行。2016年以來,我國糧食價格相對穩定,對CPI同比增速的拉動平均約0.02個百分點,並未成為CPI波動的影響因素;但2013年糧食分項對CPI同比增速的直接拉動曾高達0.15個百分點,這與近期國內小麥現貨價格的上行斜率較為接近。另一方面,糧價與下游各個行業關聯密切,其間接影響亦值得警惕。以2018年的中國投入產出表估算,如價格充分傳導,農林牧漁相關產品和服務價格每上漲10%,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的價格將分別上漲6.1%,4.3%、3.2%。

二是,國際原油價格上漲風險尚未消退。我們以2013-2021年的月度迴歸結果表明,布倫特原油價格環比上漲10%,將分別拉動當月PPI、CPI環比增速上行0.2、0.07個百分點。儘管近期美國及其盟國計劃釋放大量原油儲備,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原油價格的上漲勢頭,但“踢罐子”的後果是,或把壓力轉到後端和中長期,抬升全年的均價,甚至將影響到明年上半年。而如俄羅斯進一步退出原油市場,或“報復性出行”帶動航空燃油需求恢復,當前量級的原油儲備釋放或許難以彌補潛在的供需缺口。

三是,黑色系商品價格仍有上行風險。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山西優混(Q5500) 4月下旬價格相比3月下旬環比下跌22.2%,而3月下旬相比2月下旬上漲了48.3%;螺紋鋼、焦煤、焦炭分別上漲1.5%、3.4%、11.6%,漲幅也有回落。不過,當前國內外動力煤價格嚴重倒掛,已經影響到煤炭的進口供應,1-4月我國進口煤炭同比下降16.2%。更重要的是,國內基建穩增長的預期較強,焦煤等商品供需缺口依然存在,黑色系商品價格回落的根基尚不穩定。

四是,PPI向CPI傳導的風險增強。今年4月物價數據中,PPI向CPI傳導的跡象增多:一是,PPI生產資料中,加工工業價格的表現依然較強,意味着PPI生產資料向生活資料的傳導較強。二是,PPI生活資料環比增速並未跟隨生產資料收窄,而是持平於上月;生活資料的同比增速相比上月提升了0.1個百分點。三則,CPI家用器具分項環比上漲0.4%,相比2015至2021年同期均值高出0.3個百分點。經過去年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中下游行業的毛利已壓縮至較低位置,其“緩衝墊”的作用有限。如後續成本進一步攀升,越來越多的居民消費品將被動漲價,PPI向CPI傳導的風險增強。

五是,新一輪豬週期漸行漸近,或擾動下半年CPI讀數。2021年CPI一籃子商品權重調整後,豬肉項在CPI中的權重約2.1%,畜肉類總權重約4.3%。由於豬肉作為替代品對其他肉類價格有一定的拉動作用,我們估算豬肉價格上漲對CPI整體的影響約2.4%(2016至2021年的迴歸係數)。短期看,上半年生豬供需失衡格局仍在延續,豬肉價格處於“磨底”階段。但如下半年新一輪豬週期反轉開啟,豬肉價格的漲幅或可達40%-60%。

除此之外,本輪海外糧食原油價格波動的背後,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也在加大,或將助推輸入性通脹的風險。2022年4月19日至5月16日,離岸人民幣累計貶值幅度達6.6%。2020年6月至2021年末,人民幣匯率累計升值了11.3%,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海外大宗商品價格躥升對國內的影響。我們在《人民幣匯率下一步》中指出,近期人民幣貶值的觸發因素或仍在演繹,人民幣匯率可能還會震盪調整一段時間。

 2022年國內物價形勢展望

PPI方面,全年翹尾因素仍將帶動PPI同比增速趨於下行,但在原油價格中樞抬升、黑色商品價格潛在上行壓力影響下,新漲價因素或維持對PPI的正向貢獻。中性、油價與黑色系商品偏強、及油價偏弱三種情形下,我們預計全年PPI中樞分別為5.1%、5.5%、4.3%。具體看:

1)中性情形下,原油價格按照布油期貨遠期合約5月前半月交易均價所反映的市場一致預期(二季度至年末均價105美元/桶),預計2022年PPI同比增速中樞為5.1%,二季度到四季度分別為6.7%、4.1%、0.9%,全年PPI的低點為10月份的0.5%。

2)油價與黑色系商品偏強情形下,假設二季度至年末原油價格中樞被推升至120美元/桶左右,而黑色系商品價格上行幅度在10%左右,預計2022年PPI同比增速的中樞5.5%,二季度到四季度分別為6.9%、4.8%、1.7%,全年PPI的低點在10月份的1.2%附近。

3)油價偏弱情形下,假設海外地緣政治衝突上半年得以解決、伊朗迴歸原油市場、美國頁巖油供應明顯增加、或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加大,2022年油價中樞回落至85美元/桶左右,預計2022年PPI同比增速的中樞4.7%,二季度到四季度分別為6.6%、3.6%、0.1%,全年PPI的低點在10-11月份的-0.3%附近。

CPI方面,中性情形下全年CPI中樞在2.3%左右,下半年CPI中樞或明顯抬升,部分月份可能“破3”。糧食價格上漲、PPI傳導風險增強或將抬升CPI中樞,豬肉和原油價格的波動則對CPI的運行節奏產生擾動。具體看:

1)二季度,新一輪豬週期“蓄力”,即便原油價格抬升至120美元/桶附近,CPI的同比增速也較難超出3%,上行幅度相對温和;

2)三季度,低基數與豬肉價格上漲或將帶動CPI加速上行,如原油價格仍在120美元/桶附近高位運行,8-10月的CPI同比增速或突破3%; 

3)四季度,10-11月的CPI增速在高基數下可能趨於回落,但如年末旺季豬肉價格加速上行,或原油價格仍在120美元/桶附近高位運行,12月CPI二度衝高至3.5%以上。

穩物價、防風險的相關建議

1、抓好糧食生產,確保國內糧食豐收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應。一是,統籌疫情防控和春季農業生產,儘可能減緩疫情防控對春季糧食播種、農機通行、農資運輸的負面影響。二是,做好農藥、化肥等農資的保供穩價工作,適度放鬆對於農資生產相關化工企業的能耗雙控限制,釋放足量產能,保障農資價格的相對穩定。三是,以惠農政策、專項補貼、支農信貸等方式,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支持力度,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2、立足資源稟賦,做好能源的保供穩價工作。傳統能源方面,釋放煤炭產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動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釋放先進煤炭產能,帶頭做好煤炭的保供穩價工作。落實煤炭清潔生產再貸款,以此撬動信貸,支持煤炭的清潔利用。優化發電企業的煤電機組,提升煤炭資源的使用效率,促進節能減排。新能源方面,推動新能源發電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電網對新能源的消納能力。落實碳減排支持工具對風光發電的信貸支持,推動水利基礎設施尤其是發電設施的建設,在嚴格監管、確保絕對安全的前提下有序發展核電。同時,加快推進電網智能化改造和新能源儲能配套設施建設,提升電網對新能源的消納能力。

3、助企紓困,減緩中游企業的成本壓力。財政政策加快減税降費落地,2022年計劃推動1萬億的減税降費和1.5萬億的留抵退税,相關政策可進一步靠前發力,必要時加規模,加大對中下游企業支持力度。貨幣政策加強信貸支持,以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形式,給予成本壓力較大中下游企業定向支持,推動企業實際貸款利率下行,鼓勵金融機構減少收費。產業政策優化企業經營環境,提升涉企服務質量和效率、簡化企業生產經營審批和條件,減少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類摩擦成本。

4、審時度勢,在國際經貿合作中找尋機會。俄烏衝突後,隨着西方國家實施力度空前的制裁,“逆全球化”的大方向似乎進一步明晰。但短期看,美歐通脹壓力高企之下,這一進程亦將受到掣肘,我國對外合作或出現新機遇。可以考慮擇機增加能源和糧食進口,緩解國內保供穩價壓力;進一步加強與拉美、東南亞等原材料供應地區的經貿合作,形成更加穩定、安全和自主的貿易網絡,亦是全球化日益下沉為區域化後的對沖選擇。此外,近期中美貿易關係或迎來“窗口期”。5月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宣佈,2018年以來美國基於“301調查”對中國商品每年加徵超3000億美元關税的行動,將於今年7-8月到期,屆時美國將重新評估對華關税的必要性。在高居不下的通脹壓力下,美國通過降低進口成本以緩和通脹的意願日益強烈,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和商務部長萊蒙多均主張考慮對外削減關税。若中美之間相互削減關税,也將有益於我國部分緩解輸入性通脹壓力。

風險提示:

1)國際地緣衝突的走向尚存變數,大宗商品供給與國際供應鏈所受衝擊可能加劇。

2)海外央行緊縮的力度、金融市場的波動以及海外經濟下行速度,均可能超預期演繹。

3)國際油價持續受地緣政治、供需平衡、金融市場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未來走勢具有高度不確定性。

4)國內疫情形勢發展仍有不確定性,相關供應鏈壓力可能加劇通脹壓力等。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