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復星醫藥(2196.HK)近期經營情況交流紀要
uSMART盈立智投 05-12 18:26

總結:

1.22年Q1至今,公司無論新品收入還是海外收入佔比均在提升,新品收入佔製藥板塊的25%以上,海外收入佔比已經達到30%以上。前兩年上市的新品,無論是CD20、HER2靶點生物藥,還是PD-1,TPO,CART,亦或未來的BCL2、RT002肉毒素將會成爲以後2-3年的成長核心引擎。去年製藥板塊的增長趨勢在今年一季度也有非常好的延續,收入增長是20%,利潤也是相對同比例成長。

2.關於復必泰,第三針在香港已經全面推廣,第四針輝瑞已經在溝通,比較有希望取得進展。此外市場需求還包括5歲以上的兒童,在港澳臺地區有增量需求。BioNTech正在推進當前的BNT162b2對奧密克戎保護力的研究,以及針對變異株疫苗對奧密克戎保護力的研究,還處在臨牀階段。

3.關於CAR-T,從6月上市到2月份已經有超過百例進行單採,公司有信心基於現在的格局在未來2-3年做成10億品種。此外公司醫藥服務板塊21年大概41億收入,今年業務客觀來講會受疫情影響,但公司醫療服務重頭收入都在珠三角,廣州、深圳,佔比比較小,整體可控。

Q&A:

Q:2021年和2022Q1基本情況?

A:公司比較顯著的兩個變化,第一是新品收入提升,第二是海外收入佔比提升。根據2021年報披露:新品收入佔製藥板塊的25%以上,海外收入佔比已經達到30%以上。這是從2015年開始持續推進落地創新與國際化戰略的結果。

新品收入變化:2019,2020上市的新品,無論是CD20、HER2靶點生物藥,還是PD-1,TPO,CART,亦或未來的BCL2、RT002肉毒素將會成爲以後2-3年的成長核心引擎。去年製藥板塊的增長趨勢在今年一季度也有非常好的延續,收入增長是20%,利潤也是相對同比例成長。

國際化戰略:自2016年開始推進,目前已具有相對穩態的全球運營體系。包括:美國子公司,具備從前端孵化-研發-與CPO合作商業化通道;歐洲子公司嫁接具有潛力的創新品種進入國內;在非洲具有強而有競爭力的營銷體系,擁有約800人商業化團隊,覆蓋非洲39個國家和地區,這也是助力我們在今年一季度拿到兩個MPP;在印度擁有業績非常優異的海外平臺GlandPharma,自併購之後通過交流學習完成了戰略能力建設,通過了美國和歐洲的基地申報,擁有國際化的出口能力。

展望今年:雖然上海疫情爆發,但工廠維持着生產的正常運行。公司針對疫情風險的策略:第一是通過海外或者其他地方的市場分散風險;第二是通過抗疫的品種(包括自主註冊的抗原)對衝風險。相信在未來疫情進一步好轉以後,整個抗疫的損失是可控的,依舊會有相對不錯的正向增長。

Q:後續港澳臺地區對復必泰的需求還有多少?除了第三種接種,是否還有第四針、第五針加強免疫的需求?

A:第三針在香港已經全面推廣,第四針輝瑞已經在溝通,比較有希望取得進展。此外市場需求還包括5歲以上的兒童,在港澳臺地區有增量需求。例如臺灣新增訂單就是針對5歲以上的,香港新增訂單既包括5歲以上又包括更多的第三針接種。從市場需求本身來看,是遠未滿足的,但具體訂單需要多少是政府或者商界的合作,我們目前無法預判。

Q:復必泰在國內審批進展怎麼樣?有沒有預期?

A:關於臨牀二期延期:延期不是審批的核心參考指標,更多是表示我們臨牀依舊在有序推進,絕大多數數據已經遞交完成,後面相關試驗不構成核心的審批要點。

但客觀地講,對奧密克戎的臨牀數據是相對不足的,BioNTech正在推進當前的BNT162b2對奧密克戎保護力的研究,以及針對變異株疫苗對奧密克戎保護力的研究,還處在臨牀階段。

此外我們跟BioNTech的合作,是針對新冠病毒所有疫苗的合作,合作框架裏包括變異株的疫苗,不需要做額外協議簽署。

Q:如何看待國產mRNA疫苗對我們在大陸獲批以後的商業化衝擊?

A:我們很高興看到國產mRNA技術上探索得越來越成熟,會幫助整個監管對mRNA瞭解得越全面、詳實,也會側面催生mRNA賽道的成熟,對所有企業都是好消息。至於商業化,並不會因爲同一個技術路徑就構成直接競爭,最後還是看臨牀數據或者綜合的表現。至於銷量的預測,還是要等獲批之後再判斷。

Q:復必泰在國內獲批慢的原因可能是疫苗在國外生產,國內監管起來比較難,未來有沒有可能BioNTechmRNA疫苗在中國生產?

A:我們跟BioNTech已經達成意向上的一致,在中國建立一個合資公司完成本土化生產,這個本土化的生產並不是指分裝,而是端到端的全流程生產。一是能提高生產效率,降本生產成本,二是雙方都願意見到有一個深度戰略合作契機。在金山設立的工廠已經完成了改造和部分設備投放,一旦審批進展,我們會抓緊推進儘早讓大家用上本土化的mRNA疫苗。

Q:有意向繼續與BioNTech合作的其他疫苗,比如流感疫苗、腫瘤疫苗?A:BioNTech的流感疫苗已經有合作夥伴了,腫瘤疫苗我們會關注。我們有這個戰略意圖,會進一步溝通。

Q:我們目前針對MPP授權的默沙東和輝瑞的口服新冠藥這兩個產品的產能怎麼樣?

A:這兩個產品的產能不會有問題,考慮到產能可能會有瓶頸,默克藥是由桂林南藥承接,輝瑞藥是由重慶藥業承接,通過MPP渠道開展新興市場。希望在今年年底明年初的階段註冊,在明年有一個具體的收入利潤貢獻。藉助自己的商業化優勢,在當前市場之中拿到10%左右的市場份額。

Q:目前自研的新冠藥物進展?

A:我們在抗體類的藥物有佈局,針對的人羣是高暴露風險的,或者自體免疫比較差的人羣。

Q:關於CAR-T療法,截止目前接收患者的情況?

A:從6月上市到2月份已經有超過百例進行單採,目前患者人數不方便披露,但非常有信心基於現在的格局在未來2-3年做成10億品種。

第一是我們在商業化端不斷做拓展跟嘗試,無論跟商保還是惠民保合作,希望幫助患者更好地解決支付的問題。剛剛講到的2月底100例單採裏,只有5位是商保和醫保改善的,其他全都是因爲需求的剛性。隨着支付手段的優化,我們認爲滲透率一定能大幅提升。之前匡算的有支付能力的滲透率差不多在10%左右,當時的人羣應該是10000多末線淋巴瘤患者,有10%的滲透率是針對沒有太多的保險覆蓋,如果保險覆蓋強度提升,滲透率的比例也會正相關提升。

第二,末線至二線,在美國已經看到進展,我們相信國內隨着跟監管的有效溝通,會有突破,這個突破會成倍提升整個市場比例。末線是10000人,再往前推一個可能就是在30000人的體量,所以整體的空間會進一步打開。再加上滲透率的提升,我們相信這個品種應該是我們會寄予厚望的。

Q:在財務上怎麼確認CAR-T療法的收入?確認收入的節點和標準是什麼?

A:隨着進程推進會分步確認收入,但在單採前肯定會確認一些收入。

Q:我們在2022大概有多少人能夠進入CAR-T治療?

A:本來預期應該是300-500人,這是之前的預期。但在目前疫倩的影響

下很難做出明確的預期。

Q:CAR-T在目前定價的基礎上對滲透率的期望?

A:如果不考慮醫保、商保,像惠民保城市醫療保險的支持,我們期望是5%—10%的滲透率。大概500-1000人,一旦支付手段提升,市場會非常有效地茹。

Q:CAR-T最近3-5年的降價空間能有多少?

A:因爲產品剛上市,無論是固定成本還是人力成本都比較高,由於CAR-T療法是一體的,價格很難大幅優化。

Q:PD1抑制劑斯魯利單抗針對MSI-H適應症3月獲批,MSI在病人中檢出率高不高?有多少符合條件的患者會做MSI檢測?

A:我們匡算患者大概27萬,但檢測和後面臨牀治療路徑肯定還是有待進一步市場驗證。這個品種我們更多還是先用單藥上市,後面其他的非小、大瘤種適應症也會跟進,目前都是在三期或者已經遞交上市申請的階段。

Q:針對PD-1市場,我們後面競爭策略?

A:不太考慮大幅降價,嘗試拓展海外市場。

Q:復創和弘創兩家子公司財務狀況和公司定位怎麼樣?

A:戰略來講這兩個都是我們非常重視的研發平臺,復創有一個架構性的調整,由體內控股公司變成聯營公司,由復星醫藥持股20%,通過聯營的形式更好地支撐復創的長期研發;弘創是做ORIN1001的創新靶點,目前在關鍵的臨牀一期摸索劑量。

Q:4月份CDE出爐的雙抗抗腫瘤藥物指導原則,對我們的產品開發有哪些影響?

A:漢霖2款雙抗的研發進度、臨牀進度在正常推進當中,政策端的影響暫時並沒有那麼大。

Q:關於BCL2小分子抑制劑的定位和適應症選擇有什麼考量?

A:BCL2是全球多中心的臨牀推進,我們此前與禮來達成了合作,目前針對血液瘤在美國一期臨牀試驗已經開展了,並且首例患者在去年12月完成了入組;在國內用於復發難治的B細胞淋巴瘤在去年獲得了批準。

Q:醫藥服務板塊2021年大概41億收入,今年醫療服務的業務會不會受疫情影響?

A:客觀來講肯定是有影響的,但我們醫療服務重頭收入都在珠三角,廣州、深圳,這種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但佔比比較小,整體可控。

Q:請梳理一下20222023年公司有哪些方向需要重點關注?

A:1.新品會持續放量,未來2-3年會有點難,3年之後預計會佔到收入的50%以上。海外收入佔比希望3-5年能達到40%、45%,這是我們的願景。公司在經營端、戰略端都是非常穩健的,也會持續堅持。在現在的行業格局中,我們會持續堅持創新轉型以及全球化運營這兩個條線,儘可能做創新領先的產品。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