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大漲12%,復星醫藥看到曙光了?

清明假期第二天,港股照常開張。整體大市上漲,具體板塊來看,汽車、地產發展、電子商貿與互聯網、醫藥等板塊領漲。在醫藥板塊中,又屬抗疫概念股漲勢最為兇猛,成為該板塊上漲的領頭羊。

盤中,開拓藥業一度飆漲逾38%,新鋭醫藥大漲逾22%,復星醫藥大漲逾12%,海普瑞、和黃醫藥、信達生物、石藥集團、翰森製藥等跟漲。

消息面上,開拓藥業發佈公吿稱,將於美國時間2022年4月8日至13日舉行的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上,通過壁報(E-Poster)的方式公佈普克魯胺治療新冠的作用機制和c-Myc degrader臨牀前研究數據。

此外,4月3日至4月4日,康希諾生物、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和石藥集團的三款國產新冠疫苗相繼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開展臨牀試驗。在國內新冠病例持續高增的大環境下,市場對於新冠概念的利好消息也頗為敏感。

在板塊整體情緒高漲的帶動下,坐擁千億市值的港股復星醫藥今日也漲勢喜人。加之,4月1日,公司相繼有兩條利好消息傳出,漲勢得到延續,連續兩個交易日內,港股復星醫藥的漲幅已經累計突破14%。

事實上,自3月15日後,政策面上對於市場的悲觀情緒的安撫開始發揮作用,市場觸底反彈,復星醫藥也藉此擺脱了自去年8月初長達7個多月的跌勢。這一輪大回撤中,港股復星醫藥股價跌去逾60%,市值斬去175億港元;A股復星醫藥股價則跌去50%,市值斬去734億元。

現階段復星醫藥的上漲趨勢是反彈還是反轉?大幅回撤後的復星醫藥真的迎來了曙光嗎?

01

集採壓力,新冠概念來解?

據復星醫藥日前發佈的最新業績報吿,公司2021年度實現營收390.05億元,同比上升28.70%;歸母淨利潤為47.35億元,同比上升29.28%;扣非淨利潤為32.77億元,同比上升20.60%。

具體來看,復星醫藥的三大業務中,製藥業務依然是公司最主要的營收來源。2021年,來源於這部分的營收佔總營收比重達到72%,較2020年的74%略有下滑。器械與診斷業務的營收佔比較上年同期略有提高,達到17%。醫療健康服務業務營收佔比則保持不變。

製藥業務也是復星醫藥增長最快的業務。去年,在該項業務上,公司實現營收289.04 億元,同比增長32.10%。器械與診斷業務營收為59.3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82%;醫療服務業務實現營收41.1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9.82%。

製藥業務實現增長,主要是由於復必泰(mRNA新冠疫苗)在港澳台地區大規模創收,以及漢利康、漢曲優、蘇可欣等新品和次新品的放量。截至2022年2月末,港澳台地區已累

計接種超2,000萬劑。新品中,尤其是漢曲優在去年全年實現營收達到16.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25.33%。

這些新品的放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去年公司部分產品受到的來自集採的壓力,併為復星醫藥帶來了經營性現金流的大幅增長。去年,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達到39.49億元,較去年同比上升53.07%。

雖然營收增長基本複合市場預期,但在盈利能力上,復星醫藥交出的成績卻並不夠理想。去年,公司的整體毛利率為48.1%,較去年同期減少6.6個百分點。

一方面,公司旗下非布司他、匹伐他汀等存量品種進入集採後,產品毛利率下降。另一方面,復必泰(mRNA 新冠疫苗)的雖然為復星帶來了較多的營收,但其較高的採購成本以及按照《許可協議》需向BioNTech支付的毛利分享也在侵蝕復星醫藥的利潤。

根據復星醫藥與BioTech簽署的《許可協議》,復星醫藥不僅僅需要向BioNTech支付毛利分享,還需要在銷售達到相應額度時(區域內銷售額受此超過5億美元),支付總計7000萬美元的銷售額。在前三季度,復星醫藥計提了這筆銷售額,而這造成公司整體毛利率的下滑。

不過,由於復星醫藥三費控制較為得當,加上投資收益大規模增長,公司的歸母淨利潤還是實現了雙位數的增長。2021年,復星的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與財務費用率分別為23.3%,8.2%與1.2%,較上年同期分別減少3.6、1.6和1.2個百分點。投資收益達到了46.24億元,同比大增102.45%。

雖然業績表現有些增收不增利,但近期復星醫藥在二級市場卻還是獲得了資本的青睞。除了政策上的回暖,便是復星在新冠概念上又有了新動作。今年1月,復星醫藥獲得默沙東新冠口服藥Molnupiravi的仿製資格;兩個月後,又獲得了輝瑞新冠口服藥Paxlovid的仿製資格。

因為復星在全球化佈局,獲得這兩款新冠特效藥仿製資格後,市場預期其海外業務將會得到放量。事實上,去年復星的海外營收便有較大提升,達到135.99億元;佔總營收比例則達到34.86%,較上一年同期增長7.84個百分點。

02

創新轉型能如願嗎?

在外界看來,復星醫藥看起來像個“八爪魚”。究其原因便是,製藥、器械、醫療服務均有涉獵,製藥中又涵蓋仿製藥、創新藥、疫苗、引進藥等諸多業務。甚至可以説,什麼火做什麼。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時,復星拿下BioTech旗下mRNA的代理權;如今新冠藥概念橫空出書,復星又馬不停蹄拿下了兩大國際巨頭的特效藥仿製資格。

但作為一家醫藥企業,最被外界看中的還是創新研發能力,尤其是在國內高舉仿製藥集採鐮刀的宏觀環境下,只有強大的創新能力才能走得更長遠。

而復星最為資本市場詬病的也是這一點。其研發管線眾多,但仿製藥還是佔大多數。2021年公司在研的仿製藥數量為105,而創新藥為64,其中還有11個為許可引進創新藥。

加上覆星熱衷於通過投資的方式實現擴張,收購與商業引進是復星頗為擅長的業務,也就給市場留下了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的印象。

新冠疫苗與新冠特效藥或許能緩解仿製藥集採帶來的負面衝擊,但作為一家制藥仍然是最主要營收來源的生物醫藥公司,醫療器械與醫療服務尚且難成氣候時,復星不得不選擇走自主創新研發的道路,縱使這條路曲折艱難。

近年來,復星醫藥在研發投入上略有提升。2021年公司的研發投入達到38.34億元,銷售費用率則從2019年的7.1%上漲至2021年的9.8%。但復星醫藥能否真正轉型成功,還是個未知數。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